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清理了,村道乾淨了,公廁環境改善了,這幾年我們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日子也越過越舒心了。」大武口區星海鎮富民村村民張國茂談起家鄉的變化,臉上掛滿笑容。
變化中,傳遞的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律動。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大武口區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圍繞農村廁所、垃圾、風貌「三大革命」,不斷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實現從潔淨整齊到美化「顏值」的再提升,讓農村居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全面保障齊抓共管美鄉村
後院的柴堆、垃圾堆、雜物堆消失了,違章建築拆除了,巷道變平坦了……放眼望去,鄉村仿佛按下了「美顏鍵」,昔日的「髒亂差」變成了今朝的「潔淨美」。
「以前農戶兩三天收拾一次屋子,現在早晨起來就把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大武口區星海鎮果園村黨支部書記萬聚寶認為,人居環境整治不僅美了鄉村,而且帶動村民的思想和衛生習慣也在悄悄發生轉變。一開始搞人居環境整治,村民們的熱情並不高,一些養殖戶的柴草、飼料亂堆亂放,村幹部磨破了嘴,養殖戶依然我行我素。如何既不影響農戶發展經濟,又能把衛生環境整治好?萬聚寶發動黨員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帶動村民參與「美麗庭院」示範戶創建。特別是今年村裡民俗文化園項目的實施,讓村民們認識到好環境、好風景可以帶來好「錢景」,人居環境整治成了村民們的自覺行動。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修課」,更是關乎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題」。
三年來,大武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紮實推進三年行動各項工作任務,通過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夏秋冬四季戰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等活動,深入推進自治區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區創建工作。組織開展農村「隨手拍、隨手撿、隨時清」志願服務活動和文明實踐等活動。動員黨員、志願者、回家鄉大學生等帶頭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引領廣大村民積極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形成了村民廣泛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格局。科學謀劃、爭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12個行政村農村公路全部連通,主幹道路全部亮化,重點村公交車全部貫通,有條件的村莊實現汙水處理、衛生廁所全覆蓋。
全域治理補齊短板繪新貌
大武口區龍泉村乾淨平坦的鄉間小路縱橫交錯,農家院落整齊潔淨,圖文並茂的文化牆添姿添彩。老人們在小廣場上一邊鍛鍊著身體,一邊拉著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龍泉村的美麗蝶變,是大武口區打造美麗鄉村的一個窗口。近年來,大武口區按照「多規合一」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的要求,完成龍泉村規劃編制,並按照規劃編制要求開展村莊建設及產業發展。有效整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住建廳、生態環境廳、石嘴山市山水林田湖草等資金,統籌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來,共整合各類資金4.5億元,用於改善大武口區農村人居環境及基礎設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垃圾治理積分超市,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人居環境整治。
「現在每天起床我都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把垃圾集中放到門口的垃圾桶裡,無論是待在家裡還是走出門外,去哪兒都很舒心。」大武口區長興街道興民村村民劉瑞萍高興地說。
劉瑞萍家「美麗庭院」的紅色門牌格外搶眼。「這是由村兩委和群眾挨家挨戶評比出來的,掛牌那天很多村民來我家參觀,心裡別提多美了。」劉瑞萍說。
人居環境整治既要重「面子」,也要顧「裡子」。大武口區開展淨美庭院示範創建評選活動,評選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級「最美庭院」80戶,通過典型示範作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培育文明鄉風,打通人居環境整治的最後一公裡。
「以前家裡的旱廁就在屋後的牆角,夏天蚊蠅亂飛,臭氣燻天。去年村裡進行改廁,我第一時間就給家裡改了衝水式廁所,既方便又衛生,和城裡的衛生間沒兩樣。」大武口區潮湖村村民吳佳昊說,小小的改變讓他們的生活品質有了明顯提升。
近年來,大武口區全力推進農村改院、改圈、改廁、改炕、改廚,有效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指導村(社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寫入村規民約中,落實農戶「門前三包」責任,發揮群眾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中管理維護、主動監督的作用,引導村民真正地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中。
同時,發揮「黨建+」的優勢,匯聚鄉村振興發展動力,開拓「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企業」「黨支部+農戶」發展模式,激發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融入鄉村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中,龍泉村、果園村、溝口硒有田園等示範村基礎配套、產業發展逐步提升。
以美為令,向美而行,讓鄉村成為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大武口區各村莊實現了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從「一時美」到「時時美」,鄉村的「顏值」和「氣質」不斷提升,村民們在共建共享中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記者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