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從「髒亂差」變「潔淨美」,群眾從「等靠要」到「爭幹闖」

2020-12-16 騰訊網

中路鄉是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貧困程度最深的鄉鎮之一,蕨菜山是中路鄉的「貧中之貧」。自維西縣紀委監委定點幫扶蕨菜山以來,幹部們真抓實幹、用心用情,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把精準幫扶的溫度扎紮實實地印在蕨菜山群眾心坎上,把真幫實扶的答卷寫在蕨菜山的每個角落。如今的蕨菜山傈僳族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維西紀委監委服務隊與群眾一起勞動

小積分撬動新生活,鄉村換新顏

「我們家環境衛生搞得好,積分就上去了,兌現到的獎勵就多。今後我還要加倍努力,參加美麗村莊建設,把家庭衛士、個人衛生搞得更好,爭當最美家庭。」12月7日,蕨菜山村傈僳族婦女子文英高興地說。

今年5月上旬,維西縣紀委幹部在遍訪過程中發現積分超市物資短缺的問題,採取「幹部職工捐一點,單位拿一點」的辦法,為積分超市補充4000多元的物資。積分換到了更多的物資,像子文英這樣的當地群眾自然非常高興。

維西紀委監委幹部為群眾添置家具

維西縣紀委監委注重工作方法,將61幹部職工分成8個服務隊,每個服務隊掛鈎幫扶一個村民小組,主要任務是落實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和創建「四美」任務。服務隊入戶遍訪、召開群眾會、宣傳教育群眾,落實「四美」創建要求。

蕨菜山村「四美」積分超市

「四美積分超市」小積分發揮了大作用,激發了深度貧困村維西縣中路鄉蕨菜山村群眾改變精神面貌和貧窮落後面貌的積極性。「我們社過去酗酒的人多,因酒因懶致貧的人多。現在,我們村沒有酗酒的人,大家不甘落後,家家戶戶都摘掉了貧困帽子。這一變化歸功於黨的好政策,歸功於四美積分超市。」義克底社社長餘紹光把縣紀委監委的點滴幫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縣紀委監委幹部幫助我們制定村規民約,評分辦法,組建考核組,抓好制度落實,我們村從『髒亂差』走向『潔淨美』,群眾從『等靠要』到『爭幹闖』。」

如今走在蕨菜山乾淨整潔的同組道路上,曾到過此地的人們能感受到蕨菜山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迎面走來的村民著裝整潔,精神面貌也不同往日。

出行、住房、飲水、用電,件件關心

另一件讓傈僳族婦女子文英高興的事是今年蕨菜山大坪子自然村的出山公路通車了。

大坪子只有9戶人家,是蕨菜山最後一個通公路的自然村,維西縣紀委監委定點幫扶以來,維西縣紀委監委幹部與當地幹群齊心協力,修通了出山的公路,結束了當地人背馬託的歷史。「現在去縣城比以前方便了。」大坪子村民子文英激動地說。

手把手教群眾整理家庭內務

維西縣紀委監委關注關心蕨菜山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公路,還在飲水安全、危房改造等方面精準到戶。當紀委監委遍訪組發現住房仍有4戶不達標、有12戶依然飲水困難時,積極協調多方資源,最終讓10多戶人家讓他們住上了安心房,喝上了放心水,及時解決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維西縣紀委監委幹部對當地的幫扶踏踏實實的幫到了村民的心坎上。2019年5月發生的一件小事,至今蕨菜山很多村民都記得。

當時,維西縣紀委監委服務小分隊在遍訪中發現因輸電設備故障,導致蕨菜山別咱組12戶群眾電視機等電器損壞。經過調查發現,事故原因的由輸電設備故障造成的。這件事情看似小事,卻是事關群眾能不能用上安全電的大事。

群眾事無小事,紀委監委幹部及時與電力公司聯繫,共商解決問題辦法。供電部門迅速給予12個電視機等電器受損的農戶賠償。這件小事情同時也引起供電公司的高度重視,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全縣農村輸電線路進行了一次大排查,消除了安全隱患,保障群眾用上安全電。

維西紀委監委幹部跟群眾一起勞動

教育扶貧,精準幫貧扶困一戶不落

「他們幫我圓了大學夢。我要讀好書,將來回報家鄉。」提起縣紀委監委幹部,傈僳族大學生蜂文才感激涕零。近3年來,維西縣紀委監委幹部帶頭為蕨菜山教育捐款3萬餘元,蜂文才正是他們資助的當地孤兒之一。

捐資助學,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維西縣紀委監委十分關心教育扶貧,助力當地控輟保學。今年5月初,蕨菜山一名在二中讀書的初中生失聯,縣紀委監委服務隊分三個組展開尋找失聯學生行動。經過24小時不間斷尋找終於找到了這位少年,並將其送回學校。如今,蕨菜山村沒有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蕨菜山村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鞏固率達100%,大專以上大學生有21名。

「精準幫扶就是要做到不落一戶,戶戶都用心」。維西縣紀委監委服務隊這樣要求隊員。近3年來,服務隊不僅想方設法,協調各方資源幫助蕨菜山,還為當地捐獻愛心款64000多元,不僅為當地貧困群眾送去了米、油、茶等生物物資,還為特別困難的家庭購買了電視機、太陽能、火爐等功能設備,並為貧困戶送去了藥品、衣物等生活物資。

蕨菜山,不再是曾經那個出行難、用電難、物資少的傈僳族山寨。「如今的生活改變了,傈僳兒女多歡暢……」幫扶情深,鄉村歡歌,12月初,蕨菜山群眾正在排練迎接2020年「闊時節」文藝節目,歡樂的「瓦器器」樂曲迴蕩在廣袤的天空,幸福的笑容綻放在傈僳族兒女臉上。

雲南網記者 秦黛玥 通訊員 楊洪程

相關焦點

  • 石嘴山:「髒亂差」變「潔淨美」鄉村處處繪新景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大武口區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圍繞農村廁所、垃圾、風貌「三大革命」,不斷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實現從潔淨整齊到美化「顏值」的再提升,讓農村居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 有他們的幫扶,盈江邊境線上窮山村大變樣!
    有他們的幫扶,盈江邊境線上窮山村大變樣!向環境美、鄉風美、生活美的新村莊華麗轉身一幅幅幸福美麗的鄉村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全靠黨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才能過得這麼好。如今村莊變美了,村內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以前是打鳥砍林窮開心,現在護林愛鳥生活是真開心。」說起村內的變化,今年68歲的大浪速村民常啟武感慨地說。
  • 臨洮縣昔日貧困村見聞,群眾「等靠要」思想變「一起幹」
    袁毅是市紀委監委派駐後地灣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剛到後地灣來開展幫扶工作,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髒、亂、差,到處都是殘垣斷壁,老百姓走到路上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改善群眾等靠要思想只有堅持群眾主體,才能激發內生動力。後地灣村扶貧隊長袁毅告訴記者,沒有路可以修路,沒有水可以通水,房子不好可以改造加固,這都不可怕,最怕的還是鄉親們的消極被動等靠要。
  • 從「髒亂差」到「綠富美」黃石市花果村的振興之路
    12月18日,記者走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黃顙口鎮花果村,巨大「幹」字的村標矗立在村口,左邊一幅十分醒目的紅色標語:「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
  • 記者在扶貧一線丨湘潭縣虎形山村:一路追趕 虎虎生威
    由於諸多因素,虎形山村一直沒有邁過脫貧致富的分水嶺。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虎形山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記者在扶貧一線」採訪團來到這裡,一探究竟。黨員帶頭 人心齊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虎形山村,村黨總支書記姜建強就是這個「火車頭」。
  • 十八灣村的河湖保護經:從不想幹到自願幹,讓「圍觀者」變「主力軍」
    十八灣村的河湖保護經:從不想幹到自願幹,讓「圍觀者」變「主力軍」 2020-11-20 0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從「等靠要」到「主動幹」丨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
    初入必克村,村莊環境髒、亂、差,貧困群眾思想意識淡薄,脫貧政策領會不深,這成為了必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駐村幫扶,我又兼任了必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副指揮長,「五人小組」成員之一。除了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外,更要和指揮所並肩作戰。
  • 璧山正興鎮:從「髒亂差」到「 潔淨美」
    「產業發展、環境改善與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要同步推進,木材市場必須整治。」正興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一個多月的前期準備,去年6月19日,木材加工市場專項整治正式開始。
  • 【我的扶貧故事】王超:開好群眾會,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
    要發展產業,真正讓老百姓富起來,還得先聽聽群眾的意願和心聲。群眾大會是聯繫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是幹部和群眾的「連心橋」。不知有多少個白天和黑夜,我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深入各個村民小組開起了群眾會。如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在實現百姓富的同時也讓村寨美起來,成了我必須思考的問題。群眾會是解決群眾自身問題的最佳途徑。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韓雨:幸福山村領路人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曹麗 翟睿 通訊員 林琳 王汝濤)汶上縣軍屯鄉馬山村原本是個偏闢落後的小山村,黨支部書記韓雨上任後,以黨建引領,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核桃種植。馬山村逐步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宜居村莊,韓羽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幸福山村領路人」。
  • 赫麗爾斯(HELIUS)潔顏蜜:溫和泡沫,潔淨毛孔,洗後不幹不緊繃
    赫麗爾斯(HELIUS)潔顏蜜:溫和泡沫,潔淨毛孔,洗後不幹不緊繃。雖然女生的皮膚油脂分泌沒有男生旺盛,但還是有不少大油皮的妹子,特別一到夏天,真的是油光滿面,恨不得一小時洗一次臉。我們在挑選洗面奶的時候,最好選擇清潔力和溫和度並存的潔面,洗臉之後不僅要乾淨不緊繃,還要看持續控油能力怎麼樣,在這一周的體驗期間,5小時的出油量大概是平常的30%左右吧,結果還是很讓人滿意的。
  • 椰視頻丨海南東線高速部分服務區「髒亂差」比較突出
    服務區站長林師葦表示,保潔員也在清理,但有時可能不夠及時,下一步要加強整治,尤其是卸貨亂丟垃圾這類現象。而對於排水溝堆積垃圾,他表示要讓保潔員用鑷子清理。美仁坡服務區綠化帶內的垃圾。記者隨後來到男廁看到,地面比較潔淨,但是當推開多個獨立衛生間時,記者發現有個別衛生間內臟臭,有人如廁後不衝洗導致糞便臭味散發。在該站點外圍,記者看到一位保潔員正在清掃客人丟落在地面上的垃圾袋、檳榔包裝袋和紙巾等。保潔員表示該站只有她一個人負責清潔,上午11點半下班後到下午兩點多才過來,中午客人亂丟垃圾,她下午上班時才能清掃和清洗衛生間。
  • 「只有幹,才會變」(暖聞熱評)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他帶領群眾打水井、建水庫、發展高效農業、創辦股份制企業,把一個不到600人的省級貧困村建成「全國文明村」;整合11個村創建裴寨社區,擴建商業街、建設服裝產業園,帶動11800人穩定脫貧;創新電商扶貧、實施旅遊扶貧,以多種產業為支撐,帶動太行山區5萬多群眾實現脫貧致富。他用「最美奮鬥者」的初心堅守、使命擔當,唱響了「鄉親不富誓不休」的奮進之歌,並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
  • 蔚縣燒潔淨煤的注意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蔚縣潔淨煤取暖廣大農戶朋友: 目前我縣已全面進入採暖季,農民群眾也逐步開始使用潔淨煤。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做好潔淨煤取暖安全工作,結合我縣農民用煤習慣,請廣大潔淨煤取暖農戶注意: 一、潔淨煤取暖操作方法 1、爐具要求:使用前請檢查爐具、保持煙道通暢。如果使用型煤(煤球)取暖,需要注意型煤爐具不能幹燒,必須連接暖氣片或地暖管。
  • 林州盤龍山村:山村蝶變 「獨臂村支書」託起紅旗渠畔致富夢
    1958年出生的王生有年輕時參軍入伍,復員後落戶到姚村鎮井灣村,早已不在盤龍山村裡居住。多年來經營貨運,生意做得很是紅火。家中兩兒一女都已成家,子孫滿堂,生活平靜幸福。聽說要讓王生有回老家當幹部,老伴、兒女齊聲反對:「咱不缺吃穿不缺錢,出來都幾十年了,到底圖個啥?再說都快60的人,來回折騰,自己身體也頂不住啊!」
  • 樓塔鎮巖山村把解決群眾訴求當作化解社會治理「良方」
    浙江在線12月23日訊(通訊員 王興江)杭州市蕭山區樓塔鎮巖山村創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以構建優質服務化解訴求矛盾體系,有效了減少了各種矛盾糾紛,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又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  道路破損帶來的行路難和交通安全隱患是巖山村反映較多的問題。
  • 山村脫貧記:下莊「蝶」變!
    這五年,房子變了,生活好了走進下莊村,只見土坯房變民宿,寬敞的村道串起了一座座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赭黃色的牆經過加固翻修,原先的土坯房變了大樣,劉恆保指著身邊的老房子告訴記者:「這是我們以前住的老房子,現在我哥哥他們住起的,經過政府危房改造得我都認不出來了,成了新房子,他們現在住裡面,很好很安全。」
  • 雲南廣南:開展「三亮三比三爭」活動樹立幹部群眾新形象
    把黨員自願捐款捐物、無償獻血等愛心活動作為「黨員積分制管理」加分項;各黨支部結合群眾反映最迫切問題以及脫貧攻堅各項短板問題,以「黨員奉獻日」為主題,開展「雲嶺先鋒」志願服務活動963次;縣級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圍繞便民服務、醫療救助、法律諮詢、愛心幫扶等內容,紮實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活動160次。全體黨員爭標兵。
  • 夜市附近"髒亂差"?逛臺東垃圾沒地兒扔?官方回應了
    青島新聞網10月22日訊(記者 李倍)夜市附近衛生「髒亂差」?臺東商圈垃圾桶「撤走」垃圾沒地兒扔?餐廚垃圾運走後都去哪了?今天,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處長魏盛國做客青島政務網「網絡在線問政」,問政過程中不斷有市民就青島市環境衛生、垃圾分類處置等內容提出問題,並得到魏盛國處長的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