本文來源:謝逸楓,更多請關注原創作者。
原文:
當下購房者非常糾結的一件事,現在該不該出手買房、是不是好時機、會不會有什麼陷阱? 前3月的疫情衝擊樓市數據大面積下降,調控未見全面放鬆,房貸利率下調幅度小,是否等等房價下跌,再出手。等救市後,才是好時機,這是普通人的想法。之前,好多人聽一些經濟學家股評家的話,結果錯過了7次買房好時機。
相反,現在就出手,全球貨幣泛濫,人民幣貶值,房價性價比高,產品選擇多,救市在指日可待時,絕對是一個好時機。相信,聰明的人已經前往售樓部了。縱觀中國樓市過去20年歷史,每輪經濟下行過快,房地產下行過快,房價即將預期下跌時,最危險最關鍵時刻,總會有相關的刺激政策,來扶持房市與給市場信心。
當下是時候扶持房地產了,沒必要考慮,穩定經濟關鍵是房地產。建議:一是降息降準,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二是補貼中小房企,防止破產。三是全面取消住房限購、限貸、限售、限價措施,刺激購房需求。四是實行寬鬆的房貸政策,降低首套、二套房貸利率。五是購房免稅和財政補貼,提高棚改貨幣化比例。
購房者強烈的避險情緒已經逐漸爆發,現在唯有房子抗通貨膨脹。高速增長已經過去,城市化在下半年開始,進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時代。房地產自然不會缺席,這是一個新的增長點,隨著農村人口緩慢流入城市,城市之間的人口將進一步集中,城市住房將面臨需求的釋放。毫無疑問,之前二次降準一次降息,就是信號。
其一是放水,貨幣寬鬆信號。年內已降準2次,預計還有2次到3次降準,配合前2月的信貸新增4.24萬億元,預計全年18萬億元信貸。加上1月20日的一次降息,預計年內還會有2次到3次的降息。因此,新一輪貨幣寬鬆正式啟動。其二是大救市,拯救經濟,穩定經濟大局信號,況且3.1萬億金融刺激已經開始,而新一輪基建投資刺激正式啟動。
此前50萬億元投資計劃總額的公布,其中今年10萬億元左右投資與基建,缺乏資金啟動。降準之後,依然解決不了大量的資金缺口。最關鍵是土地審批權在8省市(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試點下放到地方,也是大救市。解決了城市部分的土地指標審批難的問題,也解決了基建的部分資金來源,即賣地。
究竟有什麼作用?其一是緩解中小企業資金鍊緊,現金流告急的壓力。最關鍵是可以起到降成本,拯救中小企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效果。這當前中國經濟最需要解決的,中小企業的貸款難,成本貴的問題。3000億+5500億+3500億的流動性,顯然滿足不了這麼的企業資金需要。但是銀行決定著貸款誰,貸款給什麼企業,貸款給什麼行業。
可想而知,還貸都困難的企業與虧損嚴重的行業,估計是沒多大希望可以獲得銀行貸款的。其二是緩解銀行資金緊張的壓力,增加市場流動性。這主要是解決銀行資金流動的緊張趨勢,避免銀行資金使用成本上升,增加資金信貸的指標。這樣銀行就能夠使用更多的資金貸款給企業。
這些資金會流動到什麼地方?其一是基建業,建築業,這是之前就講到的,穩定中國經濟的關鍵是基建業,其中各類的基建企業與建築業是重點,靠地方發債,解決不了龐大的資金需求。解決了土地問題,關鍵是資金的落實。其二是製造業,譬如汽車業等,起到穩定經濟的次要作用。
其三是房地產業,這是最重要的穩定經濟引擎器。其四是部分資金會進入股市、債市等資本市場,這是無法避免的。其五是部分優質的中小企業,可以部分的銀行貸款,這是沒問題。因此,不要以為降準與房地產沒關係,實際上銀行都是最喜歡給房地產業貸款的,因為信用好,利率高、房價穩定,房地產業是支柱產業。
我們應該有理由與根據的相信,此次是板上釘釘的不例外。回顧之前的七次抄底購房的時機判斷來看,非常符合筆者所房價規律與市場運行邏輯,即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長期看政策。想畢,大家應該有所記憶。一次是97年金融危機,98年房改,買房是最好時機。這是財富第一次大分配。
之後是危與機的買房時機節點。二次是03年的非典,救市。三次是08年的次貸危機,「4萬億」的刺激。四次是2011年,銀行收緊,性價比高。五次是2014年寒冬,2015年救市。六次是2016年,漲價前夕,救市。第七次是2018年上半年,下半年放鬆。可惜,有部分人還是等到現在還沒買房。
這第八次是2020年,疫情+經濟與房市下行,之後肯定是救市。2020年的樓市是未來10年買房難得的一次上車機會。美國2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法案已經通過,各國都啟動了經濟刺激計劃。而中國正在準備一攬子的經濟穩定計劃。股市是美國的經濟晴雨表,房市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現下,保增長關鍵是房地產。
必須明白的是疫情之下,房企必須選擇活下去,必須選擇讓資金鍊穩定,手上握有足夠還債或覆蓋債務的現金存款。關鍵是能夠堅持多長時間。當然不是每家房企都是上市企業,可以堅持到6個月以上。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債務到期與銷售回款緩慢及運營成本高,土地儲備,規模擴張的壓力日益加大。
眼下全球經濟大衰退,股市集體暴跌。各國寬鬆的貨幣重啟救市,央媽放水,印鈔機器日夜瘋狂不休。CPI咔咔的漲,富人們為抗資產貶值,緊急尋避風港。中國成為全球熱錢的最好去處,相信投資市場已經開始注意到了。最大的資產泡沫不是房地產,是股市,是金市,是期貨,是理財市。
房價暫停不漲了,房子還在,一回漲,好幾倍。股份跌了,票子就沒了,連本帶利都賠了。如存款,負利率。別的資產、產品,又跑不過M2這小子速度,也難敵通脹這傢伙。唯有房子,土地,最可靠了,但得注意槓桿,負債率,現金流的指標,這就是房子,土地的金融屬性強大的原因。
上市公司都砸錢投資房地產。據數據寶的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6月22日,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46.23%,合計持有市值9904.66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而在2017年同期,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479家,合計持有市值8299.13億元。
據數據寶的數據來看,2018年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投資性房產價值1.1萬億。其中剔除房地產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度報有1696家A股上市公司擁有投資性房地產資產,佔據A股上市公司一半以上。截至2019年6月,上市公司投資性房產已超萬億。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產近4000億,去年「炒房」賺超100億元。
自2006年以來,A股市場首次出現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 彼時,500多家公司合計持有投資性房地產金額731多億元。此後的十多年,A股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持續擴張。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7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近一半,合計持有市值1.26萬億元。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三季度末, A股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超過48%,合計持有市值達13340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均值也是不斷攀升。2018年,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總額首次突破10000億元大關。2019年仍未停下增長的腳步,截止到三季度末,該數值已高達1334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150億,增幅為9.43%。
房企都花樣賣房,讓購房者瘋狂不已,為了穩定現金流與應對到期債務及活下去。譬如無理由退房,過去十年,市場低迷時期,一些大房企都會實施這招,今年超過20家大房企運用這個營銷法寶。譬如是線上賣房,今年是最多房企採取的措施,超過200家房企。譬如是房企75折、85折賣房。
譬如買房送房,送寶馬奔馳的房企,金茂府在四川成都推出「買一送一」、「買房送寶馬」活動,這可是非常罕見的。應該講75折、85折買房、買房送房、送寶馬奔馳,其房子的性價比非常高,買房了的,肯定是賺了。譬如贈送面積,這是三四線城市房企的大招。譬如零首付、低首付買房等。如此多的花樣賣房,該怎麼避免陷阱。
其一是無理由退房,實質上是有理由的。其選擇的城市、樓盤、戶型、套數都是房企限制好了,價格與籤合同時間及無理由退房的限制條件都規定好了。購房者一旦籤了合同,意味著在基本上認同。因此,買房者一定要仔細閱讀無理由退房協議與合同及補充條款等。
其二是線上賣房。這是一個新的買房渠道與挑戰,相對於線下買房的相對公開、透明的場。線上買房,不可能看見實物與配套及規劃設計等物體,同時五證是否全,具備賣房的條件等。最關鍵是樓盤的戶型、朝向等都有可能存在不真實等。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房企提供上面的全部材料,先下誠意金等。
其三是買房送房,送寶馬奔馳。開創了新的營銷策略,金茂府是首創的,雖然只是異地送房,房子與總價、面積大小、戶型及城市差別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市場的強烈關注。不過,一個在成都,一個在昆明(送的房),購房者未實地考察的情況下,依然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好辦法是實地考察後決定。
其四贈送面積,零首付、低首付買房。這是暗藏風險的,贈送面積一般是計算一半的面積。如果在不動產權證,是沒有計入在裡面的。因此,買了,就是意味著多付錢,相反可以獲得一半的免費的面積。而零首付、低首付,其實是分期付款或者是房企代替你繳納首付,之後購房者在什麼期間必須繳納首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修改、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