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森林戰役,25萬裝甲德軍發動反攻,企圖圍殲8萬美軍

2020-12-11 騰訊網

1944年6月百萬英美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其後猛打猛攻,勢如破竹,相繼解放了法國和荷蘭、比利時等大片地區,一直攻擊至德國本土。德軍採取節節防禦戰略,抓緊時間沿德法比邊境組織了一道較為堅固的「齊格菲防線」,進行頑強抵抗。盟軍因戰線過長,各處都在進攻,兵力吃緊,後勤供應也出現困難,攻勢趨於遲緩。至1944年底,雙方戰線膠著在了比利時和德國邊境及萊茵河一線。

此時,德國東西兩面受敵,戰略態勢惡劣,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希特勒和他的總參謀部絞盡腦汁,弄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企圖集中優勢兵力,再次從當年法蘭西戰役中通過的阿登山區實行突破,一舉楔入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重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主力一分為二,然後將北部地區的25至30個師盟軍趕到海邊一舉殲滅。當西線取勝之後,再回過頭去對付東線的蘇聯紅軍。

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和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都對這個計劃不看好,並不是說該計劃無可取之處,而是現在的形勢已和當年大為不同。1940年發動西歐閃擊戰時,德軍兵精糧足,無後顧之憂,可集中全力實施戰場突破。而現在德軍不但要兩線作戰,且兵力兵器嚴重不足,更要命的是缺乏燃料,無法支持裝甲部隊進行遠程作戰,難以複製當年德軍迅猛絕倫的閃擊戰。一旦攻勢失敗,德軍的預備隊將受到極大削弱,再無兵力可以機動用於東西兩線,那樣敗局便將無可挽回。不過二位元帥知道戰況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也只能是死馬當作活馬醫,於是全盤接受了這個計劃。

為了發動第二次阿登攻勢,希特勒盡最大努力從各條戰線搜羅兵力,最後拼湊出了28個師共25萬部隊,其中有16個步兵師、9個裝甲師、1個裝甲步兵師和2個傘兵師,裝備1144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000餘門大炮及800架飛機進行火力支援。用於第一突擊梯隊的,有17個師(含7個裝甲師)20萬部隊,以及500輛坦克和1900門大炮。

在西線戰場,盟軍總兵力為73個師372萬人,其中有25個裝甲師,擁有1萬輛坦克、8000架飛機和3萬門大炮。無論是地面還是空中,盟軍對德軍都形成了絕對優勢。然而盟軍統帥部忽視了德軍的反擊能力,認為德軍在目前處境下已不可能發動大規模的反擊戰了,更不會想到德軍會在地形不利的阿登地區發動進攻。盟軍統帥艾森豪和大將巴頓甚至認為,歡迎德軍前來進攻,這樣就可以一舉殲滅他們!

希特勒就是抓住了盟軍防線上的漏洞,將反攻方向選擇在了美軍霍奇斯第1集團軍和巴頓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這2個集團軍之間的防區約有140公裡寬,由第1集團軍所屬的2個軍6個師防守,兵力約83000人,擁有242輛坦克、182輛坦克殲擊車和394門大炮。該地區森林密布,地形崎嶇,白雪皚皚,不利於大規模裝甲部隊作戰,因此並不被盟軍高層所重視。

然而希特勒則反向思維,利用盟軍的麻痺心理,藉助壞天氣規避盟軍的空中優勢,突然從阿登地區殺出裝甲奇兵,企圖一舉殲滅6個師8萬美軍,再向安特衛普快速挺進,合圍盟軍的重兵集團,一舉扭轉西線大勢。

於是,這場史稱突出部戰役的歷史名戰就拉開了序幕。

相關焦點

  • 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 阿登戰役美軍在首次領教「閃擊戰」為何被打回原形?60萬損失8萬
    首先,阿登戰役是德國發起的最後一場戰役。他們又一次的選擇阿登地區,就是想麻痺和迷惑盟軍,從而達到戰役的突然性,但其規模遠比1940年進攻法國時要大得多。按照情報部門估計,美軍的正面有4個師的德軍,但實際上有25個師,其中包括了7個裝甲師。 這一天,天氣十分惡劣,空中能見度很低,盟軍的空中優勢被瓦解,德軍就是要利用這樣的天氣發起偷襲。
  • 希特勒為什麼要在1944年發動阿登反擊戰?這不是賭博,而是瘋狂!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萬一德軍不能奪取盟軍儲備物資呢?必定會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儘管許多德軍將領對阿登反擊戰能否成功表示懷疑。但是卻禁不住「元首」堅持一意孤行,習慣於賭博的希特勒堅信,德軍必勝,盟軍必敗。德軍在實施阿登反擊戰02、希特勒為發動阿登反擊戰做了哪些準備?
  • 二戰德軍反戈一擊,制空權美軍勉強1打1,劣勢的德軍有多難打?
    1944年8月,法國解放,盟軍在西線戰場穩步推進,納粹德國高層卻還想著絕地翻盤,準備集中力量在西線打一次反擊戰。德國要重現二戰初期徵服法國的奇蹟,把盟軍趕下海,讓英美法回到談判桌上。德國的這場反擊是在法國東北部的阿登森林展開的,所以被命名為"阿登反擊戰",盟軍則稱其為"突出部戰役"。
  • 德軍最後的瘋狂——阿登反擊戰
    阿登戰役剛剛打響的時候,已是強弩之末的德軍依舊保持著高昂的戰鬥力,發起了強大的攻勢。英美盟軍萬萬沒想到困境中的德軍還有能力組織反攻,更沒想到在東線已經焦頭爛額的德軍還敢在西線發動進攻,所以起初有點措手不及。
  • 希特勒最後的反攻——1944阿登反擊戰(20)
    「隨著敵軍在阿登的攻勢失去勢頭, 」他寫道, 「重要的是在他們囤積的補給消耗殆盡、 部隊疲憊且還沒來得及充分擴大並鞏固戰果時發動猛烈反擊。反攻的目標是將儘可能多的敵軍部隊困在突出部, 並將我們的部隊配置到便於後續攻勢行動的理想位置……必須立即發動反攻, 已經收到報告稱敵軍正沿突出部肩部掘壕據守。」
  •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判斷失誤進攻受阻,30萬蘇軍被圍殲
    發生於1942年5月12日的蘇德戰爭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雖然在整個東線戰場眾多戰役中規模算不上很大,但這場戰役卻對1942年的夏季作戰產生了重大影響。那麼,這場戰鬥,蘇軍本該對德軍第6集團軍快速形成包圍圈,為何最終卻遭到德軍反包圍節制,30萬蘇軍被圍殲呢?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文/商學野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發生於1944年底1945年初的阿登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德軍在西線所作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擊戰役。拋開兩軍實力差距不談,僅從戰略戰術研究上看,德軍這次能成功突破盟軍防線,還是有幾個方面值得討論。首先,德軍為什麼能成功突破盟軍防線?
  • 在比利時小城博物館重溫阿登戰役
    【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巴斯託涅是比利時東南部的一座小城,僅有1.6萬名居民,但它卻因75年前的一場戰爭而聞名於世。在巴斯託涅戰爭博物館,每個人的思緒都被拉回了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發生在這裡的阿登戰役。
  • 美軍101空降師獨自擋住五個德軍師的攻擊?別被美劇騙了
    1944年12月16日,在嚴寒冬季世傑,德軍在阿登森林地區發動盟軍發動突然襲擊,意圖切斷盟軍戰線,再次複製法國戰役的成功,將西線的盟軍趕下海。 在德軍裝甲師的猛烈進攻下,防禦阿登森林地區的美軍迅速崩潰,美軍第28步兵師只堅持了一天就被擊潰,而106步兵師下轄的422團和423團被德軍包圍,盟軍的整個北翼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局勢下,艾森豪被迫調就近的101空降師和82空降師填補戰線。
  • 阿登戰役中,美軍101空降師是怎樣在德軍重兵圍攻下守住了巴斯託涅的?
    李三萬摘要:二戰末期,德軍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阿登反擊,美軍101空降師臨危受命,緊急開赴前線
  • 1944年8月25日,歐洲戰場盟軍收復巴黎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後,德國在1940年5月發動西線戰役,幾天之內就以閃電戰成功攻下荷蘭和比利時。再繞過法國人精心布置的馬奇諾防線,先攻佔防禦較為薄弱的阿登森林,隨即攻擊位於比利時的盟軍側翼。 法國政府被迫在6月10日遷往波爾多,並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14日,法國首都巴黎淪陷。
  • 1944年冬,納粹德軍發動最後一次攻勢,兩個團美軍向德軍投降
    他們認為雖然1940年德軍是從阿登地區突破法軍防線的,但1944年的情況和1940年已大不相同,德國軍力已經受到嚴重的削弱,尤其是空軍力量,而此時的盟軍實力要比德軍雄厚很多,裝備也要好很多。頭腦發熱的希特勒聽不進去反對的聲音,執意要求下屬去完成這個反擊計劃。這次行動代號為「秋霧」,定於11月底或12月初發動。
  • 德軍瘋狂反撲,十萬多人陣亡、失蹤或被俘
    就是西線的德軍兵力,太過匱乏。結果令人很意外,沒想到希特勒居然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硬是湊到了20個師,大約有25萬人的兵力,交給了莫德爾元帥指揮。並且在德軍發動反攻之前,德軍的特種部隊接到了破壞和襲擾盟軍防線後方的任務。這個行動希特勒起一個"獅鷲"的代號,指揮官是斯科爾茲內上校。
  • 二戰中德軍的閃電戰所向披靡,有何破解之法?
    德軍的閃電戰術威力十分強大,如果實施單純的防禦戰略,哪怕你擁有與德軍相當的軍事實力你也無法抵擋其進攻勢頭。例如在1940年5-6月的法蘭西戰役中,德軍共動員135個師、250萬的兵力,共配備有坦克、自行火炮2700多輛,飛機5000架。英法荷比盟軍共有136個師近300萬兵力,共有坦克3500輛及3000餘架飛機。
  • 二戰右岸烏克蘭戰役,蘇軍實施冬春兩季連續作戰,重點是分割圍殲
    發生於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4月17日的右岸烏克蘭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1944年發動十次大反攻行動中的第二次戰役。與其它各場戰役不同,這次戰役蘇軍動用了5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在冬春兩季連續作戰,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實施了分割圍殲,完成了把戰線推進到蘇聯與羅馬尼亞邊境線上的目標。
  • 美軍司令布雷特雷判斷失誤,導致德軍溜之大吉,可謂是放虎歸山
    1944年盟軍海陸空近三百萬大軍如潮水般渡過英吉利海峽,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成功登陸法國諾曼第後,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雷和英軍統帥蒙哥馬利決定布下口袋陣,圍殲在法萊斯地區的德軍B集團軍群下轄的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近30萬大軍,盟軍依靠兵力優勢瞬間掃清外圍後,於8月12日已經將德軍這兩個集團軍壓縮在寬30公裡、長15公裡的狹長地帶
  • 1942年德米揚斯克戰役蘇聯紅軍25萬包圍德軍12萬最終反被德軍殲滅
    但小編則認為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役,而蘇聯方面兵源素質並不佔優,相反德軍第16集團軍能說得上名號的精銳就多達五支部隊,被包圍的10個師,中有8個是德軍一線野戰步兵師兵員全部來自德國本土的17歲到27歲青年和青壯年組成,而且經過一系列戰役,當時德軍戰鬥力已經達到頂峰,10個師當時德軍第8裝甲師一部坦克數量在100輛左右,有8個師麾下擁有一定數量的突擊炮,輕裝甲車,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而1942年7月7日展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徹底扭轉了蘇軍在戰場上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蘇軍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復失地和反攻準備,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敗德軍裝甲部隊,並開始展開大反攻作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