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安靜內向,在小時候是聽話懂事的象徵,但是如果長大之後依然這樣卻很容易演變成缺乏自信、自卑,這也是很多家長所擔心的事情。面對這一問題家長與其做些什麼去彌補孩子的性格問題,還不如做做減法。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談到孩子的情商啟蒙時談到:家長別去做這3件事,可以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又陽光。
一、別做中國特色式比較
拿孩子比來比去是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這種比較不只是簡單的比較兩個孩子水平如何,而是帶有著相當大的中國特色:既要跟學霸比成績,又要跟淘氣孩子比體育,總之就是要門門第一,而在這種過分的高標準嚴要求的比較之下,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而除了比較目標的水平高,比較的方式也略顯離譜:家長在比較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不在場往往都會誇獎,甚至略帶吹噓的意味;但如果孩子在場口風就完全變了,當著孩子的面鼓勵孩子、誇獎孩子,似乎是一件被嚴格禁止的事情,孩子如果聰明就要指責孩子不努力,孩子如果乖巧懂事就要說孩子不聰明,總之一定要指責孩子點什麼。
雖然在成年人看來,這種比較的方式一方面照顧了其他人的面子,另一方面也防止孩子驕傲浮躁,但往往過猶不及,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這種「中國特色比較」,會實實在在地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家長所否定的,因此性格更加的自卑內向。
二、別強制孩子「假開朗」
而家長常做的另一件讓孩子性格更加自卑內向的行為,就是強制孩子「假開朗」了。孩子在面對陌生社交時內心是有一定的恐懼的,這種恐懼如果能得到良好的引導或者是環境能主動釋放善意,其實是可以有效的改善的。
但家長卻往往不會給這個時間讓孩子來適應,經常會火急火燎地催促著讓孩子融入環境「去跟大家打個招呼」、「來上臺給大家表演一個」,都是家長們在帶孩子進入陌生場合時常說的話。在這種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孩子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巨大的精神壓力,強化了孩子面對他人時的內心恐懼,因此在以後的環境裡,往往會表現出在熟人面前尚且還好,但一旦遇到陌生的人就會被喚醒童年時的社交恐懼,表現出自卑內向。
想讓孩子真正的與群體好好接觸不是讓孩子鼓起勇氣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家長教會孩子如何與陌生人相處,如何進行社交活動。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這套書全套共計6冊,分別對孩子需要培養的6種社會交往能力做了分門別類的介紹。
書中以圖文相合的方式,家長既可以當育兒經看,知道教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培養什麼;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三、別只讓媽媽帶孩子
在我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親的缺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根據調查結果統計在1973名網友當中,有70%以上的人表示在自己家媽媽陪伴自己的時間要超過爸爸;其中要接近40%的人表示自己的教育爸爸很少或幾乎沒有參與過。
而其實這也是導致孩子性格自卑內向的重要原因之一,男性與女性的氣質是有著天生的不同的,無論媽媽是多麼現代化的獨立女性,擁有如何自由的精神,也無法給孩子以像男性一樣那樣外化的剛強的氣質,跟著媽媽一起成長的孩子,也自然會在性格上都會因為缺失了父親的影響,而更加靦腆自卑一些。
的確,我們應當承認靦腆內向的孩子不一定就沒有辦法做出一番成就,但我們整個社會的整體情況上,還是希望孩子更加陽光開朗一些,被動地等待別人發掘自己的才華和主動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情相比,還是培養出孩子陽光自信的性格更重要一些。
當然,除了家長在生活中的應當對孩子的種種教育,主動、積極的性格教育也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有更加陽光開朗的性格,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可以幫助孩子有效的做好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全套繪本共計8冊分別從情商、好性格、情緒管理、社交能力、逆商教育、品格教育、性教育、財商教育這8個方面對孩子可能存在的情商問題進行教育。故事使用小動物的形象歪歪兔發生的故事對孩子進行教育,要比單純地說教的教育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