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再讓太極拳為錯誤的練法背黑鍋
她教的內容是太極十三勢,把掤解釋為推,將捋解釋為用力拉,在步法轉換時膝蓋大幅度擰轉,當粉絲提問說這樣練會不會膝蓋痛時,她說堅持練習就好,不用在意。。。。。。別讓太極拳為錯誤的練法背黑鍋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無數的太極拳老師在網絡上湧現而出,多如過江之鯽,展示、練習、教學,斬獲大批粉絲。他們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人像前面提到的這位老師一樣,有著武術、舞蹈、瑜伽的功底,臨時學了太極拳的動作,就開始在網上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給初學者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
如何正確練習楊氏太極拳24式 24式太極拳常見特點
練習24式太極拳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它有著非常好的養生效果,所以是養生保健非常好的選擇。
-
練好「背絲扣」,突破太極五大難題
一、練好背絲扣,解決以身帶手的問題以身帶手是太極拳的基礎門檻,入門沒入門,練的是拳還是操,這是一個判斷標準,就看你是不是以身帶手。太極拳就像火車的車廂,火車開動的時候,是下盤帶著上盤走、上盤隨著下盤動。怎麼樣做到以身帶手呢?
-
太極拳內功講座 如何練習內氣
對絕大多數習練太極拳的人來說,沒必要將中醫的「營氣」「衛氣」、道家的練丹術及各種氣功弄的那麼明白,倒是應該弄清楚太極拳所講的「內氣」是怎麼回事,重要的是它的練習方法與步驟,即如何才能練出「內氣」。如果對此認識不清,方法不對,不但練不出「內氣」,對身體可能還會造成傷害。
-
看透了《太極拳譜》後,才會發現這些問題,給練習太極拳者提個醒
經典的「老三本」《太極拳譜》,言簡意賅,要言不繁,要想心領意會,也是不容易的,甚至於終身難以明白其中的玄機。看透了《太極拳譜》後,才會發現這些問題,給練習太極拳者提個醒。從《太極拳譜》中會發現,太極拳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養生功能,即是「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也;另一個功能就是技擊防身了。
-
董英傑「太極拳練習時間表」!每日打三套太極拳養生、健身法
董英傑太極拳釋需要個性的,拳興即人性,拳風中展現出的狀態,就是拳家內心修為與領悟的境界有的拳家嚴守規範,中規中矩;有的拳家肆意縱橫,揮灑不羈。為規矩束縛一生的為「拳奴」;不守規矩而隨意為之的為「拳票」;能謹守規矩並能出的規矩的可謂「明家」,即所謂「明白的拳家」。董家太極自董英傑始,以紮實的太極基本理法修養為基礎,以一種近乎傳統太極拳「衛道士」的立場,在精神修煉過程中衍化生成了個性化的太極風範,是為太極大家。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極拳家不只熟悉一門拳術,他觸類旁通,把其他拳術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機械地把他劃歸為哪一類太極拳。
-
《太極拳在美國被重視的原因》
演出後,在紐約、東京、倫敦、巴黎……世界各地都興起了學習太極拳的狂潮,很多外國友人來在北京觀看完奧運會後,覺得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向北京會打太極的人學習太極拳。甚至有不少外國客人專門到國內去學習各式太極拳。
-
文化太極 | 太極拳以拳悟道,悟了什麼?
先賢有云:「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本有之靈而重修之,良有以也。」太極拳以文練通過導引練習中在形、意、氣的進退抽添、虛實開合等知覺運動的不斷轉化中,體驗著「陰陽」「有無」的相互轉化。
-
楊式太極拳小架的倡導者吳圖南
吳圖南經吳鑑泉推薦,又在楊少侯門下學太極功、打手、小架等四年時間;他曾還拜張策為師學習通背拳、刀術。 他解放前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南京中央大學、西北師範學院等高校任教,並擔任過故宮博物、全國武術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他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聘為館員。 吳圖南一生致力提倡太極拳運動。
-
方步太極拳創編宗旨、特點、基本要求、注意事項、演練套路
創編此拳的宗旨是使練拳者在練拳過程中更容易做到動中求靜。在招式上保留了傳統太極拳的基本面貌,在招式細節、招式和招式的銜接和步法上,有所改變。這些改變,在練拳過程中,能夠使練拳者的意念更多地專注於形與勁的變化上。方步直行,勁路簡明,典雅莊重,動中求靜,是方步太極拳的主要特點。
-
太極拳內功修煉指南
這樣的學練太極拳幾年、幾十年,只能算是比劃太極拳套路,只相當於天天練體操,可取得活動筋骨的效用,而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之滋味就無從品嘗了。所以,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但當我們比照兩家拳法,發現雖然兩者套路形式、結構不同,但拳經總論和拳譜顯示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其運動強調「纏繞」,以巧力勝人為要旨,借力使力為法門,與陳式太極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不表明洪洞通背拳和陳式太極拳存在著異名同骨的密切關係。而這種密切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如下四個方面得以印證:一、兩種拳法皆尚「纏」法洪洞通背拳又名「通背纏拳」,高度注重「纏法」。
-
太極拳經精要
在清代太極拳秘譜中有「對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樁」一節,說練守中土,練中定勁的重要,「所難中土不離位」,「定之方中足有根」。太極「八卦九宮樁」譜中說「樁原為練靜力,必須靜中寓動。靜為太極拳之體,動為太極拳之用」,我從多年練拳、教拳的實踐中深深體會到,站樁對太極拳功夫的提高和加深理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簡單介紹太極拳的基本樁式。
-
太極拳人物
陳傳萇以巧取勝之太極內勁,萇傳陳自創之子午鴛鴦鉞套路。二人常常切磋終日而不倦,相得益彰。 郭永福 生卒年月不詳,陳家溝人,師承陳正如,精於108勢長拳,無極通背纏拳(即洪洞通背纏拳)創始人。清乾隆年間(約1776~1780年),因命案而逃居山西省洪洞縣蘇堡鎮,欲投清副天官劉秉括以求庇護。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根據他的觀察和畢生練習太極拳的體會,認為一般練好太極拳要具備以下一些條件:首先是自己愛好,知道太極拳的功能;其次要有明師,即真正懂得太極拳的老師;三,是有練拳的地方;四,有練拳的時間;五,能下苦功練,願意吃苦,樂於吃苦;六,要有恆心。這些條件是對以提高太極拳技擊水平為目的的練習者而言的,一般以強身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要求。(按現在情況,應加本人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經濟收入,能安定心情。)
-
楊家太極拳武學體系—太極長拳(馬偉煥)
至於太極長拳,郝金祥老師等皆知,唯練者不幾人,一般以為是另一種套路。或許是知者不多,因而在社會上出現了太極長拳五十八勢,一零八勢太極長拳和一二九式太極長拳等等,亦各有師承出處。楊氏門人曾習練長拳的為數不少,但都很慎重,珍惜之,不容易像「行功架」八十五式太極拳那樣便於普及推廣。外界亦難賭其真貌。 太極長拳在理法和拳勢方面和原初的「十三勢行功架」是一致的,並無守秘奧之處。
-
練習太極(拳)——有啥用處
我想說的是——練習太極拳,確實有好處。但可是——我所說的「好處」,不是一般的好處,也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好處。限於篇幅——恕我直說——練太極拳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練成「氣功」(並且對健身有極大的好處)!這事詳細情況,稍前我已發了一個話題,名曰《「太極氣功」幾個意思》。為了避免重複,歡迎大家檢閱,並請不吝賜教。謝謝!
-
太極拳訓練重要功法:「順勁」、「摸勁」
正如武禹襄拳論中講「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的教導,這樣才能做到對自身拳藝素質的提高。 「順勁」的練習可分為定步練習與活步練習,是技擊樁功的進一步深入與提高。 長期練習,兩手可有氣感的產生。如手心脹熱、手指脹麻,及氣圈的形成等,合時兩手內旋,身體放鬆有內收之意,意氣隨身動向下沉於腳下,可用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尾閭正中等身法來配合,從氣感上可體會到意氣下沉,下盤的穩固,兩手心有涼氣內收之意感,在合的作用上起到走化,蓄勁,沾制之效果。
-
如何鍛鍊與培養太極拳內勁
上肢動作以腰帶背,以肩帶肘,以肘帶手。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只有肢體動作節節貫穿,才能使氣血暢通,內勁順達。勢勢相連,前一個動作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豹開始,勢問的銜接轉換要有蓄髮,要圓順,連綿不斷,形成勢勢相連。勢間轉換使內勁漸充,復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