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零食口感美美的,一吃起來就停不下來,卻可能很不健康,你是不是還在吃?快和杭小微一起看看那些被列入「黑名單」的零食~
小餓小困吃一點,壓力大了吃一點,嘴巴無聊吃一點,休閒時刻吃一點。在零食與快樂之間搖擺的你,是不是拉黑了薯片、夾心餅乾、方便麵、炸雞塊、可樂、水果糖,選擇了0糖、0脂、非油炸的健康零食?
可是,有些零食看似健康無害,實則「口蜜腹劍」。今天就來揭開它們的真面目。
披著「健康外衣」的零食「黑名單」
1海苔
海苔常常被推薦為一種低熱量的健康零食。可我要說:NO!雖然它的原料——紫菜,本身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和大量膳食纖維的藻類,但是被做成香香脆脆、一旦開吃就停不下來的海苔,自然是少不了調味料的「幫助」,食鹽和白砂糖都是必不可少的小幫手。
某個海苔零食的營養成分表
攝入過高的鈉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本身有高血壓、腎臟疾病的人群尤需注意。牛肉乾、魷魚絲、豆乾、辣條等等,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都是藏鹽大戶。
2魔芋爽
魔芋爽可是各大平臺熱議的減肥食物,它確有熱量不高、膳食纖維豐富的優點,很多人因此吃起來毫不顧忌。市面上魔芋爽的口味多種多樣,有些香辣味的魔芋爽在滿足口感的同時,也增加了油脂的攝入。另外,根據營養成分表我們不難發現,每100g魔芋爽中的鈉含量有1317mg,而NRV%佔到了一天攝入鈉參考攝入量的66%,這點跟前面提到的海苔同樣有鈉鹽攝入超量的問題。
配料表中,各種調味品、香精、香料的添加,也暴露了魔芋爽並非完美健康的零食。食用也要控制食量,尤其孩子不宜多吃。
3蔬果脆幹
很多小夥伴都在安利「不油膩輕負擔」的蔬果脆幹。秋葵、胡蘿蔔、芋頭、菠蘿蜜等新鮮蔬果經過VF真空低溫油炸脫水技術的處理,搖身一變成為酥脆的蔬果乾。
雖然與傳統加工工藝相比,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了油的使用量,但無論如何,只要是油炸食品,就一定會帶來額外的油脂攝入,可以看到配料表中還有植物油、麥芽糖和食用鹽。而經過計算,可以發現該示例零食中脂肪的能量可佔總能量的30%左右,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相當高。
4奶片
奶片在我們的觀念裡是種老少皆宜、補充蛋白質的健康零食,有些商家宣傳甚至稱「衝一板奶片=一杯鮮奶」。
真是如此嗎?讓我們計算一下:一盒250ml某知名品牌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約為9g、碳水化合物總量12.5g,一片奶片蛋白質含量僅為0.3g。想要通過奶片補充蛋白質,相當於需要吃30片奶片才抵得上一盒該品牌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吃掉30片奶片的同時,糖的攝入量也大大增加了。
由此可見,把奶片作為零食,補充營養的同時,無法避免大量糖的攝入。兒童青少年攝入過多的糖,就會增加齲齒、肥胖等健康問題的風險。
小貼士
除了上面提到的「假健康」零食,還有些吃起來清淡的餅乾等零食,實際上油、鹽、糖及各種食品添加劑樣樣都不少。關鍵還是要仔細對比食品營養標籤,學會了解食品。
學會這個方法,選擇零食不再無所適從
對於「零食無用論」,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美味的零食,可以在三餐之間為我們補充能量,可以補充微量元素,甚至兒童零食裡附帶的小玩具還可以鍛鍊孩子們手部的精細動作。
但是,零食選擇有章法,零食食用有講究。在這裡,教你學會用營養師的方法來選擇零食,讓你添加購物車時不再猶豫、不再有負罪感。
吃零食前,要學會看懂營養標籤和配料表,了解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以及添加成分。
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的規定,包裝食品要強制標出食物中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等成分。
比如:標籤中的「鈉」代表的是鹽的含量,要儘量選擇數值較低的食物。配料表中的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黃油、人造黃油、起酥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也要慎重選擇。
總的來說,零食選擇以「三少、兩高、一低」為原則,即少油、少鹽、少糖,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能量。
每天零食的熱量以不超過200大卡為宜,200大卡換算後相當於836千焦。儘量在兩餐之間或飯前吃;若吃零食的量比較大,要適當減少正餐的用量。
不推薦食用的零食:
常見的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各種派、蜜餞、果脯、果凍、火腿腸等。
推薦食用的零食:
新鮮的水果;未添加油脂、糖、鹽的堅果,如瓜子、核桃、杏仁、花生、板慄、松子等;鮮奶、純酸奶等奶製品。
在零食狂潮中搖曳的你,學會了嗎?
資料/市衛健委
編輯/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