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背拳筋骨練法

2020-11-27 煙雨竹影視



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一下,對練習武術中大家都耳聞能詳的抻筋抜骨,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我們都會聽到抻筋拔骨對習練武術中的重要性,當然我們習練五行通背拳也是一樣的,很重要!

各家各派都有對筋骨開發的鍛鍊方法。比如易筋經,就做出過註解,易是改變,筋是筋骨,經是改變的方法。易筋經在世面上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如道家的,民間的,其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對身體筋骨的開發,最後達到預期效果。

我在練習五行通背拳的過程中,在易筋經方面也是受益者,我所學習的就是民間的易筋經,得朋友教授,對自己的幫助很大。在我們學習的通背拳裡,同樣有對抻筋拔骨練習的方法,我們稱之為,掰骨揉肉!意思和抻筋拔骨一樣,要拉伸骨骼間的縫隙,增加關節的靈活性,我們都知道,骨關節連結處都是在筋的包裹下牽連著,當你在做動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不舒展順暢,說白了就是在運動中筋的拉伸程度沒有達到預期,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所以在有這樣的感覺後,就要針對性的對這個部位進行筋骨的抻抜。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下載或者買一副人體骨骼圖,對身體骨縫間的聯繫多做了解,這樣對身體的開發會有很大幫助,這就是有的放矢。

在我們練習通背拳的過程中,剛開始師傅就會教授你搖臂,就是搖動胳膊,目的就是讓你的肩部靈活起來,搖臂有向前搖臂,向後搖臂,雙臂交叉正反搖臂等!在搖臂過程中一定要尊尋師傅的要求,胳膊立輪成圓,胳膊內測擦耳而過,手掌擦褲邊而過,身體保持中正,不能偏肩,步法為三七步站定,搖右臂時,左手輕放與小腹處,肘部貼近肋部。當手臂立搖起來後,要做到手有向上有夠、抜起的效果,同時要保持身體的放鬆,當然了,在剛開始練習的過程中,要做到正確是不容易的,但有一點要說明,剛學的是可以僵硬,但要保證動作的正確性,不要出偏差,久而久之通過不斷的練習,必然會有收穫。

搖臂是通背拳中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生鍛鍊中都不可缺失的,除了搖臂對肩部的拉伸,也可以通過鍛鍊器材做輔助的練習,如我們常玩的單槓,吊環,在做這些輔助練習中也要注意方法,我們做好選擇單槓高度的時候,單手抓住槓子,腳尖可以夠到地面為標準,單手握槓,周身放鬆,讓身體自身重量下墜,感覺到肩部有拉開距離的感覺,身體做左右搖擺狀,在這裡要說明一點,一切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來做,不要傷到身體為主,通背拳要求的就是不要超出人體運動範圍科學練習方法,輔助練習的時間強度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今天就通背拳中搖臂說了些自己練習過程中的體會,搖臂也是抻筋拔骨的一個部分,只要你能堅持鍛鍊,你就會體會到對身體的好處,在練通背拳的習練者中,你不會聽到誰有肩周炎,頸椎病的。就是不練習通背拳的朋友能堅持每天搖一搖胳膊,也會受益的!

這些都是我個人鍛鍊中的一些體會,寫出來和朋友們分享,有寫的不對的,請大家多多諒解,也請大家多指正,彼此相互交流,學習共同進步,因寫作水平有限,一次不能完成太多,後期會陸續把體會寫出來和大家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練五行通背拳從基礎單操訓練入手
    6.五行通背拳拳路演練。7.五行通背拳器械套路演練。有的人腰、腿、胳臂、手指受傷,有的人練出各種毛病來,更有甚者身體練出了殘疾(如勾肩、駝背、歪脖等外相)的趨勢自己還不知道,這不僅給五行通背拳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而且使不少想學練通背拳的人因此不敢學練。還有的人練成不標準的單操動作定型後改不過來,後來自己當「老師」了又誤教誤傳影響下一代。正如韓鵬堯先生當年所講:大連的通背自由化,走下坡路了,想怎麼練就怎麼練,再過幾年我都不認識了。
  • 內、外(勁)兼修的五行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總操法有108種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長擊遠」「貼衣發勁、擊響見物」的皮鞭勁及大劈大蓋的氣勢,是五行通背拳獨特的風格特點,而皮鞭勁是五行通背中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勁力,其練出內勁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檢驗、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淺的標誌,能否更好的區分
  • 五行通背拳--中拳
    通背精華五行掌,五護八斷萬象藏。五行掌為通背拳中的精華,包羅萬象,變化莫測,內含明、暗、奇、絕法,此四法又可化其它二十餘種變化。在練習過程中要領悟其中的意義,祥識生克制化,剛柔的重要性,其剛柔也是通背之本。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最後一掌法,鑽掌,我們也叫中拳。鑽掌的動作與穿掌動作相同。
  • 怎樣練出通背拳的鞭勁
    趙寶安大連的五行通背拳分早期和晚期兩種練法。晚期的五行通背拳僅以韓鵬堯為代表,是一項適應軍事化訓練的拳種。其風格特點是練成鞭勁,腰背發功放長擊遠,先練單操後練組合操功法,追求專一的實用性,技擊手法上講究「出手為掌,點到變拳,拳後捋帶」,操功法動作出手時含有「擠滾穿」、回手時含有「捋帶勾」的小動作以及在「一引、二管、三打」中變化運用。
  • 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
    因為練拳多見於掌法,又名通背掌。又因用五行生剋制化之拳理,名五行通背拳,亦稱:五行通背掌。中國近代武術家、通背拳大師修劍痴,根據「氣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動物質,氣長則力大之生化規律和原理」,綜舊融新,繼承發展了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以啟後學。  修劍痴著《五行通背拳譜.自序》中記載:「通背拳原系五行內功,與太極混元一氣,神髓相接,支脈各異」 。
  • 五行通背拳~劈掌
    在前幾篇文章裡對五行通背拳中的,摔掌、拍掌、穿掌,今天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劈掌。今天我們對劈掌的練習方法做了了解,在練習劈掌的時候,首要的是要肩要松活,這就要求在練習搖臂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通背的練習都是環環相扣的,哪裡練不到,到後面的動作練習都會有制約性的,也就是說,學習五行通背拳要系統的練習,不可急於求成。
  • 五行通背拳名詞註解
    通背:通背不是門派(屬祁家門),是一種鍛鍊的法則。通是通達的意思(發力貫通順達);背是人的脊背(不是臂)。是一種以背為法(力發腰背達於掌尖),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的特殊練法的拳術。祁氏:通背拳術的先代祖師祁太昌及其父祁信(祁信又稱老祁派練法的祖師)。五行通背拳是祁太昌所發展傳授下來的(所以又稱少祁派祖師)。
  • 五行通背拳撲鼠
    今天和大家一起對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做一些了解,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又叫雙撲掌,是模仿貓撲捉老鼠的動作而得名這個動作看上去比較簡單,其中包含很多細節動作,以上的動作是一個定式的練習,還有行狀的練習,不過練的時候還是要一步一步的來,在起式開始的時候,身體就要放鬆下來,否則身體僵硬,會影響動作的舒展,在兩臂直出在向下至腹前的時候,其中就有擠、滾、捋、帶四個勁力,是對地方的手臂捋帶的一個過程。在同時身體有一個前起,下沉的過程,這裡要細細體會。
  • 五行通背拳--插花手
    五行通背拳精華(插花手)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對五行通背拳中的鑽掌做了描述,鑽掌也是五行掌中的最後一個掌法,也是五行通背拳中,技擊性很強的一個掌法,希望喜歡的朋友們多練習,多體悟從中找到真諦!今天我們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插花手,為什麼說插花手是五行通背拳中的精華所在呢,首先先了解一下。插花手又稱劈裡藏花手、左右插花手、劈閃劫攔掌。插花手在實戰作用中起到很重要的步驟,在運用過程中內含圈攔,刀捋等防守方法,同時在攻擊方面,又可出劈、撣、擂等手法,變化莫測,守中有攻,攻中帶守,在練習過程中要都體會,正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練時一定式,用時無定法。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通背拳的練法活腕,俗語「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 五行通背拳十三種劈山技法視頻
    劈山在實戰中的應用劈山是五行通背拳五大操法(摔、拍、穿、劈、鑽)之一。
  • 五行通背別肘絆子
    趙寶安別肘絆子,又稱別肘蹬撲,在五行通背門裡是極為少見的肘加腿打法單操,實用性極強。它是連打帶下絆,並用肘別倒對方。只有常年跟隨師父的老徒弟才能學到此操法。肘尖堅硬、尖銳,招法隱蔽、疾速、短而猛,可隨機應變。五行通背拳對肘法的練與用很有講究。
  • 五行通背三絕掌(圖文)
    一、引手掌練五行通背門的人都知道,在搏擊、散打激烈的實戰中,有效地防護好人體中線,是擊技散手運動中至關重要的法門
  • 祁家~通背拳
    其子祁太昌採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繼承發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祁家通背拳創始於清朝道光初年,由祖居河北冀梁城大郭村大槍名揚天下的祁信先生,在固安宮村賈家店"開山立萬"、始稱"祁家門"。
  • 【健康新體驗】常練內經•五行操 氣通經暢筋骨好(下)
    健康新體驗:常練內經·五行操 氣通經暢筋骨好(下)上周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五行操,以及五行操的部分招式,很多觀眾表示在家已經學起來了。那麼今天的健康新體驗呢,我們依舊請到了五行操的指導老師,下面讓他帶我們來繼續學習五行操。
  • 牛街白猿通背拳活背八法
    牛街白猿通背拳活背八法、活腿八法、活步八法,並稱「猿門初功二十四法根」。「法根」就是拳法的根基,也是牛街白猿通背拳入門必修的一門功課。此功修好可使周身靈活、三節貫通,從而為進一步學習通背拳打下堅實的根基。由於此功法簡單易學佔地小,非常適合不同家庭和年齡段的健身愛好者習練。
  • 五行通背拳名詞註解【2】
    通背拳的技擊方法。粘衣發勁:通背拳鍛鍊與技擊的法則,粘衣發勁是通背拳練習中最重要的一環。練習中粘自己衣發動出響,即增加套路氣氛又增強自己的力度和節奏。技擊對方時粘對方衣,即突發暴力,擊出寸勁。五護八斷:通背拳術技擊法則的一個重要方法。五護,即上、下、左、右、中(裡在高低中)。格鬥時切切護住自己的五個部位。
  • 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圖文
    很久沒有發文了,很是想念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討的快樂時光,由於自己的原因,一直擱置至今,前兩天發了兩篇文掌,也許是時間久的緣故,閱讀量並不多,今天重新梳理一下,把之前的通背一百零八字圖文再次分享給大家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五行通背拳的一百零八字歌訣,這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對於練習通背拳的朋友都比較想了解,同時呢,先輩們留下來的有些也不是很好理解的,我也看過不少朋友所發的註解,我們也不去做說明,
  • 中國流傳百餘年的通背拳,被一位說著地道北京話的日本人繼承下來
    這個拳種就是——通背拳。民國二十二年舊抄繪本----《通背拳普》一冊全通背拳是京、津、冀、遼等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武術技擊拳之一,其功能和形態最接近現代格鬥。在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通背拳在拳理、拳法、功法、內容、技擊等方面形成了獨立的體系。
  • 別再讓太極拳為錯誤的練法背黑鍋
    寫在前面跟著臨陣磨槍的老師,用錯誤的練法練拳別讓太極拳為錯誤的練法背黑鍋、道家的呼吸吐納和中醫的經絡學說,太極拳流傳到今天,早已不是一門拳法那麼簡單,它是中華文化的融合與直接體現。除了這些,在當今社會,一個合格的太極拳老師,對人體構造、肌肉的狀態乃至與心理學都要廣泛涉獵,才能更多更好的為學拳者提供幫助。在行拳走架時,不僅要有正確的動作外形,還要符合人體的用力方式,不能生拉硬扯的練拳,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