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與生前行為發生衝突,該如何處理遺產?|民法典解讀之繼承編

2020-12-27 荊楚網

長江網12月24日訊(記者耿珊珊 實習生胡慧旻)如果遺囑內容和生前行為發生衝突,遺產按照遺囑處理還是按照行為處理呢?民法典規定,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王某與張某是再婚夫妻,婚後,王某買下了一套還建房,權利人登記為王某。2014年11月,王某訂立遺囑一份,寫明在其死亡後,其在還建房的份額由妻子張某繼承,該遺囑已經公證。

2015年6月,王某與其女兒王小姐通過房屋買賣的方式,籤署房屋買賣合同並將還建房過戶至王小姐名下。2016年7月,王某去世。

張某認為,按照公證遺囑,還建房應當由自己繼承。但王小姐則認為父親已將該房屋過戶給自己,該房屋應歸自己所有。雙方發生爭議,遂起訴到法院。

民法典第1142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定的遺囑。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

萬商天勤(武漢)律師事務所喬茹冰律師表示,遺囑人撤回、變更先前訂立的遺囑的方式之一即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

本案中,爭議焦點在於,王某2015年將還建房以買賣的形式變更登記至女兒王小姐名下的行為,是否會改變2014年設定的公證遺囑?王某對於同一財產,在不同時段存在不同的分配意思,如訂立遺囑、籤署相關處分財產的協議等,會導致在被繼承人死後,相關當事人可能會對此產生爭議。

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生前對其名下系爭房屋中的產權份額所作的意思表示明確,理當得到尊重。王某通過房屋買賣的方式將還建房過戶給王小姐的行為構成對先前遺囑的撤回,但是王某不得對房屋中屬於其妻子張某的份額進行處置。

因此,法院最終判決該房屋的50%產權歸王小姐所有,剩餘50%產權屬於張某應得的夫妻共同財產部分,綜上所述,該房屋由王小姐與張某按份共有。

【法律小貼士】什麼是遺囑撤回和遺囑變更?

遺囑撤回,是指遺囑人在立遺囑後又對該遺囑加以取消。遺囑變更,是指遺囑人在立遺囑後又對該遺囑作出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首次引入「遺囑撤回」的概念,取代了繼承法中「遺囑撤銷」的概念。遺囑一經撤回,即失去了發生效力的可能性。如果遺囑人未立新的遺囑,在遺囑人死亡之後,遺產按法定繼承的規定處理。遺囑人可以於遺囑設立後的任何時間撤回,不需徵得任何人的同意。

相關焦點

  • 秀美•普法課堂 | 【民法典專題】民法典中遺產繼承6大關鍵詞,你...
    遺囑、遺產、繼承……這些「身後」事,其實也是大多數人要經歷的「生前」事,我國早在1985年就頒布施行了《繼承法》。此次民法典繼承編與原有的《繼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又增加了哪些與老百姓生活切身相關的內容呢?事不宜遲,快跟信之源律師一起學習下吧!
  • 繼承編六大條款詳解 | 學習民法典之71
    在民法典繼承編的編纂過程中,一些意見認為,繼承法規定的代位繼承發生原因種類單一,建議增加繼承人喪失繼承權和放棄繼承作為代位繼承發生的原因。根據此規定,在我國無人繼承的遺產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如果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其遺產歸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如果死者生前為其他人員的,則其遺產歸國家所有,應用於公益事業。1.歸國家所有,用於公益事業。一般情況下,如果死者為城鎮居民而非農村居民,其遺留的無人繼承遺產歸國家所有。歸國家所有是指收歸國庫,由政府有關部門負責處理。
  • 【開明e講堂】民法典宣講系列(六)林沛:民法典繼承編的那些新變化
    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形式頒布的法律,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新頒布的民法典共七編,1260條,涵蓋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方方面面。
  • 民法典施行後,遺產繼承將發生這些變化!
    若父母希望確保獨生子女完全繼承遺產,立遺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民法典對遺產範圍採取了概括式規定,具有更強的涵攝力和更好的開放性。◆ 民法典對代位繼承制度的適用範圍從直系晚輩血親擴大到旁系血親。原來代位繼承只局限在被繼承人的子女,民法典將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也納入代位繼承,從而使得兄弟姐妹的子女也被納入代位繼承,即侄甥也可以實現代位繼承。
  • 《民法典·繼承編》:制度補益與規範精進
    然而, 「遺囑執行人」這一規範用語,僅在第1133、1145、1150條規範中有所提及,尋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全文尚無遺囑執行人的制度建構,難以形成遺囑執行人與遺產管理人的制度銜接與規範互補。如此立法,或許是無須贅述,或者僅為原則規定,但遺囑執行人是否適格,法律地位如何,任命、就任、辭任、解任、職責、共同執行、報酬等如何處理,尚需明確。
  • 放棄繼承遺產,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表示|民法典解讀之繼承編
    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耿珊珊 實習生胡慧旻)繼承開始以後,繼承人能否放棄繼承?民法典規定,繼承人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才算放棄繼承。 王爺爺和張奶奶有兩個兒子。2015年張奶奶去世,王爺爺也在同年4月因病去世。
  • 88歲老人300萬遺囑曝光的背後:「民法典」關於6個繼承的新亮點!
    到明年1月1日起,《民法典》就開始正式實施,在此次《民法典》繼承篇的規定中,有許多與之前繼承法律規定不同之處進行了梳理,供大家參考。四、新增繼承人「寬恕制度」民法典繼承編規定了5類喪失繼承權的行為:①故意殺害被繼承人;②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③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 民法典關鍵詞|遺產管理人是誰?幹啥的?看繼承的新變化!
    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李營東看來,在民法典繼承編的眾多變化中,創設遺產管理人制度是完善我國繼承制度的重大創新和亮點。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所擁有的財產種類、財產形式日趨多樣化,財產狀態變得不穩定的因素和風險也日益增多。李營東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民事案件中,繼承糾紛一直是人民群眾廣為關注的一類案件。
  • 【民法典解讀】下月起,房產繼承新規來了!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其中就對父母的房產如何通過繼承的方式轉讓給子女們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在這些規定中,有不少內容是結合當前的情況提出的新規定。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速讀//遺囑信託:《民法典》視閾下的新思考
    民法典視野下,如何將遺囑信託與民法典繼承編等有機融合,本文提出的問題值得思考、分享!  我國信託制度雖然取經於英美,但深受民法法系國家的影響,在立法價值上更推崇維護交易安全,希冀通過信託財產登記制度明晰各信託當事人對信託財產的關係,確保信託財產始終獨立於各信託當事人的自有財產。
  • 盛世民法典丨家企財富傳承寶藏工具:遺囑信託
    ……今天,律家君帶大家來看看律師如何解讀遺囑信託!一、「遺囑信託」是什麼?要理解遺囑信託,先要了解什麼是信託?黛安娜王妃就是充分利用遺囑信託持續控制功能的名人之一。她在生前設立遺囑信託,指定其母親和姐姐作為遺囑執行人和信託受託人,在她死後以信託的形式管理財產,待兩位王子到合適年齡再將信託財產轉移給他們。黛安娜王妃利用遺囑信託,保證了遺產在合適時機進行傳承,以免兩位王子在未成年或未具備管理財富的能力時就繼承財產,而被有心人覬覦遺產的情況。2.
  • 【民法典·新變化】增設繼承寬恕制度,讓法律既有剛度更有溫度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新變化呢?西城法院推出《民法典·新變化》專欄,由法官通過具體案例為您解讀,民法典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今天由綜合審判庭馬德天法官帶大家了解一下繼承寬恕制度。繼承涉及家庭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與你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 叔叔去世後,侄子能否繼承他的房產?《民法典》草案解讀:代位繼承不...
    繼承制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對於遺產繼承、遺囑訂立等作出了修改與完善。因朱權生前未娶亦未有子女,其哥哥、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先於其死亡,故其遺產應由其弟弟繼承。朱權弟弟去世後,沒有法定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四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 民法典小課堂|什麼是繼承?繼承的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小課堂|什麼是繼承?繼承的方式有哪些?第二,繼承發生在特定關係人之間。特定關係一般是指配偶、血親或其他近姻親關係等。第三,繼承的範圍限於遺產。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的相關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 繼承編法律問答和案例簡析
    繼承制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我國現行的《繼承法》是在1985年頒布實施的,那時個人擁有的財產有限,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人的合法財產日益增多,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發生了新變化,因繼承引發的糾紛逐漸增多,情形也越來越複雜,如何來處理遺產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 民法典繼承編: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
    專欄《民法典(繼承編)》第8章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民法典》第1127條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第1072期【今日視點】民法典已實施!關於遺產繼承,這些誤解該澄清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相關話題引發熱議,新規會引發被繼承人的甥侄與其子女爭奪遺產?
  • 法官解說民法典|關於繼承,這些民法典上的新規定,您可知曉?
    從今天起,上海寶山法院微信公眾號開設「法官解說民法典」專欄,由上海寶山法院的法官、法官助理們為大家解說民法典中的那些法律規定。專欄的第一篇,我們有請民事審判庭的法官助理孫士凱詳細解讀民法典關於繼承的那些最新規定。
  • 楊立新: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最大亮點是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於子茹 盧俊宇)繼承制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有哪些創新、最大亮點是什麼?近日,新華網專訪了參與民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起草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進行權威解讀。
  • 演員夫婦四合院遺產三子女爭,法院:按遺囑兒子繼承母親份額
    一對演員夫婦去世後,留下了多處不動產和一筆錢,三子女因為遺產繼承問題無法達成一致而對簿公堂。5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獲悉,日前,該院開庭審理這起遺囑繼承糾紛案,認定三子女的母親於夫人遺囑有效,遺囑中提及的遺產按遺囑繼承,未提及部分按照法定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