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鑿壁偷光」是勵志故事,卻不料是熊孩子的養成遊戲

2020-12-12 奎珍的紀實

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故事的主角叫匡衡,據說很愛讀書,但家裡很窮用不起油燈,但又不想把晚上這樣長的學習時間浪費掉,所以就鑿開了自己家和鄰居家共用的那一面牆,藉助隔壁家的燈光看書。

鑿壁偷光石刻

不知道大家的長輩是怎樣講述這個故事的,時不時按照一般套路表示要向匡衡一樣熱愛學習?倘若這時候有疑問問到後來呢,大約會得到一個不求甚解的答案:後來?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故事已經結束了。我當時怎麼想的呢?哦,沒有後來啊,這個故事是編的吧。

如果故事是真的,匡衡的鄰居怎麼會沒有跟他扯皮?就算匡衡真的靠這個手段學到了東西,歷史上為什麼名聲不顯?後來網絡發達後,無意間查到匡衡這個歷史名人,才發現這個人雖然成功地站到了位高權重的位置,卻在後來因為貪腐而被撤職,回歸貧窮。

匡衡歷任三朝國君,卻只在漢元帝時期受到過重用,曾任太子少傅,權位最盛時擔任過丞相的職位,位列封侯。要知道漢朝的丞相一職是百官之首,外姓封侯的更是少有,可想而知匡衡鼎盛時期有多大的權勢了。

匡衡被封為樂安侯,是有食邑(也就是封地)的人,從圈地開始多佔國家的便宜開始,匡衡開啟了他的貪(作)腐(死)之路,權勢使人痴迷,痴迷權勢使人墮落,他開始結黨營私,剷除異己,也開始耽於享樂,建議加稅。但由於他本身還是對國家和朝廷作出了貢獻,為穩定朝堂出了力,漢元帝念舊情,就沒有理會那些彈劾他的奏摺,更加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以至於漢元帝下臺後,時隔不久就被一下子參倒了,貶為庶民。這也許就是起於微末,最後也回歸微末的輪迴吧。

當匡衡完整的人生軌跡呈現在我眼前,再結合這許多年來增長的人生經驗,小時候腦海裡出現過的那兩個問題也能自己作答了:鄰居要麼沒有發現這個漏洞,要麼這個故事就是匡衡在和鄰居扯皮的時候流傳開的,而且接受了匡衡的解釋,並且主動忽視了那個透光的洞;名聲不顯的原因大約是匡衡這個人不曾做過大善——造福民生,也不曾作過大惡——叛國亡族,說白了,就是他「鑿壁偷光」讀的書並沒能讓他大有作為。

鑿壁偷光這個「偷」字,也許也在隱喻匡衡小時「偷光」,長大了「偷」的是民生國計。搜狗百科中對於匡衡的介紹,寫著鑿壁偷光,也稱為鑿壁借光。借用魯迅先生筆下孔乙己的諷刺來說:「我沒有偷,這不算偷,讀書人的事情,哪裡算得上偷呢?」

同樣是貧窮,明初的宋濂「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我們來算一算帳:假設匡衡所在的這個時候早期的紙還沒有造出來,書本基本都靠竹簡記載,那麼書是個不好搬動的東西,一般人也買不起,匡衡連光都要靠這種方法獲得,怎麼獲取的書?那也只能是借的了。借了書要抓緊時間看,這是所有人借到書的第一想法,但眾所周知,好的書是要細細品味的,只藉助隔壁的燈火看完書是投機取巧的做法。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同樣的貧困,東晉的車胤和孫康選擇「囊螢映雪」,這個例子是最貼近匡衡的情況的,畢竟都是沒有光,但車胤選擇的是抓捕沒有主人的螢火蟲照明,或者藉助冬天積雪的反光照明;匡衡卻選擇鑿牆「偷」光,自然,光是無主的,並非不可以用,但你挖了人家的牆是什麼意思,知道的知道你是要讀書,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鑽過去偷東西呢。

燈油這個東西,雖然說在古代是還有點貴,但也不至於偶爾用都用不起吧,真要這麼愛讀書,怎麼不學學人家範仲淹?範文公沒想到法子「開源」,只能想辦法「節流」了:他冬天的時候煮一鍋粥,凍硬了以後切成四塊,能管兩天,吃的方面節省了,自然能在讀書方面多投入一些。

範仲淹

匡衡既沒能藉助已有的自然條件讀書,也沒能開源節流,甚至可能在「鑿壁偷光」的時候沾沾自喜——看我多聰明,能在這樣貧苦的條件下想辦法讀書。殊不知正是這種不勞而獲的想法,奠定了他最終黯然返鄉的結局。「鑿壁偷光」的熊孩子最終還是成為了熊大人。

相關焦點

  • 鑿壁偷光:「借光」的動機很純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勵志
    西漢大經學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發奮苦讀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偷光」看起來是一樁小事,但「偷」的性質是一樣的,何況還破壞了公共物品,也許正是小時「偷光」,才釀成了大時「偷地」,最終匡衡迷失了初心。從三個維度來分析。
  • 這個勵志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卻少兒不宜
    疫情期間沒法出門,在家陪兩歲多的娃娃看了很多繪本故事,讀《兒童故事》的時候,發現匡衡鑿壁借光讀書的故事還在。該故事我上小學的時候課本裡就有,不想二十年過去了它還是兒童啟蒙的勵志故事。這個來自兩千多年的勵志典型,無非教育孩子要刻苦讀書,但是我卻認為,這個故事「藏著毒」,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當從兒童讀物中刪除的。首先,這個故事很可能是虛假的鑿壁偷光的成語,相信基本上很多人都不陌生。
  • 寶寶幼兒園 成語故事 鑿壁偷光
    寶寶幼兒園 成語故事 鑿壁偷光 2020-11-29 00:00
  • 鑿壁偷光的勤奮讀書典型,放到現在還能信嗎
    話說有一個成語,在中國長大的孩子,估計應該都聽過吧,來,我們先來看這個故事,看完故事請大聲說出這個成語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西漢匡衡,據說家境貧苦上不起學,白天要做農活看不了書,晚上想看書了但家裡又沒光了,怎麼辦呢,鄰居家居然有光!於是,匡衡把牆鑿了個窟窿,借鄰居家的蠟燭光線照明讀書,終成一代丞相。沒錯,請跟我一起喊出這個成語:鑿壁偷光!
  • 鑿壁偷光刻苦讀書的匡衡,後來是什麼樣?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
    說起匡衡,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鑿壁偷光」。匡衡少時家境貧寒,甚至連蠟燭都買不起,為了讀書,他便偷偷在牆上鑿了個洞,借著鄰居家的光線讀書。這個故事意在告訴孩子們,貧寒可以勵志,艱苦的生活可以鍛鍊人的毅力和志氣,唯有奮發圖強,才能通往成功。
  • 螞蟻莊園鑿壁偷光是誰的故事?鑿壁偷光什麼意思?螞蟻莊園11.12答案
    螞蟻莊園11月12日問題已經上線啦,螞蟻莊園11月12日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一定有小夥伴們不知道吧,今日一遊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螞蟻莊園11月12日答案分享。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12日小課堂答案一、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孫敬匡衡二、2020年11月12日正確答案匡衡三、答案解析成語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講述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時間:2020-11-12 11: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關於「鑿壁偷光」這個故事,想必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大概講的就是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匡衡的孩子,他出身寒門,家裡連燈油都買不起。然而匡衡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為了晚上能有光看書,他將牆壁鑿出一個小孔,借著小孔透過的燭光讀書。而就是在這樣的堅持下,匡衡感動了鄰居,鄰居不僅沒有責怪他鑿穿自家牆壁,還把書借給他讀。
  •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最終結局如何?老師不敢告訴你
    另外,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稱得上家喻戶曉,可以說無人不曉,那麼匡衡最終結局如何?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匡衡作為古代勵志人物的典型,鑿壁偷光的事跡流傳兩千餘年,還被選入課本。《漢書》中對匡衡有長達數千字的記載,開頭便詳細介紹他的家庭背景:「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 如何擺平熊孩子?只需要拿出這遊戲,熊孩子至少三天不敢玩你手機
    大家好,這裡是正驚遊戲,我是你們的正驚小弟。眾所周知,熊孩子對於父母或者是其他人來說都是非常令人頭疼的生物,但其實你不知道其實用遊戲就能輕鬆擺平他們!那麼下面就和小弟一起來看看,怎麼樣用遊戲輕鬆讓熊孩子消停!
  • 當年那個「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結局如何?老師絕不會告訴你
    上學時期,語文課本裡沒少給我們介紹一些古代求學勵志的案例。譬如懸梁刺股的張敬,聞雞起舞的祖逖,又或是囊螢映雪的車胤和孫康。他們無不都是在艱苦條件下努力求學,最終改變命運之人。即便千百年過去,他們的精神對今人依然有著很好的「勸學」效果。
  • 歷史故事|匡衡「鑿壁偷光」,激勵莘莘學子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但從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中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外因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的學習和堅強的毅力,終於一舉成名。當下,我們也應學習「鑿壁偷光」的那種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勇於學習的恆心與毅力。
  • 「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那個學霸長大後結局如何?令人唏噓
    鑿壁偷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吧!當年可是小學課本裡的經典課文。作為一個鼓勵勤奮好學的正能量故事,這麼多年來,一直根植在筆者的腦海中。
  • 《遊戲力》:教育孩子太難?不說不吼,遊戲力幫你輕鬆搞定熊孩子
    家長們都來諮詢我:"到底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輕鬆地搞定熊孩子呢?" 1、 認識遊戲力,輕鬆搞定熊孩子 最早提出遊戲力一說的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帶.科恩,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答案是什麼呢?
  • 鑿壁偷光
    【成語】       鑿壁偷光【拼音】
  • 兒時鑿壁偷光,長大盜土欺良,這種人能教得好孩子嗎?
    這句歌詞可謂是整首歌中最為傳唱的部分,其中借用了著名的典故——鑿壁偷光,相信鑿壁偷光的故事和其主人公匡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是兒時課堂上老師激勵我們學習的鮮明例子。歌詞中「一苦十年寒窗」與「半生浮名只是虛妄」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而現實中的匡衡也在功成名就前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誰的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匡衡還是孫敬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這是螞蟻莊園11月12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12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孫敬  匡衡  答案:匡衡  答案解析:成語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講述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 孔融讓梨、鑿壁偷光、砸缸救人經典故事為何都不再被學習和提倡?
    最近,筆者在翻看孩子的小學品德教育書是意外的有了一個發現了,在我小的時候,被奉為品德教育經典的「孔融讓梨」、「鑿壁偷光」、「司馬光砸缸」等內容都統統消失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這些經典的內容已經「過時」了嗎?現在的孩子們不需要學習和傳承了嗎?帶著疑問,我開始了深入的分析及研究。
  • 鑿壁偷光背後蘊藏的人生謀略
    「鑿壁偷光」是小學語文課本裡的一個故事。大意是貧窮少年匡衡把鄰居家的牆壁鑿開,借鄰居家的燭光讀書。這個故事和懸梁刺股、囊螢映雪被稱為刻苦學習的三大故事。略有不同的是,懸梁刺股、囊螢映雪的故事都是一人出演,「鑿壁偷光」則需要鄰居的客串,這種不同背後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