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 | 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2021-02-27 佳才起名社

立夏,四月節,立字見解春。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一 候 | 螻 蟈 鳴

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溼的環境中,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 侯 | 蚯 蚓 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三 侯 | 王 瓜 生

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人們習慣把立夏作為夏季開始,但實際上我國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

「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 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而水稻等春播作物,也進入了繁忙季節。

迎 夏

立夏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嘗 新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吃 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

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滷、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

鬥 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疰夏。

秤 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稱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秤人」習俗主要流行於咱們南方地區,起源於三國時代。

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鬥交給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擺脫其後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鬥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習俗。

說這一天秤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用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蘇 州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蘇俗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清 風 三 蝦

老蘇州和懂吃會吃的人都知道,所謂清風三蝦就是蝦腦、蝦籽和蝦仁加上墊在三蝦下的荷葉。傳統的蘇州上菜,第一道肯定是蝦仁,而在什麼時令吃什麼菜又是蘇州人最為講究的地方,現在的湖蝦都有籽,夏天的蝦腦部又有似石榴花色的東西,大廚們稱之為蝦腦,三樣東西和夏日的荷葉合在一起組成了蘇州名菜:清風三蝦。

三 蝦 面

三蝦麵,就是把蝦子、蝦腦、蝦仁三種蝦身上最好的東西,經過烹飪,作成澆頭,其製作過程很繁瑣,味道真是鮮得眉毛掉下來。在蘇式湯麵中,三蝦麵屬於比較高大上的吃法,每年夏天的時候上市,僅有限的幾個麵館供應(如裕興記),而且價格不菲。

西 瓜 雞

西瓜雞曾在蘇州當地持續風靡四五十年,因著只能在夏天吃,且必須當天烹煮當天吃,不能貯存又無法攜帶,因此知道的人還真不那麼多。西瓜與母雞共蒸,瓜的清香滲入雞肉,雞肉又能保持原有的鮮嫩,考究點的店家還會在西瓜皮上雕圖刻畫,極富美味與觀賞性。

鎮 江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鰣 魚

無 錫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

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蠶 豆 炒 黃 瓜

常 熟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鹹魚、鹹蛋、海螄、麋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和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櫻 桃 肉

浙 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裡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七家茶的傳統,實際上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人喜歡鬥茶,也有在大街小巷喝茶的習慣,從劉松年的《鬥茶圖》上可以看到當年的場景。既然大家到處可以喝茶,送茶給鄰居在宋代也就不顯得突兀了。但兩宋的富人們做事就是容易過頭,本來好端端地送一送茶,意思到了便可以,但一到富人那裡就成了鬥富顯擺的機會,茶果的精美,器具的名貴,就只為讓對方喝上一口茶。

烏 米 飯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莧菜海螄鹹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後於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箅。

溫 州

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油 燜 春 筍

閩 南

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麵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鍋 邊 糊

福州人「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這天家家戶戶磨米成漿,煮鼎(鍋)邊糊、攤煎餅「做夏」,祈求風調雨順、家身平安。大家還將鼎邊糊饋贈左鄰右舍,寄予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裡」的情誼。

夏 餅

夏餅,俗稱「夏粿」。用麥粉或米漿加以佐料煎成。分甜、鹹兩種。甜的,以前媽媽給做的都是加白糖的;鹹的,加入鹽、蔥、韭菜或蝦皮、肉丁、蜆肉、蟶肉、蛋等;此時剛好是新麥登場,吃夏餅,寓有品嘗勞動成果與慶賞農作物豐收的韻味。

閩 東

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光  餅

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紅 糟 煮 菜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面線等物送給娘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清光緒八年《嘉定縣誌》:「夏至日,稱人,雲不痊夏,戒坐戶檻。」痊夏,似可理解為暑期綜合症。

清代《浪跡續談》:「杭人謂自立夏多疾者為痊夏」。

其實立夏日的種種習俗大部分與預防痊夏有關。夏季炎熱,有些人不能適應氣候,吃不好,睡不好,一到暑季人就瘦下來,南方稱此為痊夏,北方有「苦夏」或「枯夏」之說。由些可見,如何度過好夏天,我國古人很早便極為重視。

民間常說夏天是「苦夏」,為什麼稱為苦夏,也是因為夏天多吃「苦」味的東西有利於五臟六腑的「五行」運做。一起來看看適合立夏甚至整個夏天的食物吧。

立夏要補夏

鴨蛋補夏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老中醫說鹹鴨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勁,這和營養師的說法不謀而合,營養師稱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立夏要降火

苦瓜降火

不要覺得苦瓜苦,苦瓜越苦,敗火清熱降火的效果就越好。

立夏要養心

蓮子養心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夏天要補血

章魚補血

章魚(八爪魚)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黃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夏天要通氣

萵苣通氣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可治療便秘,是貧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推薦魚腥草拌萵苣。具有清熱解毒,利溼祛痰的功效。

夏天要清腸

豌豆清腸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順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重養心

夏季心陽最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而且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立夏養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閒、心情舒暢、笑口常開。

少辛辣

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相關焦點

  • 立夏習俗有哪些?立夏節氣風俗:吃立夏蛋、秤人
    立夏,四月節,立字見解春。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關於立夏的俗話,立夏不下,高掛犁耙,什麼意思?立夏不下雨好嗎
    關於立夏的俗話,立夏不下,高掛犁耙,什麼意思?立夏不下雨好嗎時間過得飛快,雖然立夏還未來到,但今年的氣溫異常,目前已經有很多地區處於高溫蒸烤,氣溫的上升讓大家措手不及,從幾度到三十幾度,只用了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讓人措手不及。
  • 立夏是老天爺為萬物舉行的「成物禮」儀式 槐花飄香 萬物瘋長
    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專家陶教授說,今日立夏,祝福祝賀!他說,立夏的特點就是萬物都在陽光溫暖照耀下猛地生長,而且是任性地不加節制地隨意生長。傳統文化裡,人,是有成人禮的,那麼,立夏便是萬物的「成物禮」。有人說,春爭日,夏爭時。立夏時節,也是奮發努力的好季節。
  • 二十四節氣 | 立夏: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立夏,被視為夏天的開始。2020年5月5日8時51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這一天在天文學上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標誌著春季已經結束,夏季正式開始。按氣候學的標準來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南方一些地區進入「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夏季,而北方大部分地區則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時節。
  • 【健康】今日立夏,這樣過最養生!
    立夏節氣,古人稱「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1個節氣,這一天在天文曆法上,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太陽行至黃經45度。立夏時,天黑後觀察天空,會看到北鬥七星的鬥柄正指向東南——也是從正東算起45度的位置。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 立夏:春去遠,夏正長,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夏安,大安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每年公曆的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是夏季開始的標誌。
  • 立夏斬風頭 薰風帶暑來
    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至此皆長大。白色月季,花瓣層疊含蓄,素雅純潔。肖雲/攝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中有「立夏看夏」之說。
  • 立夏,我們借這個夏天再長大一次
    ——《鶡冠子》所以今天2018年5月5日,農曆三月二十,等下到21點25分,「立夏」就來了!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入夏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度,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今日立夏:火熱歲月不待人 勿負好時光
    今日立夏:火熱歲月不待人 勿負好時光 2020-05-05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立夏丨萬物至此皆長大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
  • 今日立夏,喜迎夏天!「立夏」用英語怎麼說?
    今日上午8時51分,迎來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立夏」是夏天的開始。蛙聲蟬鳴,草長鶯飛。綠肥紅瘦,雲捲雲舒。萬物開始奮力生長。一年中最熱鬧的季節已經到來。炎夏將至萬物長,日光明媚且張揚。那「立夏」用英語怎麼說?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beginning n.開始,起源,起點(是begin 的現在分詞)例: It is beginning to dew。在結露水了。
  • 立夏.
    文|設計目錄圖|來自網絡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立夏,夏長。-夏之初,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無一不適宜萬物生長。-舊時鄉間逢立夏煮「五色飯」:以赤、黃、黑、青、綠拌白粳米。後變為倭豆肉竹糯米飯,以莧菜黃魚羹作菜,是為「立夏飯」。以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
  • 立夏將至,在10首清新活潑的古詩詞中,欣賞最美的初夏之景
    五一過後,馬上迎來立夏節氣。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清新優美的初夏之景,小朋友們都看到過哪些呢?
  • 立夏:萬物並秀日初長
    立夏:萬物並秀日初長 2020-05-05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夏|嫩蠶豆
    ▲ 蠶豆「消梅鬆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立夏▲ 天水五月立夏|小滿食材 2018.05.05   立夏> 一候:螻蟈鳴 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節氣食俗:嫩蠶豆,立夏飯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天正式開始。自古以來,立夏為大節,據記載周朝起,這一天,九五之尊會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以視對農耕的重視。
  • 【昭陽流韻】第33期:立夏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 【節氣】今日,立夏
    今日立夏「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今日3時53分迎來「立夏」節氣。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你造嗎?其實立夏也是個「吃貨節」哦~立夏到底有什麼習俗,又怎麼養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今天是立夏,小編去扒了一下發現,原來立夏也是個「吃貨節」哦!
  • 今日立夏,養生要點!
    農曆時間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三,星期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鬥指東南,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標誌著孟夏時節的開始。 立夏,一個最偉大的節氣,標誌著自然萬物由「生」到「長」的一個轉折,沒有夏的成長,就不會有秋收冬藏!
  • 2020立夏幾月幾日幾點 今年5月5日立夏具體時間
    2020立夏幾月幾日幾點 今年5月5日立夏具體時間  2020年5月5日08:51:16立夏。農曆時間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三,星期二。  立夏,四月節,立字見解春。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