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呂 遊 醫食參考
文/呂 遊
(海軍總醫院骨科 副主任醫師)
骨科門診中,因為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受限來就診的患者很多,多數患者都認為自己得的是肩周炎。但經過專科醫生詳查,並進行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並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
肩周炎,也就是肩關節周圍炎,因其在50歲左右高發的特點,又稱為「五十肩」。其發病機制是由於年齡、勞損等因素在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形成炎症聚集而引發的疼痛、活動受限、功能障礙。
不同於肩袖損傷,肩周炎的病程特點是具有明顯的自限性。所謂自限性,就是說疾病即使不經特殊治療,也能夠在一段時間以後自行好轉,甚至痊癒。
肩袖損傷,其本質上是肩關節肌腱(老百姓所說的「筋」)的損傷或斷裂,這種損傷如果沒有在3個月內修復,則通常不會自行好轉,所以肩袖損傷的病程一般會超過1年以上。
另一方面,肩袖損傷通常是有明確的損傷原因的,年輕人患肩袖損傷多是由較重的外傷引起,多見於運動傷、車禍傷等;而老年人患肩袖損傷是由於肌腱本身存在退行性因素,所以很輕的外傷也可引發,使發病具有一定隱匿性。
如何區分肩周炎和肩袖損傷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都是肩關節十分常見的疾患,兩者的發病年齡、臨床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卻是發病機制和病理過程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
如果診斷不清,將直接導致治療方向的錯誤,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會加重原有疾病。
在出現肩關節疼痛後,如果無法及時就診,無法分清是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可以先問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
回憶一下最早出現肩關節不適症狀的時間,包括很輕的症狀或間斷出現的症狀,有沒有超過1年?
追溯一下最近1年,甚至更早的時間(3~5年),有沒有肩關節外傷的經歷?這種外傷不一定是很重很明顯的外傷,可能只是抬重物、拎重物、伸手夠高處的東西等。
如果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患有肩袖損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通過以上自問,還是難以鑑別,還可以做下面一個小試驗:
站立或端坐於椅子上,不要倚靠背,保持胳膊伸直,自然垂落,然後依次由前方、側方上舉胳膊至頭頂,上舉過程中始終保持胳膊伸直,最後胳膊背後,手扶腰部,沿著脊柱向上,儘量向上摸。
在這3次活動過程中,如果每一次都能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或上舉受限,甚至根本就不能舉到足夠高的位置,則診斷更傾向於肩周炎。
如果3次活動中,只有其中一個方向的活動能夠引起疼痛或活動限制,則診斷更傾向於肩袖損傷。
如何治療肩周炎和肩袖損傷
肩周炎本質是炎症,通過適當休息、熱敷理療、口服或外用消炎藥使炎症消除即可達到治療目的,但由於炎症聚集可以導致關節粘連,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完全制動,需要定時定量進行肩關節活動和牽拉練習。
肩袖損傷本質是肌腱損傷,治療原則是要嚴格制動,可佩戴肩關節支具或吊帶,減少肩關節的受力,以促進肌腱的癒合。
但如果經過3個月治療沒有癒合跡象,症狀加重,則要考慮通過外科手術技術重建斷裂的肌腱。很多患者談手術色變,其實肩袖損傷的手術屬於微創手術,在皮膚上打幾個小孔就可以完成。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肩關節痛就是肩周炎?一個動作可測,在家就能查》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