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通背拳--中拳
通背精華五行掌,五護八斷萬象藏。在練習過程中要領悟其中的意義,祥識生克制化,剛柔的重要性,其剛柔也是通背之本。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最後一掌法,鑽掌,我們也叫中拳。鑽掌的動作與穿掌動作相同。左掌掌心向下,掌指朝前,附於右掌上;左掌屈肘於腹前,至左掌下掌心向左,掌指朝前,兩肘靠肋,上體前傾,探背松肩,目視前方。右掌向前直臂鑽出,掌至極限時突然將掌指內扣,中指第二關節突出,變尖拳。
-
五行通背拳~劈掌
在前幾篇文章裡對五行通背拳中的,摔掌、拍掌、穿掌,今天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劈掌。右掌屈肘在前,在上掌心向上,掌指微內屈;左臂屈肘至右肘下側,掌之朝上,目視前掌。右掌由前向下,向後,直臂掄甩至右上;左掌由右臂下向前,直臂下拍至左大腿上擊響。掌指向下,掌心朝裡。同時身體重心向前,上體挺直,目視前方。上動作不停,右掌向前掄劈;左掌稍外旋,屈肘向上貼右小臂內測滑擦出響。掌尖向上,掌指朝右,同時身體重心落至左腿,右腳跟稍拔起,目視右掌。
-
練五行通背拳從基礎單操訓練入手
趙寶安學練五行通背拳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6.五行通背拳拳路演練。7.五行通背拳器械套路演練。有的人腰、腿、胳臂、手指受傷,有的人練出各種毛病來,更有甚者身體練出了殘疾(如勾肩、駝背、歪脖等外相)的趨勢自己還不知道,這不僅給五行通背拳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而且使不少想學練通背拳的人因此不敢學練。還有的人練成不標準的單操動作定型後改不過來,後來自己當「老師」了又誤教誤傳影響下一代。正如韓鵬堯先生當年所講:大連的通背自由化,走下坡路了,想怎麼練就怎麼練,再過幾年我都不認識了。
-
五行通背拳撲鼠
今天和大家一起對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做一些了解,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又叫雙撲掌,是模仿貓撲捉老鼠的動作而得名狸貓撲鼠在練習過程中,要多注意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其中內含推、拍、撲、塌四個勁合一,看似簡單,但要是做到位很不容易,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細細體位。動作要領:(1)起手動作同前。兩掌直出在前下方,掌心向下,兩平行靠齊。(2)兩臂同時向內沿腹前屈肘,屈腕,向上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上體隨臂動向後稍仰。目視前方。(3)上動作不停。
-
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
因為練拳多見於掌法,又名通背掌。又因用五行生剋制化之拳理,名五行通背拳,亦稱:五行通背掌。中國近代武術家、通背拳大師修劍痴,根據「氣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動物質,氣長則力大之生化規律和原理」,綜舊融新,繼承發展了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以啟後學。 修劍痴著《五行通背拳譜.自序》中記載:「通背拳原系五行內功,與太極混元一氣,神髓相接,支脈各異」 。
-
怎樣練出通背拳的鞭勁
趙寶安大連的五行通背拳分早期和晚期兩種練法。晚期的五行通背拳僅以韓鵬堯為代表,是一項適應軍事化訓練的拳種。其風格特點是練成鞭勁,腰背發功放長擊遠,先練單操後練組合操功法,追求專一的實用性,技擊手法上講究「出手為掌,點到變拳,拳後捋帶」,操功法動作出手時含有「擠滾穿」、回手時含有「捋帶勾」的小動作以及在「一引、二管、三打」中變化運用。
-
五行通背拳--插花手
五行通背拳精華(插花手)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對五行通背拳中的鑽掌做了描述,鑽掌也是五行掌中的最後一個掌法,也是五行通背拳中,技擊性很強的一個掌法,希望喜歡的朋友們多練習,多體悟從中找到真諦!今天我們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插花手,為什麼說插花手是五行通背拳中的精華所在呢,首先先了解一下。插花手又稱劈裡藏花手、左右插花手、劈閃劫攔掌。插花手在實戰作用中起到很重要的步驟,在運用過程中內含圈攔,刀捋等防守方法,同時在攻擊方面,又可出劈、撣、擂等手法,變化莫測,守中有攻,攻中帶守,在練習過程中要都體會,正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練時一定式,用時無定法。
-
五行通背拳十三種劈山技法視頻
劈山在實戰中的應用劈山是五行通背拳五大操法(摔、拍、穿、劈、鑽)之一。
-
五行通背拳筋骨練法
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一下,對練習武術中大家都耳聞能詳的抻筋抜骨,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我們都會聽到抻筋拔骨對習練武術中的重要性,當然我們習練五行通背拳我在練習五行通背拳的過程中,在易筋經方面也是受益者,我所學習的就是民間的易筋經,得朋友教授,對自己的幫助很大
-
五行通背拳名詞註解
通背:通背不是門派(屬祁家門),是一種鍛鍊的法則。通是通達的意思(發力貫通順達);背是人的脊背(不是臂)。是一種以背為法(力發腰背達於掌尖),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的特殊練法的拳術。祁氏:通背拳術的先代祖師祁太昌及其父祁信(祁信又稱老祁派練法的祖師)。五行通背拳是祁太昌所發展傳授下來的(所以又稱少祁派祖師)。
-
五行通背別肘絆子
趙寶安別肘絆子,又稱別肘蹬撲,在五行通背門裡是極為少見的肘加腿打法單操,實用性極強。它是連打帶下絆,並用肘別倒對方。只有常年跟隨師父的老徒弟才能學到此操法。肘尖堅硬、尖銳,招法隱蔽、疾速、短而猛,可隨機應變。五行通背拳對肘法的練與用很有講究。
-
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圖文
很久沒有發文了,很是想念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討的快樂時光,由於自己的原因,一直擱置至今,前兩天發了兩篇文掌,也許是時間久的緣故,閱讀量並不多,今天重新梳理一下,把之前的通背一百零八字圖文再次分享給大家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五行通背拳的一百零八字歌訣,這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對於練習通背拳的朋友都比較想了解,同時呢,先輩們留下來的有些也不是很好理解的,我也看過不少朋友所發的註解,我們也不去做說明,
-
五行通背拳名詞註解【2】
雙手並出法:通背拳的技擊方法粘衣發勁:通背拳鍛鍊與技擊的法則,粘衣發勁是通背拳練習中最重要的一環。練習中粘自己衣發動出響,即增加套路氣氛又增強自己的力度和節奏。技擊對方時粘對方衣,即突發暴力,擊出寸勁。
-
五行通背三絕掌(圖文)
,五行通背在散手搏擊中最講究「守中打中」的實效性。五行通背技擊代表動作名為「引手掌」。拳諺云:當場遞手鶴形現,鷹目猿神精氣貫。引手虛伸蛇吐芯,五護八斷藏其中。敵人打上我取中,中門之路妙無窮。進退起落如波浪,絕掌妙擊敵魂飛。引手,又稱「陰陽手」。右腳在前、左腳在後,腿微微屈蹲,腳尖點地,成虛步(高低都可),兩腳距離適當,重心前三後七。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
祁家~通背拳
拳法為六合拳,明堂膀切手法(羅漢短打)及(羅漢)一百零八手,心極通背拳。手法大開大合,大劈大挑為主。大槍法以羅家槍,楊家梨花槍及六合大槍融會而成。傳其子祁太昌。祁太昌到河南馬學禮深造心意拳,從此有引手,提膝步。祁家通背拳內容除了大劈大挑之心極通背拳外。亦有大量羅漢拳因素。包括四妙之短打手法。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柔。十八串通(手、掌)法。三十六基本操手和七十二散傳操手,合計一百零八手。
-
「臂聖」張策融合楊式太極創「108式通背太極」
張策自幼父親張錦奎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又隨通背拳傳人王佔春(陳慶的弟子,河北良鄉縣北黃新莊人)學五行通背拳。王佔春年長張策十餘歲,但以王佔春師兄弟相稱。王、張相處九年,張策技藝精進,贏得通臂拳「臂聖」美譽。
-
南京藏武堂國學館:八極拳與通背拳教學基地
位於南京市漢中路108號金輪大廈9c2室的南京藏武堂國學館,是吳鍾八極拳研究會南京培訓中心,通背拳南京教學基地,江蘇省武術協會會員單位,南京市秦淮武術協會指定教學點,榮耀八極團社團本部,南京藏武堂大槍對抗訓練基地,仇寶龍八極拳江蘇研習基地,旨在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和愛上國學和國術
-
貼吧第一貼《什麼是內家拳》
二、 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勁力區別 除了表觀的區別外,內家拳與外家拳在勁力上也有較本質的區別。外家拳用外勁,內家拳用內勁,外勁與內勁有著本質的區別,外家拳主剛勁,而內家拳主柔勁,講究柔中代剛。 所謂外勁,是指「人的體能轉變成為驅使身體某部快速運動衝打得到的勁」。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無確切定論,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淵源關係也眾說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與陳家溝陳氏家族第十四世陳有孚為同一人的說法,更給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當我們比照兩家拳法,發現雖然兩者套路形式、結構不同,但拳經總論和拳譜顯示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其運動強調「纏繞」,以巧力勝人為要旨,借力使力為法門,與陳式太極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不表明洪洞通背拳和陳式太極拳存在著異名同骨的密切關係。而這種密切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如下四個方面得以印證:一、兩種拳法皆尚「纏」法洪洞通背拳又名「通背纏拳」,高度注重「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