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葉飛一生遺憾,中國人民一大遺憾

2021-02-23 葉氏天地

[卒]1999年4月18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葉飛因病在北京逝世。

葉飛,1914年生於菲律賓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是中國惟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軍事家、政治家。1949年的金門戰役和1958年炮擊金門,都是葉飛將軍指揮的。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海軍司令員。1999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葉飛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葉飛,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福建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省軍區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葉飛De大事記

·1914年5月7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葉飛生於菲律賓呂宋島奎松省

      1914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葉飛生於菲律賓呂宋島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

·1999年4月18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葉飛因病在北京逝世

      1999年4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葉飛因病在北京逝世,著有《葉飛回憶錄》等。

葉飛De故事

毛主席為什麼親點葉飛上將炮擊金門?

  1949年10月24日,開國上將葉飛率10兵團第28軍兩個團和第29軍一個團攻打金門。

  但由於解放軍登陸作戰經驗不足,缺乏空中和炮火支援,從廈門登陸到金門的解放軍登陸部隊3個團,頑強奮戰3晝夜,終因但彈盡糧絕、寡不敵眾,金門登陸作戰以失敗而告終。


葉飛上將

  攻擊金門失利,人民解放軍全軍震驚。28軍副軍長和政治部主任見到葉飛,臉色蒼白,失聲痛哭!

  而孤懸臺灣的蔣介石,在聽到解放軍攻擊金門失利後,也含著淚水說:「我們安全了。」

  作為攻打金門的總指揮,心裡也不好受。他立即上報中央軍委,承擔下了全部責任,並要求中央軍委給他處分。

  但是,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並沒有處分葉飛,而是要求葉飛:

  「除希將此次經驗教訓深加檢討外,仍希鼓勵士氣,繼續努力,充分準備,周密部署,須有絕對把握時,再發起攻擊。」

  中央軍委沒有給葉飛處分,但葉飛深知,只有積極準備再攻金門,並拿下金門,才能一血前恥!


  然而,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攻打金門,已經不是福建前線的首要任務,葉飛也失去了再攻金門、一血前恥的機會。

  十年後,1958年夏,美國政府重申不承認中國,並支持臺灣當局在臺灣海峽進行戰爭挑釁。

  因此,毛澤東主席決定炮擊金門,震懾美蔣頑固勢力。他說:

  「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進來把你吃掉。我們不怕鬼,所以炮擊金門、馬祖。」

  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應該由誰來指揮呢?

  毛澤東主席再次點了葉飛的將,「想讓葉飛同志指揮炮擊金門」。

  葉飛接到炮擊金門的命令後,從表面上,十分鎮定,但他的心中早已在翻江倒海了,他終於等到了「將功補過」,一血前恥的機會!

  葉飛立即與幾位軍區領導人親臨廈門前線,進行作戰部署。

  經過精心準備後,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時,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僅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

  國民黨軍防衛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當場被炸死。總司令胡璉運氣較好,及時跑進了防空洞,才僥倖逃脫。

  炮擊金門,頂住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爭恫嚇,挫敗了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而對於葉飛上將個人而言,卻是一血前恥!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一點不假!

1949年1月,新中國開始了向全國進軍的步伐,「宜將剩勇追窮寇」勢如破竹地開始了。

地方軍閥中,我軍視白崇禧和馬步芳最強對手,總指揮部決定將華北野戰軍兩個兵團配屬一野共35萬人,向陝甘寧青新進軍,殲滅馬家軍;以全軍裝備最好、兵力最多的四野90萬人,向鄂湘桂粵進軍,打擊白崇禧。

同時,以二野30萬人向雲貴川康進軍,解放大西南;三野60萬人向蘇閩浙進軍,解放東南沿海。

5月渡江戰役結束後,陳毅提出,二野自挺進大別山後搞很苦,能否由二野經營富庶的東南地區,三野去解放大西南。可軍委考慮,三野前身是紅軍南方遊擊隊改編的新四軍,對江南水網作戰比較熟悉;二野前身是四方面軍改編的129師,熟悉川陝,二野挺近大西南比較有利。

這也是後人廣為議論的二野三野進軍方向交叉,導致胡璉兵團漏掉而有喘息之機的原因。

就這樣,三野進軍福建和東南的戰略方向就定了下來。

(一)10兵團指揮員老福建,部隊卻是三野中的旱鴨子

經略東南的三野,開始將各兵團向各個方向劃分:7兵團解放舟山群島,8兵團警備滬寧杭,10兵團進軍福建,戰鬥力最強的9兵團休整準備攻臺。

10兵團是渡江戰役前新組建的,轄28,29,31三個軍約10萬人。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入閩前,又派張鼎丞兼兵團政委。

【葉飛】

【張鼎丞】

毛主席對人選是有考慮的:早在紅軍時期,葉飛就是閩東蘇區領導者,張鼎丞是閩西蘇區領導者,二人都是「老福建」,是相當合適的人選。

雖然司令政委是老福建,但部隊卻是三野中的「旱鴨子」:10兵團的3個軍,大多數是山東的八路軍,28軍前身是山東渤海軍區八路軍,29軍是蘇中新四軍留下的遊擊隊發展的,31軍則是膠東八路軍。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亮劍》中李雲龍所在師在淮海戰役中被劃分到華野11縱,正是日後的10兵團第29軍。書中描寫的李雲龍部攻金門失利的情節,也符合了10兵團的歷史事實。

9月中旬,10兵團主力陸續抵達後,開始發動漳廈戰役。部隊大膽深入,不斷迂迴,目的就是爭取將敵人消滅在陸地上,不讓其跑到海島上去。攻克漳州十分順利,閩南陸地全部佔領,為下步攻廈門島做好了準備。

(二)神秘日本顧問制訂廈門防禦計劃;271團攻鼓浪嶼,2個排全軍覆沒,成為金門失利的徵兆

廈門是一座島嶼,三面被大陸包圍,靠海方向是金門。最近距離大陸不到2公裡,小島鼓浪嶼距大陸僅1公裡。防守廈門的劉汝明第8兵團,是西北軍的底子,蔣又派了嫡系第5軍一部加強防禦,湯恩伯親自坐鎮。

當時,湯恩伯身邊跟著一個神秘的日本顧問,湯恩伯又不公開此人姓名。劉汝明日後多次提及此人,也不知道其身份。直到胡璉才在回憶錄中揭曉:此人就是日本少壯派軍官的骨幹、華北方面軍司令根本博

一個罪大惡極的日軍罪犯,成了湯恩伯廈門防禦的主要制定者。

10月15日,我軍首先對鼓浪嶼進攻。以4個營的兵力渡海登陸鼓浪嶼,吸引蔣軍注意。同時,主力31軍一個師和29軍兩個師進攻廈門。

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對防禦完善的島嶼發起進攻戰。炮兵火力突擊,部隊向鼓浪嶼奮勇航渡,十分英勇。

但由於缺乏氣象知識,雖然僅僅1公裡,但還是乘坐渡江戰役時的江船,渡海如一片樹葉,第一梯隊當即被大風吹得七零八落,零散的船隻登陸後,也遭火力殺傷;第二梯隊出發同樣被風浪吹回,出發的271團只登陸了兩個排。

271團登陸的零零散散的幾個人,失去聯繫又身無後援,他們發揚我軍孤膽作戰的光榮傳統,繼續英勇進攻,團長王興芳壯烈犧牲。登上鼓浪嶼的部隊戰至最後一人,全部犧牲。

鼓浪嶼兩個排的全軍覆沒,這成了日後金門失利的徵兆。

(三)主力攻廈門再次遇險,差點活捉湯恩伯,其中教訓仍未得到重視

鼓浪嶼上指戰員的壯烈犧牲,吸引了廈門蔣軍的注意力。29、31兩個軍航渡的5個團,當晚抵達廈門北部。蔣軍發現船隊時,31軍大部隊已經在多個地點搶灘登陸了。

但由於計劃失誤,31軍274團的一個營直接登到了淤泥灘上,部隊頂著火力,艱難地在淤泥中運動了近千米,遭受重大傷亡。戰士陳勤由於槍被淤泥堵住打不響,直接用身體堵住了碉堡,掩護後續部隊前進,自己壯烈犧牲

登陸的各級指揮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273團3營,275團1營都失去了聯絡,自己組織部隊攻擊;277團1營船工被打倒後,戰士上去接過槳搖船,被打倒,又上去一個接著搖;271團、277團許多官兵班自為戰、人自為戰,因後援不濟被各個擊破,全部壯烈犧牲!

直到10月16日中午,湯恩伯才判斷出我軍的主攻方向不在鼓浪嶼,而在廈門主島,開始向廈門港逃竄。

戰至黃昏,湯恩伯在海灘上連續呼叫1個多小時,要求軍艦來接,被10兵團監聽到。葉飛急令各部隊火速向廈門港追擊,生擒湯恩伯。但各部隊只顧自己追,不與後方聯繫,一支部隊也沒回應。

【湯恩伯】

當部隊追到廈門港時,湯恩伯已經乘小艇逃至海上,部隊只好眼睜睜看著他逃走,各部隊遺憾不已。

湯恩伯丟下的3000部隊在廈門港被俘,廈門戰役結束,全殲蔣軍第8兵團部、第55軍和第5軍一部共2.7萬人。

廈門雖然勝利了,但渡海作戰的危險已經逐步凸顯出來:

由於在鼓浪嶼上岸的部隊太少,全軍覆沒;四個師同時攻廈門,只有一個師(85師)按計劃突破成功,其餘錯偏航向撞進淤泥裡;攻擊部隊船隻不足,需要多次往返,廈門僅距2公裡,勉強可行,距離稍遠則不堪設想。

特別是鼓浪嶼的部隊由於船隻問題後援不濟,全軍覆沒,雖然人數較少,但已經是相當危險的徵兆了。

這些危險,對於一貫有打險仗傳統的三野部隊來說,早就習以為常,未引起足夠重視。而這些隱患,無一例外出現在了金門登陸上。

金門一戰,釀成我軍戰史上的一大教訓。

葉飛逝世後,菲律賓在葉飛的家鄉建立了「葉飛將軍紀念公園」和「葉飛學校」,在「葉飛將軍紀念公園」裡豎立了一比一高的葉飛銅像,並舉行了葉飛銅像揭幕儀式。菲律賓奎松省省長、菲華總商會代表及葉氏宗親會的代表、葉飛親屬以及菲華各界共一千二百多人出席了儀式。菲律賓軍隊總參謀長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向葉飛銅像敬獻了花籃。

菲律賓的兒子中國的英雄 

中國的兒子菲律賓的英雄



[卒] 65年前,1955年4月18日: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於普林斯頓。

愛因斯坦 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相對論的創始人

愛因斯坦,美籍德國猶太人。他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及廣泛應用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1999年,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卒] 77年前,1943年4月18日:
日本法西斯著名戰將山本五十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山本五十六 日本帝國海軍大將

山本五十六,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著名戰將,日本帝國海軍大將。畢業於海軍大學,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並組織部隊進行嚴格訓練,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卒] 147年前,1873年4月18日:
肥料工業之父尤斯圖斯·李比希在德國逝世。

尤斯圖斯·李比希 肥料工業之父

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男爵,是一位德國化學家,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農業和生物化學,他創立了有機化學。作為大學教授他發明了現代面向實驗室的教學方法,因為這一創新,他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教育家之一。他發現了氮對於植物營養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稱為「肥料工業之父」。

[生] 248年前,1772年4月18日: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出生於英國。

大衛·李嘉圖 英國經濟學家

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早期是交易所的證券經紀人,後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的影響,激發了他對經濟學研究的興趣,其研究的領域主要包括貨幣和價格,對稅收問題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圖的主要經濟學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1819年他曾被選為下院議員,極力主張議會改革,支持自由貿易。李嘉圖繼承並發展了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他認為限制國家的活動範圍、減輕稅收負擔是增長經濟的最好辦法。

[卒] 75年前,1945年4月18日:
英國電機工程師約翰·安布羅斯·弗萊明去世。

約翰·弗萊明 英國電機工程師

約翰·安布羅斯·弗萊明 (John Ambrose Fleming ),英國電機工程師、物理學家。以在發現右手定則、發明二極體、真空管而聞名。膝下無子女,死後將大部分不動產捐給基督教慈善機構,用於幫助窮人。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他們後來什麼軍銜,成就如何
    金門戰役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此戰之後,蔣介石說,臺灣安全了。至今,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回過頭來看歷史,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呢?負責指揮金門戰役的是第十兵團,兵團司令員是葉飛。非常遺憾的是,當時葉飛剛剛指揮部隊解放了廈門,他不得不傾注大部分精力在城市接管上,並沒有直接指揮金門戰役。葉飛把金門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第二十八軍。(葉飛上將)第二十八軍是隸屬於第十兵團的一個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該島地處福建小金門西側,大小金門與青嶼、浯嶼之間,和廈門隔海相望,是金門島西側的天然屏障。福建沿海島嶼位置圖金門戰役失利9個月後,1950年7月,葉飛將軍再次籌划進攻金門,以報血海深仇!葉飛針對性的研究了美軍太平洋戰爭時期著名的「蛙跳」戰術,對奪取金門的計劃做出了重大調整,決心首先奪取大擔島、二擔島,以此二島作為跳板再攻金門。對這次奪島戰鬥,葉飛準備充分,信心滿滿。
  • 金門炮戰,主席問:能避免打死美軍顧問嗎?葉飛:估計不能
    為了保衛領海領疆,1955年1月18日,我軍海陸空軍發動了一江山島戰役,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三棲協同作戰。美國人看到我軍迅猛攻勢,被迫放棄了他們在沿海地帶的基地。一個月後,我軍又發動大陳島戰役以及小陳島戰役,徹底掃平了蔣軍的胡宗南部在浙江沿海對我進行騷擾的據點,蔣「浙江省」不復存在。雖然拔掉了浙江沿海的釘子,但是蔣軍在福建沿海的釘子卻依然存在。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上將葉飛:19歲中4彈死裡逃生,活成菲律賓的兒子、中國的英雄
    葉飛將軍就是這樣一位品行高潔、深受中菲兩國人民尊敬的英雄人物。  在葉飛上將的出生地,菲律賓呂宋島地亞望鎮的中心公園2003年建成了一座他的紀念銅像。銅像的基座上用英文和中文寫著這樣一句話:菲律賓的兒子,中國的英雄。這可謂是對將軍最為公允的評價。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回顧將軍走過的85年,去看那風雨中如何開出璀璨的生命之花。
  • 華野「葉王陶」,為何王、陶為中將,金門失敗的葉飛為上將?
    他們從抗戰時期開始就是新四軍的骨幹戰將,到了解放戰爭中,三人所率領的縱隊(軍)南徵北戰,參加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立下汗馬功勞,是粟裕所倚重的三隻鐵拳頭。到了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王必成、陶勇被授予中將軍銜,而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三人中,王必成出生於1912年,陶勇出生於1913年,葉飛年齡最小,出生於1914年;而且,眾所周知,葉飛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著名敗仗——金門戰役的指揮者。
  • 葉飛上將: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不可否認的是,在金門戰役前,負責此次行動的軍事主官葉飛犯下了輕敵的錯誤。他後來在總結金門戰役失利的原因時是這樣說的:(金門戰役前的)渡海攻取廈門之戰,已經非常危險,幸而克服了這個危險,順利攻克了廈門。
  • 葉飛上將: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不可否認的是,在金門戰役前,負責此次行動的軍事主官葉飛犯下了輕敵的錯誤。他後來在總結金門戰役失利的原因時是這樣說的: (金門戰役前的)渡海攻取廈門之戰,已經非常危險,幸而克服了這個危險,順利攻克了廈門。
  • 金門戰役是唯一全軍覆沒的戰役,陣亡被俘近萬人,萬槍齊鳴致哀
    而這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只會讓人一生遭受不可磨滅的痛苦。特別是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把國民黨打的節節敗退。正當全國人民歡呼雀躍,解放全中國的勝利在望時。一個消息轟動了整個軍隊,解放軍每一場戰鬥勝利的形象,已經深得人心了。但是金門島的戰爭卻失敗了,其中成千上萬的士兵要麼犧牲,要麼淪為敵佔區的俘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金門戰役,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最後一場仗,三野一個師全軍覆沒
    1949年7月,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率領所部進入福建,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解放了福建的大部分地區。10月15日,葉飛指揮部隊發動廈門戰役,僅僅用了三天就解放了廈門。隨後,解放軍開始準備發動對金門的進攻。
  • 開國中將曾參與指揮金門戰役,9年後指揮炮擊金門,56歲不幸去世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奉命發起金門戰役,第十兵團司令葉飛將軍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還有位開國中將協助指揮了這場戰役,他9年後又指揮了炮擊金門,56歲卻不幸英年早逝。1927年參加農民協會任中隊長,1929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當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劉培善任過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抗戰中,他在新四軍任過團政治委員、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中,他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 金門戰役——如此輕敵,必敗無疑,輸得一點也不冤
    三個分屬不同部隊的團,硬被編入第一攻擊梯隊,這也就罷了,卻連戰役指揮官都沒有進行明確,導致三個團一登島便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形成統一指揮,互相得不到支持。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在「論金門戰役檢討」中有以下一段描述——「很長一段時間,國防大學課題組始終弄不明白,肖鋒怎麼排了個這麼古怪的陣容,這哪像是去啃骨頭、打硬仗?
  • 金門戰役,我軍全軍覆沒後,指揮官蕭峰,後來去了哪裡
    金門戰役是一場極其慘烈的大戰。當時華野第十兵團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江南。福建的敵軍,聽聞十兵團來後,立刻坐船逃走。十兵團也順勢攻佔廈門後,金門也成為了一座孤島。在金門島上只有敵軍的2萬兵力。而華野第十兵團有10萬人之多。
  • 金門戰役粟裕定下3不打,但因輕敵冒進而失利,前線指揮連降3級
    也許是節節勝利導致輕敵情緒抬頭,在解放戰爭末期的金門戰役中,解放軍遭受了戰爭開始以來最大的失利,主席親自起草了通報,總結了這次戰役的教訓。攻打金門的是華東野戰軍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人稱「小葉挺」,更有政委韋國清強強聯手,掃淮海跨長江克福州,戰無不勝。
  • 解放軍全軍覆沒的慘敗——金門戰役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我軍出現了重大失誤,在金門島解放軍的登陸部隊被國民黨全殲,3個多團九千多人全軍覆沒。至今,金門島還未回歸。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之後,毛澤東等人決定立即研究解放臺灣的問題。
  • 共產黨軍隊最慘的一次敗仗,全軍覆沒,「金門戰役」為何慘敗
    自「南昌起義以來」,共產黨軍隊,被成建制的殲滅,只有一次,那就是「金門戰役」。金門位於廈門東邊,是個島嶼,周圍還有幾個小島,東半部是高山峭壁,不易攀爬,西半部比較平坦,利於登陸。金門原來的守軍只有李良榮的第22兵團,隨著廈門被解放,蔣介石命令固守金門,隨即調派潮汕的胡璉第12兵團,你沒看錯,又是12兵團,又是胡璉,只不過在雙堆集被面滅的12兵團胡璉是副司令,而雙堆集戰役後,胡璉逃跑,後被任命編練司令,扶著收集逃兵和補充新兵,慢慢的,第12兵團又重新擴充出來,隨即派往金門防守,就是這個曾經被打敗逃跑的敵將,在「金門戰役中」,力挫解放軍,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金門戰役為何慘敗?戰前一小時曾收到絕密軍情,卻沒有組織悲劇
    ——金門戰役登島部隊步話機員。01金門戰役結束了,結束的方式很悲壯。解放軍9000左右的將士登陸,大部分犧牲。很多人認為,金門戰役的失利是因為渡船原因。其實如果是深入分析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輕敵和情報判斷不準確。
  • 金門之戰-解放軍最慘痛的失利
    今天跟大家聊的事兒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最慘痛的一場失利,我軍史稱金門戰役,金門登陸戰,臺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或古寧頭大捷。這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最大的失利,成建制的部隊全軍覆沒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
  • 我軍解放金門卻遭遇失敗,蔣介石流淚道:臺灣安全了
    ——《金門戰役檢討》 國防大學 劉亞洲上將金門戰役序曲1949年7月上旬,三野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率部進入福建,發起了福州戰役、漳廈戰役。8月,葉飛被任命為福建軍區司令員,負責後續的解放廈門、金門,清剿殘敵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