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氏族社會的男女青年到達成熟期後必須參加成丁禮才能成為氏族公社的正式成員,才能享受應有的權利和履行應盡的義務。周代的冠禮(加冠儀式)就是由這種成丁禮變化來的。
男子冠禮
周代貴族男子二十歲時由父親在宗廟裡主持冠禮。行禮前先筮日(選定加冠的日期)、筮賓(選定加冠的來賓)。行禮時由來賓加冠三次:先加緇布冠,表示從此有治人的特權;次加皮弁,表示從此要服兵役;最後加爵弁,表示從此有權參加祭祀。(緇布冠是用黑麻布做的冠,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爵弁是赤黑色的平頂帽子,是祭祀時戴的。)來賓敬酒後,去見母親,又由來賓取「字」,然後去見兄弟姑姊,最後戴禮帽穿禮服帶禮品去見國君卿大夫和鄉先生。主人向來賓敬酒贈禮品後,禮成。
女子笄禮
貴族男子二十歲結髮加冠後可以娶妻,貴族女子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後結髮加笄。所謂結髮,就是在頭頂上盤成髮髻(區別於童年的髮式),表示年屆「成人」,可以結婚了。《文選》卷二十九蘇武詩說:「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可見這種風俗流傳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