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狂人》:還原一個最真實的福特vs法拉利

2020-12-23 司機的自我修養

福特在勒芒賽場上逆襲法拉利的故事已經人盡皆知,但這真的是一場勝利嗎?

這部跳票了數月之久的賽車電影終於在去年年底上映,名字十分直白:Ford v Ferrari。由於中國大陸並未在發行地區內,所以無論是港版的《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還是臺版的《賽道狂人》的翻譯,總覺得不合大陸觀眾的胃口。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偉大的賽車電影——在藝術性和尊重史實上,《賽道狂人》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這段歷史,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部傳記來看。

福特:收購未成後的反擊

這是福特屌絲逆襲的開始。法拉利在勒芒賽場連戰連捷,但對賽事巨大的投入已經讓這個義大利品牌油盡燈枯。福特看準了這個機會,準備在1963年收購法拉利。福特前後耗費了9個月的時間和300萬美元促成這樁收購案,但當福特高管來到法拉利總部遞上合同後,恩佐·法拉利卻和巨頭福特產生分歧,不歡而散。心高氣傲的義大利人只是希望通過這次收購獲得足夠的資金,以保證賽事部門的正常運轉;而美國佬意欲直接掌控法拉利車隊的行徑,換來的則是恩佐·法拉利在談判中的憤然離場。

恩佐·法拉利在收購合同上劃出異議

當時福特的掌門人亨利·福特二世得知收購計劃流產後,盛怒之下決定在法拉利最擅長的勒芒耐力賽上給與其痛擊。離1964年的勒芒24小時只有不到十個月的時間,缺乏耐力賽經驗的福特決定與歐洲賽車製造商Lola共同研發,總算趕製出3輛新型賽車GT40來到了勒芒的賽場,但均以退賽告終。而法拉利則包攬前三,連續第五年在勒芒賽場上奪魁。

在和法拉利的初次對決敗下陣來後,亨利·福特二世把目光放回了國內,看中了美國賽車傳奇人物卡羅爾·謝爾比。謝爾比同時也帶來了自己的好友肯·邁爾斯,賽車手兼工程師,一起參與賽車研發項目。儘管有大師助陣,6輛參加1965年勒芒24小時的GT40賽車卻再一次全軍覆沒,目送法拉利再次衝過終點線。

邁爾斯(左)與謝爾比(右)

兩戰皆負,讓福特處於尷尬的境地:前兩年的投入沒有在賽場上得到回報,是及時退出止損,還是與法拉利繼續死磕到底?福特二世給出了答案:我們要在1966年的勒芒比賽上奪冠!在得到福特二世不計研發成本的許可後,以謝爾比和邁爾斯為核心的團隊開始沒日沒夜地改進GT40。換上排量更大的發動機,底盤強化,全新的懸架和制動系統……為了確保實現奪冠的「軍令狀」,福特一舉派遣了8輛賽車、20噸零件進駐勒芒賽場。氣勢如虹的福特在排位賽一舉拿下前四,開賽後更是一馬當先。但隨著夜幕降臨,靈巧的法拉利賽車卻一舉奪回了前兩位,8輛福特賽車也有半數退賽。眼看著到手的勝利又將付諸東流,邁爾斯拋棄了福特求穩的策略,駕駛著自己設計的賽車狂奔,很快重新領先。法拉利賽車跟不上邁爾斯的節奏,相繼退賽。於是福特壟斷了接下來的比賽,以包攬前三名的姿態穩穩收下比賽,給了法拉利一個完美的反擊。

勝利背後的故事

如果把福特作為故事的主角,這劇本無疑是完美的;但若聚焦在肯·邁爾斯身上,正如電影《賽道狂人》這樣,那就帶上了一絲悲情的意味。作為GT40項目的靈魂人物,邁爾斯已經在1966年的賽百靈、戴通納耐力賽上奪冠,證明了自己親手改進的賽車的無限潛力。但在勒芒賽上的最後時刻,福特的高管卻告知謝爾比讓原本遙遙領先的讓邁爾斯減速,等待第二第三名的隊友趕上,全世界的媒體報導出三輛車「同時撞線」的震撼場景。邁爾斯照做了,但卻因為隊友的發車位置靠後,在同時完賽的情況下跑完了更多的裡程而遺憾地屈居第二。最終,布魯斯·邁凱倫(後來邁凱倫品牌創始人)車組為福特拿下了首個勒芒冠軍,而邁爾斯也錯過了同一年賽百靈、戴通納、勒芒三冠王的壯舉,這項紀錄至今無人能夠做到。

這張福特完勝的照片,並沒有看上去美好

邁爾斯從來沒把車手放在第一位,在他的心裡,自己首先是一位工程師。他並沒有沉浸在勒芒賽亞軍的陰影中,而是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次年新車GT40 J-Car的研發中。不幸的是,邁爾斯在一次試車中發生意外,當場命喪賽道,此時距勒芒賽結束只有兩個月,而他的兒子,在賽道邊目睹了這一切……

只有邁爾斯是這種官僚主義的犧牲品嗎?法拉利的「政治鬥爭」同樣存在。面對福特8輛賽車的龐大軍團,法拉利只派出3輛賽車應戰,但他們有著當時世界最快的車手約翰·蘇提斯,比邁爾斯還快。蘇提斯原本的任務是成為一個「誘餌」,誘使福特車手進行追擊以增加福特賽車發生故障的機率。但是賽前蘇提斯和法拉利的車隊經理發生分歧,他便一氣之下退出了比賽,這也變相地幫助了福特一把。

關於電影,關於賽車精神

1966年的勒芒賽見證了法拉利王朝的落幕和新霸主福特的崛起。後面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福特一鼓作氣又拿下了67,68,69三年的勒芒冠軍。在賽道上大勝法拉利之後,福特卻很快從勒芒賽場中全身而退。福特更像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在合適時的時機進入,見好就收,正如亨利·福特二世本人一樣,他對賽車並不感興趣,這只是他提升品牌形象和新車銷量的手段而已。

亨利·福特二世

而法拉利才是那個真正有著賽車精神的一方,這在電影裡就有所體現:亨利·福特二世在比賽夜幕降臨時就坐著直升機揚長而去享用晚餐,直到第二天比賽結束前才重回比賽看臺;而恩佐·法拉利老爺子則鎮守在了看臺一天一夜。比賽結束後,也只有老爺子一人向落寞的邁爾斯脫帽致敬,這或許就是擁有賽車精神的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吧。

雖然片名是Ford vFerrari,但全片的重點卻放在了邁爾斯和謝爾比與福特高層的鬥爭上。福特的官僚主義讓整個車隊的運作變得不透明和繁雜,副總裁利奧大權獨攬,車手比賽的策略、車速甚至轉速都由這個商人制定,違背了真正的賽車精神。雖然福特贏下了比賽,但影片卻不是傳統的正面人物打敗反派的套路,法拉利是一個真正偉大的競爭對手,是被尊敬的。

真實的肯·邁爾斯和《賽道狂人》裡的

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邁爾斯並不像超級英雄電影的主角一樣一路開掛,他生活不如意,自己的車行破產,不被福特重視,但依舊熱愛著賽車和自己的事業。真正的賽車應該是純潔的,追求速度,追求勝利,不容許被政治利益和官僚主義所玷汙。而影片也在傳達一個樸素的價值觀:唯冠軍論不可取,過程往往比結果更加重要。

相關焦點

  • 《賽道狂人》全新預告上線 重返全球車壇最狂紀錄 - 福特大戰法拉利
    福斯影片將於12月5日推出全新勵志新片《賽道狂人》,找來好萊塢兩大男神麥特戴蒙及克裡斯汀貝爾同臺飆戲,並由金獎提名的才華大導詹姆士曼格(《羅根》、《為你鍾情》)執導演筒,將賽車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福特大戰法拉利」24小時利曼大賽真實勵志故事搬上大銀幕,今日公布全新預告,精彩渲染當年稱霸全球的賽車霸主法拉利,碰上初生之犢的美國車廠福特汽車無懼挑戰。
  • 福特與法拉利的對決,從《賽道狂人》看百年不變的企業生態
    電影《賽道狂人》改編自1966年福特汽車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打敗賽車界霸主法拉利的故事。《賽道狂人》改編自1966年福特汽車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打敗賽車界霸主法拉利的故事,其中更聚焦在跑車設計師卡洛謝爾比和賽車手肯邁爾斯的真摯友情,以及兩人如何聯手「對抗」兩大車廠的歷程。
  • 《賽道狂人》改編真人真事 英文片名早就給暗示
    《賽道狂人》改編自真人實事,如原片名「福特vs.法拉利」提示,這故事開始於形象務實的福特,在公認最艱困的法國24小時利曼大賽,向連拿5屆冠軍的法拉利下戰帖。故事敘述,曾是冠軍賽車手,因健康問題退居設計師的卡洛謝爾比,接下福特延攬,主導打造賽車參賽的計畫。他找來性格古怪的天才車手肯邁爾斯,但福特團隊以肯「形象不符」為由,不斷幹預。
  • 《賽道狂人》數位版、藍光熱血上架 60分鐘幕後花絮搶先珍藏
    ▲《賽道狂人》一口氣入圍4項奧斯卡提名。(圖/福斯) 編輯/JOE 剛奪下奧斯卡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兩項技術獎項的熱門電影《賽道狂人》(Ford v.
  • 麥特戴蒙《賽道狂人》爛番茄92%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傑森包恩」麥特戴蒙和「黑暗騎士」克裡斯汀貝爾首度攜手主演的《賽道狂人》上周五(11月15日)在美上映,首周末票房超越預期飆破3100萬美元,奪下全美票房冠軍。麥特戴蒙《賽道狂人》爛番茄92%《賽道狂人》劇照。
  • 麥特戴蒙《賽道狂人》全球10天破億!網友滿意度高達98%
    《賽道狂人》劇照。(圖/福斯提供,以下同) 《賽道狂人》改編自真人實事,終極神還原福特軋上法拉利的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巨星魅力、演技張力加上極速快感,吸睛指數絕對破表,全球上映僅10天便狂飆直破1億美元大關。
  • 最好的賽車電影:福特vs法拉利,奔向你自己的命運
    還有電影中肯·邁爾斯的真實生活,我們看到的不止他作為一個車手,更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一個最好的朋友,一個機械師和一個不斷被生活打敗的司機卻一直向前進的「老頑固」。只有一個問題:福特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跑車的設計和生產,而這時離艾科卡創造野馬還有幾年的時間。最初,他計劃通過收購世界第一賽車製造商法拉利來實現這一目標。因為,把一款汽車推向市場的最方便的方法是直接收購。就在那時,收購法拉利的想法被提了出來。
  • 別不信,這臺福特吊打過法拉利!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流水線生產的國產福特不再對美國的年輕人有吸引力,彼時歐洲的跑車品牌代表速度、激情、酷和冒險精神,尤其是連續在勒芒耐力賽中獲勝的法拉利讓美國人心嚮往之。就算放到現在,超跑和性能車領域,還是歐洲大陸的車企們玩的最6!
  • 《賽道狂人》極速狂飆快感急起直追《玩命關頭》系列
    戴蒙曾以成名作《心靈捕手》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並問鼎影帝,貝爾也曾以《燃燒鬥魂》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兩人日後持續受到肯定屢獲提名,亦可望以《賽道狂人》再下一城。美國著名電影網站Deadline報導指出,專業票房觀測預估《賽道狂人》即將在美締造上看2300萬到3000萬美元的首周末票房紅盤,把同檔新上映的動作強片和犯罪鉅作狠狠甩在後頭,並鎖定一併擊敗先前兩周的眾多大片空降冠軍。
  • 福特vs法拉利:歷史上最偉大的車手,和最可悲的賽車醜聞
    《極速車王》這個譯名一點也不好,《Ford v Ferrari》就應該直接叫《福特 vs 法拉利》。這是基於真實事件的改編,歷史上,福特的確「貢獻」了賽車史上的最大醜聞之一:在肯大幅領先的情況下,要求肯降速等待,讓福特三輛車一併衝線,結果肯卻失去了冠軍。
  • 極速車王|福特VS法拉利,史詩般的速度對決
    《Ford VS Ferrari》,兩個史上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一個是將汽車推廣到世界各地,讓汽車成為生活中一部分的偉大品牌;另一個是速度與激情,金錢與欲望的完美結合。一個蹩腳銷售和一個暴躁老頭的出口成髒,換來了兩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速度機器,也換來了一段在汽車史上永世流傳的傳奇。
  • 福特與法拉利的恩怨情仇
    《極速車王》並不是單純的賽車商業電影,它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就像它的英文名字那樣,更多的還是講述了福特與法拉利兩個品牌車之間的故事。福特與法拉利的恩怨情仇如果說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那麼亨利.福特就是汽車工業的締造者。20世紀60年代,作為推進汽車生產進入現代化流程的福特迎來了爆炸增長,「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與貼近普遍群眾的汽車價位讓福特賺的盆滿缽滿。
  • 福特vs法拉利:大車廠的博弈,賽車手的悲歌
    各位稍微懂點賽車歷史的朋友,看到福特vs法拉利的名頭之後,第一反應肯定是,和法拉利比?福特也配?
  • 福特與法拉利之戰,福特贏得當之無愧!
    前言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描述六60年代後期,汽車業龍頭福特與跑車龍頭法拉利一決高下的故事。看似難於登天的挑戰卻又如此雲淡風輕、理所當然。正如片中的核心問題:什麼是錢買不到的?影片做到了盡善盡美,只是要駕馭這樣的名車,恐怕需要更好的駕駛技術。關注看動態,大片提前享!本文最後有片名哦!
  • 《賽道狂人》影評:兩大男星飆戲,重現賽車場經典傳奇
    賽車是一種娛樂性很高也頗具商業價值的競賽項目,自然也是改編成電影的絕佳素材,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正屬於此類,本片娛樂性出色,將上世紀中期美國福特汽車與義大利法拉利跑車的精彩對決,塑造得極具看點。
  • 貝爾X馬特達蒙《福特大戰法拉利》曝照 性感男神狂飈車
    克裡斯蒂爾貝爾、馬特達蒙這兩大性感男神終於同框出演熱血大片,那就是《福特大戰法拉利》,兩人飾演福特團隊英國車手肯·邁爾斯與福特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激情演繹當年福特與法拉利那場曠世驚人的勒芒賽車對決。
  • 2020奧斯卡熱門影片《極速車王》背後,福特VS法拉利的真實故事
    而2020年奧斯卡的熱門影片《極速車王》,便是根據這個真實故事改編,聚焦於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為福特打造全新的賽車,最終在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奪冠,而後又被福特「擺了一道」的故事。
  • 《極速車王》福特大戰法拉利,車王被套路
    艾克拉提建議福特二世一聽:這小崽子說得有點道理 。於是去到法拉利公司,想收購這個後起之輩。可沒想到法拉利也不是什麼軟骨頭,直接放下狠話:福特那個死胖子只是個二世,永遠比不上父親。這句話把福特惹毛了,艾拉克靈機一動,用出激將法。於是福特上層都有了一個想法:tmd收購不了就把他打垮。
  • 燃爆《速度與激情》的高分賽車電影,解析福特和法拉利的世紀恩怨
    聚焦1966年勒芒耐力賽的《極速車王》,如片名所示,它充斥著對速度的極致還原和對造車過程的精細刻畫。底特律的工廠流水線和摩德納的作坊,勒芒夜霧瀰漫的賽道和鄉間小路,扳手與方向盤,加速,過彎,撞擊與燃燒。
  • 福特發布GT特別版車型:致敬《福特大戰法拉利》
    片中真實還原了那段福特歷史上最振奮人心的歷史,無論是作為車迷還是影迷,我覺得都不應該在2020年錯過這部電影。 湊巧這時法拉利破產,福特決定收購法拉利,但卻發現只是被法拉利利用自抬身價,老闆恩佐·法拉利還大肆辱罵了亨利福特二世和他的部下。也正是這件事,讓福特決定與法拉利賽場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