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ASKEW

2021-01-13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自從它於2016年7月在木星周圍建立了軌道以來,「朱諾號」的任務一直在傳回有關該氣體巨人大氣、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每隔53天就會有一個被稱為「perijoves」的軌道,探測器揭示了更多關於木星的有趣事情,科學家們將依靠它來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

一圈氣旋圍繞著木星的南極旋轉。圖片版權:NASA/JPL-Caltech/SwRI/MSSS/Betsy Asher Hall/Gervasio Robles

在最近的一次測試中,探測器成功地提供了地球內部最詳細的數據。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它了解到木星強大的磁場是askew,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有不同的模式。這些發現在10月18日在猶他州普羅沃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部第48次會議上發表。

自從天文學家開始用強大的望遠鏡觀測木星以來,他們就已經意識到木星的旋轉和帶狀外觀。這些彩色條紋的橙色、棕色和白色是木星大氣組成的結果,它主要由氫和氦組成,但也含有氨晶體和在陽光照射下改變顏色的化合物(aka)。chromofores)。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太空飛行器發射主引擎減速,進入木星周圍的軌道。圖片版權:NASA/Lockheed Martin

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這些帶是否局限於大氣層的淺層,或者深入到地球內部。回答這個問題是「朱諾號」任務的主要目標之一,該任務一直在研究木星的磁場,以了解木星的內部大氣層是如何工作的。根據最新的結果,朱諾團隊得出結論,富氫氣體在地球上的深度不對稱

這些發現也在一項名為「比較木星內部結構模型與朱諾重力測量」的研究中提出,並在5月28日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肖恩·瓦爾(Sean Wahl)領導,包括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西南研究所(SwRI)、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和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木星的重力場因深度而異,這表明在3000公裡(1864英裡)處流動。結合之前的資料和這一最新數據表明,木星的核心是小的,這與木星之前的模型相一致,後者認為外層是氣態的,而內部的則是由金屬氫和巖石內核組成的。

正如Tristan Guillot——位於法國尼斯的蔚藍海岸天文臺的行星科學家,以及該研究的合著者——在會議期間指出的那樣:這是出乎意料的事情,不確定我們是否能夠看到…很明顯巨行星有很多秘密。

插圖顯示朱諾的微波輻射計正在深入地觀察木星的大氣層。該圖像顯示了由波長排列的6個MWR通道的真實數據。圖片版權:NASA/SwRI/JPL

當然需要更多的通行證和數據,以確定氣體的流動在不同深度的強度,這可以解決木星內部結構的問題。與此同時,朱諾號的科學家們正在對探測器的重力數據進行大量的研究,希望看到它能教給他們什麼。例如想知道這個大紅斑到amotpshere有多遠。

這種反氣旋風暴最早出現於17世紀,是木星最著名的特徵。除了足夠大到可以吞下整個地球——測量大約16000公裡(10,000英裡)的直徑——在它的邊緣風速可以達到每秒120米(432公裡/小時)。「朱諾」已經拍下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風暴照片,其他數據顯示風暴可能會持續深入。

事實上在2017年7月10日,「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的第六軌道(約6次)中通過了9000公裡(5600英裡)的大紅斑。在它的八套科學儀器的指導下,探測器獲得了讀數,表明大紅斑也可以延伸數百公裡到內部,甚至可能更深。

正如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行星科學家戴維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在此次會議上所說的那樣: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如此之深,將會出現在重力數據中。

木星的大紅斑,就像朱諾號宇宙飛船的JunoCam所拍攝的,距離大氣層只有9000公裡(5600英裡)。圖片版權:NASA/SwRI/MSSS/TSmith

朱諾在木星進入軌道後發現的其他重大驚喜包括在每根杆子上的氣旋群。探測器的儀器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都能看到,因為它在行星上首次進行了機動,從極點到極點。由於「朱諾」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這種方式繞地球運行的太空探測器,科學家們以前不知道這些風暴。

總的來說,朱諾在北極周圍發現了8個氣旋風暴,在南極附近有五個。科學家們特別驚訝地看到這些,因為計算機模擬表明由於地球旋轉的極地風,這樣的小風暴在兩極不會穩定。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如在演講中所指出的,可能與一個被稱為「漩渦晶體」的概念有關。

正如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和研究報告的合著者Fachreddin tabataba - vakili解釋的那樣,這樣的晶體是在微小的渦旋形成的時候形成的,當它們被嵌入的材料繼續流動時,這種晶體就會持續存在。這種現象在地球上以旋轉超流體的形式出現,而木星旋轉的兩極可能也有類似的動力。

在朱諾在木星周圍運行的短暫時間裡,它揭示了很多關於木星的大氣層、內部、磁場和內部動力學的信息。長在任務完成之後,將在2018年2月調查時撞上木星大氣層——科學家們可能會篩選獲得的所有數據,希望能解決任何剩餘的神秘的太陽系最大的和最巨大的行星。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

參考:Nature

作者:Matt Williams

來自:Universe Today

編譯:中子星

審校:博科園

相關焦點

  • 朱諾在距離我們2500英裡外的地方捕獲到了木星的兩極
    「朱諾」號正在從木星向我們發回數據,這是由深空網絡提供的,第一批圖像符合我們的預期。8月27日,「朱諾」號飛船進入約4200公裡範圍內。木星雲頂2500英裡的位置。目前朱諾的所有儀器都很活躍,除了一些高質量的視覺和紅外圖像,朱諾還捕捉到了木星發出的聲音。
  • 「JUICE」:開啟木星探測新紀元
    近日,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消息,NASA將與歐洲空間局(ESA)攜手探索木星及其衛星,這一合作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  據報導,歐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將於2022年左右發射,2029年到達木星,隨後花費4年時間,對這顆三百倍於地球質量的巨行星的磁層、湍流大氣及伽利略衛星進行深入探測。
  • 奔跑吧,朱諾!
    赫拉(Hera, 羅馬名朱諾
  • 外媒:NASA朱諾號探測器首次發現木星的「水之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報導稱,近日,NASA(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Juno)航天探測器對於科學家一直未解開的木星「水之謎」提供了一些有力的發現。據了解,作為一顆巨型行星,木星可能與地球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比如,科學家一直渴望更多地了解木星大氣中水的含量,也因此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據歷史資料,NASA的伽利略探測器於1995年進入木星的大氣層,它返回的數據顯示,與太陽相比,木星可能非常乾燥,即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其中存在的氧和氫成分。
  • 朱諾號探測器揭開了木星的大氣謎團,得以一窺木星的深層大氣層
    在這張動畫動圖中,木星一氣旋外圍的雲層逆時針旋轉,而氣旋核心則是順時針旋轉。拍攝這一動畫的朱諾攝像機拍攝於距木星雲層頂部28,567公裡的高度。關於木星熱點的發現,以及木星極地氣旋的最新進展,於12月11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的一場媒體簡報會上公布。「木星的大氣層很深,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固體或液體基底,」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朱諾號的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星球深處正在發生的事情,你需要觀察雲層下面。「朱諾」號最近完成了對木星的第29次近距離科學探測,正是這樣做的。
  • 研究發現「精靈閃光」和「怪異閃電」可能正在照亮木星大氣層
    根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被稱為「精靈閃光」(sprites)和「怪異閃電」(elves)的大氣現象可能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據悉,這些短暫的光顯示在地球上表現為強烈的閃電風暴之上,並且只存在幾毫秒就消失了。
  • 什麼是木星?
    一名義大利天文學家將自製的望遠鏡對準了木星,圖像經過放大,不再是單一的亮點,他驚奇的發現,備受矚目的木星上竟然有隱約的條紋,他還在木星的周圍發現了四顆小點——那是木星的四顆衛星。而這一刻,註定載入史冊,當然也包括那個叫做伽利略的義大利天文學家。
  • 「圖集」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回顧「朱諾號」曾拍下的絕美木星影像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其主要目標是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已向人類發送了大量木星的探測資料。最新發布的這張照片是"朱諾號"在2020年2月17日拍攝的,由公民科學家 GeraldEichstdt 處理。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大紅斑內發現了水,是否意味著生命可能存在?
    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氣態行星。我國自古以來對木星就冠以「太歲」星之名,表達了人們對木星的憧憬之情。木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月亮和金星之外最亮的一顆星體了,因此,對於木星的觀測不但引起古人的關注,而且對其的探測也成為現代以來天文界的重點之一。
  • 研究表明木星上的水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
    木星在我們太陽系重磅一直扮演著「行星大哥」的身份,人類曾派遣出「朱諾」號來觀測這一神秘的氣態行星,除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科學測量之外,「朱諾」號在木星之旅中還拍攝了一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讓科學界為之一振:木星上的水似乎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多。
  • 木星全息圖——最為詳細的木星介紹和描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在拍攝這張令人費解的彩色照片時,距離木星只有一個地球直徑多一點。這篇文章我想談談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它讓我們有機會離開地球,去太空探險,希望能把我們的注意力從當前的形勢轉移開。
  • 真奇怪,木星的南北極光是彼此獨立的
    例如,由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最近將「朱諾」號探測器的數據與x射線觀測相結合,以發現有關木星南北極光的一些有趣現象
  • 木星照片唯美似「星空」?真實環境其實很可怕……
    資料圖:3月17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朱諾」於2月17日拍攝到的木星超清圖,展示了南半球絢爛景象。圖片來源:NASA官網唯美似《星空》?日前,NASA公布的一張超清晰的木星照引發熱議。有人感嘆木星表面看上去像是梵谷的名畫《星空》,也有人調侃,說有點坑坑窪窪,像是用舊了的鍋底。「這張照片由正在環繞木星飛行的『朱諾』探測器拍攝。」劉尚飛說,人們看到的上述木星唯美圖景的照片,都是要經過科學處理後「上色」得到的,不能簡單等同為肉眼看到的顏色。
  • 新的重大發現證實:木星大紅斑是在縮小,但它的厚度仍保持不變
    這張木星大紅斑全彩圖由民間科學家Jason Major,使用NASA朱諾號上朱諾相機成像器提供的數據創作。(圖片致謝:NASA/美國西南研究院/馬林空間系統公司/Jason Major)有新的研究表明,木星的大紅斑並不是在每個方向收縮。
  • 木星是丘比特的化身,色彩繽紛的木星和地球哪裡不一樣
    (這種材料讓人聯想到我們在自己的星球上發現的液態汞。)木星中心的核心引起了很多爭論。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甚至不存在,可能早就消失了。美國宇航局的朱諾太空船收集的數據告訴我們,地核可能是真的,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它是由什麼組成的。然而,這東西似乎比地球鐵和鎳為基礎的內核凝結得要少。
  • 木星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結構?科學家:想像力豐富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這樣的大氣擾動實際上存在於木星上。它被稱為大紅斑,行星科學家認為至少從17世紀中期開始,它就一直在木星的雲層中旋轉。許多陰謀論者認為木星上的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結構,但是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批評:想像力豐富。從1830年起,人們就開始用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近距離觀測。
  • NASA 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以時速13萬英裡速度近距離飛掠木星
    【每日科技網】  據外國媒體CNET報導,今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號宇宙飛船以每小時13萬英裡的速度接近木星。一段引人注目的美國宇航局新視頻再現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太空探索場景。
  • 宇宙鏡像:天文望遠鏡下的木星,是美麗還是恐怖?
    一、作為看客 朱諾與木星,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航天技術正在快速進步的時代,使得我們從未有過的角度欣賞到了木星,但也正是這些局限,使得我們可以無所顧忌的欣賞木星而無需擔心自身的風險,因為這些照片都是探測器拍攝的!
  • 嘆為觀止,木星狂野風暴的秘密被揭開?人類對木星的探索應謹慎!
    太陽系當中除了月球和火星之外,還有很多的星球,而木星就是其中之一。木星雖然沒有月球,和火星那樣受到人類的推崇,但是人類對於木星的探索,也並沒有因此而停滯。木星表面的狂野,和美麗非常的夢幻,但其實只有深刻的了解木星,才知道表面的美麗,可能更多的危險的致命性。
  • 視覺盛宴:NASA發布30張木星高清大圖,快來一飽眼福
    #10這張由朱諾號攝像機拍攝的圖片中顯示出了木星赤道區中厚厚的白雲。這些雲的存在使對水的紅外測試變得複雜化。在微波頻率下,相同的雲層會透明化,使得朱諾號的微波輻射計可以測量木星大氣深處的水。該圖像是在2017年12月16日朱諾探測器飛越這顆氣態巨行星拍攝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