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油茶林管理,老盧帶鄉親吃上「生態飯」

2020-12-11 法制現場

一顆顆油茶果飽滿而圓潤,盧術根的油茶林再獲豐收。鎮頭鎮供圖

「老劉,肥料我給你送過來了。」11月30日,盧術根開著車將幾袋肥料送到了村民劉利華家中。盧術根是鎮頭鎮土橋村龍陽黨支部29號微網格長,聯繫著該村18戶群眾。在鄉親們眼裡,他是和油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茶農,帶領著村民脫貧致富;他還是細緻入微、體貼入心的微網格長,用真誠熱情的服務讓村民感到暖心、舒心。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潘思榮通訊員呂小雨

擔任微網格長

為村民服務充滿幹勁

雨後,漫山油茶樹青翠欲滴,開出了許多漂亮的白花,微風拂過,飄來一陣陣清香。

11月30日一大早,看到盧術根送來肥料,劉利華趕忙迎上去,真誠地道謝:「太感謝啦,肥料來得真及時!」

依託「一縣一特」政策,鎮頭鎮土橋村打造了油茶豐產林項目改造核心示範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利華也加入到油茶林改造中。

就在前幾天盧術根走訪時,發現劉利華正為自家的油茶林少了肥料犯愁。

「我身體不好,要把百來斤的肥料運回來,真的不容易。」得知她的難處後,盧術根忙說:「這好辦,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一大早,盧術根就開著車到集鎮上幫劉利華買好了肥料,回頭就送到了她家,還仔細叮囑她施肥的注意事項。看著這一袋袋肥料,劉利華心裡踏實多了,「有了微網格長,我感覺又多了一個親人。」

作為一名微網格長,盧術根對工作充滿了幹勁。「鄉親們主動拉著我說話,誰家鬧矛盾了我就去幫忙調解,哪兒的路燈壞了我就聯繫工人安裝……我能解決的就現場解決,解決不了的就及時跟村上反映。」盧術根說,「為群眾辦實事,他們舒心了,我就滿意了。

做致富帶頭人

成立合作社發展林下經濟

一件件暖心事,讓盧術根成了鄉親們的貼心人。憑藉著豐富的油茶種植經驗,他還是鄉親們致富的帶頭人。

2001年,38歲的盧術根回鄉創業。依託上一輩留下來的30多畝油茶林,盧術根購買了兩臺臥式液壓榨油機,開了一個榨油坊。第二年收入就超過3萬元,這讓他幹勁十足。

瀏陽油茶產業被定為長沙市「一縣一特」產業後,鎮頭鎮投入2600萬元,完成豐產林基地建設12727畝。與此同時,鎮頭鎮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選育出「油茶三華」國家優良品種,油茶畝產量大幅度提高。

盧術根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雖然年近六旬,但閒不住的他不僅從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那裡學會挖溝跑水、整梯保土等油茶林管理技術,對自家30多畝油茶林進行改造,還成立了合作社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在土橋村承包了400畝改造的油茶林,林下套種西瓜、紅薯等,第一年就迎來大豐收。

致富不忘家鄉情。盧術根說,如今榨油坊裡的收入已足夠一家人過上幸福生活,發展林下經濟是希望帶動更多人吃上油茶產業這碗「生態飯」。

在盧術根的帶動下,一顆顆油茶果在當地成了「香餑餑」,農戶種植熱情高漲。盧術根細算了一筆帳,今年合作社僅發放工資就超過了30萬元,還為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每人每月發放工資4000元。盧術根說,未來的目標是育好油茶樹,結好「致富果」,帶動更多鄉親實現可持續增收。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來源:瀏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丹鳳1478名護林員吃上「生態飯」
    當上護林員以後,我每月都有515元的勞務補助。再算上家裡3畝中藥材和50箱蜜蜂的收入,一年下來我家能收入2萬多元。」12月13日,丹鳳縣武關鎮段灣村脫貧戶王春林高興地說。王春林家裡3口人,住在大山裡。因為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他們家前幾年幾乎沒有收入來源。
  • 河南油茶林面積達100萬畝:油茶花越開越旺「生態飯」越吃越香
    11月16日,在光山縣召開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傳來好消息: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我省不斷加大油茶產業發展力度,截至目前,全省油茶林面積已達到100萬畝,年加工生產茶油8500餘噸,年產值約12億元。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考察調研時指出,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 上高南港:端起「旅遊碗」吃上「生態飯」
    南港鎮梅沙村兩位老人李泉典、李宜友坐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的鞦韆上聊天,短短3個月的時間,這個過去髒亂差的廣場已經變成鮮花環繞、紅磚鋪路的村民學習休閒場所。該鎮因地制宜開展秀美鄉村建設,大力進行人居環境整治,對村內河道、坑塘進行集中清理,圍繞破敗物體治理、廁所入室改造、生活垃圾清理等工作,讓村民生活更舒適,農村環境更整潔。   環境美了,綠水青山的自然財富也帶來了更多的經濟財富。
  • 從吃「子孫飯」到吃「生態飯」「文化餐」 東港區下元一村——一樣...
    原標題:從吃「子孫飯」到吃「生態飯」「文化餐」,東港區下元一村——一樣「靠山吃山」,別樣發展內涵   寒冬時節的日照天台山景區,身著整潔
  • 謝煥友:讓油茶變為山區「金疙瘩」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上,有你,有我,有他,有每一個為之奮鬥的人。小康,只是開始;2021年,新開局,新作為,讓我們繼續砥礪前行,一起感受奔跑的故事。大河網記者 祝傳鵬冬日暖陽下,商城縣長竹園鄉長園野生茶油公司育苗基地裡,百餘萬株高產無性系油茶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而這些油茶苗不久後將銷往周邊縣區、鄉鎮,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鑰匙」。
  • 油茶花開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10月29日,大別山(商城縣)首屆油茶花節的盛大開幕,更把山裡人幸福喜悅的心情,揮灑得淋漓盡致。  「油茶花開幸福來!」最早把信陽山茶油賣到全國各地的商城縣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創辦人謝煥友高興地說:「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靠著這滿山黃金籽,鄉親們的日子啊,越過越紅火!」
  • 油茶與越南油茶
    初春時,曾與王長虹老師同行山中,路過某棵油茶樹下,王老師興奮地告訴我們:「大家看,這叫茶泡,是茶樹上初生果實或葉子的變異物,因真菌寄生變異膨脹,果肉厚中間空,不是果實卻可以吃,我小時候經常吃
  • 不當「煤老闆」,做起「牧羊人」——榆陽如何吃到「生態飯」?
    「讓榆陽羊吃榆陽草」榆陽區林業局局長高來偉介紹,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實現了由千家萬戶分散種草到集中連片規模種草、由「種什麼,餵什麼」的傳統種植到「需什麼,種什麼」的配方種植,由邊角地貧瘠地種草,到好地好肥種好草商品化發展。種好小飼草,撬動大產業。
  • 舌尖上的農村| 玉屏侗鄉罐罐油茶
    在侗鄉貴州玉屏,侗家人招待客人的方式就是做一道地地道道的罐罐油茶。  朝陽村是玉屏侗族自治縣侗民族習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風雨橋、吊腳樓、鼓樓、涼亭、刺繡、剪紙,還有那迷人的侗歌,特別是讓人吃過一次就忘不掉的罐罐油茶,吸引著八方賓客。
  • 山西美食系列--9、油茶
    (沒有找到加入蛋花的油茶圖)      剛出鍋的油茶口味濃香、麵粉炒制後的麥香味蓋住了羊油的羶味,喝起來滿口鹹香,全身微微發汗。雞蛋花為白色、黃色相間,使油茶看上去不那麼單調,同時雞蛋也增加了油茶的營養和濃香的口感。油茶為糊狀,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飽腹感和能量,我常會把饅頭掰成小塊泡進去,饅頭裹上濃香的油茶味道甚好,還可以保證一早上的身體溫暖和精力充沛。
  • 灌陽油茶,就是這個味兒!
    做法不同,油茶的風味也千差萬別。其中,桂林的灌陽油茶以鮮香爽辣聞名,被乾隆爺譽為「爽神湯」。油茶的配料十分豐富,其中紅色酸辣椒是灌陽油茶的特色佐料。灌陽油茶是灌陽最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從灌陽縣內出土的青銅油茶鍋器具「首」考證,灌陽瑤族油茶技藝已有上千年歷史。
  •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延安梁家河「老房東」劉金蓮:「吃上了生態飯和旅遊飯」
    村隊部的廣場上,十幾名黨員正莊嚴地重溫入黨誓詞。跟著講解員的步伐,大家神情激動地討論著什麼……再次來到總書記當年的「老房東」劉金蓮家中時,正值他們一家人的午飯時間。「來,吃點鹹菜,當年你習爺爺在這兒住的時候就愛吃這個。」劉金蓮一邊說一邊將鹹菜夾給外孫女。
  • 清湘老道:油茶飄香
    之後,女主人倒入一撮泡好了的豆子(綠豆還是飯豆,看不清),放一塊老薑,用一把曲尺狀直徑五釐米左右的圓木錘在鍋裡擂,擂到鍋裡剛要冒煙時再加入一點茶油,這時女主人欠身從火塘上方的一個小竹蔞裡抓出一把黑黑的茶葉,注入不多的水,重新用木錘捶,待鍋內各種東西融為一體了後注滿一鍋水,煮沸,撒上鹽和一些辣椒粉。
  • 油茶還有一個英文名稱,好多人不知道!油茶新析搞掂老外--加了蔥花的咖啡
    「恭城油茶」就是地方美食之一。 記得八年前,我剛到桂林時,有朋友請我去喝油茶。首先是視覺上的不接受,接著是味道上的不習慣,一口喝下去真是苦澀難耐,這哪裡是在喝油茶,簡直就是在喝中藥啊。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年,我居然就接受了,就習慣了,就喜歡上這種美食了。
  • 油茶驕子——晏綠金
    走進高檔食用油區,晏綠金眼睛一亮——「油茶籽油」,我的家鄉黃袍山不正是盛產這種油嗎?它竟然與橄欖油一同上了高檔產品貨架。他又驚又喜,仔細一瞧,橄欖油180元/公斤,茶油120元/公斤。在市場上打拼了近二十年的他倍感欣慰和振奮,這不正是自已夢寐以求、棄醫從商的人生目標嗎?他當即買了幾瓶茶籽油,提回了家裡,告訴妻子:「今天我的收穫真是太大了」。妻子還一片茫然:「買幾瓶茶油有什麼收穫?」
  • 請喝一杯荽油茶
    大桂林的油茶種類舉不勝舉,使嗎灌陽油茶、平樂油茶、龍勝油茶、恭城油茶……信手拈來,除了特色鮮明,好喝好飲之外,其名聲早已是香飄八桂,如雷貫耳了,廊子都可以與時下的桂林米粉一爭高下 灌陽油茶,只是一個總的叫法而已。若按地域、配料和操作的不同,又分為油茶、荽油茶、香菇茶、糖(姜)茶、開口茶、焦米茶等。可能是出於生活習俗的不同,灌陽人把灌陽分成上灌陽和下灌陽,這荽油茶就屬於下灌陽的一種特色小吃和保健飲品。 下灌陽是指縣城所在地城關鎮以東以北地區,如新圩、文市、水車等鄉鎮。
  • 紫莖,油茶的開發利用
    油茶籽油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用植物油。它的物理、化學特性與橄欖油極為相似,其脂肪酸成分是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含芥酸、山嵛酸等難以消化吸收的組分。由於油茶籽油不含亞麻酸,不易氧化變質,穩定性高,因此具有耐儲存和耐高溫的良好性能。
  • 高露油茶文化節,油茶飄香阿妹更靚
    昨天,高露村開展了第三屆高露油茶文化節今天廣西新聞網也報導了昨天高露油茶文化節的活動內容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龔普康 攝4月14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洋溪鄉高露村舉辦第三屆油茶文化節。當地群眾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以茶促商,通過吹蘆笙、跳多耶、油茶宴及民俗展演等多彩節目,盡展侗家風情,吸引眾多遊客前往觀賞體驗。
  • 微科普 | 油茶的生長習性
    普通油茶最適生區為華南、華東的湖南、江西等省的低山丘陵地區。油茶樹根系發達,是喜酸性的喜光樹種,幼苗時稍耐蔭,根系直立發達,在pH值4.5~6的酸性紅壤上生長良好,壽命長達100年以上。油茶屬兩性蟲媒花.花期10~12月,果實次年l0月成熟,經濟收益期達40~50年,在立地條件好的百年大樹也有掛果纍纍的。油茶為蟲媒花,雌雄同花,自花不育,但同種之間親和力極差。油茶很難通過風媒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