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6月23日訊(記者周治濤 通訊員陶火應)篩子、簸箕、撮箕、小花禮籃……在新洲區舊街街九明灣村梅家細灣64歲老篾匠梅育斌家,30多個種類200多件手工竹製品都在家的三個房間歸類存發著。梅育斌對記者說,如果不是今年的疫情,這些竹製品都會在二月十五新洲的花朝節期間(農副產品交易會)全部賣掉的。
據老人介紹,他毎年都要在家做竹製品,然後到花朝會上趕集,一晃30多年了,做的這些農用、家用竹製品不僅耐用,而且非常環保,每一種竹製品的價格在30元至600元之間,竹製品的價格是根據編織工時計算出來的。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今年新洲花朝交易會被取消,梅育斌表示希望眼下找不到這些手工環保竹製品的買主,很多手工藝者和他有一樣的憂慮,如果下半年能夠重啟花朝節交易活動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