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寶麗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地位蘇州相城區,主營業務為化學纖維原液著色和功能改性的核心原材料(纖維母粒)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並為客戶提供產品應用的技術支持。寶麗迪於2019年啟動創業板上市申請,擬募集資金4.7億元,其中3.8億元用於新建研發及生產色母項目,總發行量預計為1800萬。
2020年8月18日完成上會審核。雖然寶麗迪已成功過會,但存在的幾個問題,卻讓投資者感到不安。
李文獻代徐毅明持股,是否說的清楚?
上市前夕,寶麗迪被監管部門問及3個問題,其中有一條就關注了李文獻代持股份事項,寶麗迪被問及李文獻代徐毅明持股以及股權還原的過程及相關資金來源。
在股本演變情況的說明中顯示,寶麗迪從2002年12月成立後,經歷了多次股權的變更。從2002年12月設立到2008 年 8 月間,股權一直由蘇州聚星和香港恆英控制, 蘇州聚星和香港恆英的出資比例也一直保持在75:25的份額。
2008 年 3 月 28 日,寶力塑膠召開董事會,同意香港恆英將所持寶力塑膠全部25%的股權轉讓給李文獻(中國香港居民),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該次股權轉讓中,實際受讓人為徐毅明,李文獻作為名義股東代徐毅明持有寶力塑膠 25%的股(此時,李獻文並未與徐毅明籤訂代持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股權轉讓中有幾點值得質疑:
徐毅明與李獻文屬於什麼關係,李獻文是否存在利用港人身份為徐毅明獲取政策紅利,再從徐毅明處收受利益?
本次李獻文利用港人身份代持股份,是否存在隱瞞了公司實質性質的情節?在2008年股權變更後,徐毅明實際對寶麗迪的控制已經超85%,是貨真價實的國內民營企業。但李獻文的代持,讓寶麗迪披上合資企業的外衣。利用合資企業享受『兩免三減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在回答問詢的過程中,寶力塑膠 2008 年 8 月第一次、2015 年 6 月第二次股權轉讓涉及的代持形成原因及解除過程中,並未說明代持形成的原因、也未說明相關資金來源,更沒有具體文件協議佐證。
國際環境惡化、經營風險逐年攀升
在宏觀經濟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公司原材料成本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逐年增加,2018年已增至90.41%。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生產的纖維母粒產品與下遊化纖紡織行業緊密相關,終端應用領域為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2018年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對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同時,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進入新常態,對化纖紡織行業及終端應用領域的需求產生一定消極影響,公司經營面臨宏觀經濟波動引致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公司生產纖維母粒所用的原材料的價格受市場供需變化、石油價格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波動,原材料成本佔主營業務成本比重逐年增高。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原材料成本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分別為88.14%、88.96%、90.41%。原材料的價格及成本佔比對公司的經營成果有著顯著的影響,並會影響到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偽高新企業、名不符實
公司於2013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並於2016年11月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覆審,有效期三年。報告期內,公司減按15%的所得稅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公司享受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為公司的利潤提供保障。
深入了解公司的人員結構就會發現,公司的高新技術名不符實,更像一個勞動密集的加工廠。
大專以上學歷員工人數不足10%,詳見下圖:
71名技術及研發人員中,至少50多人實為專科及以下學歷,相關數據可參考下圖:
大客戶採購金額佔比逐年縮減,銷售金額增長亦趕不上公司經營業績增速
另據招股書披露,寶麗迪的大客戶相對比較穩定,前五大客戶基本都在杭州中麗化纖有限公司、恆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慈谿市興科化纖有限公司、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晟宏車業有限公司、恆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六個公司中徘徊。
雖然大客戶比較固定,但大客戶的採購金額佔比卻逐年萎縮,相對於公司經營業績的增長,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增幅也在萎縮。這也給寶麗迪敲響了警鐘。
2016年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約1.426億,佔營業收入比例為32.22萬元。
2017年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約1.499億,佔營業收入比例為30.38萬元。
2018年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約1.775億,佔營業收入比例為28.76萬元。
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佔比,從2016年的32.22%下降到2017年的30.38%,再到2018年的28.76%。
以此同時,前五大客戶銷售佔比逐年下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增幅,也遠遠低於寶麗迪三年間的營業收入增幅。
寶麗迪在2016年至2018年間,營業收入分別為44246.80萬元、49339.95萬元和61706.95萬元,增長率分別達到約12%和25%。經計算,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增長率為5%和18%,遠低於公司營收增長比。
前五大客戶銷售數據如下圖所示:
寶麗迪公司營業收入增長數據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