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小孫子才兩歲八個月。有一天我領他上公交車,出門時,給他熱了一盒牛奶,邊走邊喝。到公交站臺等車時,我發現他東張西望,就問他:「想找什麼?」他把空牛奶盒向我晃晃,我明白了,他在找垃圾箱,公交站臺的垃圾箱跟他之前見過的不一樣。我手一指,他看到了,把牛奶盒放進垃圾箱裡,繼續跟我等車。
有時候在外面玩,如果沒有找到垃圾箱,他會把手中垃圾交給大人。有時候我會有意引導他:「呀,這是誰扔的垃圾?」他就會主動把不管誰扔的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箱。在他潛意識裡,那些垃圾就應該在垃圾箱裡。家裡有一個很寬大的茶几放在地毯上,孩子玩的時候,玩具文具會擺得亂七八糟。大人就主動幫他整理,合併歸納。好幾次,我們看到,一天玩下來,茶几和地毯居然乾乾淨淨的。那多半是小孫子整理的。
給孩子兌奶粉時,我會有意引導他:「應該怎麼說來著?」他心領神會:「謝謝爺爺!」久而久之,得到幫助時,他一定會說:「謝謝!」讓孩子常存感恩之心,是大人對他將來立於天地之間的良苦用心。
大孫子也這樣,放學回來,大人會發現他的書包裡有牛奶盒、吸管的包裝袋、裝包子的塑膠袋。因為沒有找到垃圾箱,只好都帶回家了。他的書桌也會整理得井井有條。給他做好飯,輔導他完成作業,他一定會說:「謝謝!」
培養孩子,就要從一點一滴、細微之處做起。首先讓他學會做人,讓他與人交往彬彬有禮。
有時候看到一些小朋友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吃的東西無意掉地上,大人不拾,小孩也不撿。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言傳身教的作用自然很大,長期下去,孩子的行為習慣就會跟大人差不多。
幾年前,見過一個親戚帶著三四歲的孩子,那孩子遇到不高興的事,就手指捏成槍狀指向別人,嘴裡還發出「哼,哼」的聲音,甚至咬牙跺腳。我們家孩子不會這些,也不會打人罵人,更不會說髒話,因為大人根本不會這樣。
我突然想起來36年前遇到的事情。那年暑假,教育局工會組織幾十名優秀教職工去北京旅遊,我在其中。第二天早上,大家剛進入天安門廣場,教育局計財股的一位副股長,可能是夜裡吹空調過分了吧,蹲下咳嗽,還一個勁兒吸菸。「啪」一聲,把一口痰吐在地上,隨即扔下菸頭。這時,一位戴紅袖章的北京大媽過來,吐痰、扔菸頭各罰五毛錢,他還得負責清除痰漬和菸頭,不然還得重罰。那年月,我們的月工資才幾十塊錢,旅遊七八天的全部費用每人幾十塊錢。他遲遲不想掏錢,人家把罰單交到他手裡,幾個帶紅袖章的人圍過來。怎麼辦?乖乖認罰唄!大家一傳十,十傳百,都驚心了。仔細一看啊,廣場上不少帶紅袖章的。那時候全國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北京當然是率先垂範!2009年起,我在北京住了幾年,去過天安門廣場很多次,再也沒有看到那些拿著罰單的北京大媽,因為再也沒有隨地吐痰或者亂扔垃圾的。大家都很自覺,全民素質提高了!
那次去北京,還有一件事讓我難忘。我有一位高中同學,在二炮總部。根據他哥哥給我的地址,我找到了南禮士路軍營,哨兵說他在清河。一位首長捎著我,到人民大學下車,然後安排司機把我送到清河。因為沒有事先聯繫,同學喜出望外,請我在他家吃飯,一家三口陪著我。吃鴨肉的時候,我把兩塊鴨骨頭順口吐到地上。吐第一塊時,才幾歲的小女孩看了我一眼,我沒在意。再一看,他們一家三口,都把鴨骨頭放在桌面上,我頓時面紅耳赤,悄悄彎腰把鴨骨頭撿起來。對於我,隨意扔垃圾,是習慣, 很多人也都這樣。那時候生長在農村,到處髒不啦嘰的,飯都吃不飽,根本沒有這麼多講究。就是在學校,根本沒有用垃圾桶的習慣。想想那件事,至今我還非常尷尬!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基本素質是非常好的。比如艱苦樸素、勤勞勇敢、忠厚誠實、文明禮貌等等。在諸如衛生習慣等方面有些就跟不上時代了。
我也注意到,我家孩子還有不少缺點,不是我的培養和言傳身教不夠,而是他所處環境使然。比如,孩子不懂得儉省節約、隨意浪費食物等等,可能與幼兒園培養有關。我就親眼看過,大孫子和他的同學們在幼兒園吃午餐時,把不想吃的魚肉直接倒在垃圾桶裡。孩子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處於懵懂狀態。今後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很有必要。
幾十年改革開放,國家在加強物質文明建設時,特別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從耄耋老人到稚嫩小兒,從城市到鄉村,從全局整體到細枝末節,人民的基本素質和精神風貌都邁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