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在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中也融入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
比如,人臉識別分類設備、手持智能終端、智能回收箱等等,甚至還能在手機APP上預約處理可回收物……
在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天湖美鎮社區,你就能看到這樣的「神操作」,這也讓垃圾分類更好地融入到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智慧系統實踐垃圾分類網際網路+
12月1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天湖美鎮社區進行實地探訪。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在專業運營公司的協助下,社區建立了「七大」智慧系統實踐垃圾分類網際網路+,為居民打造了一條參與社區共建的便捷通道——即一個基礎系統、兩套服務系統、四大硬體設備。
「一個基礎系統就是再生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由積分卡信息管理、居民分類投放行為分析、積分兌換管理、禮品管理、回收物管理等模塊組成。」工作人員說,該系統能提供垃圾分類全流程數據採集、分析和管理支撐,方便及時掌握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會員數量、積分累計、禮品兌換偏好、垃圾分類減量等情況。同時,通過報表展示系統,可動態展示轄區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正確率以及分類回收品種、數量、去向,實現動態指揮,按指定格式輸出臺帳、報表。
而支撐整個社區實現垃圾分類「智慧化」的,則是四大智能硬體設備,包括手持智能終端、智能回收箱、自助列印終端以及自助禮品兌換機。「智慧系統使垃圾分類作業質量管理更加智能化、數據分析更加精準化、監督過程更加透明化,也讓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各環節能有更清楚的了解,並能深度參與其中,從而實現居民對社區的共治共建。」
APP預約便有專人上門回收垃圾
以天湖美鎮社區最早實施垃圾分類試點的東方雅郡小區為例。工作人員介紹,自2017年6月,專業運營公司進場以來的近兩年,垃圾分類知曉率從不足40%提升到100%,常住居民參與率從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分類投放正確率從不足40%提升至90%以上。
分類垃圾的回收量,可回收物從日均10公斤,提升至日均45公斤以上;有害垃圾從日均不足0.1公斤,提升至日均0.6公斤左右;易腐垃圾日均收運量從35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
以前堆放在樓道、小區的大件廢舊家具家電不見了蹤影,居民如果有可回收物需要處理,只需在APP上預約或打400電話預約,專業公司的服務人員就會上門回收。
「小區每個樓棟單元均設有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宣傳專欄,內設有一個垃圾分類服務站。」工作人員介紹,小區內設13個點26個分類桶,主要用於投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到了周未,還會在小區中心廣場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引導居民定點定時投放可回收物。「經過這幾年的垃圾分類推廣,小區處處洋溢著垃圾分類帶來的『新時尚』。」工作人員說,小區如今還會經常舉辦居民利用廢物製作的時裝秀,並展示居民自編自演的垃圾分類小品、小朋友利用廢物製作的工藝品。每月張貼的垃圾分類榮譽榜,也已成為居民津津樂道的心頭事。
專業人士出馬讓垃圾分類更「專業」
有句話叫「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在此次「發現重慶之美」評選活動中,天湖美鎮社區以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城市治理創新範例入選了重慶市城市治理創新範例,其背後就有垃圾分類「專業企業」新安潔環境衛生股份有限公司的運營。
據了解,新安潔是暄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投資的城鄉環境管理高新技術服務企業,布局環衛和再生資源兩個核心產業方向,2014年掛牌新三板,已經在國內多個省市成立分支機構,目前員工人數已超過14000人,是國內城鄉環境管理服務領域重要企業之一。2017年6月,新安潔進入IPO輔導期,未來有希望在國內證券主板市場上市。
其母公司暄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重慶,是國內較早進入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民營企業。公司是環衛行業內較早設立科研機構的民營企業,由多名博士、碩士和技術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許多單項技術已經轉化為集成解決方案在公司所投企業中應用,其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迅潔智慧環衛管理系統是目前國內環衛行業領先的智能化環衛系統。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