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明白太極拳定義和太極拳力學原理就不懂太極拳實戰之道
但是搞清楚什麼是太極拳和太極拳原理是什麼的太極拳大師卻沒有一位。我這樣說,大家肯定不會贊同。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雖然是太極拳大師們公認的太極拳經典拳著,但除了我讀懂了外又有誰真正讀懂了呢?讀不懂王宗嶽《太極拳論》,又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太極拳呢?僅僅知道什麼是太極拳是不夠的,還要搞清楚太極拳原理。很多人會說太極拳原理不就是太極陰陽之理嗎?
-
既然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為什麼還必須研究太極拳力學原理?
太極拳大師們把太極拳柔弱勝剛強四兩拔千斤的技擊特點跟易經太極陰陽之理和道德經「柔弱勝剛強」的哲理聯繫了起來,用易經和道德經的哲理解釋太極拳原理。這其實是根本說不清太極拳為什麼能夠「柔弱勝剛強」「四兩拔千斤」的。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太極拳大師嘗試用物理力學解釋為什麼太極拳柔弱勝剛強四兩拔千斤。
-
太極拳大師懂不懂「松」?
別說是現在的太極拳大師們不知道,就是張三丰、王宗嶽、蔣發、陳王廷、陳鑫,楊露禪、武禹襄、吳全佑、吳鑑泉、楊健候、楊班侯、楊澄浦、孫祿堂、吳圖南、陳微茗、顧留新,陳發科、洪均生、馮志強、魏樹人、李和生、鄭曼清青………………所有以往的太極拳宗師和大師也不知道。
-
太極拳大師們懂太極拳的真諦嗎?
《太極拳大師們懂太極拳真諦嗎?》 所謂「起根」的說法是太極拳大師們的一種習慣語言表述,是缺乏科學知識的表現。所謂「起根」也常被某些太極拳大師表述為「拔根」或「失去重心」。太極拳大師們還把使對手「起根」或「拔根」或「失去重心」稱作「粘」或「拿」。太極拳大師們常常說:「只有粘得起,才能發得出」或者「只有拿得起,才能放得出」。
-
太極拳祖師張三丰並不懂太極拳原理!
「雀不飛」是太極拳宗師和大師由於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而不得不借用比喻解釋以柔克剛所舉的一個例子。其實這個比喻很不確切,跟太極拳力學原理根本不相符合。傳說張三丰偶見龜蛇大戰時蛇以柔克剛,從而悟出太極拳之理其實太極拳原理跟蛇以柔克剛的道理並不是一回事!這個傳說恰恰說明張三丰根本不懂太極拳原理。
-
太極仁拳再談為什麼必須研究太極拳力學原理
app=news_article×tamp=1590462844&group_id=6828691789193413127&use_new_style=0為什麼說太極拳力學原理才是真正的太極拳原理?太極拳目前有很多流派。絕大多數太極拳流派的絕大多數太極拳大師都認可王宗嶽《太極拳論》。
-
「螺旋纏絲」不是太極拳!
陳中華先生在他發布的一則微頭條內容如下面截屏圖片所示:陳中華先生教出來的好徒弟肯定都是秉承師父的教誨,牢牢掌握你們陳式太極拳「下榻外碾」的「故有的詞彙」「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陳中華先生的兩個功夫都很好的好徒弟之間比試功夫,都做到「下蹋外碾」「螺旋纏絲」,卻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現勝負結果,這說明「下蹋外碾」「螺旋纏絲」並不是太極拳取勝之道,說明陳鑫在《陳式太極拳圖說》中所說的:「太極拳,纏法也」是不正確的。因此「螺旋纏絲」法並不是太極拳。
-
必須重新認識太極拳!
凡是上擂臺比武的太極拳「大師」都是過高估計自己本事的人。凡是不上擂臺比武的太極拳大師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所有的太極拳大師都不懂什麼是太極拳,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是什麼。所有觀眾更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更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是什麼!觀眾平時看到的太極拳視頻不是太極拳套路演練,就是太極拳大師給弟子們上課的推手教學視頻,或者是展示太極拳以柔克剛原理的視頻,都不屬於搏擊格鬥實戰,更不是擂臺比武搏擊格鬥!
-
太極拳大師展示的太極拳神奇現象的原理是什麼呢?
太極拳大師展示的太極拳神奇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呢?原理是什麼呢?是「內功」「內氣」「內力」的作用嗎?是因為「放鬆」而產生了超乎常人的巨大潛能力量嗎?看完太極拳大師的所有演示,聽完聽完太極拳大師的所有解釋,最終你也聽不懂他演示內容所產生神奇現象的原理是什麼。像石明、馬長勳、祝大彤這些太極拳大師最終告訴你的就是「放鬆」「不用力」,「只需用意」,並沒有講出任何道理,沒有說清神奇現象產生的原理是什麼。
-
太極拳宗師大師太極拳(推手)功夫雖很高,但並不懂太極拳原理!
app=news_article×tamp=1591695763&group_id=6809993419352441355&use_new_style=0 該視頻中多位太極拳大師都談了自己對太極拳的理解。可以看到,太極拳大師們對太極拳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
-
什麼是太極拳的真諦?
什麼是太極拳的真諦有沒有太極拳宗師和大師知道太極拳真諦?我認為,由於太極拳屬於武術,武術是技擊術,技擊必然跟力密切相關,所以能夠揭示太極拳柔弱勝剛強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拳力學原理才是太極拳的真諦!由於沒有任何一位太極拳宗師和大師懂得太極拳力學原理,所以沒有任何一位太極拳宗師和大師知道太極拳真諦!
-
太極拳秘籍在何處?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太極拳原理蘊藏在易經、道德經、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之中。其實太極拳原理只跟牛頓力學有關。太極拳力學原理才是真正的太極拳原理。王宗嶽《太極拳論》清晰的描述了太極拳技擊推手規律「無過不及」、「捨己從人」、「隨曲就伸」、「人剛我柔」、「我順人背」、「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總之一句話:順勢而為。
-
「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嗎?
《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顯然是論述「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強調斂神聚氣在學練太極拳時的重要性。那麼只有先明確什麼是太極拳,然後才能談論為什麼強調「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不明確什麼是太極拳,「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豈不成了空中樓閣無的放矢的空談?顯然《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只是練太極拳套路的要領。而太極拳套路是為熟悉太極拳技擊之法而設計的。熟悉太極拳技擊之法是為了熟能生巧掌握太極拳的技擊規律:捨己從人順勢而為。要真正掌握太極拳的捨己從人順勢而為技擊規律,又必須明確太極拳技擊原理。
-
論太極拳與非太極拳之區別
《論太極拳與非太極拳之區別》技擊術其實就分兩類:一類比的是看誰拳腳硬,看誰抗擊打,技擊特徵是針鋒相對地頂抗另一類比的是看誰能使對方攻擊落空,看誰挨不了打,技擊特徵是順勢而為地不頂抗,顯示的是相互作用力趨於無。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描述太極拳技法特點時說:「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
-
太極拳中的力是槓桿力?讀完本文,您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
我發現很多練拳的拳友,甚至一些太極拳的大家,總喜歡用力學原理來解釋太極拳,這本是科學的態度。但一提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講槓桿原理,似乎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就是槓桿原理,這其實是對太極拳力學原理的錯誤認識,太極拳的力學原理很難用一個或幾個力學原理來描述的。
-
太極拳為什麼會流派林立和不斷創立新流派?
我們從大家通過評論發表的關於太極拳的見解可以看出:搞不清楚什麼是太極拳和太極拳原理是什麼,這是造成大家觀點不能統一的根源,也是太極拳流派林立和不斷創立新流派的根源。太極拳的定義和原理應該是唯一的。太極拳應該就一種。太極拳屬於技擊術。技擊術不可能是養生術,也不可能是醫術,更不可能是書法繪畫藝術。
-
為什麼說閆芳及其他太極拳大師師徒推手並不是假推手?
《為什麼說閆芳及其他太極拳大師師徒推手並不是假推手?這就是「不頂」順勢而為亦即「柔之勝剛」的歷史見證。先發攻擊,「人易得以乘之」。「以靜制動」可使「犯者應手即僕」。這正是太極拳順勢而為技擊特徵之寫照。太極拳就是內家拳。太極拳是順勢而為的技擊術。
-
練了這麼多年的太極拳,卻始終不明白太極拳的這些「勢」?
初學太極拳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書籍、視頻等硬體設施,同時也要善子向前輩和老師學習。由於太極拳博大精深,其動作和招法千變萬化,如果沒有師傅「領進門」,很難真正學懂和學好太極拳。在太極拳技擊中,除了講求技法以外,還要善於利用環境,如天氣、地形、敵人的弱點等來擊敗敵人,正所謂「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打敗共同的敵人」。
-
太極拳推手十大勁論—懂勁論
太極拳是其中的重要門派之一,所以懂勁不能只限於推手,和其他武術一樣,同樣適用於自由搏擊和交手散打,這才是太極拳的真正面目和實用價值。有些人不了解太極拳,把太極拳看成是女子健身,老弱病殘及文人、書生療病消遣的無實戰用處的體操,那是十分錯誤的。陳氏第14代著名太極拳家陳長興在《太極拳歌訣》中云:「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劈打推壓得進步,扳挒橫採也難敵,鉤掤逼攔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