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靺鞨民族文化園
唐朝時候,通古斯人被叫做靺鞨族,出了一個地方的民族政權,就是渤海國了,最早在武則天聖曆元年成立,然後7年後歸附了唐王朝。公元26年被契丹國幹趴了,傳了15世,共229年。
決戰天門嶺
渤海國的地盤最早只是擁有靺鞨的部分故地;到了第10代宣王大仁秀時,大體上在現在東北大部、朝鮮半島北部及俄羅斯沿日本海的部分地方等。渤海國全盛的時候,它的地盤北至黑龍江中下遊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鹹興附近。是當時東北地區幅員遼闊的強大國家。居民以靺鞨人最多,還有漢人以及少量的突厥、契丹、室韋人,靺鞨中又以粟末靺鞨為主。
狩獵歸來
在認了唐王朝當大哥後,渤海國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進化,各項制度仿效大哥唐朝,再也不愁吃喝了。社會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農業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各項手工業的生產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其中上京城,形制模仿長安,成為一座著名的城市。
莽式舞
渤海國不斷派遣留學生到長安太學"習識古今制度",使用漢字,在五京周圍等發達區域,以中原教育為模板,自上而下地複製了較為系統的教育體制。儒學、宗教、文學、音樂、歌舞、繪畫、雕塑以及科學技術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湧現出一批著名學者、文學家、藝術家。
參考書籍
《新唐書 渤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