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飛機引擎聲劃破莫斯科的寂靜,白藍紅的拉煙拼成俄羅斯國旗的顏色……3天前舉行的俄羅斯空中閱兵彩排,讓身處疫情中的城市精神一振,也預示著5月9日——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的腳步近了。
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5·9」勝利日慶典的「大年」。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大規模閱兵「縮水」。紅場地面閱兵等活動被迫推遲,取而代之的是部分城市舉行空中閱兵並鳴放禮炮。按照俄媒說法,這將是25年來俄羅斯首次在勝利日不舉行紅場地面閱兵式等活動。
《福布斯》雜誌指出,疫情不僅攪動了俄羅斯人民紀念歷史的「神聖時刻」,也可能對俄總統普京借慶典改善與西方關係平添「外交波折」。普京去年曾表示,「5·9」勝利日慶典是「2020年最重要的大事」,並邀請美、法、德等國領導人共襄盛舉,如今邀約不得不推遲。外界關注:在特殊情況下搞特殊紀念,普京如何對內凝聚民心,對外展示實力?
「勝利的喜悅」
5月9日,對俄羅斯人來說是神聖而莊嚴的一天。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正式籤字儀式在柏林郊區舉行。由於時差原因,德國投降書生效之時,蘇聯已是5月9日凌晨,因此蘇聯確定5月9日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的紀念日。
這場偉大的勝利,是以蘇聯2700萬人犧牲的代價換來的。1965年衛國戰爭勝利20周年之際,蘇聯官方正式確定,以勝利日閱兵取代「五一」國際勞動節閱兵。「勝利旗」(插上法西斯德國國會大廈的蘇軍第150師軍旗)引導滾滾鋼鐵洪流的勝利日閱兵,從此成為固定的活動,一直延續到1990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家杜馬在1995年通過有關永久紀念衛國戰爭勝利日的法令,規定每年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全國放假慶祝。
這一天,幾乎每座橋梁都會被悉心裝扮,每棟建築都插上俄羅斯國旗。穿梭在街頭的軍車,會高聲播放《喀秋莎》《斯拉夫送行曲》等二戰歌曲,烘託著「戰鬥民族」別樣的心情——正如《勝利日》歌曲所唱:「勝利日啊,瀰漫著硝煙的味道;勝利日啊,看著人們雙鬢斑白;勝利的喜悅,怎能不讓人熱淚盈眶?」
紀念活動的高潮當屬紅場大閱兵。依照慣例,當上午10時救世主塔樓上的自鳴鐘敲響,在軍樂隊演奏的《神聖的戰爭》伴奏下,儀仗兵會邁著整齊的步伐,舉著「勝利旗」和俄羅斯國旗闊步踏入紅場。伴隨著禮炮鳴響和「烏拉!烏拉!」的呼喊聲,由士兵、戰車和飛機組成的方隊紛紛閃亮登場。觀演席上,觀眾們都會身著盛裝,胸前佩戴著橙黑兩色相間、象徵英勇的「喬治絲帶」,起立向英魂致敬。
閱兵結束後,人潮會湧向莫斯科主要街道,手捧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親屬遺像,參加名為「不朽軍團」的勝利日大遊行。而總統普京也會在外國賓客的陪伴下由紅場走過,步行前往無名烈士墓獻花。「每年的5月9日,普京都會站在一群退伍軍人中間。」路透社寫道。
「勝利日已經成為當代俄羅斯政治的一部分,」《福布斯》雜誌指出,「在普京任內,這已經成為俄羅斯在國內展示信心,在國外展示實力的一種方式。」
有分析認為,勝利日閱兵已不只是俄凝聚民族精神的平臺,也成為其重新劃分「朋友圈」的試金石,乃至捍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爭奪國際話語權的角力場。它對於俄羅斯至少具有四重意義。
第一,它作為俄民族傳統的一部分,有助於民眾銘記歷史、凝心聚力、增強愛國情感,尋找俄羅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第二,北約東擴和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對俄施壓不斷,勝利日活動也成為俄羅斯向西方傳遞信號的窗口。第三,盛大的閱兵式是展示俄羅斯強大軍事力量的舞臺。第四,舉辦慶典是對一些勢力歪曲二戰歷史、抹黑蘇聯貢獻的有力回擊,有利於俄羅斯維護雅爾達體系,捍衛現行國際秩序。
迥異的「畫風」
勝利日慶典,還有「逢五」「逢十」大慶的傳統。每逢大慶,俄通常會邀請各大國政要(例如美國總統柯林頓和小布希分別於1995年和2005年受邀參加慶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受邀參加2015年慶典等等),且參閱裝備和軍隊規模一般是「小年」的兩倍。
按照原定計劃,今年的慶典,至少17國領導人收到了俄方邀約,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英國首相詹森、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此外,印度、古巴、法國等國代表團也有意參加慶祝活動。而美國方面,總統川普雖曾表示對慶典「感興趣」,但最終決定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赴俄出席活動。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安排。不僅「大佬們」訪俄行程可能延後或生變,今年的「5·9」慶祝活動也將迎來迥異的「畫風」。
俄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將在5月9日向無名烈士墓獻花,並在上午10時向全民發表講話。
俄防長紹伊古則透露,紅場地面閱兵等活動將視疫情延後舉行,5月9日當天活動將以空中閱兵為主,屆時75架戰機和直升機將飛越紅場上空。類似的空中閱兵還將在47個國內城市和海外軍事基地舉行。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從5月4日的彩排來看,攜帶「匕首」高超音速飛彈系統的米格-31K戰鬥機、蘇-57俄第五代戰鬥機、圖-95MS戰略轟炸機、米-28N武裝直升機等悉數亮相,預計它們將在5月9日再次一躍沖天。這將成為俄羅斯軍事力量進步的有力證明。
紹伊古介紹,5月9日,所有軍區和北方艦隊將向紀念碑和紀念像獻花。當晚7時將舉行一分鐘的默哀儀式。衛戍部隊和退伍軍人將分別受到祝賀,並收到禮物和紀念品。今年「不朽軍團」活動將在網際網路上以視頻形式舉行。人們將手捧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親屬遺像,走到陽臺上同唱《勝利日》。
俄新社稱,與往年一樣,全國城鎮和城市街道上將行駛特製軍車,播放二戰時期歌曲。但紅場上的音樂會將被電視轉播文藝節目所取代。全天慶祝活動將以煙火表演收尾。
西方媒體指出,今年是「勝利日」慶典非常特殊的一年。一方面,對於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兵而言,這或許將成為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勝利日」大慶,但這些老人同樣也是最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另一方面,對於經常參加「不朽軍團」遊行並重視俄羅斯光榮歷史的普京來說,推遲慶祝活動,也無疑是十分艱難的抉擇。普京上月16日拍板決定時曾表示,5月9日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神聖的日子,但每個人的生命也是珍貴的。
在普京發表上述講話前,俄羅斯的疫情剛剛經歷了新增病例數創紀錄的一天。而眼下,俄羅斯的疫情仍處暴發期。俄羅斯防疫指揮部6日發布消息稱,過去24小時,俄羅斯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0559例,連續四天單日新增病例過萬。「如果疫情沒有超過高峰,那麼(舉辦活動)相關的風險是非常高的。」普京說。
根據俄方方案,推遲的勝利日紅場地面閱兵等活動,可能選擇某個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節點舉行,選項包括今年6月24日、9月3日、11月7日等。當然,一切還取決於疫情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家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汪寧指出,無論是此前推遲閱兵的艱難決定,還是此次堅持舉行空中閱兵,都折射出勝利日閱兵的重要意義。俄方用特殊方式慶祝節日,一是延續歷史傳統;二是在外界普遍聚焦中美博弈之際,試圖吸引國際社會對俄注意力;三是借題發揮,撬動多邊外交,尋求與其他國家增進或緩和關係。
外交發力點
「5·9」勝利日慶典,也被俄羅斯視為今年的外交發力點之一,是與西方改善關係的契機。普京與美、法、德等國領導人「邀約」延後,會不會打亂普京的外交部署?
分析人士認為,2019年,俄歐關係有所緩和。歐洲委員會恢復俄羅斯的表決權、普京訪問法國、「諾曼第模式」四國峰會舉辦,推動雙方政治關係轉暖;「北溪-2」「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加強俄歐經濟聯繫。而俄美依然緊張對峙,雙方在敘利亞、「北溪-2」等問題上針鋒相對。隨著美俄之間僅存的主要軍控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21年到期,如果美國無意續約,俄美關係將再遭重創。
在此環境下,俄羅斯希望緩和與西方關係,努力推動西方逐步減輕直至取消制裁,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汪寧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忙於大選,普京也幾乎實現了「總統任期歸零」,會否連任成為未知數。在這一關鍵時期,俄羅斯領導人善於運籌和把握與美國改善關係的機會,為今後幾年俄美頂層互動打下基礎。上月底俄美紀念二戰時期的易北河會師就是一例,俄羅斯拋出這個話題,重提拋棄分歧、建立互信、謀求更大合作的「易北河精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美高層保持著一定頻率的聯絡——從 3月30日到4月12日,美俄兩位總統在兩周時間內至少通了4次電話,創下兩位領導人之間公開通話的紀錄。俄外長拉夫羅夫6日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通電話,討論全球安全等問題。美國駐俄大使約翰·沙利文則在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獨家採訪時,評估了美俄在抗擊新冠疫情和穩定全球能源市場方面的合作,對普京提議的核五國峰會等問題做出積極表態……
汪寧認為,雖然跌到冰點的俄美關係不太可能發生根本改善,但普京還是會利用川普應對疫情不力、受國內政治打壓的逆勢,創造機會發起外交努力。不排除雙方在能源價格、中東事務、抗擊疫情等個別合作領域取得突破的可能。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馮玉軍指出,雖然重申「易北河精神」折射俄美合作善意,但不能指望類似互動成為實質性改善兩國關係的轉折點或加速器。加之,東歐國家在歷史認知問題上很複雜,質疑蘇聯呼聲強烈。美國在處理對俄關係時,不能不考慮歐洲小夥伴的觀感。俄美關係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矛盾、川普受到國會掣肘等因素,註定雙方調整關係有待時日。此外,俄羅斯會如何利用疫情下的中美矛盾來調整「大三角關係」,正引發俄戰略界思考,這同樣是值得中國關注的問題。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