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內蒙古】醇香的蒙古鍋茶

2021-02-16 風彩內蒙古

蒙古鍋茶是蒙古族傳統食品奶茶中的一種。蒙古語叫「圖立古臺茶」。在煮鍋茶時,必須是新打來的清水熬茶,以山泉水為佳。然後水沸騰時,加入搗碎的磚茶、牛肉乾,煲足1小時左右再摻入牛奶,然後按口味加鹽巴。等到整鍋裡的茶水沸騰時,就算把鍋茶的鹹奶茶底給煮好了。在煮好奶茶鍋底之後,把酥油、奶豆腐、奶酪、炒米等原料一樣樣放進鍋裡,手拿大勺反覆攪動,最後把煮好的奶茶倒進銅鍋,待再次燒開後,就可以飲用了。鍋茶濃稠適中,奶味濃香柔和。

對蒙古人來說,奶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用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蒙古鍋茶先用傳統方法將奶茶熬好,然後加入風乾肉、奶酪、奶皮子等在鍋中邊吃邊煮。吃的時候將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黃油混在一起。越往後炒米和奶豆腐泡得越軟,味道口感越好。喝的時候再配上蒙古果子、牛排、手把肉等,就更正宗了。

蒙古族特別喜歡喝青磚茶和花磚茶,視磚茶為飲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沒有茶。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熱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噴噴的奶茶,表示對客人的真誠歡迎。客人光臨家中而不斟茶,視此事為草原上最失禮之行為,並且將這事迅速傳遍每家每戶,從此不斟茶之戶的名聲衰落,各路客人繞道而行,不屑一顧。如若去親戚朋友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慶活動,要是帶去幾塊磚茶,再加上哈達,那將是上等禮物,等於奉獻「全羊」之禮品,不僅大方、體面、莊重、豐厚,而且可以贏得主人的讚譽。

茶葉被稱之為「仙草靈丹」。茶葉中包含著丹寧、胺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維生素C、 D、 B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強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腦和強化血管壁等藥用功能,還有溶解脂肪,促進消化等作用。因此,茶葉,尤其是磚茶逐漸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蒙古族通常飲用的磚茶中,最為受歡迎的是湖北所產,帶有「川」字記號的磚茶。他們用磚茶熬製成茶水,蒙古語稱「哈日茄」;奶茶,蒙古語稱「蘇臺茄』;酥油茶,蒙古語稱」希日陶斯臺茄」。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蒙古民族還摸索出豐富的熬茶技術。這些種類繁多的茶,獨具風味,細細品嘗起來,真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斟茶時,茶碗不能有裂紋,一定要完整無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裡倒茶的時候,一定要把銅壺或勺子拿在右手,從裡首倒在茶碗裡。茶不可倒得太滿,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獻茶的時候,手指不能蘸進茶裡。可以多少晃蕩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來。倒茶的時候,壺嘴或勺頭要向北向裡,不能向南(朝門)向外,更不能朝向來客。

在牧民家中做客要大方,實在,無拘無束。這樣,主人才會更加接近,更加熱情,認為最真誠的客人光臨。反之,主人不但不產生好感,而且認為客人虛偽,不好交往。

在牧民家裡喝茶,要方法得當,彼此尊重,這樣才能真正品嘗出味道來。先將炒米按需要放入碗裡,再放少許奶酪後倒入奶茶。一邊談話,一邊慢慢喝,等把第二碗茶喝完,在浸泡過的炒米上放一點酥油、奶食品,再嘗一嘗,香、甜、酥、脆一口嚼,絕妙的滋味,使人真正體會到草原牧民生活的甜蜜。

親~~點擊下面閱讀原文更有機會獲得獎品哦!

相關焦點

  • 蒙古族的寶藏奶茶——蒙古鍋茶
    蒙古族人酷愛喝茶,對蒙古人來說,奶茶早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 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卻只習慣於「一日一頓飯。」 作為一個生活在內蒙古的漢族人,我從小可以說是喝著鍋茶長大的。
  • 一碗鍋茶,便是呼倫貝爾人的鄉愁
    黃油、粗茶、炒米再加上鹽,熬上一大碗,濃稠到介乎液體與固體之間,連吃帶喝一起咽下,連冒出的汗都是奶香味的,一天的生活就是這樣從一碗奶茶開始了。有人說,只有在大草原上蒙古包中凌冽寒冬的清晨喝過奶茶的人們,才會懂得草原奶茶的溫暖背後蘊藏的情義。對蒙古族人來說,奶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品,而衍生為一種文化,一種情感。
  • 牧民手把肉,蒙古火鍋,鍋茶!赤峰這家「世外桃源」,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蒙餐的鍋茶與普通奶茶的區別,就在於它的食材非常豐富,肉乾、奶皮子、奶豆腐、炒米、黃油,缺一不可!最後再倒入熬好的奶茶,將各種食材攪拌均勻,等待開鍋以後,鍋茶就熬好啦~▧ 蒙古火鍋 ▧辣椒醬肆意遊走在腸皮的每一寸,從舌尖滑入,汁水陣陣瀰漫在唇齒間,是意想不到的絕妙風味!▧ 石頭烤牛窩骨 ▧
  • 內蒙古的水龍頭流牛奶?
    這句話連內蒙人都看懵了,抖音上的小視頻拍得有鼻子有眼,那金屬水龍頭裡流出來的乳白色液體真就如牛奶一般順滑。山西都可以在學校裡擺上一臺「飲醋機」,內蒙古出現「奶龍頭」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內蒙古遊牧民族對奶的熱愛,可能不亞於其他人類對於水的渴望。山與山不相遇,奶與奶卻能在內蒙人的舌尖反覆重逢。
  • 看一看正宗蒙古奶茶的做法
    一直以來,原汁原味、古樸醇香、淡淡草原風味的奶茶不同於一般的茶水,它是主人對客人最熱情、最真摯的問候,是對我們蒙古文化的一個經典闡釋。...蒙古族奶茶,顧名思義,流行於蒙古族聚居區,與藏族酥油茶、土家油茶湯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飲。奶茶的原料為青磚茶、牛羊奶和食鹽。
  • 【舌尖美味】蒙古早餐
    講究一點的,條件好一點的,早餐會上一個鍋茶,鍋茶熱氣騰騰,茶裡可以泡奶豆腐,奶皮,炒米,黃油,手把羊肉等,一碗茶裡,茶香,奶香,肉香,米香,香氣撲鼻,喝完後,全身熱乎乎,冬天這樣一頓蒙古早餐絕對抵得住北方的寒風。
  • 【圖說內蒙古】尋找內蒙古的「非遺」味道
    內蒙古的美食,大致也不過肉食、奶食和麵食。以遊牧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歸來,才能吃一餐晚飯,因而平日飲食習慣,習慣於"三茶一飯"。早上、中午吃茶(飲用碎磚茶加牛奶燒煮的"奶茶")、奶和奶製品,以及炒米、奶餅、手扒肉一類的點心。夕陽落後,一條羊腿或一份烤肉,一碗奶酒,臨睡前再喝一碗奶茶助消化,便卸下了一身的疲憊。
  • 【蒙古文化】蒙古族的奶茶,那是一種文化!
    蒙古奶茶,蒙古語稱「蘇臺茄」 ,是流行於蒙古族的一種奶制飲品。不同於其他地域的奶茶,內蒙古的奶茶不是甜甜的,而是鹹鹹的。
  • 醇香的馬奶酒
    「金杯裡斟滿了醇香的奶酒,朋友們歡聚一堂盡情幹一杯……」悠揚的歌聲裡,流露出蒙古族人民的熱情與豪邁。說到內蒙古,就一定會想到草原、蒙古包、烤全羊、馬奶酒。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這讓人心醉的馬奶酒。朮赤獻上碧玉珊瑚,大汗將它放在車的左邊;拖雷獻上百年老參,大汗將它放在車的右邊;察合臺獻上紫貂皮,大汗將它放在車的後邊;窩闊臺獻上的只是一個皮囊,大汗將皮囊上的木塞拔掉,一股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原來是一斛奶酒!大汗恍然大悟,情不自禁的舉起了酒杯,喝了第一杯,大汗口齒生香;喝了第二杯,大汗通體舒泰;喝了第三杯,大汗連聲稱讚:「好酒!好酒!!」隨即將此酒賞賜左右,草原一片歡呼。
  • 舌尖上的黃島 | 醇香誘人的泊裡燒肉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塊土地上產生的美味,一定會深深地烙印在這方人的腦海中,保留在他們的舌尖上。「泊裡燒肉」就是這種美食之一。  相傳,「泊裡燒肉」與秦始皇三巡琅琊臺有關。始皇大帝最後一次到達琅琊臺後,舉辦了大規模的祭海儀式,祭祀的案桌上擺滿了「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豕即豬)等,祭祀完畢後,作為祭祀用品的六畜本應該投入海中,讓龍王與海族們享用。
  • 舌尖上的內蒙古|赤峰饕餮盛宴
    十五、藏龍谷地鍋宴地鍋宴是用木柴溫火,輕蒸慢燉,取用的是藏龍谷的龍泉聖水,輔以各種佐料,尤其是藏龍谷野生五味子,燉出的地鍋,鮮嫩上口,清香不膩。3.做好的窩窩整整齊齊碼在籠屜上,上籠蒸十多分鐘即可出鍋。4.吃時蘸一點草原的羊肉沫湯或酸菜湯,甚至是西紅柿湯,都滋味絕佳。
  • 舌尖上的民族 蕨根餈粑,唇齒間的軟糯與醇香
    《舌尖》裡的「莽山蕨根餈粑」近兩年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 一幅中華美食畫卷,勾起無數中國人的胃部衝動。才下舌尖,又上心頭。《舌尖》裡不僅有美味的誘惑,更有冷暖記憶和人情世故的娓娓道來。《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心傳》,來自湖南郴州市宜章縣莽山瑤族自治鄉的「莽山蕨根餈粑」,在質樸、濃情、鄉愁、生態、原汁原味、美侖美奐中播出,整個節目雖然只2分多鐘,但向人們襲來一股山鄉、瑤鄉、美鄉之風,嘴上仿佛感覺到蕨根餈粑的醇香與甘甜。
  • 內蒙古十大必吃美食
    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涼曬牛肉乾的生活習慣;牛肉味十足,肉質原汁原味,口感麻麻的,微辣.很有嚼勁,是可以讓你口水流不停的美味零食哦!  涮羊肉      起源於元代。內蒙古涮羊肉多選用大尾綿羊的外脊、後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鍋沸湯中輕涮;再取備好的麻醬、腐乳、韭菜花、蔥花、薑絲、蝦油等作佐料,肉片鮮嫩可口,不羶不膩,邊涮邊吃。不過現在流行的是以包頭「小肥羊」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 舌尖上的安國
    安國有句話:"燒餅卷肉,吃了沒夠"說的就是馬蹄燒餅。爐子形似於蒙古包,頂有煙囪,壁有開口。用手背託擀好的麵餅從此口深入,貼於爐壁。這種燒餅熟後可掰開,分成蓋兒與底兒,中間可塞上肉、腸等佐物,滋味甚佳。並有一種專門工具叫餄餎床,造型不一,描述起來比較麻煩,大概即在一個樁子上有一碗粗小鐵桶,桶底密布圓洞,將和好的面放進桶裡,蓋上鐵蓋兒,蓋兒連鐵管,用力往下壓鐵管,蓋兒也在桶裡下壓,面就從桶底的圓洞露出,一根根有若麵條,落進下邊的鍋中。煮熟後,過水,撈進碗中澆上醬和辣椒油或各種滷子,即可開吃。
  •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樂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2幅圖】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譚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3幅圖】此作品由湖北攝影愛好者廖先生在著名的安陽地區拍攝
  • 去內蒙古旅遊,有哪些一定要嘗試的美食?
    內蒙古涮羊肉內蒙古不僅旅遊資源豐富,而且地方特色飲食口味獨特,有著無可比擬的特殊性。內蒙古的十二個盟市,每一個盟市,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味道。蒙古奶茶熬出來,要趁熱喝若是問蒙古人日常飲食中最看重的是什麼?那一定是茶啊!蒙古族日常飲用的茶有三種,酥油茶、奶茶、麵茶。
  • 內蒙古水煮羊肉
    雖然內蒙古多羊也多牛馬,飼養場裡也有豬雞,可供食用的肉類物並不單一,但大街小巷的市場和餐廳,見到的羊肉之外還是羊肉,而且幾乎全是帶骨的。羊骨數量多到可以進行回收,可以推想到內蒙古人吃羊的厲害。  蒙古人對於羊肉是再熟悉不過了,羊肉的食譜最為繁多,烹調技藝也最為講究,主要吃法有手扒羊、羊背子、烤全羊和全羊宴等。但我發覺,在內蒙古最大眾化、最精妙、廣東人也最為受落的,莫過於水煮羊肉。
  • 茯醇香:金花閃閃耀古道——涇陽茯醇香茶業傾力打造茯茶傳統品牌
    蕩去歷史的塵埃,古絲綢之路的神秘之茶——涇陽茯磚茶,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茶馬古道上的茯磚茶名望後裔——田家代表人物田歲慶和馬家代表人物馬君,原本兩家就是世交,順應歷史潮流,實現戰略重組、強強合作,在秉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收現代元素,傾力打造出了茯茶中的珍品——茯醇香,一經投放市場立刻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陝西涇陽茯醇香茶業有限公司——這個茯茶製作中的後起之秀,一躍而起,成為茯茶中的佼佼者。
  • 外蒙古分離已經一百年了,和內蒙古有什麼區別?看完自豪了!
    不少的領土也於此被分離出去,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麼一個從我國分離出去的領土,內蒙古和外蒙古!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族是由元朝時期成吉思汗所創造帶領的,蒙古國也曾是我國的一部分,但就在百年前,清王朝消亡後,在蘇俄的慫恿下外蒙古就這樣被分離了出去,成立了現在的蒙古國。
  • 【福利】五趣輪迴入新味,蒙古包裡滿飄香!超正宗的蒙古味滾燙來襲!!| 娜仁圖雅
    能在這條蝦店泛濫的街上,殺出一條蒙古清流的,只有於本身就來自內蒙呼倫貝爾的美食家——王老闆。這一次,草原上的原生態美食店,也出自於他,跟蒙古超級連鎖品牌的強強攜手——"娜仁圖雅"。▼  八九個球形蒙古包,兩三個勿聽、勿說、勿看,各個蒙古包裡頭,都是精壯健碩的蒙古居模樣。不僅隔風好,而且燈盞輝煌,適合飲酒歌唱,奶油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