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古玉線刻裝飾技法中的陽文與陰線

2021-01-08 騰訊網

玉器上的裝飾紋線主要分為凸起的陽文和凹槽狀的陰線兩大類。其中陽紋有減地陽紋、雙勾擬陽文、壓地隱起陽紋、剔地隱起陽紋等。陰線分為刮刻陰線、砣碾陰線兩大類,其中砣碾陰線按其形態可分為單陰線,一面坡陰線,漢八刀陰線、遊絲陰線等。

一、陽紋

1、 減地陽紋

又叫真陽紋,通過磨削「地」,使陽紋微微凸起於平面之上,也叫減地隱起或者淺浮雕。

2、雙勾擬陽紋

又叫雙勾陽文或者勾撒法,或雙陰擠陽,是商代才出現的表現手法。以並列的兩條陰線使中間凸起部分,看上去像陽線,其實是在凸起部分的兩側雕琢出兩條淺淺的凹槽,它們是斜下的淺溝,並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陽紋浮雕。(看圖,估計那雙勾也就是兩邊用勾砣勾出來的意思)

3、壓地隱起陽紋

將雙勾陰線中的一條砣碾成斜面,使主體紋樣突現出陽紋一樣的視覺效果。是春秋及戰國早期常用的表現手法。

4、剔地隱起陽紋

在同一水平面上,將紋飾線條以外的地子剔除,以達到表現內容的潛浮雕效果。這是唐宋及明帶板,明清玉牌子較常見的表現手法。通俗叫「磨砂地」

二、陰紋

1、 刮刻陰線

以硬質尖狀物刻畫出來的陰紋,主要見於良渚文化的人面紋,獸面紋的細節,大多清淺曲折。

2、 單陰線

顧名思義,特別唐朝以單短直陰線為其顯著特徵。

3、一面坡

以較大的傾角將陰線一側的地子磨成斜面,使紋線更加明顯。此法又稱「撒」,最早出現在商代中期,從商晚到春秋頗為流行,因商代一面坡斜面略帶弧度,不及西周時期寬直,故稱「撒爾不斜「

西周

4、 雙勾陰線

又叫雙勾碾法,以商代早期最為常見。因為它給人類似平凸陽線的錯覺,又稱為」雙陰擠陽「,其陰線凹槽表現為兩頭尖淺,中間寬而深。

5、 勾撒法

雖然也是一種」雙陰擠陽「,但與商代雙勾陰線均細不同的是西周中期以後以勾撒法砣出陰線一寬一窄,窄線用勾,細而深,寬線用撒,靠近陽紋的地方為直岸,另一面砣出較寬斜面。陽線效果明顯,特別漂亮。

6、遊絲陰線

春秋晚期出現鐵質砣具後才出現,以其細如髮絲而得名。

春秋戰國

---- 這裡插一段關於遊絲陰線的---

7、 漢八刀

比一面坡更為犀利的陰線雕琢方法,一面立如壁,一面斜如刀削,線條簡潔強勁。

聲明:玉器圈以傳播古玉文化為宗旨,文源閒雲野鶴 ,版權歸屬原作,轉發請註明來源玉器圈。

平臺發布的內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容僅供參考,玉器圈傳播需要您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古玉學步(201):高古制玉工技多 細分陰線刻琢磨(上)
    必須全面掌握高古制玉的工法系統,才能辨工於細節,否則難免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擬選部分西周高古玉的陰線製法作簡述如下。陰線是古玉工藝的靈魂,往往稱為「陰刻線」。其實對於高古玉工藝而言,因其製法的多樣性而統稱為陰刻線是不太精準的。
  • 25件漢代古玉精品! 陝西關中的冰山一角 !
    玉璧:漢代玉璧數量最多,形態各異,寓意豐富,功能多樣,有祭祀用玉、象徵身份的瑞玉、建築裝飾用玉、人體裝飾用玉、喪葬用玉,或用於喪車、棺飾、殮屍等。玉鋪首大致呈長方形,將獸面與四神形象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並融淺浮雕、高浮雕、線刻、鑽孔等技法,對器物進行多層次雕琢。玉雕線刻技法應用十分嫻熟,構思神奇浪漫,布局奇特,寓意幽遠,風格和諧統一,造型既威嚴莊重,又活潑生動,是陵園建築裝飾用玉代表作,也是漢武帝時期玉器斷代的標準器、屬國寶級玉雕藝術珍品。
  • 玉鳳 —— 最吉祥美好的古玉!
    系青黃色玉雕琢而成,長7.1、寬4.3釐米。玉佩平面前尖後圓,中部雞心隆起,有一橢圓形孔。正背兩面分別雕刻一龍一鳳。龍首與鳳首並列,釆用圓雕技法雕刻而成。龍首的眼鼻凸起清晰,鳳作回首狀,鳳冠外突,喙作內勾狀。凹面邊端處陰線刻劃勾連雲紋,造型奇特。 韘形玉佩又稱心形玉佩,所為韘形玉佩,因它是由韘演變而成,韘是古代人們射箭時佩戴在大拇指上用於勾弦的用具。
  • 「史上最牛古玉拍賣」值得藏家研究
    龍回首仰望,龍身由下向上彎拱,尾端朝上勾卷,器身中上方有一系帶孔,龍身琢密集的線刻雲榖相雜紋,兩面雕相同紋飾,神採飛揚,氣韻生動。整體造型規範,可稱戰國時期同類器物中的佳作。龍形佩為裝飾禮玉,通常雕龍體兩端一首一尾,龍足作爪形或羽狀,有的龍體無爪。玉龍除素麵外常見紋飾包括渦紋、谷紋、捲雲紋、勾連紋等。
  • 遊絲毛雕的獨特技法(純實用乾貨總結)
    圖中屬於「遊絲毛雕」刻飾的部分有:⑴ 正面獸面紋中的眼眉鼻部位刻飾的淺細邊廓線、花枝紋、卷葉紋、網紋、雲氣紋細陰線;⑵ 龍、虎軀體部、尾部刻飾的細陰線,鳳鳥尾部刻飾的捲雲紋、羽狀紋細陰線;⑶ 背面刻飾的桃心形紋
  • 漢代古玉收藏與鑑賞
    古玉典藏中,漢代古玉一直帶給世人的是精巧活潑、玲瓏剔透、變化多端、線條流暢之感。鏤空、浮雕等高難度技法普遍應用。此時的玉器在強大的時代背景下變得更加傾向於寫實之風。紫色百合香為您細講漢代古玉收藏與鑑賞知識,使您了解更多漢代古玉細節。
  • 西周玉豬特徵與漢代玉豬不同
    西周開始玉器被植入了越來越多的人文內涵,各種道德與價值觀念和玉器結合起來,並且演變為用玉器來體現禮學思想一面坡的琢玉技法和組玉佩的大量使用足夠說明是皇家等級。西周時期,上層貴族隨身佩玉,成為一種禮儀和身份等級的標誌。佩玉之風開始盛行。《說文》云:「珮,所以象德也。」並把玉擬人化,開始把玉與君子的品性聯繫在一起。《 詩經·秦風·小戎》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 玉雕技法各有千秋,乾隆卻偏愛最後一種!
    大自然造化了千形萬狀的玉石,為琢玉匠師們提供了施展天才技藝的廣闊天地,造就了玉雕藝術的存在。今天小生就帶大家看看各種各樣的玉雕技法,想知道乾隆最偏愛哪種技法嗎?答案在最後揭曉!圓雕是最能展示玉雕師水準的一種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玉雕師對玉料的態度解讀,同時還能讓觀賞者從不同角度欣賞玉雕的各個雕面。
  • 古玉界:古玉的美,不言而喻(一)
    薄片雕,器邊緣呈雙面刃狀,表面隨器形磨出寬凹槽,槽底刻單陰線。此種獨特技法,唯紅山文化玉器多見。以簡單的粗陰線刻劃出鳥的頭、頸、喙、翅及尾部,並留有毛刀痕。鳥的胸、腹、尾部有三個對鑽孔。雙目圓睜,目下有兩道陰刻紋表示皮紋,鼻孔大而圓,下吻部亦有兩道陰刻紋,所有陰線均較粗淺且邊緣圓滑。豬龍首以下光素,捲曲如環狀,背部有兩孔,均對鑽而成。玦口未完全切割開。這類玉器在紅山文化玉器中已發現多件,大多形體較小,超過10釐米高且較厚重者不多見。
  • 深度解讀:古玉雕工可以完全由現代雕工仿造出來嗎?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儘管我們已經了解了古玉「遊絲毛雕」的工藝特點,但仍然無法解釋古人僅依靠粗糙簡陋的治玉工具,是怎樣加工琢制如此細如髮絲又密集有致而且一絲不亂的優美線條
  • 古玉風採之「玉帶鉤」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戰國鎏金嵌玉銀帶鉤玉帶鉤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浪渚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出現了兼具實用和禮儀功能的玉帶鉤。從目前已知的考古資料來看,良渚文化玉帶鉤最早於1972年在浙江桐鄉金星村遺址發現,之後在上海青浦縣福泉山、浙江餘杭反山和瑤山等良渚文化遺址中,也都發掘出土有玉帶鉤。良渚文化玉帶鉤雖然數量不多,但卻非常重要,它們印證了遠古時代中國玉器的卓越成就,是彌足珍貴的史前時期玉文化遺存。
  • 古玉收藏是個坑 ,99.99%註定是來打醬油
    此次【思源堂藏中國玉器】四件高古玉器拍了近一億港元,創下古玉的交易紀錄。拍賣未演先轟動,幾件罕見的立體雕玉器將所有古玉買家全都吸引過來,預展時邦瀚斯太古廣場寫字樓電梯就已人滿為患,想看重點拍品,排了3小時隊還上不了手;更有藏家抱怨拍賣當日由於參與的買家太多遠超過預期,邦瀚斯竟出現了無牌可發的窘境,電話委託更是全線爆滿。此場拍賣遠低於市場價的預估價,更讓買方殺紅了眼。
  • 龍山文化古玉探究
    龍山文化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存。最初的命名是根據1928年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現而提出的。
  • 西周古玉—— 美學的巔峰!
    有趣的是,大多數精美的玉器,均出自幾位晉侯夫人之墓,而次夫人墓中的玉器,更是比夫人墓中的玉器還要精美。西周,玉牛周是一個非常講究等級的國家,於是國君佩戴的禮玉,雖然既多又豪華,但反不如夫人們所用的玩器,異樣地體現出趣味和生機,這一點,以前從商代的婦好墓中也可以看出來。
  • 6張館藏圖片,掌握漢玉陰線工藝四條秘籍之——遊絲毛雕(乾貨)
    漢代陰線常見四種工藝,今日交流第一種——遊絲毛雕,後面的三篇文章,會逐一解讀,敬請關注。遊絲毛雕製作的陰線,形若遊絲,細如毫髮,遒勁凝練,流暢連貫,宛如一氣呵成,具備細、綿、長、飄、勁等特徵。——明·高濂戰國晚期和西漢浮雕谷紋上的陰線,也是類似遊絲毛雕的技法刻畫而成,只不過線條不夠飄逸綿長而已。徐州出土蒲格谷紋玉璧放大50倍,可以清晰看到類似遊絲毛雕的工藝痕跡。
  • 中國古玉巔峰時期-漢代玉器
    漢代時期,是我國古玉的巔峰時期。漢代玉器不僅繼承戰國時期的玉器傳統,更加大力發展,創造了如漢八刀等精湛的技藝。漢代玉器有如王者之玉,氣勢磅砣,非常霸氣。漢代玉器的紋飾、玉禮器、玉佩飾、喪葬玉等方面都頗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識別漢代玉器的紋飾、重要的禮器、佩飾和典型的喪葬用玉,使您對漢代玉器有更為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