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社區志願者張小梅向外國友人介紹武漢美食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0日訊隨著軍運會比賽的開始,越來越多武漢市民走進志願者的隊伍中,賽場周圍、街道、社區的小水杉紅馬甲,百萬志願者參與到了軍運會的志願服務中來,這也成為本次軍運會的一大亮點。
「大媽級」志願者
用英文為外國遊客介紹武漢美食
20日上午,天氣晴好,吉慶街的外國遊客比較多,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發現一位穿著紅色馬甲的武漢大媽熱情地向外國遊客介紹漢味美食,上前詢問才知道她叫張小梅,今年67歲,是一名「紅馬甲」社區志願者。據了解,每天有超過數十萬像張小梅這樣的社區志願者活躍在街頭巷尾。
之前,這位土生土長的「老漢口」學起了英語,她說:「我住吉慶街這塊,又是社區志願者,軍運會開始了我們這裡外國遊客肯定多,不學兩句英語怎麼做好志願服務呢?」
「作為一名武漢市民,我深刻感受到軍運會帶給我們的城市變化,環境更美了,市民更有素質了。」張小梅說道。
社區志願者
為軍運會服務深感自豪
「7點社區集合,今晚我們第2組巡查,大家不要遲到哦。」軍運會開幕式當天,志願者劉學軍用微信組織志願者們在社區巡查。
在漢陽四新街梅林都匯社區志願服務群裡,每天早上9時和晚上7時都會準時吹響志願集結號,居民志願者來到社區,穿上紅馬甲,拿上垃圾袋和垃圾鉗,便上街巡查。
「和昌食尚匯美食街有垃圾桶滿了」「收到,已上報物業」「垃圾桶已清運完畢,感謝大家提醒」,隨著巡查服務的開始,志願者微信群裡便經常看到這樣的對話。從圖片中即將溢出的垃圾桶,到乾淨整潔的空垃圾桶,只用了20分鐘。
69歲的劉學軍說,軍運會的主會場就在幾公裡外,能為軍運會做志願服務,自己深感自豪。
15202名「應急救護」志願者、60172名「清潔家園」志願者……和老劉一樣,當天共有21.2萬名城市志願者和近百萬社區志願者活躍在31類4000多個服務點位和各大街道、社區。
市民主動參與志願服務
人人都是志願者
不只是在冊的「小水杉」,隨著軍運會的開賽,越來越多武漢市民投入到志願服務中來。在漢陽區,江欣苑社區聯合轄區企業組建志願者聯盟,成立環境衛生、醫療引導、民俗文化講解等6支志願服務隊走上街頭服務;蔡甸區將5萬份文明禮儀宣傳品發放給群眾,志願者引領全區掀起迎軍運、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在武昌,中華路街道組建軍運會宣傳小分隊,10多名戶部巷美食街商戶通過專業英文培訓成為志願者,提高針對外國遊客的服務質量……
現在武漢三鎮處處可見志願者們的身影。據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區人人參與服務軍運會,體現了城市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市民強烈的家園意識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武漢市登記註冊志願者達170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7。為了迎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除了23萬餘名賽會和城市志願者,近百萬社區志願者集結完畢,積極響應市民政局發出的「與軍運同行,爭做最美社區志願者」的號召,以主人翁的姿態以最美的微笑遞出文明、熱情、友善的武漢「名片」,迎接數十萬中外來賓。(記者楊帆 通訊員張芳 李娟)
【編輯:朱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