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水生態銀行:讓水「流金淌銀」的有效路徑

2020-12-23 中國水利

  □本報記者 張瑜洪

  「一灘高一丈,光澤在天上」。在福建西北部、閩江富屯溪上遊、武夷山脈北段,坐落著一座千年古縣——光澤。

  光澤,含山光水色之意。清康熙版《光澤縣誌》就以「青山聳翠,碧波瀦秀」8個字來描繪縣境的地理特徵,意指境內群山聳立,林海茫茫,又有溪河縱橫,澗泉稠密,把「光澤」二字注釋得淋漓盡致。

  如今,就在這山光水色的聚集之地,正上演著一場與水相關的深刻變革。

  舉要治繁,試點水生態銀行

  「光澤縣地處閩江源頭,111條大小溪流交織成網,其中大的河流有16條,境內地表水總量達42.9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6萬立方米,50%斷面檢測水質達Ⅰ類水以上,是福建省內唯一全流域水質達國家Ⅱ類及以上標準的縣域。」說起光澤的水資源狀況,縣長趙大建如數家珍。

  隨著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發展與生態逐漸「握手言和」。如何利用好生態優勢,讓水「流金淌銀」、造福百姓,成為光澤亟待破解的時代命題。2018年,南平市政府主導開展的「生態銀行」模式成為光澤綠色發展之路的探路燈。

  「讓水成為競爭力、生產力,關鍵是要高質量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因此,我們主動對接南平市政府『生態銀行』試點思路,圍繞光澤縣豐富的水資源,提出打造『水生態銀行』發展理念。」在趙大建看來,「綠水青山」並不意味死守,而是活用。

  「水生態銀行」就是借鑑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和「集中式輸出」的模式,對碎片化、分散化的水資源進行收儲、整合、優化,導入產業、項目、資金,進而搭建一個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轉化平臺。

  很快,以縣水投公司為依託的「水生態銀行」運營公司搭建起來了。「我們的水資源量大質優,猶如毛細血管遍布全縣,還擁有得天獨厚的礦泉水資源和天然河砂,開發潛力巨大。整合資源的前提是摸清生態資源家底,為綠水青山『定價』。」光澤縣水利局局長陳正文思路清晰,「因此,我們繪製出了全縣水資源『一張圖』。在這張圖上,除了河流水系,我們還明確了所有的水庫和礦泉水點及其轉化用途。」

  得益於「水生態銀行」的試點探索,光澤實現了生態資源集中可控,不僅為後續水資源的整理、修復、提升打下基礎,也為生態資源資產向綠色產業轉化提供了有效路徑。

  摸石過河,「閒水」變「富水」

  眾所周知,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的固定屬性不同,水是流動的,這也決定了「水生態銀行」的理念和運行尚無前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推陳出新。

  據陳正文介紹,目前光澤縣共有27座大小水庫,蓄水量10 434萬立方米,還有14處可開發地下礦泉水點,飲用礦泉水水量達300萬立方米以上。我們將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礦泉水兩部分,地表水由運營公司進行集中收儲,礦泉水採、探礦權證由國資公司以競拍等方式取得。」

  通過「水生態銀行」將優質水資源進行打包招商,光澤的水資源首次有了明晰的「帳單」。更令人欣喜的是,被賦予價值的這些「閒水」吸引了大批的優質項目花落光澤,搖身一變成了「富水」。

  在光澤縣百石村,投資20億元的亞洲最大循環水鰻魚養殖基地——澤匯漁業光澤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今年年底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當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選擇合適的水源點,最終綜合考慮還是選擇了光澤。」澤匯漁業(光澤)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軍告訴記者,「我們不僅相中了光澤優質的水資源和自然環境,更關鍵的是當地『水生態銀行』打包肖家坑水庫優質水資源及百石村800畝儲備用地等形成的『水資源包』。」

  據了解,澤匯漁業投產後,將新增500個工作崗位,年利稅超3億元,同時項目還將吸收百石村集體經濟入股,年分紅可達10萬元。

  生態之水招來的「好婆家」不止於澤匯漁業。前不久,福建武夷山水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獲得了光澤鸞鳳鄉坪山村山下礦區飲用天然礦泉水探礦權。該公司負責開發的中石油武夷山礦泉水項目,一期年銷售超700萬箱,產值超2億元。「作為礦泉水生產企業,優質水資源就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這次拍下新的礦泉水探礦權可以為我們擴大瓶裝水產量做儲備。」公司董事會秘書羅旌西說。

  從碧水清流到綠色「聚寶盆」,當水美與綠色發展理念激烈碰撞,乘借「水生態銀行」起飛的光澤,迎來了水與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

  且行且思,發展根基在水一方

  從生態的視角閱讀光澤,優質水資源就是它打開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窗口。

  「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確保綠水青山的根基不動搖。為此,光澤縣將管水治水融入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整個過程,保障光澤的水質優良。」在趙大建眼中,具有發展慧眼的光澤自然不會選擇「竭澤而漁」。

  在澤匯漁業,工廠化循環水養鰻實現了水資源的低消耗和循環利用,高峰期耗水量僅在5%左右。同時,澤匯漁業養鰻工廠配備了原水處理、水循環、汙水處理等全自動設備,養殖產生的廢水進行集約化汙水處理後可達一級A類標準,實現了高產能、零汙染。

  不僅如此,光澤還創新「綠水維護補償」考核機制,整合生態補助資金,通過水質監測數據對各鄉(鎮)、村(居、場)落實「綠水」管護責任進行跟蹤考核。水質達標的,縣財政給予每村每年5萬元左右的「綠水維護補償」;對水質下降和達不到70分考核要求的不予補償,並對其黨政負責人進行約談問責。責任清晰、正向激勵的共治局面逐步形成。

  如今,有著「西武夷」區域定位的光澤,正逐步探尋更為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通過整合高家水庫、霞洋水庫、北溪河流等優質水源,光澤引進浙江暢遊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謀劃建設3個庫釣基地、5條溪流釣線路基地,通過舉辦垂釣賽事等活動打造中國山水垂釣名城。

  「光澤藉助『水美城市』『水美鄉村』建設,以『水生態銀行』盤活產業經濟,使水資產提質增信,同時注入新業態項目,激活了全縣因水而富這篇大文章。」南平市水利局局長周靖對光澤的創新實踐寄予厚望。

  從江河之水到產業活水,再到發展護水,光澤創新實踐「水生態銀行」,使得水資源價值逐漸攀升,並以產業收入反哺「綠水維護」,努力走出一條「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

  未來,高質量之水還將源源不斷為光澤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0年8月27日

相關焦點

  • 福建光澤探索治水興水新路徑 讓水資源「流金淌銀」
    光澤是省內唯一全流域水質達到國家二類及以上標準的縣域。因為生態,中石油武夷山礦泉水項目相中此地,一期年銷售超700萬箱,產值超2億元;省重點項目澤匯漁業產業園花落光澤,依靠肖家坑水庫優質水資源,800畝園區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從江河之水到產業活水,光澤通過治水興水,使得水資源價值逐漸攀升,躋身光澤四大產業集群之一,走出一條因水而富、因水而興的新路子。
  • 金溪鎮:昔日「窮山惡水」 如今「流金淌銀」
    金溪鎮:昔日「窮山惡水」 如今「流金淌銀」 2020-10-27 16:3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光澤開展「水生態銀行」試點 讓「閒水」變「富水」
    光澤整合全域豐富的水資源,開展「水生態銀行」試點,讓「閒水」變「富水」 生態銀行點水成金 東南網6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黃茜雯 邱洪福澤匯漁業總經理謝輝告訴記者,項目在省內選址兩年最終花落光澤,「不僅相中了光澤優質的水資源和自然環境,更關鍵的是當地『水生態銀行』打包肖家坑水庫優質水資源及百石村800畝儲備用地等形成的『水資源包』」。整合生態資源將流動的水進行打包招商是「生態銀行」模式為光澤提供的綠色發展思路。
  • 黔江區金溪鎮:昔日「窮山惡水」 如今「流金淌銀」
    實施過境公路、集中安置點綠化項目,生態、綠色、和諧、宜居的新金溪初步呈現。黔江區充分整合各級各部門幫扶力量,進一步優化金溪鎮深化脫貧攻堅指揮部運行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為深化脫貧攻堅有力有效推進提供堅強保障。市衛健委幫扶集團組織45家單位支援金溪,山東日照東西扶貧協作,永川對口幫扶,區上派駐10個部門結對幫扶,還有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慷慨解囊,助力金溪決戰貧困,湧現出了「背包書記」田傑,「點子書記」全克軍,「就業書記」劉昶等先進典型。
  • 阿勒泰:「金山銀水」流金淌銀
    「十三五」時期以來,阿勒泰市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生態更優美、社會更和諧、生活更幸福,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金山銀水」正流金淌銀。以阿勒泰市克蘭河谷生態修復工程中水庫區綠化項目、戈寶紅麻生態旅遊產業、汗德尕特冰雪小鎮、拉斯特鄉康養小鎮、薩爾胡松鄉和切木爾切克鎮四季小鎮、阿拉哈克睡眠小鎮等為代表的「旅遊+」項目躍然而出,鄉村旅遊發展快速推進。
  • 小河淌水大河滿
    這個春天,他們談論更多的不是春耕,不是農資,而是另外一件更感興趣的事,也就是伊金霍洛旗「東  水西調」疏幹水綜合利用工程。  根據伊金霍洛旗「東水西調」疏幹水綜合利用工程規劃,紅慶河境內要修一條人工河,將附近煤礦的疏幹水淨化後輸入人工河內,灌溉沿河兩岸的農田,給乾涸的湖淖補水。
  • 水碧宜入畫 流金淌銀來——靖安實行「河長制」帶來興縣富民效應
    「我就是看中了靖安的水工程優良、水環境優越、水景觀優美、水管理優質、水文化優秀,才投資8000萬元,興建這個靖安縣休閒農業『航母』。」走進位於高湖鎮永豐新村的江西百香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萬華弟眉眼裡全是笑。春光明媚下,呼吸著帶有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萬華弟陪記者在公司內邊看邊聊。
  • 《小河淌水2011》實至名歸 王菲菲獲年度金曲獎
    剛剛推出不久的「飛音樂」(Chinese Trip-hop)力作《小河淌水2011》獲得了「2011年度流行樂壇最佳金曲獎」,這是繼《水上花》之後,王菲菲再次登上中歌榜的頒獎舞臺。  在「中歌榜2011年度金曲」的榜單中,王菲菲的《小河淌水2011》作為唯一的一首關愛綠色、保護生態的公益作品脫穎而出,引起大家的關注。
  • 「張家界脫貧故事」梯市村:產業扶貧「流金淌銀」
    「產業扶貧,『流金淌銀』。」據了解,2017年至2019年,梯市村新發展莓茶基地430畝;新建一間400平米的莓茶加工廠;發展黑豬養殖基地一處;烤菸700畝。2019年,梯市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
  • 做足「水文章」 釋放水動能 湖南郴州探尋可持續發展路徑
    資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四水聯動 釋放水動能  郴州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地帶,位於湘江、珠江、贛江三大水系的源頭,境內降水充沛、水系發達,不僅水資源豐富,還是華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2019年5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 《小河淌水》,一條從雲南流向世界的小河……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視頻:宋祖英《小河淌水》(臺北小巨蛋現場版)「月亮出來亮汪汪
  • 《小河淌水》| 從深山裡「流出」的世界名曲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這首動人的歌曲正是被譽為「東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小河淌水》是一首雲南民歌,由尹宜公創作。它以從容舒展自由的節奏,迴環起伏、清新優美的旋律。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月夜靜流,阿妹觸景生情,傾訴著對阿哥的情意。
  • 胡海泉和黃綺珊演唱的《小河淌水》,怎麼樣?
    前幾天,在《天賜的聲音》節目中,胡海泉和黃綺珊合作演唱了《小河淌水》,這首歌曾經被龔琳娜、蕭敬騰唱過,並不算很小眾。而此次胡海泉和黃綺珊的合作,算是半首好歌。胡海泉和黃綺珊合作的《小河淌水》胡海泉沒問題,黃綺珊沒問題,但是兩個人搭在一起就有些違和。
  • 月亮出來亮汪汪……經典民歌《小河淌水》起了紛爭!
    2004年,料理了父親的後事之後,高梁之子高曉光正式提出:「為便於民事訴訟,版權局應該撤銷《小河淌水》的著作權。這是父親的夙願:正本清源,還《小河淌水》的本來面目。」資料圖:大姚縣政協為高梁寫的書同樣是在2004年,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會副會長田聯韜發表了《溯本求源〈小河淌水〉—— 兼評歌曲〈小河淌水〉作品屬性與著作權歸屬》,詳盡地闡述了查訪《小河淌水》由來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盛禮洪等前往雲南彌渡縣作過比較細緻的調查
  • 生態治水+鐵腕護水+科技管水,平谷水生態環境實現新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群眾關注。平谷區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始終堅守生態優先理念,「生態治水+鐵腕護水+科技管水」三管齊下,留住綠水青山,奮力答好「生態卷」,擦亮平谷「水名片」。生態治水:農村汙水治理標準化試點 試驗模式走在全國前列農村水環境一直是水生態提升改善的短板弱項,如何攻克這一難題?
  • 四川一公園血腥味紅水淌滿路面?相關部門調查發現……
    四川一公園血腥味紅水淌滿路面?記者隨即聯繫綿竹市委宣傳部和德陽市生態環境局,確認視頻中所反映的內容屬實。綿竹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處泉水是綿竹一處較為優質的泉水,公園周圍也並無工業企業。當天下午,綿竹市環保局相關人士再次到月亮泉公園現場查看,發現目前河道河水水位、顏色均已恢復正常,異常水體由環保局取樣送檢。
  • 給月季盆栽進行冬剪以後,月季的傷口一直淌水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給月季盆栽進行冬剪以後,月季的傷口一直淌水怎麼辦?敲重點:月季冬剪時要考慮一些因素,不是隨便剪的,要考慮月季枝條是否越冬,剪早了會傷流,就是網友說的淌水,剪晚了已經冒芽會浪費營養看不到第一季花,還有就是要看溫度,暖冬可以輕剪或者不剪,因為幾乎沒休眠症狀,很多地方,比如兩廣,雲南等地方,在冬季月季幾乎不冬剪,適當地疏枝打頂就可以了。
  • 合肥全面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城興水美
    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系列報導之合肥篇  試點期間,合肥市全面系統地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在「城湖共生、城水共治」的治水理念下,從「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安全保障、水文化彰顯」五個方面,打造生態水利,實現城興水美。
  • 銀戒指、銀項鍊變黑怎麼辦?教你7招恢復純銀飾品原有光澤
    銀戒指、銀頸鏈變黑怎麼辦?教你7招首飾保養方法恢復純銀飾原有光澤由於銀本身的特性,在接觸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汗水、香水等產生化學作用,就會形成黑色的硫化銀,令銀飾出現變黑、變黃的氧化現象。方法1:洗銀水使用洗銀水屬較為傳統的方法,能快速脫氧化,並能深入細縫。洗銀水具腐蝕性,即使發黑、發黃情況較嚴重的銀飾亦能恢復光潔亮麗。不過要注意浸泡洗銀水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浸泡數秒後取出,並且立即用清水清洗及紙巾印幹。
  • 【翔音】《小河淌水》 作者|王永林 主播|陳小川
    「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自然條件,構成了彌渡山地民族「隔箐叫得應,見面走一天」的生活環境,形成了彌渡 「唱歌水應聲,隔山聽得見」的人文景觀,也養成了彌渡人「唱山歌、對調子」的自娛習俗。這樣一個獨特的人文之地,長期致力於民歌搜集整理的雲南音樂家尹宜公先生,在上世紀的四十年代,就經常在這裡採風流連。由此誕生了一部偉大的音樂作品——《小河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