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健身場館如何運用大數據妥善自救,迎接產業「春天」||...

2020-12-16 騰訊網

文:三體雲動

自2019年12月發現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已經在國內持續3個月,春節至今大部分行業都處在暫停營業的狀態,許多企業遲遲不能復工。

健身門店在此次疫情中可以說受到「重創」,由於高昂的房租和人力成本,疫情期間部分健身門店開始出現欠薪、裁員、甚至閉店等情況。

每年的春節過後,本應該是健身行業回暖的時候,但今年卻因疫情顯得異常冷清。

其實在2019年下半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健身行業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萎靡。

據三體雲動數據中心《2019年度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部分數據環比2018年有著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部分競爭激烈的區域已經出現小批量的門店倒閉,於是,不少健身場館把希望寄託於2020年的春天復甦。

然而疫情的爆發使得這個希望徹底破滅,極度依賴線下服務的健身行業,並沒有迎來2020年的春天,受疫情影響,有的健身門店已經埋在了冬天,有的健身門店仍在苦苦掙扎期待春天早日到來。

受疫情影響

健身行業三大方面受阻

由於健身行業大部分實行預付制,實行年卡、季卡預付,風險提前轉移,短期內運營內功較強、財務相對比較健康的健身場館受影響則相對較小,超過51.6%的受訪從業者表示可以「扛」過疫情期,迎接災後的復甦和報複式市場增長。

目前疫情對健身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來自市場的衝擊。春節後、春季原本是健身房辦卡、續卡、納新會員,衝業績銷量的熱門時段,由於疫情影響,消費人數短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對該階段的營業收入產生影響。

正常情況下,健身房二三月份的業績佔第一季度營收的80%以上,第一季度的業績表現甚至決定了全年70%的營業水平,如果4月之前沒有辦法正常營業,相當於損失掉第一季度80%的營收。

據三體雲動數據中心對健身行業中小企業調查,29.58%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28.47%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下降20%-50%,合計58.05%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

二是,對於部分健身中小企業在資金鍊方面遇到困難。據三體雲動數據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可知,在2019年選擇退出的健身門店中,有超過76%的門店時因為現金流斷裂。

疫情前後數月,這段期間,健身門店無用戶二次消費,加劇了現金流出現斷檔。加上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房租租金、償還貸款等均會對企業生存造成極大的壓力,足以拖垮一家健身場館。

目前,大部分健身門店仍處在暫停營業的狀態,網際網路超級猩猩已經把3月份的整體線下收入歸零,意味著對於3月份能夠回復正常營業已不抱任何希望。

三是,即使三月份可以復工,效果也不理想。因為已經有部分企業復工出現員工感染事件,同時,疫情仍在控制時期,人員流動性較弱,所以健身市場短時間內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存在緩衝期,是一個逐步回暖的態勢。

近日,一兆韋德上海14家門店已恢復營業,為控制人流實行預約制度,店內規定每90分鐘限制入場100人次,每人限訓練時長不超過90分鐘。

一兆韋德CIO金龍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正式營業之前,他們還請了第三方消毒公司,為健身房的每個角落徹底消毒。

但每日到店的顧客只有平時的10%。可見,即使健身門店恢復營業,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疫情之下,健身門店如何自救?

此次的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不在危機中滅亡,就在危機中重生。健身行業如何應對疫情危機實現自救?

從宏觀層面上看:

第一,不要恐慌, 保持冷靜,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及節奏。實事求是,分析企業運營情況情況。

第二,企業內部總結經驗,梳理問題、凝聚員工,優化管理,儘可能好地保住企業的核心團隊,防止員工流失。

第三,對外保持與原有客戶的聯繫。做好客戶運維,通過線上方式維繫客戶,做好指導,體現專業,增強客戶信心。

第四,修煉內功。作為線下服務行業,產品即是內功的體現。

第五,靜心思考企業的未來,勇於創新。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也是企業一次創新改革的機遇。由於疫情影響,線下服務行業無法開展正常工作,因此,線下服務轉為線上運營成為企業的最新對應措施,一定程度也在催促部分企業加快改革發展。

道理都懂,想要自救還要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面。本次疫情對健身場館的影響不是短期、單一的,而是將持續一段時間。這時,健身門店以及健身行業如何自救顯得尤為重要。

自救的最終目的是活下來,怎樣保證活下來?最基本的條件是確保有現金流。在採取具體措施前要明確場館目前的財務狀況:場館還剩多少錢?未來三個月預計支出多少?以及未來三個月的收益預估是多少?

另外,很多行業人士表示企業要留夠3個月的現金流,但在健身行業,大多健身門店是以預付費模式為主,沒有預售卡的售賣就等於沒有現金流。

如果現金流不足怎麼辦?從財務的角度分析,有幾種快速獲得現金流的方法:

第一, 通過降低房租人力成本等減少流出;

第二, 通過一些營銷手段及活動,向客戶預收款,類似於預售;

第三, 出讓門店乾股,尋求股東融資;

第四, 推出線上培訓及知識付費課程;

第五, 固定資產售賣變現;

第六, 申請貸款。

以上的策略措施對於不同場館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具體操作手段和玩法,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落地方案。

利用大數據

從三個維度應對疫情

暫停營業期間,企業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和規劃接下來的戰略。這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大數據來對場館、教練和會員三個維度進行整理和調節。當疫情引起緊張的氛圍時,大數據梳理可以讓從業者們回歸理性,更好的決策未來。

在做好現金流管理後,可以從場館、教練和會員三個維度出發,利用大數據來做調整。

場館大數據

在智能化概念普及的時代,健身行業也越來越智能化,從2015年開始,眾多新興智能健身房扎堆湧現,而隨著健身行業的發展,許多傳統健身房被拋棄了紙質化辦公的管理模式,升級成為系統化、數據化的運營模式。

當疫情來襲,智能化健身場館的數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暫時停擺的場館,這段時間剛好可以好好做一次門店的綜合健康度診斷,打磨團隊和內功,以更好的狀態迎接下半年的爆發和競爭。

如何進行綜合健康度診斷?可以從場館的運營數據,包括獲客情況、潛客轉化率、會員留存率、復購率、會員轉介等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數據化經營貫穿全鏈銷售漏鬥,市場數據體現場館吸納會員的能力,營銷數據表明場館與會員的粘性等等。

比如一家連鎖健身品牌,可通過系統導出每家門店此前三個月的數據,包括場館收益和每月的固定支出,如果現金流不足以支撐到疫情結束,那麼可以優先下手數據較差的門店。

這裡的數據較差是相對而言,並不只是指營收最低,而是要把現金流、房租水電費、人力成本、折舊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要麼降低人力成本,要麼選擇關閉門店,安置好店內會員。

對於數據較好的門店或者只有一家健身門店,可以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復工營業。

但復工前也要做好預算,一旦復工,將要面臨持續支出有多少、有多少收益、能否達到持平等數學計算問題。

此外,智能化較高的健身場館可選擇「半復工」模式,即在不需要人工或少量人工的情況下復工,這類健身場館不僅具有SaaS管理系統,還配有智能硬體設備,可在無前臺人員的情況下,會員可自行到店進場進行訓練。

例如中田健身在疫情期間推出場地出租服務,面向個人,每天共4個時間段可供選擇,3個小時的出租價為150元。

教練大數據

降低成本是疫情期間每個創業者首要考慮的因素,私教作為健身場館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疫情期間也基本停滯,這時可以通過數據將門店教練做一次評估,可以從日常的表現如遲到早退現象,月均銷售量、耗課量、單價,名下的會員量、會員質量,會員的投訴或表揚,客情表現等方面進行統計。

統計好的數據羅列出來,選擇需要優化的教練,留下的教練可進行薪資調整,將原有的「底薪+課時費」的薪資結構,調整為「底薪+課程費+客情維護」等類似結構,這樣即使場館不營業,也能夠保持與會員的緊密聯繫,促進教練主動維繫會員,為復工做準備,保證正常營業後會員能夠積極到店訓練。

現階段,眾多健身場館紛紛開設線上健身課程,線上流量平臺的直播數據也可以作為評估教練的一部分,或者加入到薪資結構中,以激發教練的積極性。

會員大數據

會員的用戶畫像是健身場館必須要梳理的內容,除常規的性別、年齡、職業等基礎信息和維度之外,更深度的還有生日、星座、生肖等休閒娛樂標籤。通過對 會員「畫像」的跟蹤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溝通與服務。

比如,針對排名第二、第三的「星座控」和 「王者榮耀」標籤的會員,如果教練對星座和遊戲有一定的認知和知識儲備,對教練與會員的 溝通與關懷、拉近彼此的距離就又多了一個話題,對結果一定會有幫助。

會員標籤關鍵詞Top30

來源:三體雲動數據中心《2019年度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

另外比基礎畫像更重要的是消費畫像及數據的梳理。比如,導出會員近三個月或半年、一年的到店頻率即活躍度、私教的消課率、續卡情況、在店內產生二次消費的情況、轉介紹數量等等,篩選出最具價值的會員,然後進行會員標籤梳理和分層。

針對不同分層的會員制定不同的策略打法,比如對貢獻價值較高的會員進行重點維護和運營,可推出線上健身課程、21天線上減脂營等付費活動,以及確保門店復工後能繼續到店訓練,形成二次消費。

對於活躍度一般的會員,健身場館可推出獎勵政策,激發會員的積極性,如99元線上減脂營入門課程,連續打卡7天即可免費獲得一次線下1V1私教等,以激活會員疫情結束後到店訓練,進而增加會員二次消費的可能性。

復工需謹慎

防護工作至關重要

邁進3月份,疫情已經明顯有所放緩,拐點到來,各行業企業已經陸續復工,但復工過程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何確保復工後經營的有序和人員的安全,是每一個企業都要重點考慮的。

根據國務院針對疫情防控印發的相關文件明確指出,將紅外體溫監測設備納入到疫情防控重點物資行列中。

同時強調,體溫檢測時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紅外體溫監測設備在公眾場所對疑似患者甄別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內最大的健身行業「SaaS+AIoT+大數據」智能生態服務商三體雲動便針對疫情防控的實際應用需求,推出了AI溫測版多功能人臉識別一體機。

AI溫測版多功能人臉識別一體機除了提供基礎的出入場控制、刷臉通行等功能外,還增加了AI智能紅外體溫檢測模塊,同時在SaaS系統端也增加了體溫數據的同步及警報功能,通過硬體+軟體的一體化完整方案,幫助體育與健身類場館實現在疫情期間「刷臉無感出入+自動體溫檢測」的更高安全保障。

結語:

本次疫情對健身場館的影響不是短期的、單一的,而是一定時間內持續的。在這個過程中,這種影響會呈現不同的特徵,減輕疫情對場館經營的影響是貫徹始終的,但不同階段場館的工作重心會有所不同。

場館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疫情所處階段、當地疫情狀況和管控措施等靈活調整。

疫情仍未結束,做好防護措施,健身行業終能打贏這場防疫戰,迎接產業「春天」的到來。

數字觀察熱文HOT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如何靠抖音和快手自救?
    1月30日起,黑馬大學APP上線「戰疫情」公益直播課。希望通過分享應對疫情的創業實戰經驗,幫助創業者定策略、降損失,積蓄力量,迎接挑戰。頭部主播會產生非常大的交易額,如李佳琦一年可以達成100多億的交易額。同時,中腰部也有機會,如雪梨每次直播最多有上千萬的收益。帶貨商品的屬性是以淘寶體系內全品類,價格在200-500元,退貨率高。 快手的流量來源則是「老鐵文化」、達人品牌崛起、扶持產業帶直播。帶貨KOL屬性主要表現為頭部主播相對分散,代表主播有散打哥、辛巴、娃娃。
  • 會展產業數位化運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除了等會展場館還能做什麼
    同時,更應該重新思考企業的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反思疫情之後的轉型升級。傳統場館管理理念已無法匹配新需求,2018年年初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提出打造第六代會展場館的設想,從多維度重新定義會展場館。疫情期間再度復盤這兩年的推進狀況,又有了新的啟發。
  • 健身行業疫情復工怎麼辦:利用SAAS大數據幫助場館恢復「元氣」
    鑑於全國多地疫情等級已降為「低風險」等級,根據分區分級防控的原則,現在多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都陸續發出《關於體育健身運動場館有序恢復開放的通知》,不少線下的健身場館都能夠在備案通過的情況下恢復營業,但營業時間和營業規模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總體來說,健身行業正在逐漸
  • 疫情過後,中國體育產業在寒冬中尋找春天的希望
    2020年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體現在各行各業,當然以線下為主要參與形式的體育行業受到的損失同樣巨大。體育賽事,冰雪運動產業、體育旅遊、體育健身與培訓等多個體育行業領域都受到較強的衝擊。然而,機遇總是會和挑戰並存,在今年疫情後全民健身、競賽表演、體育營銷、體育旅遊、線上場館等或許會將得到快速發展。
  • 疫情引發的產業變局:2020年後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的15大預測
    二是有差異化課程或者嚴控學員素質的健身培訓機構會繼續發展壯大。之前健身行業內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快速發展,也是由於健身房數量極速新增的產業紅利,當產業紅利消失時,培訓機構拼的就是畢業學員綜合素質。在教練課程內植入了健身場館運營知識、後臺系統使用培訓、基本的經營理念培訓等知識的培訓機構會脫穎而出。
  • 疫情之下,順德旅遊業怎樣「轉型自救」?
    不過,多數旅行社都表示會繼續堅守,紮根旅遊業,同時調整戰略,優化人力資源,不斷轉型自救,等待旅遊業春天的真正到來。疫情之下,傳統旅遊業開始轉型自救。消費者集中退團退款,企業「被迫」轉型自救  除了小公司受到重創外,大公司也無法獨善其身。
  • 疫情之下共克時艱,山川諮詢十餘位專家公益線上諮詢 助力企業迎接...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疫情衝擊之下的細微變化,或許將潛移默化影響並決定著未來一定程度的產業走向、企業與個人發展。當無數企業陷入困境的同時,也會讓很多企業悄然崛起,正如2003年的「非典」逼出了後來的京東商城和淘寶。
  • 疫情之下,健康產業更需砥礪前行
    ,幫助創業者定策略、降損失,積蓄力量,迎接這一輪挑戰。第四,大健康行業中與醫學專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會更加受到青睞。本次疫情中,無論是公共管理階段,還是抗擊疫情的一線,醫生、專家都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未來大健康產業一定會持續不斷地加大專業的力度和定位,更突出專業人士的重要性與價值。 第五,醫療物資的戰略儲備體系將會得到較大的優化和改進,涉及醫藥等的流通、分銷等。
  • 「非常時期」中國健身企業的自救:跨過去就是春天!
    這個冬天,對健身企業來說是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慶幸的是,面對疫情的無情衝擊,已經有健身企業找到出路,快速自救,為健身行業做出了表率。~直播授課~雖然對於健身房來講,直播課程只是選定一位教練來對全網用戶進行健身直播。
  • 疫情之下客廳健身爆發,連李佳琦都KEEP起來了
    疫情之下,有人在家練成了大廚,也有人在家瘦成了閃電。廣場舞、瑜伽、搏擊操……客廳裡的「狂歡」,為線上健身教學帶來了機會。OneFit健身學院創始人陳蘊認為,線上直播僅僅是大家針對疫情影響階段,暫時緩衝企業現金流下降的問題。在陳蘊看來,疫情之後會經歷一次行業洗牌,不過他仍然樂觀:「從長遠來看,對於健身行業是有幫助的,大家會越來越重視健康這件事。」「健身俱樂部會加速行業洗牌和整合,健身產業的長期發展會趨向更加理性與務實。」勤鳥董事長羅廣樂觀地看待健身產業的發展。
  • 「停擺」帶來重壓 行業或將調整——疫情之下的中國馬拉松產業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讓飛速發展十餘年的中國馬拉松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賽事停擺,讓這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收入銳減甚至歸零;疫情風險,給跑友們健身鍛鍊的習慣和熱情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與挑戰。當蓬勃發展馬拉松產業遭遇冷酷的疫情,如同熔煉的鋼鐵突遇冷水的刺激,由熱到冷的溫度驟變之餘,蒸騰而上的氤氳水汽也讓產業發展的前路充滿了未知。
  • 安永:迎接全民健身時代,智慧化助力體育場館創新轉型
    但是,新冠疫情也促使更多人開始認識到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大眾健身的關注度與參與意願得到了較大提升,也為體育行業帶來了新動能。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作為體育賽事和大眾健身的主要載體,體育場館應該如何擁抱變化,通過全方位數位化轉型提升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可持續運營?
  • 疫情下的體育產業考·健身消費篇 線上澆灌,等待線下復甦
    其中,以「線下」「聚集」為關鍵詞的體育產業所受影響尤甚。「健身教練送外賣、送快遞」等新聞,對外界來說是趣聞,對從業者來講,卻是一種無奈。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體育產業的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隨著居家健身的熱度暴漲,體育健身行業也有望在風雨之後迎來一輪新機遇。
  • 聚焦疫情下的室內健身場館:一度看不到頭也在做出改變,有失有得
    與楊奕凡有相同想法的健身愛好者不在少數。在疫情突襲的2020年,室內健身場館經歷了極其艱難的挑戰與考驗,也讓整個行業看到了做出改變的必要性。得行業呼喚新模式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認為,由於選址大都在通風條件相對較差的空間,且健身本身就屬於易感染行為,因此室內健身場館必然成為疫情期間停工早、復工晚的場所,但疫情只是這個行業處境艱難的催化劑,「室內健身場館的經營困境從去年就開始出現了
  • 山東:文旅產業謀「自救」 回暖正當時
    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聚會、旅行、看電影、觀賞文藝演出等活動,面對疫情,山東文旅產業毅然踏上了行業「自救」之路……濟南五龍潭公園  攝影@捕魚達人007「雲」端之上 文旅企業的「自救」戰疫情之下,如何止損、如何求生、如何復甦,是擺在文旅企業面前的難題。
  • 全民健身乘「雲」風行 智慧體育開疆拓土——貴州體育大數據...
    提要為全民健身發展新模式;為競技體育賦予新科技;為體育產業注入新動能;為疫情防控提供新方法;為公益扶貧提供新力量;為體育惠民提供新渠道……近年來,貴州省體育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大數據戰略行動計劃工作部署,積極乘「雲」而上,依託「雲上貴州平臺」,創新政企合作模式
  • 健身房到底如何增收?練多多健身場館增收論壇深度解析
    疫情之下,行業遭受重創,問題的爆發加劇。媒體或意見領袖發表分析、討論,行業廠商也給出各種解決方案,但從效果來看,似乎總缺點什麼,尤其在解決方案上,還差些意思。健身行業最大的問題先為大家展示一組非常可怕的數據。
  • 疫情對中國體育產業影響多少?
    以籃球氛圍濃厚的廣東佛山為例,為舉辦2019年男籃世界盃進行了場館軟硬體全面升級,甚至被國際籃聯認為是「最滿意」的場館。打出名聲後佛山隨即拿下女籃奧運資格賽舉辦權,受疫情影響不得不放棄主辦。近年馬拉松在中國各地井噴發展,官方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1200億元人民幣。疫情之下馬拉松遭遇「寒冬」,目前已有50多場「停擺」,運營公司勢必遭受損失。
  • 舊模式本難以為繼、因疫情又停業半年,室內健身場館開始主動求變
    對於室內健身場館經營者來說,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室內健身場館被迫停業半年以上。不過,艱難之中也有機遇,在各行業復工復產、防疫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大眾對健身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期待,為這個行業創造了新的增長可能。
  • 《健身環大冒險》價格飆升 家用健身行業迎來春天?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線下實體經濟遭遇著嚴峻的考驗,而家用健身設備市場卻意外迎來春天。據悉,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生產的《健身環大冒險》家用健身遊戲近期價格一路飆升,甚至暴漲三倍。與此同時,以跑步機為代表的家用健身設備也出現了銷售小高峰。據專家預測,家用健身設備正向著趣味性、交互性的方向發展,該市場或將迎來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