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舉行冠禮有什麼意義,加冠以後擁有什麼權利和義務?

2020-12-14 墨語文思

古代氏族社會的男女青年到達成熟期後必須參加成丁禮才能成為氏族公社的正式成員,才能享受應有的權利和履行應盡的義務。周代的冠禮(加冠儀式)就是由這種成丁禮變化來的。

男子冠禮

周代貴族男子二十歲時由父親在宗廟裡主持冠禮。行禮前先筮日(選定加冠的日期)、筮賓(選定加冠的來賓)。行禮時由來賓加冠三次:先加緇布冠,表示從此有治人的特權;次加皮弁,表示從此要服兵役;最後加爵弁,表示從此有權參加祭祀。(緇布冠是用黑麻布做的冠,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爵弁是赤黑色的平頂帽子,是祭祀時戴的。)來賓敬酒後,去見母親,又由來賓取「字」,然後去見兄弟姑姊,最後戴禮帽穿禮服帶禮品去見國君卿大夫和鄉先生。主人向來賓敬酒贈禮品後,禮成。

女子笄禮

貴族男子二十歲結髮加冠後可以娶妻,貴族女子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後結髮加笄。所謂結髮,就是在頭頂上盤成髮髻(區別於童年的髮式),表示年屆「成人」,可以結婚了。《文選》卷二十九蘇武詩說:「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可見這種風俗流傳很久。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冠禮」是如何舉行的?
    《儀禮·士冠禮》載士階層以上的貴族男子到二十歲時,父親或兄長要在宗廟中為之舉行冠禮,以之作為成年的標誌,詳細介紹如下:第一,筮日筮賓,以敬冠事。從早期氏族社會開始,人們在舉行重大活動時均要進行佔卜。接著是定期,之後才能進入冠禮階段。
  • 冠禮:告訴世界,我長大了!
    無大夫冠禮,而有其婚禮。古者五十而後爵,何大夫冠禮之有? ——《儀禮•冠禮》 夏朝末年以後,封侯封爵及世襲祖先封號的情況日益增多,於是出現了諸侯行「冠禮」的現象。「諸侯之有冠禮,夏之末造也。」
  • 傳統冠禮及其時代價值
    加冠當日,主人要準備好冠禮所用的冠服器物等。加冠前,受冠者由贊冠者為其梳頭、挽髻、加笄,再把頭髮系好,以便加冠。冠禮的主體儀式為「三加」,即由正賓依次給受冠者加緇布冠、皮弁、爵弁,每次加冠都要配以相應的服飾。加冠時,主賓要向受冠者宣讀祝辭,內容是勉勵其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遠大的人生志向。加冠後,正賓為冠者取字。同時,子弟加冠後要拜見母親和尊長,並接受他們的教誨。
  • 文化 中國的冠禮
    到了9歲,要學習曆法,什麼叫朔、什麼叫望,以及怎樣運用六十甲子記日子。到了10歲,要離開家庭獨立生活,到外面去向老師學習文字、禮儀和常用的辭令。到了13歲,開始學習音樂、舞蹈,讀《詩經》等經典文獻。到15歲,開始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學到20歲的時候,知識結構大致完備,身體也已經發育成熟,可以獨立面對社會了,所以應該適時舉行成年禮。
  • 新青年|賀少雅 畢嘯南:中國古代冠禮的文化內涵及其當代意義
    成人禮儀作為一種過渡禮儀,目的是通過對即將成人者的身心考驗,使其認清自身的社會角色,主動承擔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實現從青少年到成年的轉變。這種轉變把身體作為意義的承載體,有的體現為對身體的形塑,如拔牙、鑿齒、紋身,有的是象徵性的身體規訓,如改發換裝、加冠命字。本文擬從身體視角出發,對古代冠禮的儀式內容和文化內涵進行具體分析,並結合當代成人儀式建構作進一步理論探討。
  • 《大秦賦》裡面的嬴政行冠禮到底是什麼意思?真有那麼重要嗎?
    最近《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爆,雖然這部電視劇也被網友調侃為《大情婦》,但是不影響我繼續看這不劇,不得不說這部劇確實有點拖拉了,最讓人著急的就是嬴政行冠禮,半部電視劇都是在等嬴政行冠禮,那麼行冠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世界讀書日|華夏冠禮:邁向成人第一步
    中國有四大禮制,分別是:冠禮、婚禮、喪禮和祭禮。冠禮,位居其首,是華夏禮儀的「奠基工程」、「基礎工程」,因此,儒家將冠禮定位於「禮儀之始」,給了它極高的文化地位。《禮記冠義》記載了冠禮的具體內容,在世界讀書日,又為迎接五四青年節,我們一起來閱讀這部國學經典。
  • 歷史悠久的古代男子冠禮,代表身份的男子冠帽
    導語: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是一個禮儀大國,早在周朝已經擁有了完備的禮儀制度,在古代禮儀並不是一個社會道德層面的東西,而是一個包含在政治體系中的明文規定的制度。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束髮之理,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年禮儀呢?又為什麼要用加冠來體現成年呢?而這個屬於禮制體系當中的冠禮,到底有何含義。
  • 【小知識】中國傳統文化——冠禮
    可見,周代的冠禮是在祖廟內舉行的,為的是鄭重其事,又可見向祖先祭告家族後繼有人。冠禮是由受冠者的父親親自主持,整個儀式較為繁瑣,有關人員的穿戴、站立的方向、行禮的次數、應答的話語以及有關道具的準備都有詳細記載。
  • 合夥企業的成立條件是什麼?普通合伙人有什麼權利、義務?
    那麼合夥企業的成立條件是什麼?普通合伙人有什麼權利、義務?今日王海英律師為您解讀合夥企業成立條件及合伙人權利、義務的有關問題。合夥協議由各合伙人通過協商,共同決定權利義務,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合夥協議應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夥協議經全體合伙人籤名、蓋章後生效。3.合伙人實際繳付的出資對於合伙人的出資問題,合伙人的出資可以用貨幣、實物或其他財產權利繳納出資。
  • 秦始皇加冠親政,為何不在國都鹹陽,而是一定要去雍城?
    歷史上,嬴政13歲即位秦王,直到22歲才得以加冠親政,這其實是不合禮制的。按照周禮,男子一般二十而冠,而天子、諸侯等特殊人員加冠時間往往會提前,有十二歲行冠禮的周文王,也有十五歲行冠禮的周成王。不加冠雖然也能成為秦王,但並沒有「人治」的權力,所以秦國在近十年的時間裡都是大權旁落,操持在趙太后和呂不韋之手。然而,就像《大秦賦》中播出的那樣,秦始皇加冠的儀式卻並沒有在鹹陽舉辦,而是設在了雍城,這又是為何呢?
  • 銅為鏡正衣冠,為何古人如此重視衣冠與冠帽
    《舊唐書·魏徵傳》中李世民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衣冠,那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東西,它除了作為禦寒遮羞之外,在古代衣冠還具備不同的象徵意義,可以是代表階層,也可以是代表年齡,同樣也可以代表身份。   衣冠,在古人身上那可從不單一。
  • 古代男女成人禮——冠禮/笄禮
    「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於「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們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禮樂文化強調秩序與和諧,這一民族文化傳統的回歸,無疑會給我們龐大的民族帶來屹立風雨的底氣,給庸俗文化有泛濫趨勢的當今,帶來一股雅正的新風。    自然,古人追求的「禮義」我們並不需要完全照搬,而且,按照「禮」的內涵,講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
  • 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
    我國憲法關於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規定,合理地反映了公民與國家的關係,體現了公民的憲法地位,並成為公民其他權利義務的法律基礎。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具有廣泛性、平等性、現實性和一致性四大特點。2.平等性(1)公民在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方面一律平等,包括:一是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出身、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職位高低,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 微小說:成敏享有女朋友的權利,陸冠廷擁有男朋友的義務
    陸冠廷和成敏不是什麼青梅竹馬,也不是勾肩搭背的兄弟,就是同學,不那麼普通的、但是純潔的同學。競賽的時候他們會自然地搭檔,一方出去旅遊的時候也會給另一方帶禮物;每周換座位的時候陸冠廷都會給予成敏一點小幫助,陸冠廷打籃球回教室後,成敏也會給他遞一瓶水,就是這樣相安無事,而又細水長流。
  • 醫學倫理基礎知識:權利和義務
    醫學到的範疇是我們醫學倫理學中的重要考點,狹義的醫學道德範疇,是構成整個醫學倫理準則體系的第三個層次,主要有:權利和義務、良心與榮譽、情感與理智、膽識與審慎。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下權利和義務這對概念在醫學倫理學中的具體含義。從概念上來看,權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利益。
  • 明朝成人禮:皇家從出生就「彩排」的冠禮,為何在民間卻可有可無?
    1、皇家子女進行冠禮所需的準備皇家掌握著全國的社會資源,所以皇家的子女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在皇家子女出生之中,就可以得到非常悉心的照料。而在舉行冠禮之前,皇家子女的頭髮成為了照顧的關鍵。為了使冠禮具有更加切實的意義,在冠禮之前,還有一個漫長的準備。
  • 合同權利的轉讓的含義是什麼,有哪些?
    合同的轉讓,也就是合同主體的變更,準確的說是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即在不改變合同關係內容的前提下,使合同的權利主體或者義務主體發生變動。那麼合同權利的轉讓的含義是什麼,有哪些?網友諮詢:合同權利的轉讓的含義是什麼,有哪些?北京市京師(南昌)律師事務所樂治用律師解答:合同權利的轉讓(即債權轉讓),是指合同債權人通過協議將其債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