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街一起試寫幾首詩詞,熟悉一下依韻、用韻、次韻的創作

2021-01-19 老街味道

前言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這篇關於唱和的文章比較長,主要介紹了古人「和韻」的幾種方式 。

和韻作詩詞分為3種,依韻只需要在同一個韻部即可,不一定是押同樣的韻腳,所以最簡單; 用韻比較難,必須用相同的韻腳(句尾押韻的字);次韻又叫做步韻,除了韻腳相同,次序也必須相同,是最難的一種和韻。這種區分在宋朝就有人分析了,宋劉攽 《中山詩話》:

唐詩賡和,有次韻(先後無易),有依韻(同在一韻),有用韻(用彼韻不必次),吏部和 皇甫 《陸渾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曉。"

今天這一篇文章作為上一篇的補充版,加入一些老街自己的詩例。有興趣的詩友們不妨一起做幾首,練習一下自己的遣詞造句。依韻太簡單就不說了,只按照用韻和次韻舉例說明。第一二部分是詩的練習,第三部分加入兩首詞的練習。

一、用韻詩

用韻,必須用相同的韻腳(句尾押韻的字),但是不要求韻腳的次序與原詩相同。

1、五言近體絕句 用韻

原詩: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用韻和王之渙登鸛雀樓 @老街味道山川酬勝跡,絕唱饋名樓。人物俱湮滅,風標萬古流。

王之渙這首詩是仄起仄收的五絕,韻腳是流、樓,分別在第二句和第四句,老街的這首詩與王之渙絕句韻腳相同,不過次序不同,流在第四句、樓在第二句,此之謂用韻。

2、七言近體絕句 用韻

暮春滻水送別(唐·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情。

御溝(用韓琮暮春滻水送別韻)@老街味道題詩紅葉總無情,一去相思隔禁城。桂殿笙歌窗畔水,年年流送斷腸聲。

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近體七絕,一、二、四句押韻:城、情、聲,和韻的次序打亂:情、城、聲,所以是用韻。

二、次韻詩(步韻)

1、五言近體絕句

《答陸澧》張九齡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觀唐絕句14-君懷(用張曲江韻) @老街味道

君懷一瓢酒,清淡不須多。高節自相重,溪舟戴雪過。

這是仄起仄收的絕句,只有兩個韻腳:多、過。注意」過「是平仄兩用意義相同的字,這是一首近體絕句,」過「當然是平聲。

2、五言古體絕句二首

長幹曲(唐·崔顥)

其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其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

擬古長幹曲(步韻崔顥)@老街味道

其一、前夜石頭宿,昨日過橫塘,行行如泛梗,江海是吾鄉。其二、綠波自東流,有狐在淇側。山水暫相逢,何必曾相識。

崔顥的兩首長幹曲都是古體絕句,第一首失黏,第二首押仄韻;第一首韻腳是塘、鄉;第二首韻腳是兩個入聲字:側、識。老街次韻的兩首也是古體詩。

3、七言近體絕句

邊詞(唐·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仿古意用張敬忠邊詞韻 @老街味道

十年徵戍慣春遲,五月霜風雕鬢絲。萬裡深閨驚夢處,一宵金鼓不眠時。

這首詩平起仄收,三句押韻,韻腳是遲、絲、時,次韻時次序不得打亂。

三、用韻的詞

晏殊《踏莎行》,詞譜中的▲就是韻腳,白三角△表示平聲韻,黑三角▲表示仄聲韻。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 ⊙○◎▲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銷,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 ⊙○◎●○○▲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

踏莎行(用晏殊祖席離歌韻)@老街味道雙燕雕梁,桃花人面,笙歌猶似離亭宴。悄尋春夢幾多時,謝橋水巷經行遍。柳下舟搖,山前路斷,波中明月隨雲轉。滿城飛絮寄清愁,江南江北風吹遠。

老街這首詞的韻腳與晏殊詞一樣,但是打亂了次序。所以是用韻。

四、次韻的詞

和「次韻詩」一樣,次韻的詞,也必須是相同的韻腳,相同的順序。在宋朝,文人們的次韻詞作也非常多,例如賀鑄的《青玉案》當年風靡大江南北: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在宋朝次韻這首詞的人就有:楊無咎 、史浩 、周紫芝 、李清照、蘇軾、吳潛、韓淲、李彭老、程垓、王千秋、劉一止、李之儀、侯置、陳亮、馮時行、趙彥端、惠洪 ......

這裡錄入一首賀鑄的《西江月》攜手看花深徑,扶肩待月斜廊。臨分少佇已倀倀。此段不堪回想。欲寄書如天遠,難銷夜似年長。小窗風雨碎人腸。更在孤舟枕上。

西江月是換韻的詞牌,而且要求叶韻(在同一個韻部內換韻),所以老街附上詞譜以供參考。西江月: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

上闋兩平韻:廊、倀,一叶韻:想。下闋兩平韻:長、場,一叶韻:上。注意「上」在古詩韻中的發音有上(普通話三聲)、去(普通話四聲)二聲

◎●◎○⊙●, ◎○⊙●○△。◎○⊙●●○△ ⊙●⊙○⊙▲叶韻◎●◎○⊙● ⊙○⊙●○△。◎○◎●●○△ ◎●⊙○◎▲叶韻

西江月(次韻賀鑄攜手看花)@老街味道明月秋深孤枕,清風笛轉空廊,醒來吟罷更倀倀,只作青樓遐想。攜手當時花好,倚欄此夜愁長,江流偏似九迴腸,一霎眉頭心上。

結束語

以上幾首詩詞是老街去年作觀唐絕句和觀宋填詞的練習作品,作和韻詩必須對原詩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更有助於閱讀理解原作。和韻比較束縛手腳,但是同時也練習了自己創作的能力,不失為學詩的一個好方法。

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比較難,但是一旦創作過幾首,就會發現受益匪淺。歡迎詩友們也嘗試一下以上的幾首次韻練習,歡迎賜玉交流。

@老街味道

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封狼居胥的三重含義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3首《如夢令》背後是一個悽涼的李清照

相關焦點

  • 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
    四、詩詞贈答唱和 依韻、用韻、次韻(步韻)1、依韻、用韻、次韻的區別依韻 :按照他人詩歌的韻部作詩。韻腳用字只要求與原詩同韻而不必同字;用韻:指與原作韻字相同,但先後次序有變化;次韻也叫做步韻:指與原作韻字相同,次序也不變,如上面元白之間的次韻詩。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所謂「和韻」,就是指依據所和詩詞原作的原韻來寫作詩詞。關於「和韻」的作品,其實最先出現於詩體中,後來經過詞人們的移花接木,才進入到詞的創作當中的。詞的「和韻」創作,最早始於北宋詞人張先,就是那個在詞作中以寫影而出名,並被人們送上雅號「張三影」的張先,熟悉宋詞的人,都是知道他的。
  • 詩詞創作先從五絕學起,老街10首原創小詩,說說五絕的基本知識
    前言很多喜歡詩詞的朋友,都會學著自己創作詩詞。常有人問,學習詩詞從什麼詩體學起?老街一直認為,可以先從五言古絕句學起,然後五言的律絕句,然後再練習七絕、五律、七律、詞。下面,老街錄入自己原創的幾首五絕,說說五絕最簡單的基本知識。
  • 天台山大瀑布相關詩詞之《次韻鞏憲見示桐柏瀑布之作》
    原韻;2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3 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4 次韻,亦稱步韻,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本文所及4次韻概念:次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ì yùn,指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
  • 傳承研究濟南泉水文化的最新成果:《趙孟頫\〈趵突泉〉歷代次韻詩...
    其七律《趵突泉》(以下簡稱「趙詩」)或因寫的是濟南最著名的景致,或因寫得好,或因有墨跡手卷流傳存世,或因泉上有眾多歷代和趙詩碑刻及清代康熙帝手書趙詩御碑,或因詩之頸聯成為傳播最廣的泉上楹聯,或因是上述原因的疊加,總之,於後世來說,它不僅成為趙孟頫\寫濟南最為著名的文學作品,而且也是有史以來無數寫趵突泉的篇章中最為著名的文學作品。其至尊地位從它誕生至今不曾動搖,後來者恐怕也難以取代。
  • 什麼是次韻、和韻?蘇軾的楊花詞,為什麼能被評為和韻第一神作?
    次韻,也叫步韻,是和韻的一種形式。和韻,就是用他人詩詞的原韻去寫詩。和韻在唐代非常流行,白居易和元稹之間和詩早已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到了宋代更加盛行,詩如此,詞亦如此。南宋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一首次韻中非常好的作品,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蘇東坡除了寫楊花的姿態傳神之外,還暗喻了思婦情懷。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詩歌史上,文人之間的詩詞唱和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詩詞唱和的形式多樣,風格各不相同,獨具特色。唱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作為詩詞唱和的答謝者與贈予者用同一種韻,另一種是作為唱和的答謝者另用新韻,與贈予者所用的詩詞原韻不同。
  • 讀詞|蘇軾的次韻楊花詞高在哪裡?
    像李白杜甫,李白孟浩然,元稹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元稹劉禹錫等等,相互之間多有贈詩、唱和。起初,和詩只要意義相關聯即可,和詩的體式、韻腳都不作要求。後來,隨著格律詩的發展,加上詩人有意的提倡,和詩必須用所和之詩的韻,這稱為和韻。
  • 陸龜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什麼是「奉和」、「次韻」
    陸龜蒙祠題目為「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奉和」、「次韻」是詩人間詩詞往來的專有名詞。所謂「奉和」,即和人用詩詞相唱和。其中「和」是唱和,「奉」乃敬辭。「次韻」,又稱「步韻」,要求和詩同原詩的韻腳相同,而且必須用原字、按原次序來和。我們比較一下皮日休的原詩和陸龜蒙的和詩就一目了然了。
  • 買得山公馬 朝朝沽酒回 誰有不錯的原創詩詞可以分享下嗎?
    前言不用說現代的詩詞作品,就是元明清的詩人作品,有人說可以和唐詩宋詞媲美也常常被人噴。如今的課堂教育中,已經沒有了詩詞的創作學習課程(除了大學某些專業)。今天沒有好詩,並不是今天的人不行,而是時代變了。
  • 喜歡詩詞創作的你,寫過關於愛情的原創詩詞嗎?
    前言昨天看到一個問題:寫過描寫愛情的原創詩詞嗎?男女之間的情感,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題材,每個學習詩詞的人,都會有這種內容的習作。老街也找出自己的幾首錄於此處,歡迎詩友們指正。這首詩,可以和後面的《菩薩蠻》與《南鄉子》對比著看,和這兩首詞的前半部分一樣,寫的是思婦。二、情歌一這是一首用新韻寫成的古體詩:半月朦朧半霧明 ,相思相錯總相逢。
  • 詩藝丨就唱酬和韻,在詩題使用「步韻、次韻」與「用韻」之異淺說
    在和韻詩題中,凡運用別人原作的韻腳字,且其次序不變,叫「和韻」、「步韻」、「次韻」,但「用韻」則指依據別人原作的韻腳字所屬韻部用韻,不一定要搬用別人原作的韻腳字,或雖用別人原作韻腳字,但不必依原作用韻字之順序安排句序。
  • 著名作家韓明華新作:淺說步韻、藏頭和藏頭步韻
    步 韻步韻是詩人唱和的一種形式,也稱次韻,即依照所和詩詞中的韻腳及其用韻的先後順序寫詩填詞。步韻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詩詞格律比作牢籠,那麼步韻如同在牢籠裡戴著手銬起舞,艱難可想而知。《念奴嬌》是個長調,採用這個詞譜創作的,至少有幾千首問世。有幾首可稱為經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而卻眾口一詞地推崇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致使這首《百字令》有了《大江東去》和《酹江月》的別名。此後,不少詩人步韻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人說步韻是「炫耀才華」。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再說七言句,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值得討論:(1)「仄平仄仄平平仄」,此句如果按照啟功先生一派的主張是孤平,但根據大眾的創作實踐,因為有兩個平聲字相連,確定不屬於孤平句。(2)「仄平仄仄仄平平」,此句因為有兩個平聲字相連(可以包括韻字),確定不屬於孤平句。
  • 詩詞小知識|古代同一個詞牌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
    原因並不難解釋,詞牌本身並不是詞的題目,只是一種格式:例如《青玉案· 送別》中,青玉案是詞牌,送別是題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詞牌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題目。至於題主說,詩人用同一詞牌名,莫非是想來比比誰寫的好?
  • 詩詞格律與創作 不要再亂押韻了 用2分鐘搞明白仄韻詩詞的押韻
    詩經裡就有入聲韻關於仄韻詩詞的押韻也是有些規矩的,例如好多朋友覺得古體詩就是非格律詩,不需要平仄粘連對仗這些麻煩事,可以自由發揮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真的認為不講究格律的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那就大錯特錯了,今天老街味道專門講一下仄韻詩詞的押韻問題。一、仄韻詞的押韻 :如果不是換韻的話,入聲韻獨用,上去可以混用。入聲韻獨用是因為在《詞林正韻》入聲是獨立的韻部,平上去是一個韻部,例如《詞林正韻》第一部包括:平聲,一東二冬通用;仄聲,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等。不換韻的舉2個例子。
  • 學習詩詞創作必須搞懂入聲字,古韻入聲相當於新韻什麼聲?
    新韻,最早的新韻,在民國時期就有了。但是我們說的新韻,是指詩詞協會推薦的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為代表的韻書,新韻基本等同於普通話押韻。一、古韻的入聲《平水韻》繼承了隋唐的《切韻》《唐韻》的押韻方式,但是古韻的四聲,早在南朝齊永明時期就有了。
  • 陽春三月,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維七言絕句《渭城曲》
    唐詩宋詞近來閒來無事,每日閒暇時翻閱《唐詩宋詞鑑賞》,拜讀到大神王維的詩詞。相信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渭城曲》。心生膜拜,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的《渭城曲》,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王維畫像《渭城曲》再次拜讀大家熟悉的《渭城曲》,全文如下:------------------------------------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寫格律詩(絕句、律詩),是非常講究押韻的,甚至可以說,押韻是寫詩的第一要素。押韻押的是什麼韻?在古代,有專門負責管理聲樂的官方部門,會有專職的人員頒布指導押韻的手冊,各朝各代都有不同,使用度和認可度最高的是《平水韻》,這是後人歷經數代,以唐人用韻為基礎,整理而成,共106個韻部,具體可查看之前關於平水韻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