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只押韻哪夠啊,古代小孩子必學對仗神器,瞬間才華漲十倍

2021-01-09 顏亭月詩詞

對仗的概念與要求

對仗是一種形成文字整齊美的修辭手段,一般教科書上給出五條要求:

(1)字數相等;

(2)詞性相同;

(3)語法結構相當;

(4)平仄相反;

(5)意義相關或相反(忌相同)。

出句與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上同義),叫做「合掌」,是大忌。

格律在不同詩體中的具體要求

1.八句律的中間兩聯原則上必須對仗。其他兩聯,可對仗可不對仗。

2.有些詞牌在固定的位置要求必須對仗。

3.七絕前兩句一般都對仗,但不是格律要求。

初學詩詞對待對仗的態度

1.要以工對為主,不可獵奇,過於沉溺流水對、隔句對等特殊形式。

2.工對不必苛求到詞性小類。

3.《笠翁對韻》不妨一讀,但不可將之當做對仗的工具書。對仗千變萬化,心裁別出,不宜束縛過甚。

關于格律詩對仗

1.工對。凡同類的詞相對,叫做工對。名詞既然分為若干小類,同一小類的詞相對,更是工對。有些名詞雖不同小類,但是在語言中經常平列,如天地、詩酒、花鳥 等,也算工對。反義詞也算工對。李白《塞下曲》的「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對。

2.寬對。形式服從於內容,詩人不應該為了追求工對而損害了思想內容。稍為寬一點,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這是最普通的情況。更寬一點,那就是半對半不對了。首聯的對仗本來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聯半對半不對自然是可以的。陳子昂的「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李白的「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就是這種情況。如果首句入韻,半對半不對的情況就更多一些。頷聯的對仗本來就不像頸聯那樣嚴格,所以半對半不對也是比較 常見的。杜甫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就是這種情況。

3.鄰對。介乎二者之間,還有鄰對。古代詩家常把名詞分為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服飾、飲食、文具、文學、武備、人倫、形體、鳥獸蟲魚、花果草木等若干小類。鄰對是指名詞小類相鄰兩個小類中的名詞對仗。如「雨」對「秋」是天文、時令之對,「村」對「雪」是地理、天文之對,「柳」對「鶯」是草木、鳥獸之對,它們對仗的工整程度,介於工對與寬對之間。

關於詞對

詞中使用對仗與詩中有很大不同,也比較廣泛、靈活。詞的對仗在格律上寬嚴不一,分為三種情況:

1.律對。相當於律詩的工對,句式、語法、詞義、平仄等都相對,但很少有同字對的情況。三言如「玉爐香,紅蠟淚」(溫庭筠);五言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六言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七言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等。八言以上的句式很少有用律對的。

2. 準律對。與律對要求很大部分相同,只是聲調上可以平對平,仄對仄,如「一川菸草,滿城風絮」(賀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嶽飛)。

3. 散對。類似散文,同聲同字都可相對,如「汴水流,泗水流」(白居易);「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等。

對仗啟蒙讀物《笠翁對韻》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全書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朗朗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顏亭月曰

《笠翁對韻》的目錄是按《平水韻》的平聲部為次序編排的,同樣分為上下兩卷。

《平聲韻》的平聲部分為上平與下平兩部,純粹是因為平聲字較多的緣故,並沒有特殊的含義。我在前面的課程做過一個大膽的推測,中國的漢字應該是平仄聲相當,而平聲字略多。不知目前有沒有此方面的統計數據。

之前我們介紹了歷代的韻書和《中華新韻》的爭議,這裡我想向初學者再次強調一點的是,韻書的爭議並不妨礙我們學習格律,選擇的韻書不同只是依據的標準不同而已,其應用原理還是一樣的。所以對於韻書之爭,初學者了解即可,待將來對格律掌握嫻熟以後,若有志於此學問,再深入研究不遲。因為詩詞的學習有一個過程:讀而優則作,作而優則論,論而優則評,評而優則教,教而優則創。要想在韻書之爭方面有所建樹,恐怕要到最後的階段才可以辦到。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必然的,做個專意創作的詩人也很不錯。

《笠翁對韻》是古人為兒童啟蒙編撰的書,我們萬不可因此輕視它。對於一門學問,只要我們之前未曾系統地學習它,即使已經幾十歲,在它面前也要保持小學生的心態。唐代大散文家韓愈在《師說》中講:「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這也是給我們許多啟發。

相關焦點

  • 中考語文:古代詩歌中的押韻與平仄(一)
    古代詩歌中的押韻與平仄 古代詩歌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詩、詞、曲。 詩根據按創作的時代和詩歌所反映的時代內容,可以分為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古代詩歌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又可以分為律詩和絕句等。 詞可以根據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曲可以分為小令和套數。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這樣讀來的確稍感拗口,但我認為這不是大忌,在實際創作中儘量避開,實在避不開也不算錯誤。七、撞韻撞韻是說詩的非押韻句的尾字即白腳用了與韻腳字同韻母的字,如我的「數以萬千求福祿,十之八九祭樽壺。」讀來有些拗口,我認為這也不是原則性錯誤,但應該儘量避免。
  • 詩詞格律與創作 不要再亂押韻了 用2分鐘搞明白仄韻詩詞的押韻
    詩經裡就有入聲韻關於仄韻詩詞的押韻也是有些規矩的,例如好多朋友覺得古體詩就是非格律詩,不需要平仄粘連對仗這些麻煩事,可以自由發揮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真的認為不講究格律的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那就大錯特錯了,今天老街味道專門講一下仄韻詩詞的押韻問題。一、仄韻詞的押韻 :如果不是換韻的話,入聲韻獨用,上去可以混用。入聲韻獨用是因為在《詞林正韻》入聲是獨立的韻部,平上去是一個韻部,例如《詞林正韻》第一部包括:平聲,一東二冬通用;仄聲,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等。不換韻的舉2個例子。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詩詞從0入門第三課:押韻前節回顧前面的兩節內容,我們主要講了詩詞中的四種聲調、106部《平水韻》表,以及平仄的定義與使用。這些內容是詩詞的基礎,非常簡單。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另一個詩詞的重要基礎——押韻,簡單且重要的知識點。
  • 簡單了解古體詩和近體詩,現代人寫的古韻詩詞算哪一種
    嚴格的來講,近體詩是必須要符合格律的,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押韻和對仗),其特點就是: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3、一般來說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我們稱絕句四句為「起句」、「承句」、「轉句」、「結句」,而律詩則兩句一聯,我們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就是下巴的意思,也就是從腦袋到下巴到頸項到尾椎的意思,一路下來的。
  • 詩詞創作先從五絕學起,老街10首原創小詩,說說五絕的基本知識
    前言很多喜歡詩詞的朋友,都會學著自己創作詩詞。常有人問,學習詩詞從什麼詩體學起?老街一直認為,可以先從五言古絕句學起,然後五言的律絕句,然後再練習七絕、五律、七律、詞。下面,老街錄入自己原創的幾首五絕,說說五絕最簡單的基本知識。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正因為排律的不普及性,所以前面也就詳細講解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的平仄規則和創作文法。排律知識我們學習後,也可以進行創作,規則其實差不多,只是更難。因為更難,所以精品更少,如今創作的人也不多,這樣就進入一個不好的循環,直到最後我們提起格律詩甚至不提排律也問題不大。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春聯實景圖片對聯的基本規則對聯的字面意思是即相對又有所關聯,上下句應互為支撐,相互包容。好對聯是怎樣煉成的好的對聯需要符合意境美,對仗工整,平仄合律三項基本要求,三個要點無瑕疵即為好對聯。(1)意境美。表意要準確,意味深廣悠長,語句飽含詩情畫意,真實有骨感,上下句氣勢要旗鼓相當,對句超過出句為更勝一籌。看示例句子:上聯:一壺老酒依琴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半盞涼茶伴墨香。
  • 當代人學習古代詩詞的意義何在?學詩詞從來不是無用功!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現在學習古代詩詞的人,其實大部分並不帶有什麼特別明確的目的和意義,因為學習詩詞這個行為在這個追求現實的社會沒有什麼現實意義。學習古代詩詞在這個物質社會裡,其實基本上沒法帶來什麼物質利益,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單純的因為喜歡而已,興趣才是我們最大的老師。
  • 詩詞創作入門|填詞需要了解這些小知識,否則就是門外漢了
    前言關於詩詞的創作,多讀、多背古人詞作當然很重要,但是很多背誦達人和賞析達人並不會作詞,原因是只說不練。對於普通的小白來說,填詞第一步是識譜,明白平仄、對仗、押韻、換韻、叶韻的規則。其次,才是字句的錘鍊,章法的布局,詞牌的選擇等。
  • 【詩視點】星漢: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
    最後兩句不但是一聯工整的對仗,其中還有四種顏色詞「白」「綠」「紅」「清」(算是借對)相對。就算駱賓王是「神童」,家庭教育超前,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也是難以做到的。竊以為,這首詩必有當時成人的加工。但是不管怎樣,它告訴後代的人們:小孩子可以作詩。 《中華通韻》的頒布,為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提供了理論基礎。
  •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的藝術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通常被寫在紙上或刻在竹子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會在很多場合對對子,那麼在做對子的時候有什麼要求呢?
  •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首先捋清楚幾個概念。從大的方面來講,詩歌包含了所有詩詞文體,不論是現代詩、古代詩、還是古代詩中的近體詩、古體詩,甚至國外的「poem」,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詩歌。這個大概念的詩歌都必須要押韻,中國古代詩歌這個小分支一定要押韻嗎?那是必然的,不押韻的作品,我們是把它剔除在詩的概念之外的。不押韻的作品就不是詩。
  • 現在高考作文杜絕詩詞,古代科舉考試中,有詩詞這科嗎?
    前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高考作文一般杜絕詩詞,古代科舉考試有詩詞這科嗎?前言最近這兩天,各省開始陸續發布高考錄取線分數線了。借著這個熱點,聊聊高考的事。首先,高考作文並非杜絕詩詞,詩詞理解、賞析是必考內容。另外,高考作文雖然不允許單獨寫成詩詞,但是在文中有詩詞還是允許的 。古代的科舉考試中有詩詞嗎?古代的科舉考試,在很長時間內是考詩賦創作的,但是不包括詞。
  • 詩詞創作之詩詞格式淺析(一·詩的起源及韻)連載
    作者:孫華炯詩詞大家都不陌生,上至耄耋下到孩提,可以說是張口就能背誦出詩詞。現在學前班的小娃娃都有一門《古詩》課,收錄了三四十篇古詩。小學課本以及初高中課本就更不用說了,古詩詞是中文課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國文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是漢語中在金字塔頂端的文學瑰寶。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學詩必備)詩歌是古代文明的結晶,格律詩是其瑰寶。我們從小就在詩歌的氛圍中成長,對詩歌有一種天生的熱愛。然而,也有很多人喜歡詩歌,但詩歌押韻的概念卻很模糊。本文介紹了十本詩歌朗誦和創作的書籍,旨在揭示詩韻之謎,旨在引導廣大熱愛詩歌文學的朋友,真正領悟詩歌的魅力,為詩歌的鑑賞和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 快速寫詩詞技巧(上)
    這裡主要是介紹詩詞的格律,關於曲就不多說了。   知「用韻」人們喜歡舊體詩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順口易記。為什麼順口易記?道理很簡單:舊體詩詞都是押韻的。有韻自然順口,順口便容易記憶。   那麼什麼是韻呢?詩詞格律中所謂的韻,簡單說來就是字的尾聲,大致等於現代漢語中的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