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首相、三次推遲:五個問題回顧英國「脫歐」這四年半

2021-01-14 手機鳳凰網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23時(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7時),英國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隨後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結束後,英國才在實質上真正完全離開歐盟的體系。

這已經離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過去了四年半。在此期間,英國歷經三位首相和兩次大選,「脫歐」期限三次推遲。

在當初提出「脫歐」公投時,人們或許想不到整個進程會延宕如此之久。這場受到全球矚目的「分手」連續劇是如何開始的?又為何經歷了如此之多的波折?

「脫歐」公投是怎麼來的?

2013年初,時任英國首相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為爭取在2015年大選中連任,承諾如果贏得2015年大選,將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外界普遍分析稱,卡梅倫並非真正支持「脫歐」,其此舉意在通過「脫歐」公投與正在崛起的民族主義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爭奪右翼選民的支持;他也並不認為英國人會真正選擇「脫歐」,相反,他可以利用「脫歐」公投作為威脅歐盟的政治砝碼,向歐盟要更大話語權,並減少歐盟對英國的幹預。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歐盟峰會後,召開緊急內閣會議。會議後,他正式宣布英國將在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 人民視覺 資料圖贏得大選後,2016年2月,卡梅倫宣布將履行競選承諾,於6月23日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卡梅倫公開表示,自己贊成英國繼續留在歐盟。英國國內輿論迅速分為兩派。「留歐派」稱,「脫歐」前景不明,將帶來巨大風險和經濟損失。「脫歐派」則認為,「脫歐」最大的意義在於「拿回自主權」。

當時英國社會的「脫歐」情緒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政治上,「脫歐派」不滿歐盟立法機關享有高於英國議會的立法權,議會無法阻止不受歡迎的歐盟法規在英國實施。經濟上,「脫歐派」要求加強自主權,減少歐盟在經貿領域的官僚主義和「過度幹預」。移民方面,「脫歐派」要求加強控制,阻止歐盟新成員國的移民以及歐盟接收的難民「大舉湧入」。

直到公投開始前,大部分民調都顯示公投結果為「留歐」的概率更大。因此,6月24日上午公布的「脫歐」52%對「留歐」48%的公投結果震驚了世界。卡梅倫在得知公投結果後仍表示自己支持「留歐」,並於24日當天宣布辭職。

2016年6月24日,在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發表講話後,與夫人薩曼莎返回唐寧街10號首相府。新華社 圖公投結束後,有超過百萬的英國人在議會網站上請願,還有許多舉行示威遊行,反對英國脫離歐盟,要求政府廢除第一次公投結果、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但遭到英國政府拒絕。

被卡梅倫和保守黨作為政治砝碼的「脫歐」公投,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樣,成為了2016年世界政治的「黑天鵝」事件。

特雷莎·梅的提前大選是怎麼「玩脫」的?

卡梅倫辭職後,時任內政大臣特雷莎·梅當選保守黨領袖並接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雖然在公投過程中是低調的「留歐派」,但在就任首相後,她領導英國正式開啟「脫歐」程序。

2017年1月,英國最高法院判決政府在未來正式開啟脫歐談判之前,需先經過英國議會的批准與授權。隨後,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了「脫歐」法案,並得到通過和批准。

3月29日,特雷莎·梅致信歐盟,觸發《裡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開啟「脫歐」程序。據條約規定,英國將於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且必須在這兩年內與歐盟就「脫歐」相關條款進行磋商並達成協議。然而,這一日期此後一延再延。

2017年3月29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寧街10號的辦公室正式籤發信件,啟動裡斯本條約第50款,開始「脫歐」程序。4月18日,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將2020年的大選提前至2017年6月舉行。外界普遍分析認為,由於當時保守黨在民調中大幅領先工黨,特雷莎·梅希望借提前大選在議會中擴大優勢,獲得絕對主導權,以為「脫歐」談判掃清障礙。

然而,保守黨卻在6月8日的大選中遭遇「滑鐵盧」,失去了下院過半席位,不得不與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DUP)組成了執政聯盟。保守黨此後需要DUP的支持才能確保議會多數,需要照顧DUP的利益,而這為未來的英歐談判以及英國議會投票過程埋下了隱患。

英歐談判的難點在哪?

2017年6月26日,英歐「脫歐」談判在公投過去一年後正式啟動。經過六輪艱苦的「拉鋸」談判,英歐雙方12月達成第一階段談判結果。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8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左)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新華網 圖這一階段的談判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在英歐盟公民的權利、英國向歐盟支付的「分手費」、英國北愛爾蘭地區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之間的陸地邊界。

北愛爾蘭地區曾因政治、宗教等問題陷入數十年的衝突,如果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出現需要邊境檢查的「硬邊界」,很可能損害當地的和平進程。對於棘手的邊界問題,英國最終做出妥協,承諾北愛爾蘭在同英國一起脫離歐盟的同時,與愛爾蘭之間的邊境保持原狀,不會設立「硬邊界」。保守黨的執政盟友DUP曾反對協議中相關措辭,堅持北愛爾蘭待遇不應有別於英國其他地區,一度引發危機。然而這一邊界安排最終仍在英國國內招致了不少反對聲。

此後,英歐雙方展開第二階段談判,焦點問題包括「脫歐」後的「過渡期」、英歐未來關係及貿易協定等。

2018年3月19日,英歐就過渡期問題達成共識,同意在英國正式「脫歐」後有21個月的過渡期:若英國按照計劃在2019年3月正式「脫歐」,至2020年底前,英國在許多方面仍保持和在歐盟內類似的待遇。

2018年6月,在經歷了長達數月的辯論和數次議會否決後,特雷莎·梅的《退出歐盟法案》(即英國「脫歐」法案)終於在英國議會以微弱表決優勢獲得通過。

11月,英歐雙方就「脫歐」協議文本草案達成共識,歐盟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被統稱為「脫歐協議」的兩份政治文件——「退出協議」和「英歐未來關係宣言」。

然而在英國國內,特雷莎·梅面臨著黨內黨外的雙重壓力。在修改和協商「脫歐協議」的過程中,多位內閣成員因不滿草案內容而辭職,特雷莎·梅一度還面臨黨內不信任投票,但最終過關。

在原定的「脫歐」日期2019年3月29日到來之前,英國國內政治陷入僵局。

保守黨本就不佔據議會多數,再加上保守黨黨內部分成員的反對,英國議會成為了特雷莎·梅的折戟之地。「脫歐」協議草案在2019年1月和3月兩次遭到議會下院否決。特雷莎·梅甚至還提出,以自己辭職換取保守黨議員支持協議草案。

3月21日,歐盟同意英國提出的推遲「脫歐」申請,並為「脫歐」最終期限提供「二選一」時間表:如果英國議會下院能通過「脫歐」協議,將允許「脫歐」期限延至5月22日;如果英國議會下院未能通過協議,則英國必須在4月12日前做出新抉擇。

2019年3月29日,在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前)出席議會下院辯論。新華社 圖然而在3月29日,英國議會第三次否決了特雷莎·梅政府的「脫歐」協議草案的部分關鍵內容。4月10日,

歐盟同意將「脫歐」期限延長至2019年10月31日

特雷莎·梅第四次試圖推動「脫歐」協議議會闖關,然而招致大量反對。5月24日,她宣布將辭去黨首及首相職務。

詹森如何「搞定」議會和「脫歐」?

2019年7月,保守黨新任黨魁、以強硬的「脫歐」立場著稱的鮑裡斯·詹森接任首相。

更換首相併不能解開英國議會的僵局。與前任特雷莎·梅一樣,詹森同樣也遭遇到本黨部分議員和反對黨的掣肘,難以推進自己的「脫歐」方案。

詹森還曾請求女王正式批准議會在「脫歐」期限前休會,但這一做法後來又被英國最高法院裁定為不合法,引發了一番政治爭議。

在「脫歐」的最後關頭,10月17日,歐盟與詹森政府達成新的「脫歐」協議。然而,該協議在英國議會內仍遭多方反對,難以在10月31日前獲得通過。

同時,英國議會還通過一項修正案,迫使詹森致信歐盟尋求再次延遲「脫歐」。

10月28日,歐盟同意將「脫歐」期限推遲到2020年1月31日。這已經是「脫歐」期限第三次推遲。

為了取得議會控制權,詹森也如特雷莎·梅一樣賭上了大選。在12月12日的提前大選中,詹森領導的保守黨以較大優勢獲勝。許多分析認為,保守黨之所以獲勝,是因為滿足了大部分民眾儘快解決「脫歐」問題、擺脫「脫歐」拉鋸動蕩的期待。

2019年12月20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前中)在議會下院發言。新華社 圖由於得到了黨內支持和下院多數席位,12月20日,詹森版的「脫歐」協議終於在議會下院獲得通過,此後經過一系列流程正式生效。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並進入「脫歐」後的「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結束。在此期間,英國仍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內,雙方貿易關係維持現狀;人員也可以自由流動;英國遵守歐盟所有規則,但不再參與歐盟決策進程。

僵持的過渡期談判如何在最後關頭峰迴路轉?

過渡期的一大重點是英歐在經濟和安全合作等方面的談判,以延續緊密合作,減少「脫歐」帶來的損失。但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以及雙方在漁業、公平競爭等領域分歧過大,談判推進緩慢,幾度陷入僵局,甚至在12月一度暫停。漁業佔雙方經濟產值不多,其捕撈配額問題反而成為了這場談判拉鋸的一大熱點。

2020年12月24日,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最後期限僅剩一周之際,英歐雙方互相作出妥協,最終就「脫歐」後英歐關係達成協議,協議涵蓋貿易、人員往來、安全等多個領域。英歐雙方的商品進入對方市場仍將享受零關稅、零配額的待遇,但雙方的貨物、服務和人員將不能像以往一樣自由流動。

2020年12月24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發布推特:「協議達成」。由於該協議無法在12月31日的期限前正式由雙方批准生效,暫時只能臨時執行。

最終,在「脫歐」公投四年半後,2020年12月31日,英國正式結束了「脫歐」過渡期,也結束了「脫歐」進程,實質上完全離開歐盟。

但結束並不是終點。英歐之間的許多合作問題,以及「脫歐」進程中反映出來的許多國內政治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相關焦點

  • 英國脫歐達成,3任首相發推慶賀,英鎊短線跳水
    長達四年半,歷經3任首相的脫歐大戲終於落下帷幕。當地時間周四,英國和歐盟分別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已經達成價值年貿易額6600億英鎊的貿易協定。外界普遍認為,英國和歐盟在過渡期結束之前達成貿易協議將使英國有序退出歐盟,從而避免"無協議脫歐"可能引發的混亂。英國宣布:「脫歐」,搞定!
  • 下議院混戰首相為何三連敗,脫歐對決將英國拖入「國家危機」
    在各類民調中,目前保守黨比反對黨工黨的支持率領先7-10個百分點。資本市場希望避免無協議脫歐,因此詹森領導的脫歐政府越弱,英鎊越強。過去兩天裡,緊隨詹森失去對局勢的掌控,英鎊一路強勁反彈,至周四中午兌美元匯率突破1.23,達到五周以來最高點;英鎊兌歐元也反彈至一個月高位,兌歐元匯率漲至1.117。
  • 脫歐公投四年:英國改變了什麼?
    四年前的英國公投四年前的6月23日,英國在時任首相卡梅倫精心算計後的積極推動下,在現首相詹森的大力煽動下,英國舉行了一次引起世界轟動和股市劇烈波動的全民公投。資料圖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四年來,英國各種政治風波、經濟動蕩、社會分化、民心裂變,市場波動,始終都圍繞著「英國脫歐」這根主軸在運轉,也由此演繹了無數的悲劇與戲劇,乃至各種鬧劇與荒誕劇。英國《衛報》6月23日的評論指出,「四年過去了,人們很難不被隨之而來的政治變革所打動。然而,實質性政策方面的後果卻明顯有限。到目前為止,英國脫歐改變了一切,但也什麼都沒有改變」。
  • 新人 英國首相換人了!還有個新職位,脫歐大臣…
    對於這位繼柴契爾夫人之後英國史上的第二位女首相,英國人既有所期待,也不乏抗議之聲。卡梅倫告別唐寧街10號△ 當地時間2016年7月13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卡梅倫與夫人及三個孩子一同告別唐寧街10號。卡梅倫發表告別演講,並與家人一起擁抱、合影。(圖/CFP)根據英國6月24日揭曉的「脫歐」公投結果,多數人贊成英國脫離歐盟。
  • 下一任英國首相會是誰?
    摘要: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將在5月24日正式宣布辭職,預計會在6月10日正式下臺。「梅姨」下臺後,誰將成為下一個英國首相呢?英國人心裡可能已經有了最佳人選。|「梅姨」將成1900年以來,英國就任時間最短的首相之一?
  • 回眸2020之四 英國「脫歐」劇情了猶未了
    這意味著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英國正式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實現徹底「脫歐」,結束了長達48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 倫敦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23時,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英國與歐盟達成的未來關係協議開始生效。新華社發 此時距離英國「脫歐」公投已經過去四年半的時間。
  • 英國首相詹森:脫歐談判極有可能失敗
    由於三周後英國將面臨混亂而昂貴的無協議脫歐,12月10日,歐盟和英國的領導人都看到了貿易談判崩潰的可能性,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甚至稱極有可能失敗。 由於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貿易可能面臨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動蕩,雙方都要求本國公民做好迎接新年衝擊的準備。
  • 英國脫歐 蘇格蘭脫英?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對於詹森首相來說,他將以脫歐首相而進入歷史。長達四年半的脫歐的紛擾終於落下帷幕。在這個過程中,卡梅倫和特雷莎·梅首相因脫歐而提前下臺,詹森首相算是經受住了脫歐的考驗,脫歐本來是卡梅倫首相的政治策略,但是沒有想到變成了自己下臺的助推器。脫歐從好萊塢的大片變成了久拖未決的電視連續劇,經過四年多的脫歐談判,英歐正式離婚。我想詹森首相所說的英國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獲得了自由,就是一場並不幸福的婚姻結束之後的短暫的自由,至於說英國是否重新掌握命運,獲得了新生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 英國正式「脫歐」,別急,這只是「脫歐」的真正開始……
    當地時間1月31日晚上11點,經歷了三年多的起起伏伏之後,英國與歐盟終於結束了47年的夥伴關係……當晚10點,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提前錄製的視頻發布,把「脫歐」稱作「新的曙光」(new dawn)。
  • 協議還是談不攏,英國首相梅考慮延期「脫歐」?
    去年12月,由於擔心「脫歐」協議難在議會通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曾在投票日前一天宣布推遲表決。儘管推遲,今年1月,在「有意義的投票」中,英國議會以432票對202票否決梅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梅政府遭遇「恥辱性慘敗」。隨後,議會下院定於2月27日就「脫歐」協議進行第二次表決,不過隨著日期臨近,變故再生。
  • 英國新首相,將帶來什麼樣的新內閣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特雷莎·梅在公投結束三周內「火線上任」的局面?▲英國保守黨黨魁德蕾莎·梅伊表示將儘快啟動「脫歐」程序。按照程序,保守黨應在9月9日召開黨代會,選出新一任黨魁,並由新黨魁以下院第一大黨領袖身份接任首相,任滿卡梅倫餘下的任期至下屆(2020年)立法選舉。那麼何以會出現特雷莎·梅在公投結束三周內「火線上任」的局面?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卡梅倫欽定的接班人是和他理念高度一致的財相奧斯本,但隨著卡梅倫辭職,奧斯本已提前出局。
  • 過去四年,英國最主要的精力,都忙在脫歐上了
    記得去年10月31日,是英國脫歐的最後期限。英國首相詹森甚至發下毒誓:這一天不脫歐,我就「死在溝渠裡」。但結果,愣是就沒脫成。英國重新大選了。終於,拖到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下面是11個月「冷靜期」,談判離婚具體條款。詹森發誓,10月15日是談判最後期限,一天都不能延長。
  • 外媒:英首相發表聖誕致辭,展示脫歐協議
    長達四年半,歷經3任首相的脫歐大戲終於落下帷幕。當地時間周四,英國和歐盟分別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已經達成價值年貿易額6600億英鎊的貿易協定。外界普遍認為,英國和歐盟在過渡期結束之前達成貿易協議將使英國有序退出歐盟,從而避免"無協議脫歐"可能引發的混亂。
  • 英國脫歐談判犯的三個低級錯誤
    目前,「脫歐」談判已經開啟,但是「從哪兒開始談」都是個問題,後續進程更面臨著多重變數。對英國來說,還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詹森任英國新首相,他對中國的態度耐人尋味
    詹森的父親是英國保守黨資深成員,外祖父是歐洲委員會的高級官員。詹森就讀於伊頓公學,還得到了只有70個名額的著名伊頓公學獎學金,不僅成了兩位英國王子的學長,他的校長也曾是前首相布萊爾的舍監。當年的舍監回憶說,儘管詹森平時不拘小節,有各種瑕疵,但他不是真的叛逆,在重要時刻從不越雷池。這句評價在詹森後續的政治生涯中時時閃光。
  • 關注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
    2020年1月31日,英國首相詹森宣布正式脫歐,這場歷經三年半、三任首相、三次推遲的事件似乎終於結束。但「形式脫歐易,實質脫歐難」,雙方未來的雙邊談判仍將面臨重重困難。2020年3月6日,英國與歐盟舉行了脫歐後的首輪談判,但雙方分歧嚴重,分歧點主要包括競爭政策、刑事司法和執法、漁業、協議的構建方式。
  • 脫歐之後英國仍面臨重重挑戰 五個問題帶你了解變化
    脫歐之後英國仍面臨重重挑戰,五個問題帶你了解變化周四(12月24日)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在選民分化、新冠疫情衝擊公共財政、蘇格蘭希望獨立的情況下,詹森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將是證明英國脫離歐盟仍可以欣欣向榮。本文將用五個基礎問題幫助您理解解脫歐意味著什麼。
  • 有王室血統的前首相,卡梅倫與英國脫歐糾葛:很後悔卻已無用
    在今年一月份的最後一天,英國終於走完了自己的「脫歐之路」,徹底離開了歐盟。對於英國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來說,這一天意義重大,這不僅僅只是因為這一天是他當上首相以後最輕鬆的一天,還有著此後他將會穩坐首相寶座的原因。
  • 英國真的要脫歐?英國首相:不改變就不達成協議!
    英國與歐盟仍舊沒有談攏,因此,英國的首相詹森也表示,在後續的談判中,歐盟所處的立場如果不發生重大的改變,那英國將沒有辦法和他們達成一致的協議。英國「脫歐」引熱議有關於英國的「脫歐」信息從4年前就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但到現在英國還和歐盟方面進行這一系列的探討和爭議。12月31日就是英國脫歐過渡期的最後時間,就在這個界點上雙方還在不斷的爭執著。
  • 英國首相詹森稱脫歐談判仍有問題 即便無協議脫歐英國同樣會繁榮...
    ① 英國首相詹森周一表示,脫歐貿易談判仍存在問題,英國在沒有協議的情況下也將會繁榮下去。    ② 當被問及是否會達成貿易協議時詹森告訴記者,「立場沒有改變:存在問題,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明白,英國必須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法律,我們也必須能夠控制自己的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