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臨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化度寺碑,獨體字單人旁及結構筆法解析

2021-01-19 語默文集

13歲臨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化度寺碑,獨體字單人旁及結構筆法解析;唐碑刻《九成宮醴泉銘》與《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單字練習。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楷書篇」《九成宮醴泉銘》(九成宮碑)與《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化度寺碑)混搭系列——本文以「九、化、寺、侍」為例。 簡明扼要講解了「九」、「化」、「寺」、「侍」的歐體楷書寫法及文化淵源詮釋,該日課完成於1994年1月10日(13歲),書寫、策劃、文本及配圖相關均由不知先生(語默)獨立完成,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九」的歐體楷書寫法:正確筆順是先寫撇畫,再書寫橫折彎鉤,撇畫完成後,需順勢寫出橫折彎鉤,其中橫畫宜取斜勢,且左低右高、左寬右窄,「折彎」處弧度需自然,線條應瘦於兩側,務必柔中帶剛、彈性十足,切忌肥臃無力,「鉤畫」外方內圓、筆勢向上。

「九」的文化淵源詮釋:古人將「九」視為最大的數字,「九」有「至高無上」的文化內涵,三部九候論曾提出「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九」被尊為「陽數」與「天數」。有大禹治水時期分九州和皇帝創九州說法,戰國以後古代中國用「九州」代稱。

「化」的歐體楷書寫法:單人旁的垂露豎宜長,且與左撇收筆處相接,右撇與左撇筆法雷同,且保持平行態勢,高低位置基本一致,豎彎鉤底部應略高於左側豎畫下端,筆畫粗細需有變化,提按轉折務必到位,切忌肥臃無力,整體結構上部平齊,左右間架錯落分布。

「化」的文化淵源詮釋:「化」為會意字,若二人相背。本義為「變化」,「化」生於偶然、從有到無即為「化」。乃道家核心思想,《道德經》有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寺」的歐體楷書寫法:三橫基本保持平行,中橫宜拉長、上下兩豎宜短,整體筆勢左低右高,上橫與下橫筆法類似,中長橫若扁擔上仰,上豎與豎勾需左右錯落,上豎運筆如撇,筆勢向左下行,並與中長橫靠左處相接,豎勾上接中長橫中部,且穿插於下橫靠左處。

「寺」的文化淵源詮釋:從寸之聲。泛指有法度、有執法權的場所,本義為「古代官署的名稱」。也特指浮屠所居住的地方,如大相國寺。宦官在古代被稱為寺人,故也叫宦寺。

「侍」的歐體楷書寫法:整體結構需斂左讓右,單人旁豎畫需用垂露,三橫長短不一,間距均勻排列,筆畫呈上仰之勢,右側應高於左側,中長橫有平衡重力的作用,上短橫與上豎畫穿插,中長橫左側與上豎相接,中長橫居中靠右處與豎勾相接,斜點寫於下橫靠左。

「侍」的文化淵源詮釋:從人寺聲。《說文》有云:「侍,承也」。泛指侍奉服務他人。

本圖文版權歸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詩人、思想者、書畫印學徒,著《語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這裡》<共三卷>、《思想末世論》)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使用

相關焦點

  • 歐陽詢最晚年的楷書《虞恭公溫彥博碑》
    歐陽詢在楷書、隸書、草書等書體上均有造詣,其中尤以楷書為最,體勢縱長、結構獨異、筆力險勁。 歐陽詢以84歲的高齡於貞觀年間(641)逝世
  • 從歐陽詢的幾幅作品看其楷書筆法的形成與發展
    歐陽詢《九成宮碑》看中其骨力特點,變方折為略含柔和的三角折,一方面保存了骨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神氣衝和為妙」的輕靈意味。歐體楷書筆法的形成與變化《新唐書·歐陽詢傳》說:「歐陽詢初效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歐氏旁涉博取,熔鑄漢魏北朝書體,加以險峭之勢,為南北朝書風匯合、創變之集大成者。」
  • 書畫欣賞丨歐陽詢書法作品欣賞
    《書斷》云:「歐陽詢「真行之書出於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歐存世書跡尚多,墨跡有《仲尼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虞恭公碑》、《宗聖觀記》、《房彥謙碑牌》等等。歐陽詢最大的貢獻,是他對楷書結構的整理。
  •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高清字帖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 張久生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上)
    [3]————相關內容•點擊鏈接————張久生臨歐陽詢《皇甫君碑》(下)張久生臨歐陽詢《皇甫君碑》(上)張久生大楷臨歐陽詢《化度寺》(含史上最全釋文)張久生大楷臨習歐陽詢《虞恭公碑》歐陽詢《皇甫誕碑》宋拓本—
  •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絕」字講解、示範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絕」字講解、示範
  • 書法進階【楷書二期】
    在楷書一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完整、詳細地學習了基本筆畫、獨體字以及書法作品的書寫方法。在第二期課程中,我們將追隨第一期的步伐,進一步深入帶領各位學員一同學習歐體楷書基本筆法、規律以及唐代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這部千古流傳的經典作品。
  • 初學書法節臨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與《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楷書碑帖《九成宮醴泉銘》逯、年、兆、以(逮、年、兆、以)(1994年1月16日-13歲)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楷書碑帖《九成宮醴泉銘》青、南、皆、奉、譯、王、輪、北(青、南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碑》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歐陽詢以80多歲的高齡於貞觀年間逝世,身後傳世的墨跡有《卜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都堪稱書法藝術的瑰寶。《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76歲時的作品,也是他的稱心得意之作。碑上之書筆法瘦硬通神,結字雍容婉麗,寓險絕於平正之中,法度森嚴,雅俗共賞,結體較歐陽詢其它碑寫得開張,能擒能縱,轉彎處一提一按, 隨勢抽鋒,又寫得似方非方似圓非圓, 大有「黃庭經」、 「樂毅論」的遺意。
  • 這才是歐陽詢的巔峰楷書,遠勝於《九成宮》,字字都精闢獨到
    說起歐陽詢的楷書,大家想到的首先是《九成宮碑》。歐陽詢筆下的《九成宮碑》整體莊重和嚴肅,點畫精到別致,表現出了極高的書法藝術。歐陽詢《化度寺碑》其實歐陽詢的代表作,除了《九成宮》,還有就是《皇甫誕君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等。
  • 歐陽詢書法欣賞
    點畫重在提筆刻入,此為唐初未脫魏碑及隋碑的瘦勁書風所特有的筆法特點。楊士奇云:「詢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世南)得晉之飄遺,歐(陽詢)得晉之嚴整。觀《皇甫誕碑》其振發動蕩,豈非逸哉?非所謂不逾矩者乎?」翁方綱說:「是碑由隸成楷,因險絕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筆最見神採,未遽藏鋒,是學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筆研潤,雖為歐陽詢早年作品,但已具備了「歐體」嚴整、險絕的基本特點。
  • 歐楷《九成宮》臨習詳盡攻略
    第一招第一式:《九成宮》筆法中的"斜切"古人稱歐陽詢楷書"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這句話除了指歐體楷書結字較險以外,就是指歐體楷書的筆法著實不夠含蓄了(當然,這裡沒有貶義之意而歐楷筆法中的"斜切"是歐陽詢達到這種效果的手段之一。眾所周知,歐陽詢是由隋入唐的書家,他在年輕時代受到北朝書法的影響很大,而北朝書法以險勁為主,以致歐陽詢在入唐後的書法仍然保留了這一特色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歐體楷書中的"斜切"筆法就是對北朝書法筆法的一種發展。
  • 這是最像歐陽詢《九成宮》的字帖,還原歐楷精髓,今人誰還能寫出
    楷書,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子昂四大家,而使用最廣泛,學習人最多的是歐陽詢的楷書,簡稱為「歐楷」!歐楷的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簡稱《九成宮》),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而成,堪稱歐陽詢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視為「天下第一楷書」。
  • 歐陽詢、虞世南書法對比:一個險勁外露,一個遒逸內斂
    書作歐陽詢的書作存世較多,而其中碑刻以《房彥謙碑》(隸書)、《化度寺碑》和(九成宮醴泉銘》(楷書)為代表作,行書墨跡以《張翰帖》、《卜商帖》和《夢奠帖》為代表作。真、行兩體,無論《化度寺》《九成宮》,抑或《夢奠)、《張翰》諸帖,風神凝重,結體沉穩,形勢峻爽,不愧張氏之評。
  • 手機字帖| 歐陽詢《九成宮》高清完整版、學習攻略
    3、要反覆研究結構特點《九成宮醴泉銘》的字形相對其他楷書而言略微偏長。歐陽詢處理字的結體是因字成形——筆畫少的,字形略小,點畫粗壯;筆畫多的,字形略大,點畫稍細。仔細研究會發現,《九成宮醴泉銘》結字上另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縮左伸右",這也是歐書法度的一個表現。歐陽詢被譽為楷書的"結構大師",他在結字時一方面增加橫畫的左低右高效果,另一方面增加整個字的欹側程度,造成歐體字結構的險絕。讀帖練習中鍛鍊的是眼和腦密切的結合,學書法要養成臨帖前認真讀帖的習慣。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歐陽詢楷書《化度寺碑》嚴謹縝密,體方筆圓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唐李百藥撰,歐陽詢正書,刻於唐貞觀五年(631年
  • 臨《九成宮》
    《皇甫君碑》亦稱《皇甫誕碑》,全名《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弘義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唐于志寧撰文,歐陽詢正書。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碑額陽文篆書「隋柱國弘義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碑文記述了皇甫誕的事跡,現存陝西省博物館碑林。
  • 因學歐陽詢書法出名的「歐楷十傑」都有誰?
    唐代書法以「法度」著稱,其中歐陽詢的書法尤以「法度森嚴」著稱,故引起了後人的廣泛效法。歐陽詢書法創作與書法理論兼長,在創作上他寫出了《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慍彥博碑》《黃甫誕碑》等傳世碑刻,被後人譽為"翰墨之冠";在書論上他著有《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作品,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中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
  • 300年來,歐楷第一人,其書法盡得歐陽詢真傳!比田英章強太多了
    楷書,從晉唐時期發展到巔峰,出現以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等楷書名家,尤其是歐陽詢的楷書,更是出類拔萃,其代表作《九成宮醴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田英章臨九成宮其中黃自元、林則徐的楷書都是以歐陽詢開始為正宗,兼有柳公權的筆法,而田蘊章、田英章兄弟則是把歐楷寫更加平正,也更加規範,相對歐陽詢來說,變化也少很多,被大家稱為「田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