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七月楊桃八月楂,九月慄子笑哈哈」,這正是金九銀十的秋天關於慄子的最好寫照。而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吃到的慄子,幾乎都是最新鮮的,也不用怕會買到陳年老慄子。
在菜市場的大小攤位上,你隨處都可以見以板慄的販售,而各個乾貨炒貨攤上,除了傳統的炒瓜子或應季的冰糖葫蘆之外,黑黝黝的糖炒慄子也都紛紛擺了上來,那些走過路過的食客看到後,都禁不住要買上一包帶回家慢慢品嘗。
今天晨光就帶大家在家裡自己製作不用炒的糖炒慄子,只要你學會了先煮後烤的小竅門,今天晚上你也可能吃上既甘甜又香糯的烤製版#糖炒慄子#啦!當然,前提是你有在市場買上一大袋的板慄回來哦^_^
美食背後的故事與小知識
糖炒慄子在古代被稱作「灌糖香」、「黑佳慄」,早在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中,關於遼代的史料中便有了關於糖炒慄子的記載,而那句流傳甚廣的「堆盤慄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糖香」宋詞,便是描寫販售糖炒慄子的名句了。
傳統的糖炒慄子是將大黑慄子與黑沙一起在大鐵鍋中上下翻炒的,然後再撒上白砂糖炒至五成熟後,就用鐵篩將板慄與黑沙一起撈起,將黑沙篩走後就是糖炒慄子了,也因此才會有了「黑佳慄」的美名,而這種炒制技法也一直流傳了下來,只不過大都換成機器來炒制了。
說起板慄,除了像遷西板慄、京東板慄等地區被經常提及外,還有一個地方你或許會常常聽到,那就是良鄉板慄,但其實良鄉本身並不出產板慄的,它是板慄在北方地區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而更有趣的是,當商人們從良鄉收購了板慄後,會通過天津的港口將板慄出口至日本,這是為什麼如果你有去日本旅遊的話,會見到被稱作「天津甘慄」的糖炒慄子原因之一,所以這個天津甘慄的生產與製作與天津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哦。
所需材料與工具清單
板慄 × 1000克玉米油 × 10克清水 × 15克綿白糖 × 20克食鹽 × 1克
重點材料的特別說明
板慄:在中國,板慄因品種與地域的不同,其外形和品質會有所不同,這裡就不評價哪裡板慄更好吃了,我們在選購板慄時,只要注意這幾個方面即可。
首先,不同品種的板慄在色澤與外形上並沒有可比性,隨手拿起幾個板慄搖晃幾下,如果裡面會有空殼的晃動聲,或是果肉與外殼碰撞的聲響,這樣的板慄很有可能裡面的果肉已經脫水幹硬了。
另外,你可以用手指捏下板慄的外殼,新鮮品質佳的板慄手感是結實捏不動的,而品質不佳或有脫水問題的板慄,可以明顯感覺到果肉與外殼之間是有空隙的,這樣的板慄就儘量不要購買了。
再就是從口感上來區別板慄的好與壞,品質好的板慄在口感上是甘甜可口的,就算是煮熟或烤熟也不是那種又面又軟的口感,相反,它會呈現一種既硬又滑的口感,而且即使用水煮過的板慄中含水量也是很少的,吃到嘴裡是一種又糯、又香,肉質細膩的感覺。
玉米油:油的選擇上儘量不要使用豬肉等動物油,這種油在冷卻後會結塊,感覺上非常地油膩;而植物油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不過在用量上不要太多,它除了可以讓板慄更加地油亮,還可以使外殼變脆容易剝殼。
清水、綿白糖、食鹽:清水的量可以讓白糖與鹽完全融化即可,無需太多;喜甜的可以適量增加糖的用量;鹽只要少許即可,用與平衡甜味,並調整板慄果肉的味道,加與不加可以自行決定。
詳細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
-=Step 01 =–
在板慄中倒入足夠的清水,用雙手將板慄表面的絨毛搓洗乾淨,撈出撈乾水備用。
-=Step 02 =–
用帶有尖頭的刀在每個板慄凸起的一面切出一個開口,如果有像下面動圖後半部分那種形狀的板慄,可以用斜切的方法來開口。
-=Step 03 =–
將切好開口的板慄倒入鍋中,加入可以沒過板慄的清水,大火將水煮沸後,轉中火煮7-10分鐘,煮好後將板慄撈出控幹水備用。
-=Step 04 =–
將食鹽、綿白糖和玉米油倒入碗中攪拌混合均勻,加入清水攪拌至白糖全部融化至水中。
-=Step 05 =–
將控幹水分的板慄重新倒入鍋中,將調好的糖水油倒入鍋中,將板慄與糖水油混合攪拌,直到板慄全部裹上糖水油即可。
-=Step 06 =–
烤盤鋪烘焙油紙,將裹上糖水油的板慄倒入烤盤中攤平,將所有板慄的開口調整向上。
-=Step 07 =–
烤箱200℃預熱,將烤盤送入烤箱中層的位置,烘烤20分鐘。
-=Step 08 =–
將烤好的板慄移至鋪有烘焙油紙的容器中,放涼後就可以食用了。
操作中要點與小貼士說明
-=Tips and Point01=–
用清水將板慄表面的絨毛搓掉後,如果你喜歡用牙來咬板慄殼,同時品嘗表面的那層糖分,這樣吃起來就不會有外面買回來的那種不舒服的口感了,而且這一層絨毛對我們的腸胃也並不是那麼地友好。
-=Tips and Point02=–
在給板慄開口時,很容易會把自己的手指也給開口了,如何能儘量避免這個問題呢?第一:要先有一把足夠鋒利的刀;第二:這把刀一定要有一個尖尖的頭;第三:你按住板慄的手一定要用力捏住板慄;第四:在開口時要用刀尖先扎進去後,再切下去,這樣刀尖被固定在殼中,就不會有滑刀的危險了。
-=Tips and Point03=–
喜甜的朋友可以自己掌握白糖的用量,水和油的用量不需太多,水的量可以讓白糖能全部融化掉即可,油的用量足夠讓板慄的表面都能裹上一層即可;水是輔助糖可以裹在板慄上的媒介,而油除了可以一定程度阻止水分的流失,還可以讓板慄的外殼在烘烤時變脆,使得剝殼更加容易。
-=Tips and Point04=–
先用清水煮過的板慄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讓板慄不需要在烤箱中烘烤太長的時間,這樣烤出來的板慄也就不會脫水過度,導致口感變得非常幹,而是一種既面又軟糯的口感;第二先煮後烤的板慄內皮與板慄肉會自然的脫離分開,這樣你在吃板慄剝殼時,就可以很輕鬆的剝出一個完整的板慄肉了。
-=Tips and Point05=–
在將板慄鋪在烤盤上後,一定要將開口向上,這樣在板慄殼和板慄肉變到烘烤膨脹和進一步開裂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板慄在烤箱裡「跳舞」的現象了,板慄表面的糖、水和油也就不會崩得到處都是了。
-=Tips and Point06=–
雖說有油的保護,可以讓烤好的板慄延緩表面脫水幹化的問題,但也只是延緩而已,涼透後的板慄一次吃不完時,最好放到密封的容器或保鮮袋中存放,這樣才能保持其即軟又面、甘甜的口感。
晨光的碎碎念
每一篇文章寫到最後,總會囉裡囉嗦、長篇大論,究其原因還是怕漏掉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和要點,害怕大家在跟著晨光的說明料理或烘焙時會失敗,不知道大家沒有在晨光的拋磚引玉之下,成功做出好吃料理或糕點呢?
如果你喜歡晨光的食譜,還請為晨光點一個小小的「贊」!這是對晨光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如果你有想嘗試製作的美食料理,又或是有食材等方面的問題,也歡迎你給晨光留言,晨光會與大家一起來解決料理和烘焙中的各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