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名句也未能倖免於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乍一看還以為老子受到什麼刺激,在跳腳罵街哩。一般人的理解是「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看得低微卑賤,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可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當權者們卻不惜顛倒黑白、故意歪曲這句話的本意,強作解人地從中找到他們需要的壓迫與歧視,以此佐證他們暴力推翻舊社會的正當性。卻不知老子的意思恰恰相反,它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這與佛教的「眾生平等」,基督教教義的「人人生而平等」。
《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誰再說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沒有平等、自由的普世思想,我非狠狠抽他幾記耳光不可,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賢的文章裡就處處閃耀著平等、自由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