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八拜之交,古人也經常結拜,為什麼現在的人卻很少呢?

2020-12-14 路口那朵喇叭花

記得小學時(三十年前),學校裡還有同學都有結拜兄弟姐妹,我們這裡一般都稱「認乾親」。那時很是羨慕,人家怎麼那麼好的關係,好的像親兄弟姐妹。如果跟你結拜的人越多,說明你人緣越好,就更加有人想跟你結拜。(不知道這個風氣是好是壞)

關鍵是在學校裡,不怕被人欺負,那時的關係應該是相當純粹的。

上初中之後,就很少聽說,誰誰誰結拜了兄弟姐妹。不排除有,但是範圍已經很小了。再往後,大家乾脆不提這門事情了,留下的不過是上一代人的一些記憶,甚至相互之間走動也不那麼頻繁,關係慢慢地就都走散了。

關於結拜之事

結拜,一般稱之為:義結金蘭或者八拜之交。

關於前者,《易·繫辭上》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後者為: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範雲和何遜)。

不管是哪種關係,古人基本上都是雙方自願,且大部分是出於相互欣賞,志趣相投,並且能把對方當作自己一樣看待,甚至很多時候願意為對方捨命。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或者文學創作中都極為推崇的,因為它是一種精神,值得人們借鑑。

其中捨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無疑是最令人敬佩的。

左伯桃去楚國某差事的途中,碰到羊角哀,兩人相談甚歡,且志趣相投,於是義結金蘭。結拜之後,兩人一塊兒去楚國某差事。因為二人貧困,身上的乾糧並不多,又路遇大雪,行進困難。左伯桃年紀稍大,身體不如羊角哀,所以決定犧牲自己,保全羊角哀。他把自己的衣服和乾糧交給羊角哀,在生命和道義面前,他選擇了成全忠義。

果然,羊角哀到了楚國得到重用,當即向楚王秉明前事,楚王應允厚葬左伯桃,並加封官爵。

後來,因夢見左伯桃在陰間被荊軻欺負,他竟然自盡而死,選擇去和左伯桃一起戰鬥。

大抵上,兄弟之交也就是如此的情真意切。不管你會不會認為他的做法是不是愚蠢,但他也是在生命和道義面前選擇了忠義。

各式各樣的結拜

如果說,有很多人結拜是因為志趣相投,但還有一些利益可能更重要。

《西遊記》當中,孫悟空先前與牛魔王結拜。結拜之後,也不過是洞府再也不被妖怪們騷擾。當然,從某些方面來講,不過是利益的組合,兄弟情分首先被利益所左右。結拜時,孫悟空並沒有名號,只是本事還可以,很難看得見他對於牛魔王有什麼有多大用處。所以,才有了後期兄弟反目的情節。

孫悟空除了跟牛魔王,還跟地仙之祖鎮元子結拜了。而此時的孫悟空,本事名頭都有一點了。他們的結拜就有些不打不相識的感覺,相互結交,也算是擴大了自己的關係網。

結拜成為兄弟一般來說,更顯得江湖氣十足,比如梁山好漢,再比如《古惑仔》。在我們大家的印象中,只有在江湖上混,才流行拜把子,稱兄道弟。對於普通人來說,大家好像都不關心怎麼怎麼樣。

這跟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由於社會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社會治安越來越好,拉幫結派的混混雖然有,但都轉入地下,普通人很少接觸,所以產生的利益糾葛就不多。

人們在社會上混,只要找個正經差事就能謀生,且過得很好,所以自然就不會再想著結拜什麼兄弟了。有的家裡有親兄弟的還能反目,那麼要那麼多結拜兄弟不是也很多餘嗎?說不定到時候反目,還讓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結拜形式已經改變

現今社會,大家生活的環境基本上就是獨生子女過來的,什麼都是獨一份,感覺自己過得很獨立;沒什麼需要別人幫助的,也不想幫助別人什麼,所以對於互相幫助,心生疑問。大家更習慣比較鬆散的相處模式,就是相互之間的關係沒那麼死板,不是非要怎麼怎麼樣。簡而言之,是有利大家就聚,無利各自散去。

現在稱之為「圈子」,這也是一種結拜文化,不過是利益結拜。於是,有了各種圈子,娛樂圈、飯圈、酒圈、麻將圈;各種商會、馬會等等。不同社會層級的人有不同的拜會碼頭,大家有時候相互依靠,有時候也就是個擺設,好看一點。有利,大家比親兄弟還親;無利,人走茶涼也是常事。

人們一邊望著各種圈子,一邊想辦法融入其中;一邊卻又感慨在各種圈子中過得身不由己,過得行屍走肉,沒有一點感情。

現代人的結拜,只結交;不磕頭,拜香火,確定關係。所以就更缺少人情味。

當然,現在的這種形式,能讓人結交很多關係,未必有用,未必是人人都志趣相投,相談甚歡。因為它並不挑人,只是逐利。既然自己算是拜把子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人品怎麼樣,那麼危險來臨的話,又怎麼能跟自己一起面對呢?

還有一方面,大家並不是因為感情好而結交,對於信任,缺乏履行的基礎。都懷抱一種,我要是做什麼了,對方不做我該怎麼辦?

還有各種專門混跡其中,各種招搖撞騙的人,更是讓這樣的關係脆弱不堪。慢慢地,大家也就不在熱心這樣的事情了,或許,從來就沒有承認過結拜之事。

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

現代人結拜,缺少基礎,更加不知道如何維護道義。

以前,大家工作生活基本在家附近,隨隨便便都是左右鄰居,鄉裡鄉親,有事沒事還能一起聊天喝酒,解悶;現在,大家都是外出打工,平常的交友範圍就是手機電腦,認識的人不多,也很難一起真正地相處,結拜的基礎不牢靠,自然跟結拜就沾不上邊。

很多人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後就因為四處打工,幾年都不聯繫。那麼憑什麼相信另一個人呢?

有句話叫「老鄉老鄉,背後一槍!」,多多少少,物質社會改變了人們的那顆心,變得容易被金錢所左右。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之中,見慣了很多事情都是有錢辦到的,沒有錢寸步難行。所以各種有錢人,各種達官貴人成為了他們口中的「爸爸」,也是毀了千百年來的三觀。

大部分人很自然就認為,錢才是自己的朋友才是自己的依靠,很難有心思有精力花在怎麼為人處事,怎麼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怎麼讓自己的優點去影響別人。

社會失去了榮譽感,失去了人格魅力所帶的衝擊力,儘管,偶爾有個別人閃光,也僅僅是滄海遺珠,少之又少;而對比他們得到的,大家心裡自然都會是心嚮往之,而做起來身體卻會偏向另一個方向。

說個笑話,老有人感嘆:人心不古,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信仰的缺失?

相關焦點

  • 「八拜之交」指的是異性兄弟結拜?典故出自北宋史料,猜你不知道
    生活在現在的人們,應該對八拜之交這個詞並不陌生,之前在我的認知裡這個詞和「拜把子」是差不多意思的,就是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結成異性兄弟。然而在後來,突然對八拜之交裡的這個數字產生了好奇,難道說結拜異性兄弟需要互相拜八次嗎,感覺電視劇中好像也都不是這樣演的呀,於是去各個地方查找了一下史料,這才弄明白了八拜之交最初的含義。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一、八拜之交的結拜禮儀形式在古人之間,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那麼最為親近的關係莫過於夫妻和異性兄弟。在古代結為異性兄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不像現在電視裡演的那樣,幾個人往那兒一跪,用菸頭當三炷香,簡單磕完頭就齊活兒了!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八拜之交」,以此來表達朋友間深厚的感情。很多人以為「八拜之交」是相互叩首八次,義結成金蘭。根據宋朝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 古人常說「八拜之交」是指什麼?「八拜」又是哪八拜?
    我們知道古代形容兩個人感情好,會有「結拜」的說法,也稱「拜把子」。用來形容雖說不是同胞兄弟,卻情同手足的朋友。那「八拜之交」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八拜」又是指什麼?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是舊時候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開始其實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孩子在謁見對方家長時的禮節。後來經過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 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麼?
    典故:八拜之交故事來源: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 2020貴州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八拜之交來看古代的交往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北宋名臣文彥博聽說李稷為人傲慢,囂張跋扈,就想找機會教訓教訓他,正好有一次,李稷去文府拜訪文彥博,而文彥博和李稷的父親是朋友,也就是說,李稷是文彥博的晚輩,於是,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了很久,才姍姍來遲,而且,一看到李稷,文彥博就漫不經心地說:「我和你的父親是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也知道自己是晚輩,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這件事傳開之後,民間也就有了「八拜」之說。
  • 古人總愛拜把子,為何卻不敢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瞧瞧是哪八拜
    加上江湖上都講究一個義氣,因此古人從來都很喜歡拜把子,而後就能以兄弟相稱了。 但拜把子的是有,稱兄道弟的也多,但在古代能夠結成「八拜之交」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跟八拜之交一詞所包納的深層含義有關,它包含了八種交往方式:
  • 古人喜歡拜把子,為何卻輕易不敢結「八拜之交」?你看看是哪八拜
    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 八拜之交,據說來源於宋代文彥博,他與李稷父親為密友,但李稷卻為人放縱、不服禮教,為了整治他,文彥博見面時便讓李稷給自己拜了八拜,以證與他父親的「八拜之交」。
  • 八拜之交簡單四個字 卻包含了這麼多的內涵
    在古代,結拜風俗似乎非常流行,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選擇結拜,女的叫義結金蘭,男的叫拜把子,從此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
  • 古人常說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些典故
    會用哪個成語呢?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八拜之交",但你可曾想過,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五拜七拜"呢?其實所謂的"八拜之交",指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八個友情典故,後來便被用來形容兩人情深義重。到底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八個典故。
  • 河洛學堂:八拜之交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我們經常聽說「八拜之交」,但究竟是哪八拜,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就讓我們來看看史料裡是怎麼記載的吧。  「八拜之交」見於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這段話說的是北宋名臣文彥博的一件事。有一次,官員李稷上門拜見文彥博。文彥博聽說李稷為人傲慢,便想挫挫他的傲氣,故意讓他在客廳裡枯坐,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見他。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是多高?古人都比現在的人高嗎?
    說起七尺男兒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咱們看電視劇的時候就會經常聽到這個詞,所謂的七尺其實就是在說他們的身高,就跟咱們現在說的釐米和米一樣,都是單位,就是不知道咱們現在這些人和幾千年前的古人在身高方面是不是存在些差距了,到底是幾千年前的人高呢,還是幾千年後的咱們這些現代人高呢,這個問題就值得人深思了
  • 【定州典故】八拜之交
    【定州典故】八拜之交 2020-05-17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古代有八拜之交,那你知道廉頗與藺相如,屬於哪一交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素來喜歡結拜兄弟。只要交情深,便「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他們在向旁人介紹結義兄弟時,時常會用到一個詞,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這「八拜之交」又是哪八拜,其中的廉頗、藺相如又屬於哪一種交情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
    華圖教育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八拜之交,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廣東事業單位考試。   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古人為什麼要興師動眾開鑿樂山大佛?原因只有兩點,但很少人知道
    畢竟那個時候的技術並不是很先進,所以他們想要修建一座比較好一點的建築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非常大的,讓人不得不慎重。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現在看見的那些存留下來的古代人民建造的建築物,還是會為他們感到十分的欽佩,一來是欽佩他們卓越的動手能力,能夠完全依靠人力來修建如此輝煌的建築;二來也是欽佩他們的巧思,能夠蓋出如此巧妙的建築物來。
  • 「八拜之交」與汝州的「雞黍之交」
    「八拜之交」是16個不同階層的古人留下的八個經典交友故事而固化的成語,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八拜之交中的第六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出自東漢時期的汝州,源自汝人張劭秀才進京趕考的路上。    八拜之交非八拜八個故事溢流彩    成語八拜之交,是古時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傳統禮節,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 我們常說「八拜之交」,究竟指哪「八拜」,你了解嗎?
    前言 今日在聖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歧路燈》。 如今我們如果遇到了一個志向相投的朋友,常常會喜不自勝,想要和他成為「八拜之交」,因為有過八拜經歷的交情,常常更牢靠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