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社區改造 融入「福」文化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hd=/data/video/202007/15/572c93df-f469-482f-8d49-1f2beec35301/transcode_beb8fd4c-3032-e59c-8e6c-cb4b82f1.mp4&28418&sd=/data/video/202007/15/572c93df-f469-482f-8d49-1f2beec35301/transcode_7dd2b6ce-564e-68bb-8835-4eb30783.mp4&28418&ld=/data/video/202007/15/572c93df-f469-482f-8d49-1f2beec35301/transcode_321ea0f6-991d-b0b2-0191-d898629f.mp4&28418&window=http://vod.cyol.com/jpg/202007/15/572c93df-f469-482f-8d49-1f2beec35301/keyframe/1594814129600.jpg&isPlayAd=1&isPlaySubtitle=0&nodeId=122

78歲的郭東輝在遼寧省瀋陽市多福社區住了20多年。 「多福人,人人福多,我參加了文化志願者團隊。多福詩社每個月活動兩次,通過文化創作把百姓心聲通過詩歌表現出來,我在社區生活感受到福文化,很溫暖,與鄰為善,與鄰為伴。」郭東輝說。

瀋陽多福社區佔地11萬平方米,人口約1萬人。2009年3月,瀋河區委、區政府實施惠民工程,對多福社區進行了全方位改造,多福社區根據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融入了「福」文化內涵,髒亂差的大雜院變成了「抬頭見福、伸手摸福、腳下踩福、心中有福」的幸福家園。

(文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晨;拍攝:田博;製作:高榮建)

 

【責任編輯:任聰    流程編輯:田博】

相關焦點

  • 多福社區:人在福中,福在心田
    遼寧省瀋陽市的多福社區多年前是典型的棄管難治社區,環境差、治安亂,到處都是居民搭的偏廈子和開的小塊荒地,道路上到處都坑,卻沒有一個垃圾桶,整個小區垃圾成堆、蒼蠅亂飛,天女散花、打架鬥毆、丟東西是常有的事。「多福」的名字對社區仿佛成了一種嘲弄。
  • 瀋陽多福社區告訴你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瀋陽7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晨)走進瀋陽市瀋河區多福社區,福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壁上大大的「福」字。200平米的社區居民文化活動中心叫做「福祠」,跟祈福石、匯福門、千福榜共同構成了「多福八景」。
  • 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瀋陽多福社區福氣滿滿
    掃一掃 看視頻走進瀋陽市瀋河區多福社區,牆上大大的「福」字格外醒目。在這裡,福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200平方米的社區居民文化活動中心內,居民民樂團正在演奏《喜洋洋》的歡快曲子。文化活動中心名為「福祠」,與祈福石、匯福門、千福榜等共稱「多福八景」,呈現出一派喜氣祥和景象。
  • 從「垃圾遍地」到「全國示範單位」 瀋陽多福社區的蝶變路
    瀋陽市多福社區「福」文化地標。 李晛 攝中新網瀋陽7月15日電 (李晛 戴夢嵐 禹瑞齋)「多福人,人人福多,順心事,事事心順。我在社區生活感受到福文化,很溫暖,與鄰為善,與鄰為伴。」15日,在多福社區居住了20多年的郭東輝對記者說。
  • 「學習強國」進行時|「中央媒體看遼寧」《中國婦女報》:多福社區...
    這份不舍源於2009年瀋陽市瀋河區委、區政府實施的惠民工程對多福社區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建造了具有「福」文化地標性的「多福八景」,小區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髒亂差的大雜院變成了「抬頭見福、伸手摸福、腳下踩福、心中有福」的幸福家園。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多福社區看望居民時說:「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 多福社區:人人當起社區「守護者」
    瀋河區濱河街道多福社區黨委書記孟曉丹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多福社區以「黨委引領、群防群治」模式,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排查伊始,社區黨委在傳統廣播、條幅等宣傳形式的基礎上,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方式號召支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由支部書記、黨員骨幹具體落實,每個居民樓單元由一位黨員負責,協同社區管片幹事共同排查外地返沈人員,全力做好防控排查工作。
  • 從自己蓋的小平房 到住進「多福」社區
    客廳牆上正中央最醒目的位置,是 2013 年 8 月 30 日,習主席來到多福社區看望大家,開座談會的照片,尹秀英就坐在習主席的右手邊。作為多福社區的老人,她親眼見證了社區從髒亂差發展到了現在的潔淨美。相冊的最後一頁,一張大大的彩色全家福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和幸福。
  • 瀋河區首個「兩鄰」實踐中心在多福社區掛牌
    12月17日,瀋河區多福社區舉辦了黨群服務中心及「兩鄰」實踐中心揭牌儀式。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需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作為推進「黨群一張網、服務叫得響」的試點區,瀋河區堅持將「黨群一張網」工作與踐行「兩鄰」理念同部署、同落實,確定了「先社區小網自治服務再全區大網融合共治」的實踐路徑,著力打造黨組織領導下的服務群眾、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張網,推動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更加凸顯,黨員幹部作風持續轉變,治理服務能力全面提高。
  • 杭州慶豐社區送福,猜猜這個外國帥小夥請了什麼福?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張樂梅冬日暖陽,杭州西湖區慶豐社區門口人頭攢動,濃濃的福氣四溢開來。社區書法老師為居民們潑墨揮毫,書寫年味,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字字筆走龍蛇,可謂妙手生花。路過的國際友人David駐足良久,書法餘老師寫著「福」字,與這位白皮膚、高個子帥哥交談起來。
  • ​【玉融文化】福清:「福」文化無處不在
    在福清,「福」文化無處不在、特徵突顯,可以說「福」文化已滲透到城鄉的各個角落和市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福清城區舊貌福唐縣,唐朝天寶元年(742),由萬安縣改之。福清縣,後唐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933),由福唐縣改之。
  • 【林秋明作品】三福之地福清:"福"文化無處不在!
    在福清,「福」文化無處不在、特徵凸顯,可以說「福」文化已滲透到城鄉的各個角落和民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折射出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福清於唐聖歷二年(699)置縣。縣域帶「福」的名稱福唐縣,唐朝天寶元年(742),由萬安縣改之。
  • 文化元素融入道路改造 景區乾龍路更加文藝範兒了
    文化元素融入道路改造整改後的乾龍路,針對原有的石板鬆散破損、道路翻漿等問題進行了整體挖除再翻建,提升徒步和行車體驗;針對原有的道路積水問題,在山水較大處、景點出入口、路面低洼積水處新建雙箅雨水口以及橫穿管,保障了市民遊客出行安全;針對原有的破損斷裂井蓋眾多,管線交錯不美觀等問題進行了優化,更新井蓋,改造管線並「藏」於花箱之下,別具新意。漫步於乾龍路上,你還能收穫不經意間的驚喜。
  • 未來的社區文化,是讓每個人回到社區,都能生出歸屬感
    在界別協商會上,陳青洋發表了《未來社區的文化建構——外植入與內生成制度》主題的看法,她認為,「未來社區,其本質是建構未來的社區文化。」未來的社區文化是怎樣的?「未來的社區文化,是讓每個人回到社區,都能生出歸屬感。」陳青洋說。2019年6月27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首批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建議名單。
  • 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福陽社區
    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福陽社區 供圖     「站住,你竟敢到居民區來貼小廣告。」2018年夏天的一天,一名50多歲的婦女悄悄進入吉林省遼源市一居民區,到處張貼非法廣告,被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福陽社區第三網格黨支部書記蘇玉昌發現後,一聲斷喝,這名婦女嚇得撒腿就跑。
  • 新活力、新思路:韌性社區建設為老舊小區改造「開方」
    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任重而道遠。6月23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韌性城市專項公益基金聯合築福集團聯合推出的「韌性社區百城公益巡講會」公益項目在京正式啟動。通過介紹「打造韌性社區,創造社區就業」的可落地、可持續、統籌兼顧的方案,旨在協助地方政府設計和制定以韌性社區建設為目標的老舊小區改造的可實施方案、協助地方政府打造韌性社區示範項目以及導入韌性社區基層治理理念。
  • 紅木·福韻-中國紅木家具的福文化
    中國人非常講究吉祥文化,對「福」字更是情有獨鍾。歷史上,文人學士對於「福」字也作了不同的解讀,延伸出幸福、長壽、富貴、健康的意思,造就了中國特有的文化體系——「福」文化。它作為吉祥文化的一部分,至今活躍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高新區(江海區)推動10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仁美社區改造紮實...
    傍晚下班時間,私家車有序停入社區新建的臨時停車場,該停車場位於社區北面中沙路邊,面積近2000平方米。據了解,今年高新區(江海區)持續推動10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其中,仁美社區改造正在紮實推進。社區居民馮先生把車停進臨時停車場後,步行幾分鐘回家。他告訴記者,仁美社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時間久遠,大部分居民樓外立面陳舊,外牆結構層存在一定的損壞。
  • 中國「福」字的形成與「福」文化的演變
    與此同時,文字不但被注入不同時代人們生活的印跡,而且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民風民俗。上個世紀,隨著甲骨片的發現與殷墟考古的蜚人成就,以甲骨四堂為先驅的學人將如同天書一般的文字逐漸一一破解,就此確定古代中國的文明古國地位,同時將我國可以考據的歷史推向了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
  • 北京文化志願者「送福到家」 活動精彩紛呈
    「送福到家」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4屆。此項活動為傳統節日注入了新的時代特色,增加了北京市民防疫抗疫的信心,鼓舞了士氣,在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使志願服務活動更好地融入了群眾、服務了群眾。本次「送福到家」活動根據本市疫情防控要求,採取了線上搭建春聯福字主題展示頁面,結合線下贈送春聯福字的方式進行開展。
  • 集福迎新春,匯集32個省文化特色《福》!
    32個省市的「福」字,並且將各地的文化特色元素融入了其中。蘇州福,完美的體現了江南園林的韻味,融入了亭臺樓閣,小橋紙窗等特點,看上去很有味道。西安褔河南褔,將河南少林寺融入進去,看起來相當的熱鬧。湖南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