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與創作 不要再亂押韻了 用2分鐘搞明白仄韻詩詞的押韻

2021-01-19 老街味道
詩經裡就有入聲韻

關於仄韻詩詞的押韻也是有些規矩的,例如好多朋友覺得古體詩就是非格律詩,不需要平仄粘連對仗這些麻煩事,可以自由發揮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真的認為不講究格律的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那就大錯特錯了,今天老街味道專門講一下仄韻詩詞的押韻問題。

一、仄韻詞的押韻 :

如果不是換韻的話,入聲韻獨用,上去可以混用。入聲韻獨用是因為在《詞林正韻》入聲是獨立的韻部,平上去是一個韻部,例如《詞林正韻》第一部包括:平聲,一東二冬通用;仄聲,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等。

不換韻的舉2個例子。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去通押:……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上聲:鼓。去聲:顧,路。相傳是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是仄聲韻: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押的全部是入聲韻。

詞是有換韻的,舉2例看看不同之處。如《西江月》的換韻必須在同一個韻部裡,這叫做叶韻,它的仄聲韻只能在上聲韻和去聲韻裡找。而《菩薩蠻》和《虞美人》的換韻不需要叶韻,因此它的仄韻可以是上、去、入三種。例如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五句「在」是去聲,第六句「改」 是上聲。又如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兩個平聲韻:蟬、前,與仄聲韻是通一個韻部。

二、仄韻詩的押韻 :

1、 如不轉韻,一首詩裡的上、去、入一般都是獨用,一韻到底。轉韻的話,在同一韻裡也不混用,例如唐朝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入聲韻,折、 雪;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入聲韻,幕 、薄、 著;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去聲韻 , 去 、路、 處。每一次換韻都非常嚴格,第一句就押韻,兩句一組的兩句都壓韻,四句一組的至少第2、4要押韻,大部分轉韻第一句就開始押韻。

很多初學者押韻常犯的錯誤是,第一句押平聲韻,第二句押仄聲韻,第四句又押平聲韻。一定要注意一組之內要麼押平聲韻,要麼押上聲或去聲或入聲韻,不可混押。 一組有兩句如: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有四句: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有四句以上的就不舉例了。

2、有一種說法上與去聲混用的 ,舉例看一下:王維的《鹿柴》不是混用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大家要注意,這裡的上發音(晌),與響同為上聲。王力教授當年編寫《漢語詩律學》時組織學者查找《全唐詩》,找到了很少的例子,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裡這一句: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去聲。柳,上聲。這是真正的上去通押。這種例子非常少。據王力統計,中晚唐以後才出現。可能是口音有了變化。還有一種說法是:入聲與去聲混用。這種爭議更大,隋唐以前是有的,但是以後幾乎找不到這樣的例子。

結語

不過在隋朝的韻書出現以前,古人都是以口語押韻,各地口音不一樣,會出現很多上去通押的現象,也有後人看來是入、去通押的現象,但是在韻書出現以後就非常少見了。

我們作仄韻詩還是上去入分清為好。填詞就根據詞譜要求,有換韻、有叶韻。入聲獨用。可參看我的這篇文章詞譜裡的疊韻叶韻疊句換韻什麼意思?

@老街味道

相關焦點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詩詞從0入門第三課:押韻前節回顧前面的兩節內容,我們主要講了詩詞中的四種聲調、106部《平水韻》表,以及平仄的定義與使用。押韻是什麼押韻,是在詩詞、歌、曲中常用到的寫作手法,具體做法,是將韻部相同的字,放在詩詞或歌曲中的特定位置,一般是在句末,從而使文字讀起來順口、舒暢,並且有一種音樂感。這種手法,就叫做押韻,也叫壓韻,或諧韻。
  • 十分鐘搞明白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
    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格律詩基本是五言和七言兩種,有極少的六言(有點爭議),沒有雜言詩。另外押韻必須平聲韻。關於這四個要求的細節可以看看這兩篇文章《十分鐘說明白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格律詩進化過程》、《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 老街味道》。複製文章題目,百度搜索即可。
  •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首先捋清楚幾個概念。從大的方面來講,詩歌包含了所有詩詞文體,不論是現代詩、古代詩、還是古代詩中的近體詩、古體詩,甚至國外的「poem」,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詩歌。用我們中國話來說,就是「詩是韻文」。這個大概念的詩歌都必須要押韻,中國古代詩歌這個小分支一定要押韻嗎?那是必然的,不押韻的作品,我們是把它剔除在詩的概念之外的。不押韻的作品就不是詩。
  • 5分鐘看明白什麼是詩詞格律,讓你成為李白、杜甫一樣的寫詩高手
    什麼是格律?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詩、賦、詞、曲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事實上,外國詩歌也有自己的格律。)所以寫成律絕的格式,就不要怪別人苛責你不符合「不符合格律」了,其實只是「出律」。學會格律並不是萬事大吉,符合格律並不一定是好詩。初學者最容易中招的陷阱是以為「學詩就是學格律」。
  • 【詩歌格律】三分鐘讀懂 「古體詩」與「近體詩「
    到了新時代,人們也都無不為古典詩詞折服欽佩,夜闌人靜時、遊歷山川時、漂泊歸鄉時、熱鬧一堂時、……,讀來兩句詩歌,體會此時此刻宛如彼時彼刻的精神默契,盡皆為先賢的創作瘋狂打call!       文章有體裁,詩歌有格律,我們讀詩不僅僅要會「讀」和「寫」,還應該搞清楚為什麼這麼「讀」,為什麼用A字而不用B字。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需要注意的是此兩種格式只能獨用,切忌一首詩中的首句用了鄰韻,尾句再去用鄰韻。十一、唱酬唱酬也稱唱和,是詩人之間詩詞酬答的一種交流方式。其形式主要表現在用韻方面,分為步韻(次韻)、依韻、用韻(從韻)三種。
  • 請不要糟蹋了博大精深的中國詩詞文化
    行盡江南數十春【春:十一真】 不押韻曉風殘月楚國清【清:八庚】 不押韻歷久彌香多少事都入簫笙萬裡奔【奔:十三元】 不押韻這首詩,用平水韻來查,一首「七絕」四句詩,用了四個韻部,不押韻。行盡江南數十春【春:九文】 押韻曉風殘月楚國清【清:十一庚】不押韻歷久彌香多少事都入簫笙萬裡奔【奔:九文(平)不押韻 】【奔:九文(仄)押韻】用中華新韻來查,四句詩用了三個韻部,照樣不押韻。
  • 詩詞寫作:格律詩中的押韻規律,平水韻的運用
    雖然一般的詩歌也講究用韻,但是格律詩卻將「用韻」推上了至高境界,所以格律詩便成就了自己在詩壇的特殊地位。一、關於韻01、本身定義:韻即為漢字除聲母或聲母及介音以外的部分,大家都學過拼音,肯定都懂這個。二、格律詩之押韻01、定義押韻就是用韻的方法,也叫壓韻或葉(xié)韻,即為詩詞歌賦中句尾用同韻部字的形式。押韻對于格律詩的作用就是使得音律順口且更便於記憶。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如何用韻,初學詩詞不可不知
    傳統詩詞正是因為有韻律美,才會便於朗誦記憶,便於傳播普及。聲韻體現和諧美,平仄體現抑揚美。結構體現頓挫美,對仗體現均齊美。色彩體現視覺美,音樂體現聽覺美,語言體現抒情美,這些綜合起來就是韻律美。美好的韻律詩,讀起來都朗朗上口,宛如音樂般給人以享受。所以說,韻律是詩詞最重要的。關於韻律的一些常識知識,對於初學者,不可不知。詞中幽蘭香入夢,詩裡明月韻融情。
  • 格律詩為什麼宜用平聲韻
    2,四句一首的我們稱為絕,八句一首的我們稱為律。比八句還多的叫長律,也叫排律。3,一韻到底,且只能押平聲韻。所有的近體詩,第一句都是可押韻,可不押韻的。除了第一句,單數句不許押韻,只能在偶數句押。4,在律洔當中,第一二句叫首聯(也叫起聯),第三四句叫頷聯(承聯),第五六句叫頸聯(轉聯),第七八句叫尾聯(結聯)。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詩詞微塾 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一般格律詩不大可能成為倒讀的迴文詩,這裡有兩難: 一,要構成回文押韻,原詩的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句的首字必須同韻;而絕大多數格律詩都不合此要求。 二,迴文詩要求逐字倒讀成文,這又很難辦到。
  • 詩詞創作先從五絕學起,老街10首原創小詩,說說五絕的基本知識
    前言很多喜歡詩詞的朋友,都會學著自己創作詩詞。常有人問,學習詩詞從什麼詩體學起?老街一直認為,可以先從五言古絕句學起,然後五言的律絕句,然後再練習七絕、五律、七律、詞。下面,老街錄入自己原創的幾首五絕,說說五絕最簡單的基本知識。
  • 詩詞寫作入門:幾分鐘教你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寫詩就是這麼簡單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 課程的第十一章內容。我們在前面章節中就說過,格律詩能夠讀起來朗朗上口,主要就是因為遵循了一定的平仄和押韻規律。在格律方面,句內、句間的平仄是格律詩的第一大硬體,那麼第二大硬體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押韻。
  • 研學|格律詩用韻淺說
    而不押韻的奇句句尾字稱白腳。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流暢,構成聲音的迴環美。格律詩一般只押平聲韻且須一韻到底。(但個別也有押仄音韻的。比如李紳《憫農》,柳宗元《江雪》。)隸屬於同一類的平聲韻互為鄰韻,它們之間是可以通押的。鄰韻通押也是為詩的一種有效手段。
  • 中考語文:古代詩歌中的押韻與平仄(一)
    古代詩歌中的押韻與平仄 古代詩歌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詩、詞、曲。 詩根據按創作的時代和詩歌所反映的時代內容,可以分為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古代詩歌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又可以分為律詩和絕句等。 詞可以根據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曲可以分為小令和套數。
  • 《詩詞格律》:熟讀唐詩三百首,又會作詩填詞又會吟
    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①押韻: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詩韻共有106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 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
    二、詩詞贈答 對押韻沒有要求的唱和最早的唱和對於押韻沒有要求,只需要在詩意上有所呼應即可,例如柳宗元與劉禹錫之間的唱和。永貞革新十年以後,二人回京沒有多久又一次被貶,柳宗元與劉禹錫告別時做了一首七律,《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
  • 古詩詞的押韻方法
    (chi,平)常恐秋風早,(仄)飄零君不知。(zhi,平)。這首詩中第二句末一字「池」,第四句末一字「知",兩字的韻母都是"i」,都是平聲字。「池、知"就是這首詩中用韻的字,即"韻腳"。詩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尾的"岸、早"沒有用韻,用的是仄聲字。所以押平聲韻的詩用韻的規律是押韻的韻腳用平聲字,不押韻的句末一字用仄聲字。
  • 和老街一起試寫幾首詩詞,熟悉一下依韻、用韻、次韻的創作
    前言昨天寫了一篇文章,《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這篇關於唱和的文章比較長,主要介紹了古人「和韻」的幾種方式 。和韻作詩詞分為3種,依韻只需要在同一個韻部即可,不一定是押同樣的韻腳,所以最簡單; 用韻比較難,必須用相同的韻腳(句尾押韻的字);次韻又叫做步韻,除了韻腳相同,次序也必須相同,是最難的一種和韻。
  • 格律之上的詩詞手法——用標題去除時尚,用成句凸顯意境(附例)
    所以,如果是發詩作過來,有創作手記的話,我至少不會犯這種錯誤,搞清楚你的思維走向,就可以一起探討格律之上的內容和意境。當然,只是探討——能夠在一首作品中既遵守格律,又說清楚內容,還有意境拔高,本身就已經是高手了。你的作品,展示就可以了,修改提升更多是趨向情感表達,非他人可以真正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