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來,福建省政和縣東平鎮界溪水庫巡查員楊秉才,始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界溪水庫優美的生態環境。
1979年建成的界溪水庫,水域面積1030畝,蓄水量可達1500萬立方米。它是集灌溉、飲水、防洪、發電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庫,控制著26.4平方公裡的流域面積。東平鎮的一年四季,界溪水庫猶如一面鏡子,倒映著蔚藍的天空和蔥鬱的樹木。
在這片水清景美的熱土上堅守了43年的楊秉才,從1977年開始就參與界溪水庫的建設,直到建成後也一直在這裡工作,對界溪水庫有著像家一樣的情感。
313.45,313.47,313.48……楊秉才冒著大雨,每隔一個小時查看一次水位標尺。兩個小時過後,雨停了,水流緩了,他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每年汛期,早有準備的他總是提前讓電站發電,一方面讓水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騰出庫容,保護大壩安全。雨不分晝夜下,他不分晝夜守。每到晚上,他總是睡不著覺,常常從床上爬起來,冒著大雨到壩上走一圈,和值班人員一起查看壩肩、壩坡、壩腳是否會漏水,在壩上一呆就兩三個小時。沒有避雨的地方,就搭著雨衣靠在啟閉機房門口躲雨。汛期過後,同事總會發覺他本就瘦小的身形更加消瘦了。
一天早晨,楊秉才像往常一樣繞著水庫巡查,突然發現水庫一隅有1000多隻鴨子在嬉戲。他愣了一下,大聲吼道:「誰這麼大膽在這裡放鴨!」要知道,界溪水庫每天給東平鎮提供1萬噸飲用水,供近2萬人飲用,這裡堅決不允許垂釣、遊泳、養魚、養鴨。警示牌豎立得如此醒目,竟然還有人在水庫放鴨,他立即對養鴨人進行了批評教育並當場驅走鴨子。
界溪水庫周圍有600多畝的杉木、闊葉林。這些樹木在水庫的滋潤中、在時間的孕育裡茁壯成長。如今,樹木已經長成了東平鎮的「綠色金庫」,寧靜而美麗。
東平鎮的道路兩旁有些樹木由於山體滑坡枯死,界溪有個村民想把枯樹砍回家當柴禾用。楊秉才看到後馬上上前制止,攔住了村民砍柴。村民埋怨他不講鄰裡之情。他說:「我擔心,一旦有村民開這個頭砍死樹,就會有一些村民順手牽羊偷砍活樹。我寧願得罪鄉鄰也要保護好這片樹林。」楊秉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他的「綠色金庫」。
2008年,界溪水庫改制成自收自支單位。同事們紛紛另尋出路,只剩楊秉才獨自一人看守著水庫,整整兩年沒拿過工資。朋友高薪邀請他做廚師,他不去;在漳州、福州、政和工作的三個兒子勸他到城市生活,他不去。他說:「水庫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水庫。」
2013年,楊秉才退休了,政和縣水利局重聘他當起了界溪水庫巡查員。他二話沒說,一幹又是7年。
楊秉才站在水庫邊,望著優美的環境:「水資源保護是造福子孫的事。大半輩子了,界溪水庫就像我的家,我會繼續保護好這一泓清水。」
責編:李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