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2月13日電(白祖偕 魯毅 麻傑)利用天然冷水資源建成華南地區最節能的大數據產業園、「吃幹榨盡」有色金屬行業「三廢、危險固廢」和「城市礦產」崛起一個「中國銀都」、修復古老礦山生態打造工礦景點遊煥發新生機……每一個不可思議,都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湖南郴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
上月末,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在郴州舉行,15個亞歐會議成員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科研機構代表等參會,為推動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進行國際性的探討交流,攜手解決亞歐會議成員國水資源共性問題提供支持。
東江湖大壩。資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四水聯動 釋放水動能
郴州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地帶,位於湘江、珠江、贛江三大水系的源頭,境內降水充沛、水系發達,不僅水資源豐富,還是華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2019年5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事實上,郴州是湖南乃至中國開展可持續發展工作最早的地市之一。近年來,郴州市統籌保護與發展兩個關鍵,著力打造護水、治水、用水、節水多向發力的「四水聯動」郴州模式。
截至今年10月,郴州市6處國控斷面水質達標100%,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100%,東江湖水質穩定保持Ⅰ類,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95.5%,森林覆蓋率達68%,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54%,城市綠色發展指數居湖南省第一。
「四水聯動」模式下,郴州水資源能效不斷釋放。
郴州所轄資興市境內東江湖是中國「六五」重點能源工程東江水電站的蓄水庫,庫容相當於半個洞庭湖。因屬常年調節性水庫,湖底水溫低於5攝氏度。利用東江湖年徑流量22.8億立方米的冷水資源,資興在東江灣建設了能容納20萬個機架、500萬臺伺服器及1000家以上網際網路企業的大數據產業園。
該數據中心工作人員李志紅介紹,利用東江湖自然低溫地表水為數據中心提供冷源,讓中心能效指標PUE低於1.2。一般數據中心普通製冷功耗佔總功耗的30%至40%,而東江湖大數據中心的製冷功耗為5%,是華南地區最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中國電信、華為、阿里巴巴等30餘家公司已經入駐或籤約,總投資達22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25年,園區預計實現產值100億元、稅收12億元。
郴州冷水「熱」了,熱水更「沸」了。依託當地「熱水」資源,一條「溫泉+康養+生態+文化旅遊」模式的旅遊康養產業鏈條正在郴州不斷延展。汝城縣利用天然「熱水」資源發展以溫泉為主的旅遊康養產業;北湖區將龍女溫泉建成集觀光、度假、商務、休閒、娛樂、健身的理想場所……目前,郴州已開發地下熱泉35處,溫泉旅遊成為郴州旅遊新亮點。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全市上下護水意識更強,治水效果更佳,用水思路更廣,節水行動更實。」郴州市長劉志仁介紹,郴州正在積極謀劃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十四五」規劃,致力於將示範區打造成「綠水青山的示範區,綠色轉型的樣板區,普惠發展的先行區」。
寶山國家礦山公園。 歐陽常海 攝
科技創新 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作為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郴州面臨水源地保護與水汙染治理、土地整治和土壤汙染治理、廢棄物綜合利用、特色生態資源保護等發展瓶頸問題。為解難題,該市制定了《郴州可持續發展難題和科技需求清單》,發布技術需求50項,尋求技術解決路徑。
按照《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要求,郴州重點針對水資源利用效率低、重金屬汙染等問題,集成應用水汙染源阻斷、重金屬汙染修復與治理等技術,實施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重金屬汙染及源頭綜合治理、生態產業發展等行動。
郴州市副市長賀遵慶介紹,當下,郴州綠色技術轉化渠道進一步暢通,已成功組織實施第一批示範區技術專項39個,「尾礦新型凝膠材料」「智能變頻水利發電設備」等科技成果在郴州進行中試轉化。
圍繞示範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建設主題,郴州聚焦現代產業發力,產業發展邁出綠色轉型新步伐。
永興縣一家稀貴金屬綜合回收企業。永興縣委宣傳部供圖
「千年礦都」桂陽縣將寶山礦打造成以採礦遺址為核心景觀、以礦冶歷史文化為主題、以古代和現代採掘工藝流程為主要內容的工礦旅遊項目。而今,昔日滿山礦渣復了綠,礦區成了公園,井下巷道也成了探秘景點。桂陽工礦遊也成為郴州旅遊的一大亮點。
而沒有銀礦的「中國銀都」永興縣則構建起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生態,探索出園區集中治汙新樣本。稀貴金屬企業一律進柏林、太和兩個「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形成了企業內部物質循環、園區內企業間物質循環、園區間物質循環、縣域基地內物質循環「四大循環體系」,實現了危廢資源最大化回收利用、終極無害化處理。
此外,郴州矽石產業依託本地資源,通過引進旗濱玻璃等企業,逐步形成原礦開採-矽微粉-高純度矽基材料-光伏玻璃、醫藥玻璃等矽全產業鏈。中化藍天新上的六氟磷酸鋰項目將螢石產業進一步延伸到了「鋰電材料」產業鏈氟產業鏈。
郴州正在構建起現代產業體系,逐步擺脫資源路徑依賴。
國際合作 共探可持續發展路徑
郴州示範區批覆一年多來,成績可喜,但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仍然艱巨、科技創新能力仍然不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還不高。面對挑戰,郴州如何補短板、強弱項,交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合格答卷?
出席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的專家普遍表示,當前,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水生態退化已成為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同挑戰。亞歐基金副總幹事萊昂·法伯在網絡連線時說:「各國要加強合作,謹慎分配利用水資源,並進行有效管理,實現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收,互利共贏。」
據悉,郴州目前正積極對接海內外創新平臺,構建以創新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政產學研結合為支撐的可持續發展創新體系,有效支撐和引領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產業綠色發展。
正在建設中的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 魯毅 攝
此外,郴州正在加快建設可持續發展創新中心,組建可持續發展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郴州綠色技術銀行、瀟湘技術大市場郴州分中心、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等平臺。
湖南省副省長朱忠明指出,應加強與亞歐各國在水資源領域的技術、人才、項目、信息共享合作,整合國內外涉水創新資源,推進科技創新合作平臺建設,著力提升亞歐間水資源利用協同創新水平,推動亞歐各方技術交流和成果轉移轉化,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提供郴州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