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馬要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全馬?

2020-12-23 騰訊網

繼上次這條推文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半馬?之後,很多跑友在後臺留言詢問:在參加了一些半馬之後,想嘗試全馬,有哪些注意事項,於是咱們今天就安排上!

很多人在參加過幾次半馬之後,都會產生跑全馬的衝動,但是自己的體力是否是撐得住加倍的距離,是跑者不得不思考的問。

半馬和全馬是完全兩個概念,準確的說,也是區別普通跑者和達人跑者的分界線。也會給跑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充分了解自己,是你在從半馬往全馬前進道路上的首要原則。

在持續快速奔跑一小時後,人都會處於接近或者低於五氧閾值的狀態,這一點半馬和全馬類似。這就是體內絕大部分是有氧代謝,有少部分的無氧代謝。

不同的是,全馬是在向人體的極限點挑戰。對於人體來說,30—35公裡是一個極限。超過了這個極限。就會因為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等原因產生大家所說的「跑崩」。如果平時訓練的不紮實,而在比賽時配速又比較快,就會出現劇烈的反應。

對於半馬來說,對於無氧的要求更高。比說用95%有氧跑全馬,90%的有氧跑半馬,那么半馬中產生的乳酸就會是全馬的兩倍。這對人體乳酸耐受力和速度耐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半馬和全馬分別該怎麼訓練?

針對半馬,跑者平時的訓練距離在16—18公裡,一周1—2次即可,即使距離長一些,也可以控制在22公裡。相比全馬,配速也可以稍微快一些。

半馬的入門時間是三小時。新手跑者初跑半馬時可以把目標定位在2個半小時以內,平時訓練的時間只要達到一個半小時就夠了。

而作為正式馬拉松的全馬,難度係數眾所周知,所以難度係數更高。訓練時可以以周圍單位制定長期的訓練計劃。每周3—5次,而且要和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交叉起來;每周至少一次長距離慢跑,每周至少一次速度訓練。

半馬和全馬該如何分配體力

有能力跑全馬的人都知道,相比全馬,半馬反而會更辛苦,因為半馬的速度會更快一些,過程反而更累。而全馬的前三十公裡都可以穩著來,艱苦的過程出現在三十公裡以後。

在跑全馬的過程中,前五公裡一般都會規劃為熱身,半馬的熱身距離則要縮減一半。然後進入定速巡航。所以跑半馬前一定要進行更為充分的熱身。

在跑半馬過程中,第5—15公裡維持正常的比賽配速即可,不用過度加速,以免出現體力消耗過大而「跑崩」。提前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分配好體力,知道用什麼速度可以跑完剩下的路程。

半馬和全馬之間,隔著一座叫體能的大山

如果你的體能只能跑完半馬,那麼去強撐算跑全馬的時間,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跑半馬在向全馬進軍前,一定要試探自己的底線。看自己到底能跑多遠。然後針對性的加強訓練。

對於普通跑者什麼時候才能跑全馬,目前比較認可的一個考量標準是看個人跑量。如果從來沒進行過體育鍛鍊,想在一定時間裡跑完40多公裡,不是意志力可以實現的。從半馬和全馬,也同樣要經歷一個心肺和肌肉鍛鍊的過程。

核心肌群訓練很重要

上文有提到交叉訓練,指的就是在跑步的間歇時間裡,進行核心肌群的有效訓練。練好核心肌群,對於跑者受益無窮。

如何有效堆積自己的跑量?

堆積跑量是從半馬到全馬過程中最有效的鍛鍊方法。但是在堆積跑量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傷病問題。而這些傷病問題,有些在休息後會緩解,有些則成為跑者跑步過程中最大的阻礙,甚至不得不放棄跑步。

堆積跑量的過程中,肌肉會越來越強大,隨著跑量的提升,自然就能越跑越遠。堆積跑量一定要注意的是循序漸進,關注身體和關節的疲勞,切不可試圖快速提升,每周跑量的增加以不超過上一周10%為原則。

跑量累積,什麼時候就夠了?

很多經驗跑者給出的數據是一千公裡,但是這只是一個參考,並沒有嚴格的依據。但是跑夠了一千公裡,你一定有了強大的肌肉和心肺功能。此時跑全馬相對會更加的輕鬆和安全。

這幾點注意事項,你一定要知道!

明智的選擇賽事

為了讓自己的首次全馬取得成功,跑者需要在賽事上作出明智的選擇。比賽能夠激發跑者的激情,地形最好是平坦的。這兩個方面能夠讓跑者保持動力,並且提升成功率。而且最好是選擇自己家鄉的比賽。

時間允許

絕大部分馬拉松跑者的訓練周期是16-20周,所以會影響到跑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全力備戰全馬的話,絕大部分的空閒時間都會被佔據。所以,在確定報名比賽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備戰。

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

跑習慣半馬的跑者一般平時訓練距離都不會超過22公裡,而全馬就需要30公裡以上的訓練量,且配速會比半馬低一些。除了距離提升,對於跑姿、肌肉、耐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跑者也要注意這方面的訓練。我們可以根據跑半馬的訓練計劃來做出自己的全程馬拉松訓練計劃,先嘗試跑兩次,再慢慢調整。

分配體能,提高效率

在30公裡以後,我們會遇到撞牆、崩潰等問題。所以我們在跑全馬時要提高自己對速度的控制能力,嚴格按照配速前進,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體能。在身體能支撐的情況下,跑的再遠一點。還要學會補給和處理應急情況,比如跑步過程中什麼時候補充能量膠,遇到撞牆的情況怎麼辦。

結伴而跑

一個人的長跑訓練是孤獨枯燥的,和小夥伴或者跑團一起訓練,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而且彼此之間可以相互促進。

調整心態

半馬和全馬的另一個不同就是心態的不同。雖然開始跑全馬時,你肯定已經參加了不止一次馬拉松比賽,已經很熟悉怎麼跑馬拉鬆了,比第一次跑半馬時心裡會有底很多。但是由於全馬更容易崩潰,因此肯定會緊張。不要緊張,第一次跑全馬的話,不要過多的要求多麼好,能保證順利完賽就是一個突破了。

半馬和全馬除了在距離上的差別,還包括生理反應、訓練方式、體力分配、體能要求、跑量累積等等方面的不同。但是你只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並且選擇你適合你自己的訓練計劃,通過不斷地努力,解鎖全馬肯定不是夢!

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或者比賽過程中,大家還是需要注意身體變化,保證身體健康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讓以健康為目的的跑步變了味。最後,希望每一位有能力去解鎖全馬的跑友們,早日達成這一成就哦!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跑步要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半馬?
    跑步要達到能夠跑完兩次16㎞的條件後,就可以去嘗試半馬了。比賽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視。但是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針對訓練,在達到能夠跑完兩次16㎞距離的條件以後,才能夠去賽場嘗試。不然,是會給身體帶來傷害的。16㎞是半馬的敲門磚。能跑完兩次16㎞,說明跑者已經具備了跑半程馬拉松的耐力,能夠把半馬堅持下來了。基本上不會出現賽場上跑不下去,跑後久久不能恢復和傷病情況了。
  • 5公裡、10公裡和半馬要達到什麼水平,全馬才可以破三
    這道「病」很容易發生在那些身體素質優異,任性執著,全馬315以內的跑者身上。而全馬305以內的可能「病情」最重。 破三需要全程配速415,是一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所以我們的堅持和超越才有了意義!
  • 【科學健身】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半程馬拉松?
    嚮往跑向更高殿堂的同時,心裡也充滿了這樣的疑惑:是不是在賽前訓練期,需要跑幾次與半馬相同的距離?要達到多大的跑量,才能去參加半馬比賽?就好比參加全馬比賽前,並不需要跑一場42.195公裡來訓練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是想跑完,耐力好一點的人,即使平時不跑步,基本也能跑完半馬。但是,對於大多數想要認真跑完半馬的人來說,還需要循序漸進。這樣做不僅為了完賽,更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和健康。畢竟,跑步是一輩子的事,不能用僥倖心態矇混過關。一般來說,參加半馬前,需要保持跑步習慣兩到三個月。對於新手而言的,每次訓練的時間要在兩到三小時之間。
  • 想要嘗試半馬!究竟跑步練習到什麼程度才能參加?
    很多熱愛運動的小夥伴們想要嘗試半馬,但是由於缺乏經驗而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參加。其實參加半馬比賽前,你並不需要跑21.0975公裡等量的訓練。就好比參加全馬比賽前,並不需要跑一場42.195公裡來訓練是一樣的道理。
  • 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
    撰文/石春健編輯/燈芯絨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最近不少跑友留言說,自己已經完成了幾個半馬比賽了,何時可以跑全馬?有些跑友身體素質好一周跑個兩次步,就可以完成半馬比賽,但是全馬完全不同。全馬比賽不等於兩個半馬,難度和強度遠遠大於兩個半馬,需要非常系統的準備。
  • 在參加了一些半馬之後,想嘗試全馬,有哪些注意事項?
    針對半馬,跑者平時的訓練距離在16—18公裡,一周1—2次即可,即使距離長一些,也可以控制在22公裡。相比全馬,配速也可以稍微快一些。 半馬的入門時間是三小時。新手跑者初跑半馬時可以把目標定位在2個半小時以內,平時訓練的時間只要達到一個半小時就夠了。
  • 「半馬」比「全馬」更危險?——危險的不是距離,竟然是它?
    「半馬」比「全馬」更危險?文:踏  浪 到底半馬危險?還是全馬危險?當有些跑友問我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半馬危險!為何?縱觀馬拉松賽場上出現意外的選手,半馬事故比例遠遠高於全馬,因此半馬危險係數要高於全馬!
  • 跑步的堅持:5公裡,10公裡,半馬,全馬骨子裡的倔強!
    記得第一次開始跑步就出現了小插曲,當時很小白,堅持跑了大概3公裡的樣子第二天上班膝蓋疼得厲害,並且一直疼了幾天,還到醫院拍了片子,後來才知道這個是長時間不運動,一次運動量過大了。跑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不得及早也容不得馬虎。幾次跑過之後逐漸能適應並享受跑步的過程,開始逐步地提高跑量。
  • 半馬和全馬的只是距離不同?那你就錯了!
    半馬不是奧運會項目,不管是奧運會還是國內的全運會,都只有10000米和全馬。而半馬的最高級別賽事,只有每年國內分站舉行的全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揚州半馬在內)以及國際上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著名的跑步運動員很少以半馬為主項,大多是以半馬作為訓練後,再轉戰至全馬。
  • 備賽2020 你的半馬/全馬訓練計劃在這裡!
    半馬計劃12周,全馬計劃為18周,大家可以按照以下計劃安排自己的訓練,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半程馬拉松初級計劃比較適合初跑者,包括沒有太多跑步經歷或者沒有系統訓練過的跑者。第一周的任務也相對簡單,基本上都能夠完成,不過如果實在跑不下來可以用跑走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另外在訓練期間,還可以參加5公裡比賽和10公裡比賽來獲取比賽經驗。
  • 田協出新規:半馬也是馬!跑步圈鄙視鏈可以歇歇了!
    不過全馬和半馬並非只是距離的差距,在強度上有著本質的區別,會給跑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全馬並不是跑兩個半馬加起來那麼簡單,兩者無論是在跑步技術、體力、耐力還是心態,都有很大的不同:尊重距離是從半馬提升到全馬的首要規則。那麼問題來了,半馬和全馬到底有哪些明顯的差別呢?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跑友們好好講解一下。
  • 中國全馬、半馬、境內紀錄分別是多少?
    中國全馬、半馬、境內紀錄分別是多少? 近年來世界紀錄、日本紀錄等各種紀錄不斷被破,不知道大家是否和小編一樣對咱們國內的各種紀錄是什麼,總是不清不楚的。中國馬拉松的各項紀錄具體是誰是多少成績,很多人也各種查找,就連中國田徑協會的官網上也沒有具體的說明。
  • 馬拉松大全集:聊聊全馬、半馬和迷你馬的那些事兒
    「全馬」、「半馬」、「迷你馬」字樣也在網絡躥紅。在11月5日2017漠河北極冰雪馬拉鬆開跑之前,一起來聊聊什麼是全馬、半馬和迷你馬。一般提及馬拉鬆通常指的是「全馬」。  馬拉松那麼累,為什麼依然有人為它瘋狂打Call?  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之二則是對參賽者的包容。
  • 想要全馬破3破4?先看看你10公裡、半馬成績是否達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備戰積累,怎樣知曉自己的能力是否已逐漸向全馬目標成績靠近了呢?如果直接去跑個全馬,耗時耗力當然不太現實,這時你可以用10公裡或者半馬成績,來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比如你一年前10公裡能跑45分鐘,但最近一年訓練懈怠,估計就比較難跑到340以內;再比如氣溫10度左右跑出了半馬PB 1小時50分,之後跑全馬比賽卻遭遇20以上高溫,可能跑進4小時也成問題。此外,還有新手、老將的區別,比如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10公裡跑到40分可能不成問題,但日常比較少進行半馬以上的訓練,跑量不足耐力不夠,跑全馬往往後半程就會跑崩。
  • 最全馬拉松訓練計劃:半馬+全馬6個計劃
    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很有必要,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的訓練計劃摘抄自國外著名的馬拉松指導書籍《Big Book》,中文譯名《馬拉松訓練寶典》,其作者之一就是發明了著名的「亞索800」的那個「巴特.亞索」(在後面的網盤連結裡也有這本書的電子版)。一共有半馬初級、中級、高級,全馬初級、中級、高級,6個計劃。 原書介紹了很多訓練的理論知識,以及眾多大神高手的經驗,想要仔細研究可以查看原書。
  • 跑步多久可以參加半馬呢?分享我的一些經驗!
    可是對於參加首馬的跑者而言內心充滿了疑問:● 想要安全挑戰一次半馬需要準備些什麼?● 飲食上該怎麼吃?● 賽前應該怎樣訓練?● 跑步多久可以嘗試參加半馬?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跑步新手如何安全備戰半馬。一、跑多久不是關鍵,跑多少才是!
  • 半馬與全馬成績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如何才能讓跑步訓練更加精細有效
    2 前文已經講了全馬比賽前半程與後半程配速越穩定越好,但這絕不等於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全馬比賽用時就等於半馬比賽用時乘以2; 半馬比賽體力消耗從理論上說,最多只有全馬的一半,甚至比全馬的一半更少,這就意味著半馬的難度最多只有全馬的一半或者一半不到,而同樣的道理,全馬的難度比半馬的難度的一倍還要更多。
  • 急死我了,要跑半馬的你們快點訓練起來好嗎?
    半馬猝死率普遍高於全馬,很多悲劇都是在這種隨便跑跑就可以的心態下發生的。 所以對於半馬,我們仍然要對它抱有一顆敬畏之心,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來順利完賽和避免受傷。第二月比較關鍵,要在周末把長距離練起來。在賽前提前一個月去適應這種強度,可以讓肌肉有個接受的過程。按照這種節奏去訓練,如果你要突然要因為加班/約會/偷懶啥的缺席一兩天,問題也不大。
  • 跑完北馬說北馬(1)|堅持跑步,快樂完賽!--半馬與全馬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我希望媽媽能夠順順利利快快樂樂地跑完42公裡,順利完賽,畢竟一年半前媽媽還是連1公裡都跑不下來的人。而跑過今年的揚馬半馬後,溼熱天氣下跑步的不適應,讓我一度產生了以後跑步最多跑10公裡的打算。 但事情往往不按自己計劃預定的方向發展,加之我又屬於愛集體活動、大腦比較發熱的分子,於是抱著做分母的心態報名了北馬,結果未料到憑運氣真中簽了,然後開始了心理煎熬和跑前臨時抱佛腳的準備(此部分北馬準備小文有詳述,此略)     賽前沒有經過大咖們所說的必須拉一次LSD,因此輕鬆地定下來自己跑到科大北門就是自己的勝利目標。
  • 蔡樹強的半馬初體驗
    「沒有人相信我能跑半馬,連我自己都不相信。」上個月底舉行的珠海橫琴馬拉松上,長安人蔡樹強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半馬,用時2小時44分。此前的蔡樹強根本不喜歡跑步,對運動毫無興趣,參加橫琴馬拉松前,他每天5公裡只跑了一個月。是老友孫茂和一直鼓勵他,陪著他一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