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乙五行拳——鍾雲龍道長演練(附拳譜)

2021-02-12 三亞太極拳

    《武當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稱為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系武當武術的主要拳種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間(1488—1504)),由武當山道教龍門第八代宗師張守性,根據武當丹士張三丰《太極十三式》,並上溯漢末名醫華陀《五禽戲》,及道門流派中吐納、導引、技技等融煉而成。

      它極注重身法,貴柔而用剛,樸實無華。又善於「插搥」,近似蔡李佛「陽插搥」,惟因身法步法均不同,故插搥有異。

  金子弢(原名愛新覺羅#8231;溥儇;為清皇室子弟,宣統溥儀乃其長兄)。於1929年於武當山隨李合林學此拳,一直秘練不傳,於1980年才公開表演,震驚四座。後被邀返饋武當山,傳趙劍英,劍英傳武當拳術教練鍾雲龍道長,鍾雲龍道長傳眾弟子。此視頻為鍾雲龍道長演練。

  中國古代先哲們從物質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種性能不同的物質,作為構成萬物的元素,稱為「五行」。進而,以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事物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規律。

  太乙者,元氣也。人之性命全憑其真氣聚體。武當武術前輩們,正是以傳統文化理論為基礎。以陰陽、五行、八卦、九宮之類的理念,以五行結合拳式、結合人體以解說其拳理和鍛鍊法則。

  其一,以五行的形態、性能、方位為基準,將基本拳式組成五行系統,作為拳種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人體的前、後、左、右、中五個方位,將「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為五行。太乙五行拳從動作編排和動作路線上,緊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於九宮中。

  其二,以五行結合人體。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臟,內外五行相互聯繫,又與技擊聯繫。「內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順」。「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剋之數,調節陰陽平衡。正是人有陰陽,成於五行,以道理為指導,以養身為宗旨,以技擊為末學。體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觀點,意在追求自然,返樸歸真。「以靜為基,以柔為形」,養生與技擊的有機結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導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規範拳術。太乙五行拳碾轉繞環,環顧八方,分陰陽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宮,「使氣力之所到,架勢即隨之;架勢之所至,而氣力即注之」。一招一勢陰陽相滲,在八卦陣中千變萬化,在太極圈和四方四隅變化,形成九宮穿遊的格局;手是環抱式,腳走括弧式,腰隨胯轉,肩胯相對,旋胯擰膀,在方丈之地行雲流水,勁勢無窮,暢流不息,而元氣按人體五行(循環)遍布之意,使內氣流暢和聚集,有助於內功的形成。這種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煉和升華。此乃一曰養身健體,二曰禦敵防身,是修煉之宗旨。動如蛇之行,柔似蠶作繭。

  

    養身特點

  呼吸自然,周身放鬆;心靜意專,神態精神;

  內外三合,節節貫通;任憑陰陽,身法中正;

  意到氣到,氣隨意行;內外合一,神形兼備;

  奇經八脈,暢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養身。

  

    基本技法

  以靜為基,以柔為形,神足而意遠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尚意不尚力

  動中求靜,靜中求動,重意不重形

  意氣勁形,心息相隨,化勁不硬抗

  辯位於尺寸毫釐,制動於擒撲封閉

 基本特點

  樁式沉穩,架勢緊湊

  腰隨胯轉,肩胯相對

  兩手環抱,腳走弧線

  綿軟纏繞,走圓化柔

武當太乙五行拳拳譜

預備勢(無極勢)

起勢 混元一氣 旋轉乾坤

01.白猿出洞 雙峰拜日

02.懸崖勒馬 海底頂雲

03.蛟龍溟濛 雷劈山洪

04.犀牛望月 轉身託天

05.青獅抱球 閃耀金庭

06.豹子含美 仰頸驚林

07.大鵬展翅 群獸震驚

08.花鹿採芝 俯飲清泉

09.黃蟒吐津 戲引螻群

10.鯉魚打挺 波浪滔天

11.雄鷹探山 雙擒雞群

12.仙鶴騰空 飛舞風雲

13.金猴竊丹 爐火皆平

14.青娥探月 波平浪靜

15.黑熊反掌 威震森林

16.金蟾得度 醉臥瑤池

17.喜鵲登枝 寒立梅蔭

18.蒼龍入海 意守心寧

19.野馬抖鬃 烈性飛騰

20.神猿入洞 性歸心田

21.彩鳳凌空 百鳥齊鳴

22.伏虎靈臺 永守黃庭

23.抱元守一 正氣長存

收勢 動靜結合 反轉乾坤

---The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圖文信息,來至網絡、書籍、報紙和雜誌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點讚,留言,評論,收藏,轉發。如有需要,請和我們聯繫,共同探討。

————————————

武當三豐派聯誼會海南分會  三亞戶外養生太極

電  話:15109889028  0898-38258058

聯繫人:楊老師

在線QQ:471145618

地  址: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解放路衍宏現代城8層

公眾號:三亞太極拳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呦!

您的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呦!

您的分享,或許正是他人最需要的!

相關焦點

  • 武當武術概述及武當文化發展
    武當武術始於明代,流傳至今,繁衍出眾多派別,如龍門派、紫霄派、猶龍派、恆山派、九宮派、七星派、功家南派、乾坤門、白錦門等等。傳有武當太乙火龍掌、武當太乙五行拳、武當龍化拳、武當太和拳、武當擒拿小錦絲等。武當劍術更是享負盛名。  武當武術經過數百年來的演變,已由最簡單的「八門五手」的十三勢拳而發展到今天眾多的門類,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
  • 武當太極三豐派廈門遇真堂「武當太極養生班和武當少兒武術班」火熱招募中...
    九四年師承鍾雲龍道長,賜名:師宇。零九年於武當山回龍觀創辦武當道家功夫館。1996年被選為入室弟子。1998年入選武當武道功夫團,同年8月入選教練。1999年被福建莆田體校聘為武術教練。2000年5月赴武漢黃鶴樓演出兩個月。2003年參加了央視《體育人間》的拍攝。
  • 武當太極拳二十八勢之第五勢:正單鞭,裡頭還有實戰擒拿法
    鑑於廣大武當太極拳愛好者們誠摯的學習心願,從本周開始,太極宮將陸續推出武當太極拳口令+視頻指導動作專題,每周一到兩勢,此專題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太極基礎的養生愛好者們在細節處規範武當太極拳動作,從而真正達到健康養生的效果。
  • 非物質文化遺產武當太極28勢起勢:正式行功走架階段,如何做到正確...
    鑑於廣大武當太極拳愛好者們誠摯的學習心願,從本周開始,太極宮將陸續推出武當太極拳口令+視頻指導動作專題,每周一到兩勢,此專題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太極基礎的養生愛好者們在細節處規範武當太極拳動作
  • 鍾雲龍道長:練武之人「藝高人膽大」的具體表現
    武當三豐派第十四代大弟子鍾雲龍道長 鐘雲龍道長為武術班學員講解 鍾雲龍道長親授武當桶子功(叄) 古往今來,練家有言:「藝高人膽大!」。比如,你現在來跟我打,你不敢。為何?因為你怕我,你打到我身上,我沒事,我打你一下你就受傷了。藝高,就是我不怕你打,就是讓你打,你也奈何不了我。但我打你一拳,你可能會骨折。
  • 武協規定以武術段位評修為,武當陳師行沒段位,難道他是假大師?
    陳師行是武當三豐派第15代傳人,他沒有武術段位,但卻是一位掌門人,那他是假大師嗎?中國從1998年推出武術段位,按理說一個門派的掌門人怎麼也應該去考段位啊,比如陳師行的師兄廖師住,他是鍾雲龍的入室弟子,他考取了中國武術六段,他還不是武當派的掌門人,為何陳師行沒有段位,這讓武術的拳迷百思不得其解。
  • 武當陳師行道長單拳衝勁震斷手中筷子:內功驚人?還是江湖腥活?
    陳師行道長7歲習武,11歲上武當山,師從武當三豐派第14代傳人鍾雲龍道長,據悉其是武當輕功厲害,且還是一位太極詩人呢,現任武當師行太極道院院長。網上有不少鍾雲龍、陳師行師徒表演「輕功」的視頻——不過,也基本上是藉助牆體、山體等的攀越動作。
  • 你家拳有沒被武當「冠名」?——武當的偷拳方式
    你家拳有沒被武當「冠名」?——武當的偷拳方式 快看你家拳有沒被武當「冠名」——武當的」偷拳「方式最近網友發來信息,說有標註武當雙手劍的視頻內容其實是螳螂門的器械,于承惠先生長練此劍法,總之不知道為什麼就被突然冠名武當了,武當有沒有武術呢
  • 丙申年三月三於武當山 《武當真宗丹脈》太乙混元丹法全國面授班通知
    丙申年三月三於武當山《武當真宗丹脈》太乙混元丹法全國面授班通知
  • 【武林尋蹤】武當兩儀風雷門
    武當兩儀風雷拳是以道家五行陰陽學說為根基,以陰陽之理指導其身法的變化和勁意的轉換,譜曰」陰陽生克,變化莫測。以五行步法貫穿其中,手法變化亦陰陽,達到點穴分筋錯骨的境界。勁路轉換亦陰陽,達到沾衣十八跌的制敵要求。易經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上海武術:武當純陽拳首次走進大上海
    作者:史為民來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以武入道公眾號原創書品上海武術院官方雜誌《上海武術》2020年第一期全文刊登武當純陽拳介紹,至此正式標誌單傳密授之武當純陽拳走入大上海。根據《湖北武術史》和《武當山志》記載,當年挖掘發現了八種武當拳法,分別是武當純陽拳(在武昌)、武當崑崙派五遁陰陽八卦掌(在遠安)、玄門五形拳(在漢口)、太和拳(在武漢)、武當太極拳(在武昌)、天罡氣五行拳(在武昌)、松溪派咫尺拳(在襄樊)、武當拳三迴轉(在大冶)。武當純陽拳原名八部純陽,後國家統一命名為武當純陽拳。
  • 練五行通背拳從基礎單操訓練入手
    趙寶安學練五行通背拳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散手組合操功法行樁演練。5.散手、搏擊實戰。6.五行通背拳拳路演練。7.五行通背拳器械套路演練。有的人腰、腿、胳臂、手指受傷,有的人練出各種毛病來,更有甚者身體練出了殘疾(如勾肩、駝背、歪脖等外相)的趨勢自己還不知道,這不僅給五行通背拳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而且使不少想學練通背拳的人因此不敢學練。還有的人練成不標準的單操動作定型後改不過來,後來自己當「老師」了又誤教誤傳影響下一代。正如韓鵬堯先生當年所講:大連的通背自由化,走下坡路了,想怎麼練就怎麼練,再過幾年我都不認識了。
  • 內、外(勁)兼修的五行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總操法有108種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長擊遠」「貼衣發勁、擊響見物」的皮鞭勁及大劈大蓋的氣勢,是五行通背拳獨特的風格特點,而皮鞭勁是五行通背中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勁力,其練出內勁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檢驗、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淺的標誌,能否更好的區分
  • 論南少林五行之豹形拳
    一九二五年,董秀生撰寫《少林五行柔術譜》書中自序雲「清光緒辛丑(1901年)遊藝燕京獲見李志英先生,始知有五行柔術,遂從而授業焉。考其術之源系先生之祖源自少林妙丹禪師者,而先生三世秘密,無傳他人,故今世少人知耳。」
  • 福州釋然瑜伽武當太極班15年3月即將開班!限15名
    太極拳法,並非是指目前所見單純的太極拳套路,而是由倆儀,太極、無極、三種不同層次的拳術、功法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內,由動至靜,從初級到高級,動靜結合,內外兼修完整的修練功法。課程費用:(原價2200元/30節)前五名報名者可享1800元/30節另贈代金券300元授課時間:每周日 18:00-19:30授課地點:福州釋然瑜伽帝豪店(五四路宏運帝豪大廈
  • 武當五行重手法(原貌版)
    武當五行重手法五行重手法,屬武當「功家南派」功種,該功由師祖鄧鐘山五行重手法,旨在蓄積內氣,增強內勁。該功以五行「金、傳戴祝賢(綽號戴獅子),戴祝賢傳內弟譚洪亮大和尚,後才得以公開傳播.木、水、火、土」命名,練成後手重如鐵,故名「重手」。在練鐵砂掌、硃砂掌的同時,可練此功,可練就上乘的手上功夫。
  • 道教:武當內家拳的創立
    中國武術分為南派北派、內家外家,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當」之說。少林拳奉達摩為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丰為開山。張三丰是怎樣創造出內家拳的呢?這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不僅如此,張三丰還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為主體及劍、棍、刀、槍等內外功法組成的武當武術,丹道一體、理深藝精,武道結合、玄妙飄靈,與少林功夫雙峰並立,同為中華武林的領袖。需要指出,在清代以前,中華武術是不分內家、外家的。內家拳一說始見於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所撰的《王徵南墓志銘》。
  • 武當 | 太乙混元球
    太乙混元球譜文可分三層境界:聚氣呈形(預備式至第四式)、內華外顯(第五式至第八式)、神形俱妙(第九式至第十式)。
  • 太乙金剛拳第二屆夏令營招生公告
    為了讓更多真正熱愛武術的成人在武學的道路上有跡可循,讓民族的下一代薰習到這一真正的中華傳統武學,羅師傅在仙桃市創辦了太乙金剛拳訓練基地,除了開設長年學習班外,現將於8月開辦太乙金剛拳夏令營二期班。本次夏令營主題為「傳承中華武學」,將讓學員內外兼修,內在(精、氣、神)、外在(筋、骨、皮)都有質的飛躍。在這裡,武學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能使學員在短時間內,悟到幾年甚至幾十年所感悟不到的武道。
  • 武當陳師行:馬保國代表不了太極
    這兩天,武當的陳師行道長在社交媒體上連續發表了兩個視頻,與網友探討馬保國事件,在這裡給大家總結一下:首先,陳道長認為,這種對抗本身是不公平的。拳怕少壯是不變的真理,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別說是馬保國了,哪怕曾經是專業的散打、拳擊運動員,你讓他70歲和四五十歲的人打,也是不可能打贏的。一個人年紀大了,有了足夠的修行,可能在技巧上的體悟更多一些,但實戰能力一定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