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太極拳常見的主要錯誤,你還在犯嗎?
任何人練太極拳開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不斷地糾正錯誤,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糾正錯誤的過程也是個鍛鍊的過程,所以練太極拳不能怕出錯而縮手縮腳,要大膽動。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有幾點:每個動作倒是做得不錯,但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平滑不夠,太極拳的套路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一個一個實體的連接,轉折處處理不好,拳的韻味就出不來,你練得也就不舒服。所以要細心研究每個式子之間的連帶關係,認真處理好過度,這樣太極拳就成了一個圓。
-
太極拳背絲扣的練習
太極拳背絲扣的練習大的方面,練背絲扣須知三軸之雙螺旋上下豎軸之雙螺旋,練的是帶脈衝脈。前後縱軸之雙螺旋,練的是中氣。左右橫軸之雙螺旋,練的是身側之勁。小的方面,練背絲扣須知「打死結」,即用小圈纏裹出對方肢體運行之死點,借力打力,其核心打法即「小圈掉頭」,此處最為關鍵。我的體悟,圈越小,死結打得越結實,借力打力的反彈力越大,即太極之其小無內的螺旋勁。
-
練太極拳的心路歷程
練太極拳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期間經歷的酸甜苦辣滋味,感慨頗多。可以說十多年的習練過程就是品味這酸甜苦辣的過程。十多年來,迷茫過,徘徊過,甚至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可以說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但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將自己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告訴給正在練太極拳和想要步入到太極拳領域的朋友,希望能有幫助。
-
反思太極內功練法
內功是內家拳獨有的練法。太極拳練松、練意等都是內功。我練過了,身上也有了東西,知道了內功是怎麼回事,因為極其難成,所以我對內功有了反思,一定要按傳統的練法練嗎?太極拳首先要解決身體僵硬的問題。傳統練法是直接從身體入手,練松,就是解決筋骨皮的僵緊問題,但筋骨皮本身不屬於內,所謂「外練筋骨皮」嘛,然後再「內練一口氣」。身體為什麼會僵緊?是因為自主意識。從身體入手來改變身體,還是自主意識。
-
練太極拳如何心靜
練太極拳最重要的原則是&34;。這指的是在運動時,思想集中心神專一,意識不斷地指導動作,並且靈活變換,使任何動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沒有顧此失彼的亂動。這個原則應該始終貫串在整個練拳過程之中。(二)練太極拳多年後的內體感覺如果能夠認真做到心靜用意,長年堅持練太極拳,則會使有關部位的神經都處於一定程度的興奮狀態,導致氣血循環加速,經膜和毛細管擴張,開頭會出現發熱、發脹或出汗,手指肚平時比較飽滿。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通背拳的練法活腕,俗語「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葉問4》完美收官 太極拳傷膝蓋嗎?
傷膝蓋?太極拳不背鍋 「任何體育運動,不注意正確的運動方法都可能帶來損傷,不只是太極拳,黑鍋不能讓太極拳來背。」重慶市中醫院康復科中醫師王根表示,打太極拳動作雖然緩慢柔和,但是打過的朋友都知道:太極拳的招式動作中,有許多動作是要下蹲的。而且,蹲下去的角度越大,動作看起來就越好看。但是,與之相應的是下蹲角度越大,關節面承受的壓力就越大。
-
練太極拳半途而廢的原因在哪裡?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要害是習練者心不沉,意不靜。首先,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鑫拳論曰「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身法端凝莫測,收斂精神,別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腰帶弧形運動,練太極拳要以腰為主,這是練太極拳的人經常說的。傅老師又說:不但太極拳的練法講究以腰為主,中國其他流派的,西洋武術以及其他一些體育競技運動也都講以腰為主。比如舉重,光靠兩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勁。但太極拳和其他武術和運動項目的用腰不一樣,練太極拳要由腰帶動四肢和身體其他部位沿弧線慢慢轉動,不是直來直去的,每一個動作都由腰來帶轉,使腰身與腳手的動作連在一起。
-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氣勢磅礴,勁道十足的太極八法,深得諸多拳友的喜愛。 太極八法教學指導(一)練習太極八法,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注意練習的順序,最好是一個單式(一法、一個勁)相對練習一段時間後,再往下進行。全部一起練習沒有針對性,不能練好八法(八個勁路)的動作。假如把每一式都練習一個月之後,再串聯起來練習「四正手」的組合,以及「四隅手」的練習,便會事半功倍。
-
練太極拳的三個訣竅,拳友們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
為了讓太極拳發揮儘可能大的效益,學練太極拳者必須先明確自身練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扎紮實實地錘鍊好自身的太極功夫。總結先賢練出太極功夫的規律,除了拳架套路、內功心法、太極思維含三為一不可偏廢的總原則外,還必須明白何為太極拳。以下三種學練太極拳的關竅至關重要。
-
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踵息法
形體在運動過程,大腦卻靜若止水,正如無極之靜而生太極之動,恍若動中求靜,神情內守而保持中庸……即~使大腦皮層獲得抑制性呵護,從而達到鍛鍊形體,頤養精神,這是太極拳精髓所在。從今天開始與朋友們分享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踵息法。 何謂太極拳踵息法?以「天人合一」理論學說,用踵息法,可體現飲地陰而再領氣上升,吸天陽而再沉氣下降,即以地精補氣血,為中和之大用也。
-
練太極拳最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
前幾天我跟幾個練楊式的朋友聊天,感覺到現在練太極拳膝蓋練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一些案例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這些朋友摯愛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沒有錯,是那些「不當方法」造成了很多人練傷了膝蓋,非常的痛苦,一部分人恐怕一輩子都要受到膝關節損傷的困擾。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古人是先明白太極拳拳理後,再一招一式地學套路,等學完套路後,既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又能技擊。而我們現在呢?絕大多數人是先學套路,馬馬虎虎地學完,然後再回頭悟拳理,這是與古人不同之處。我認為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先明白太極拳的拳理,讓拳理在自己的身上能具體地體現出來,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下面我只就怎樣悟拳理,以及練習太極拳過程中意氣神的要求,談談我個人的粗淺看法。
-
看完我的《新太極拳經》,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訣竅,從此不求人
本太極拳經從老拳論中摘取數條,已道盡內勁、內功練法之精義,寥寥數語,精簡而純粹。多言則數窮,反令人不知所從。老前輩們都已經把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精義,反覆地解釋了無數遍。說來說去,也始終只是一個事——丹田內勁、內功的練習方法,陰、陽、太極三層境界的實際踐履功夫。
-
陳耀庭:談談太極拳先師們對腰胯練法的要求
綜合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練法要求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以供太極拳愛好者參考。隨著歲月的流逝,深感這是練太極拳的原則,是基礎,是方向,越來越感到這一點撥的金貴。 毛驢拉磨是指:我是磨,毛驢拉著我轉。這樣就能松腰、活腰,隨著毛驢轉,不是主動轉,是被動轉。打太極拳與拳擊、摔跤不同,腰不能用力。如果腰用力,腰帶手,腰就僵了,錯了。
-
我們該怎樣去練太極拳?
太極拳首先要解決為什麼要練的問題,至少要了解兩個方面:了解太極拳,了解自己。概括地說,太極拳是一種調節氣血、調動人體潛能、攻防兼備的內家拳。其功用是動中求靜,激發真氣,以柔克剛。也就是說,練這種拳,第一位的是強身健體,其次才是防身自衛。健身是本,防身是末。為健身者可練,為防身者也可練。
-
八法五步太極拳來啦!
太極(八法五步)簡介:太極(八法五步)是國家體育總局為了更好地宣傳、推廣、普及太極拳,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
【乾貨】太極宗師楊振基練拳心法分享 瞬間開悟
前輩們的心得都需要建立在你「苦練」基礎之上,如果你不去用心練功,那什麼太極秘籍放在你面前都是一堆廢話廢紙而已。 小漾給大家分享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楊振基老前輩給後輩們整理出來的九大練拳心法,如果堅持不懈的練習功夫都會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