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33天,這組偷拍照爆火:做最壞打算的人,才配最好結果

2020-12-17 騰訊網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劉娜 · 主播 | 楊槍槍

1月23日,武漢封城。

一夜之間,風聲鶴唳,疫情升級,一種叫新冠病毒的怪物,如幽靈般蔓延這個國家和這片土地。

恐慌和安慰,病死和救治,逃離和逆行,懶政和新舉,犧牲和互助,至美和極惡,絕望和希望……

讓14億國人,在難以名狀的情緒和兩極對立的窺見中,踏上一場深刻的集體修行。

2月26日,一個多月過去了。

武漢仍在封城,病毒還在蔓延,傳染仍在繼續,拐點還未到來……

不斷有醫護人員犧牲,不斷有重症患者離世。

但更多的,是從病毒手中掙脫的人,痊癒出院,迎來新生。

病毒猖狂狡猾,疫情嚴峻漫長,至暗時刻終將結束,人間煙火終會升騰。

今天,我想分享一組疫情之下,偷拍的讀書學習照,和更多小孩子、大孩子一起走近這樣一個真相:

災難中,那些做了最壞打算的人,將會有最好的結果。

因為,別人坐在黑暗中哭時,他們卻悄悄在山頂升起一團火。

借光·守望

這張照片,來自河南省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

照片中,昏暗燈光下,坐在樓梯道裡學習的女孩,叫郭翠珠,今年14歲,是一名初中生。

披著夾襖抄著手,坐在小板凳上靜靜看著她的,是她的農民父親。

照片上的地點,不是父女倆的家,而是村委大院。

疫情持續蔓延,全國「停課不停學」,小翠珠家沒有網絡,她又捨不得用爸爸手機的那一點流量。

為跟上網課進度和老師輔導,徵得駐村幹部同意後,父女倆連續幾天晚上來到村委大院,蹭網學習。

昏暗的燈光,相守的父女,專注的少女,沉默的父愛……

在寂靜孤獨的黑夜裡,穿越貧窮窘迫和疫情恐慌,燃起一個寒門之家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

古有匡衡鑿壁借光,今有翠珠村委借網。

我們素來不提倡謳歌貧困,但一次次被那些不滅的希望,照亮。

蹭網·夢想

這張照片,來自河南南陽淅川。

照片中的男生,叫小通,是今年參加高考的一名高三孩子,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

特殊時期,學校用釘釘網給孩子們上課,小通家沒有安裝Wifi,但鄰居家有。

每天5點半,小通起床,開始晨讀學習。

上午8點,他準時搬個小凳子,在家裡平房的樓頂,蹭鄰居家的網絡。

因為這裡,信號特別好。

小通說,他的目標,是好好複習,爭取一舉考上浙江大學。

病毒隔離了校園,又如何?

隔離不了少年的壯志凌雲。

網絡隔離了課堂,又如何?

隔離不了夢想的紮根瘋長。

當多少城市人家的孩子,在家中恆溫寬敞的暖氣房裡,享用著無處不在的網絡。

一邊詛咒因為疫情不能出門玩耍,一邊荒廢學業只想偷偷玩遊戲時。

多少貧寒人家的孩子,最大願望不過是蹭網上會兒課。

我們無意比較貧富差距。

我們需要銘記的是,當疫情結束,走出家門,某些人用戴著鑽戒的手,指著一個窮人罵他「鄉巴佬」時,不該忘了這句話:

每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這世上很多人,並非擁有你生來就坐享的條件。

師者·眼淚

這張照片,來自河南省淮陽中學高三班主任於老師的直播。

直播中,常年教學,操勞過度。

髮際線越來越高的於老師,因擔心孩子們的心理和成績,受疫情影響太大,數次落淚,無法自已:

「你們生於2003年的非典,今年高考又碰上新冠肺炎……」

師者父母心。

唯有師者,才和父母一樣,對孩子們的暗傷和困境過分關注,對孩子們的前途和未來如此擔憂。

於老師,別難過,17年一個輪迴的劫數,無法壓垮這個國家的少年。

因為,有您這樣的師者,他們終將在愛和守望中成年成人,在歷經磨難和考驗後,像父輩一樣無畏堅韌。

恐慌·文明

這張照片,來自武漢方艙醫院。

壓抑且喧囂的白色病房裡,一個叫付先生的年輕人,安靜地捧著一本書,在專心地閱讀。

這張照片被記者偷拍,從社交網站流傳到境外後,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馬上認出:

付先生讀的書,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福山說:

「他的平靜和醫院的喧鬧,形成了對比,顯示了文明的力量。」

被確診新冠肺炎的付先生,是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武漢大學的博士,赴美佛羅裡達大學做結構生物學的博士後。

春節過年回家探望父母,不幸遭遇新冠病毒,和家人一起被確。

2月5日晚上作為第一批患者轉入方艙醫院。

面對確診,有人情緒失控,崩潰大哭;

有人意志垮掉,在絕望中向病毒屈服;有人自覺倒黴,把戾氣發洩到別人身上……

但也有人,在最糟糕的狀態下,做著最積極的事情,並提醒每個不幸的感染者和每個幸運的旁觀者:

災難已經發生,病毒已經造訪。

過度的憂慮,只會把情況變得更糟。

不如,接受最壞的結果,安定有序地在這「壞」中,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來。

我們,已經錯過了上一個冬天,不該再錯過這一個春季。

不幸·直面

這張照片,來自武漢方艙醫院C區的高三學生楊一帆。

楊一帆是江岸區某省級示範中學的高三學生,也是整個家庭裡最小的感染者。

他的爸爸在一月被確診新冠肺炎,因病情嚴重住進了長航醫院重症監護室。

隨後,他和媽媽也被確診,住進方艙醫院。

他住在C區,媽媽住在A區,只有早上洗漱和中午晚上吃飯時,他才和媽媽匆匆見一面。

其餘時間,他把六門功課安排得滿滿的,爭分奪秒地進行複習。

「我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衝刺,不能掉隊。」

面對記者採訪,少年斬釘截鐵地說。

就像,他不是個患者,而是個戰士。

疫情終究會結束,高考終究要到來,不管國家出臺怎樣的政策,認真複習都是最好的對策。

我們可以不喜歡分數至上的高考制度,但我們誰也無法否認,它依然是貧民子弟成功逆襲的最好路徑。

就像,我們不必過度讚美患病備考的少年,但我們從他專注的背影裡,卻再次確認:

人生漫長,誰也無法預測意外和明天,哪個會提前到來。

但每個人都可以掌控的一件事,是接受現實。

因為,這是戰勝所有困難的第一步。

最壞·最好

如果災難已成現實,我們必須學會和它共生。

然後,努力把不幸撕開一個口子,讓陽光和希望透進來,讓黑暗和恐懼變萎縮。

就像,那個借光的女生,蹭網的男孩,流淚的教師,看書的學者,方艙醫院裡備考的學生……

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裡,卡耐基說:

不管是群體還是個人,在面對至暗時刻,最應該做的事兒,是向自己發出這樣三個質問:

●「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這個是真的,我有沒有做好準備?

●「我要怎麼做,才能把損失降至最低?

綜合人類歷史上諸多名人的故事,卡耐基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不幸和幸運,本在同一個路口。

災難和機遇,也在同一個時段。

抱怨和逃避的人,在恐慌亂竄中,拐向了左。

迎戰努力的人,在解決問題中,拐向了右。

比災難更可怕的,是人性弱點裡,對意外的抗拒。

要知道,我們對災難的態度,本身也是災難的一部分。

無處安放焦慮的人,最終被災難吞噬。

冷靜下來,做最壞打算,並敢於行動的人,會找到契機和出口,在災難過後收穫最好的結果。

疫情還在持續,拐點還沒到來,某些地方解封後,又迎來疫情的反彈。

某些人摘下口罩後,又被病毒感染。

這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要靜下來,成為對自己負責的建設者:

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肩負起自己當下的責任,並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這個是真的,我有沒有做好準備?

●「我要怎麼做,才能把損失降至最低?

然後,切實直面,有效行動,努力解決。

這樣,疫情過後,才能收穫不一樣的自己。

最後,請讓我們一起重溫思想家雷音霍爾德·尼布爾的這段話:

願上蒼賜予我安寧的心境

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

並給我無盡的勇氣

讓我去改變那所能夠改變的事情

再賜予我足夠的智慧

去分清這兩者之間的細微差別。

願每個倖存者,都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給文章點個「在看」,願遠方的你們平安。

有書君說

親愛的書友們

有書早晚安打卡小程序

已經重磅上線啦

在這裡可以和千萬書友一起保持規律作息

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長按識別下方小程序碼

立即開始你的早晚安打卡吧

- END -

作者

劉娜,80後老女孩,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首發於:閒時花開(ID:xsha369)。有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第20天,我想對開學的你說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今天,已是武漢宣布封城的第二十天。這段時間,手機刷得最頻繁的,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數據,截止2月12日09時56分,全國已確診44726例,疑似21675例。就像《流浪地球》裡寫的: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次傳染病,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 「封城」後五天,普通的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23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出指令: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此後,有著1100萬人口的武漢進入「封城」時間。在「封城」後的五天內,普通的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 封城76天,武漢「血脈」如何延續?
    緊急倡議發出後,武漢市民開始走上街頭各大獻血點,武漢血液中心的「獻血熱線」響個不停……4月6日, 874人;4月7日,1311人;4月8日,1144人,3天時間獻血量近百萬毫升。確保供應在武漢封城的76天裡,武漢血液中心曾走過了一段艱難時刻。
  • 日記|武漢「封城」這七天!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 武漢「封城」,改變的不只是武漢
    回顧     武漢「封城」76天:濃縮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  2020年,從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武漢的76個日日夜夜,也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  武漢「封城」  2020年,是進入新世紀二十年代的第一年。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與這個充滿希望的新年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個不速之「客」——這個後來被命名的「新冠病毒」帶來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武漢成為最初的「震中」。  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疾控中心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病例。
  • 武漢「封城」 非常時刻的治城實戰
    新成立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凌晨至深夜連發五道通告,宣布關閉離漢通道,武漢「封城」。始於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武漢這座歷史可以上溯3000年、人口規模1100餘萬的中部重鎮,驟然面臨新中國城市治理史上前所未見的挑戰。此間,武漢火線換帥,提拔問責並行。系列防控手段實施,全國各方力量馳援。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六天
    其中的幾處重點我可以幫忙劃一下:  - 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接受採訪時表示,上海公共衛生中心早在1月5日就提交了有關疫情的正式報告,然而過程卻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但是非常遺憾,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 武漢疫情爆發,封城封路封高速,我在湖北過的這個年很特別
    文/也麼哥前言:今年在湖北老家過年,武漢疫情讓2020年春節註定是一個讓全國難忘,對我們來說也極其特別的年……我所在的縣城也已封城封路,樓下的路口也橫放了3輛汽車擋住去路;沒有走親訪友,大家互不相見,過著這個平靜又不平靜的春節。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轉中 「封城」63天的武漢經歷了什麼
    3月25日,是武漢封城整整63天的日子。  武漢市,乃至湖北省從兩個月前摁下「暫停」鍵,如今正調整為「重啟」模式。  63天裡,武漢市的人們經歷了什麼?武漢時新冠肺炎疫情態勢是如何變化的?在武漢市城區降為中風險的時間點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回顧了武漢市疫情數據公布以來的走向和變化。
  • 封城後他們留在武漢過年:滿城戴口罩,像生化危機
    封城了,對我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家本來就是武漢的,平時也備著菜,聽他們說部分超市裡菜啊泡麵啊都被賣完了,家裡有老人在,一直都是在家裡吃飯。我從前天開始就不出門了,公司也早就和我們發了預警,讓我們減少出門。年夜飯本來是打算在外面吃的,現在已經取消了,自己在家吃,酒店退掉了,對方也很爽快答應了,家庭聚會也不聚了,就安安靜靜過個年。
  • 2020武漢封城了多少天?武漢解封時間幾月幾日
    1月23日「封城」,4月8日「重啟」武漢,歡迎「歸隊」。相關新聞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在經歷76天的「戰疫」後,武漢正式重啟。當天百度根據平臺上的數據發布的大數據報告顯示,疫情沒有難倒武漢人,但如何不俗套地感謝醫生卻成為許多武漢人的難題。
  • 我家小館:封城76天,默默抗「疫」的武漢餐飲人有話說
    武漢作為本次疫情的暴風中心,其餐飲更成了全國的重災區。封城76天,武漢餐飲人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默默戰鬥的?他們,現在怎樣了?張永生和他的我家小館,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聽到他們最真切的心聲,感受他們抗「疫」的日日夜夜。
  • 封城後,生活在焦慮和樂觀間搖擺|我的武漢日誌
    我丟了垃圾,心想,封城後這垃圾處理應該還是一如往常吧?今後儘量少製造點垃圾吧。小區門口的菜場裡人頭攢動,都是排隊等待結帳的。看來我還是起晚了。為了節約時間我轉頭去超市,路上經過藥店,想進去買點常用藥備著,結果裡面的人太多我就退了出來,現在看到人多我就有點恐懼。
  • 武漢「封城」日記⑥:天放晴了,我要大喊三聲武漢加油!
    武漢市民、前中國通信企協通信運營服務中心副秘書長「Amber明剛」,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著,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2020年1月28日 初四 晴封城進入第六天,武漢的天放晴了!
  • 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一)4天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2019年12月底,江城武漢正沉浸在迎接一個新十年的喜慶中,一種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新型病毒正逐漸顯露獠牙。1月22日,國新辦在發布會上傳遞出一個鮮明的信號:原則上建議外面人不要到武漢,武漢市民無特殊情況不要出武漢。這一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二十八,距離除夕僅有2天,疫情形勢非常嚴峻,限制病毒的進一步傳播成為當務之急。
  • 布歇爆發,西亞卡姆15分,恩比德又受傷,76人要做最壞打算
    只不過在這場比賽中76人一度是打得非常的認真,似乎是想要在季後賽正式開始之前來幫助球隊找到自己的狀態,只不過沒有想到的猛龍替補球員在末尾爆發,成功的反超了比分,最終76人出現失誤輸掉了比賽。而且恩比德在這場比賽中又受傷,對於76人來說要做最壞打算。
  • 劉國梁:備戰東京始終是做最壞打算 爭取最好結果
    劉國梁指出,桌球賽事重啟,中國乒協付出了艱辛努力:「我覺得這八個月的賽事停擺對大家來說是漫長的,我們的球隊和球員沒有一天是鬆懈的。還好八個月之後,由我們中國讓國際比賽重啟。」展望2021年,劉國梁強調為備戰東京奧運,國乒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困難準備:「對於東京奧運會這根弦,目標和夢想,中國桌球隊一刻也沒有停止。
  • 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76天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76天1月23日下午4時,武漢北大門府河收費站正式關閉,準備出城的車輛在交警的指揮下調頭回城。當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一號通告,宣布暫時關閉離漢通道。
  • 封城76天的市民生活:武漢人哪能那麼容易被打趴下
    來源:一財網從1月23日宣布封城開始計算,前後76個日日夜夜,1800多個小時,每一個武漢市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900多萬市民是如何度過這段時間的?他們的日常有些什麼改變?與這座城市又有著怎樣的奇緣交集和堅韌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