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五行通背拳從基礎單操訓練入手

2020-08-29 武藝堂

趙寶安

學練五行通背拳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

五行通背拳學練順序:

1.五行掌基本單操——摔掌、拍掌、穿掌、劈掌、鑽掌站樁練習。

2.五行單操摔、拍、穿、劈、鑽掌行樁練習。

3.二十二大操功法活步練習。

4.散手組合操功法行樁演練。

5.散手、搏擊實戰。

6.五行通背拳拳路演練。

7.五行通背拳器械套路演練。

以上是五行通背拳學練順序,但是要想學會第1順序——五行掌基本單操(摔拍穿劈鑽),就必須首先要學練好最基礎五種單操:(1)單搖臂、(2)風輪勢、(3)開肩、(4)披身打掛、 (5)活肩抖腕甩摔法。這五種基礎單操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學練起來並不容易,這在通背門裡叫「換勁」。雖然基礎單操的學練枯燥無味,但這是入通背門裡的必修之課。

練通背單操不得法,不但無益而且有害。有的人腰、腿、胳臂、手指受傷,有的人練出各種毛病來,更有甚者身體練出了殘疾(如勾肩、駝背、歪脖等外相)的趨勢自己還不知道,這不僅給五行通背拳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而且使不少想學練通背拳的人因此不敢學練。還有的人練成不標準的單操動作定型後改不過來,後來自己當「老師」了又誤教誤傳影響下一代。正如韓鵬堯先生當年所講:大連的通背自由化,走下坡路了,想怎麼練就怎麼練,再過幾年我都不認識了。這些都是由於不明白通背拳單操原理、要領、法則,沒有按照正確方式方法練習的結果。

練通背拳,明白了什麼是皮鞭、皮鞭形狀及皮鞭發勁運行軌道後,就要按照單操單練的要領反覆琢磨演練。單搖臂動作掌握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單劈法的抽打勁以及散手實用功效。即使單劈法練出來了皮鞭勁,但皮鞭的抽打勁沒有練出來,那也達不到整體爆發勁力,肯定要影響手法變化運用。要知道鞭勁和抽打勁的內涵是不同的,抽打接觸面積大、勁力狠,可隨對方的反應而變化,這一點很值得初學者揣摩領悟出單搖臂與單劈掌之間的銜接、轉換、抽打勁關係。

練習五行通背拳單操順序就像鐵鏈環一樣,一環扣一環,如果中間一環斷裂或連接不上,那麼下一組單操——15種劈掌任憑怎樣下功夫也達不到標準,劈掌組合動作的勁力連接就更難了,怎麼練都會感覺彆扭,像是在做廣播體操一樣。有太多的初學者單搖臂怎麼練也不過關,因此而失去信心放棄學練通背拳。

但是,如果能稍微練出一點皮鞭抽打勁的感覺,立馬可提高學練興趣,第二天肯定要接著練,這可是發自內心深處。學會得越快,就越上癮,到最後一天不練就渾身不得勁、不舒服,功夫已經悄悄開始上身了,鐵鏈環正在一環一環增多,學練的單操正在一點一滴積攢著,逐漸完整化、形象化,確實感覺到皮鞭的抽打勁。

習練通背單操無論男女老少,上到80歲老翁,下到會走路的娃娃都可學練受益。正如修劍痴大師在拳譜自序中所道:「通背拳術亦可為鍛鍊身體、調和脾胃、流通氣血、強健筋骨、增加精神的唯一妙法,其中所注所載皆以陰陽五行、生克之理,如若照譜探求其益,大則去病延身,小則強身自衛,兼可助弱扶危,一生之樂不可勝言。」

五行通背拳單操單練要想吃透內涵提高技術水平,必須堅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風雨無阻,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百折不撓。練五行通背拳不受時間、天氣、場地、器材的限制,運動時很簡便,地方小可練站樁功、行氣操功法,地方大可練拳路、器械等。練五行通背拳不但是學練形體動作,更重要的是鍛鍊人的思想意志及品德。

(編輯/劉強)

相關焦點

  • 內、外(勁)兼修的五行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總操法有108種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長擊遠」「貼衣發勁、擊響見物」的皮鞭勁及大劈大蓋的氣勢,是五行通背拳獨特的風格特點,而皮鞭勁是五行通背中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勁力,其練出內勁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檢驗、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淺的標誌,能否更好的區分
  • 怎樣練出通背拳的鞭勁
    趙寶安大連的五行通背拳分早期和晚期兩種練法。晚期的五行通背拳僅以韓鵬堯為代表,是一項適應軍事化訓練的拳種。其風格特點是練成鞭勁,腰背發功放長擊遠,先練單操後練組合操功法,追求專一的實用性,技擊手法上講究「出手為掌,點到變拳,拳後捋帶」,操功法動作出手時含有「擠滾穿」、回手時含有「捋帶勾」的小動作以及在「一引、二管、三打」中變化運用。
  • 五行通背拳--中拳
    通背精華五行掌,五護八斷萬象藏。在練習過程中要領悟其中的意義,祥識生克制化,剛柔的重要性,其剛柔也是通背之本。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最後一掌法,鑽掌,我們也叫中拳。鑽掌的動作與穿掌動作相同。左掌掌心向下,掌指朝前,附於右掌上;左掌屈肘於腹前,至左掌下掌心向左,掌指朝前,兩肘靠肋,上體前傾,探背松肩,目視前方。右掌向前直臂鑽出,掌至極限時突然將掌指內扣,中指第二關節突出,變尖拳。
  • 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
    因為練拳多見於掌法,又名通背掌。又因用五行生剋制化之拳理,名五行通背拳,亦稱:五行通背掌。中國近代武術家、通背拳大師修劍痴,根據「氣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動物質,氣長則力大之生化規律和原理」,綜舊融新,繼承發展了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以啟後學。  修劍痴著《五行通背拳譜.自序》中記載:「通背拳原系五行內功,與太極混元一氣,神髓相接,支脈各異」 。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通背拳的練法活腕,俗語「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 五行通背拳--插花手
    五行通背拳精華(插花手)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對五行通背拳中的鑽掌做了描述,鑽掌也是五行掌中的最後一個掌法,也是五行通背拳中,技擊性很強的一個掌法,希望喜歡的朋友們多練習,多體悟從中找到真諦!今天我們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插花手,為什麼說插花手是五行通背拳中的精華所在呢,首先先了解一下。插花手又稱劈裡藏花手、左右插花手、劈閃劫攔掌。插花手在實戰作用中起到很重要的步驟,在運用過程中內含圈攔,刀捋等防守方法,同時在攻擊方面,又可出劈、撣、擂等手法,變化莫測,守中有攻,攻中帶守,在練習過程中要都體會,正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練時一定式,用時無定法。
  • 五行通背拳~劈掌
    在前幾篇文章裡對五行通背拳中的,摔掌、拍掌、穿掌,今天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劈掌。今天我們對劈掌的練習方法做了了解,在練習劈掌的時候,首要的是要肩要松活,這就要求在練習搖臂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通背的練習都是環環相扣的,哪裡練不到,到後面的動作練習都會有制約性的,也就是說,學習五行通背拳要系統的練習,不可急於求成。
  • 五行通背拳撲鼠
    今天和大家一起對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做一些了解,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又叫雙撲掌,是模仿貓撲捉老鼠的動作而得名這個動作看上去比較簡單,其中包含很多細節動作,以上的動作是一個定式的練習,還有行狀的練習,不過練的時候還是要一步一步的來,在起式開始的時候,身體就要放鬆下來,否則身體僵硬,會影響動作的舒展,在兩臂直出在向下至腹前的時候,其中就有擠、滾、捋、帶四個勁力,是對地方的手臂捋帶的一個過程。在同時身體有一個前起,下沉的過程,這裡要細細體會。
  • 五行通背拳筋骨練法
    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一下,對練習武術中大家都耳聞能詳的抻筋抜骨,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我們都會聽到抻筋拔骨對習練武術中的重要性,當然我們習練五行通背拳我在練習五行通背拳的過程中,在易筋經方面也是受益者,我所學習的就是民間的易筋經,得朋友教授,對自己的幫助很大
  • 五行通背別肘絆子
    趙寶安別肘絆子,又稱別肘蹬撲,在五行通背門裡是極為少見的肘加腿打法單操,實用性極強。它是連打帶下絆,並用肘別倒對方。只有常年跟隨師父的老徒弟才能學到此操法。肘尖堅硬、尖銳,招法隱蔽、疾速、短而猛,可隨機應變。五行通背拳對肘法的練與用很有講究。
  • 祁家~通背拳
    通背拳在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傳說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
  • 五行通背拳名詞註解
    通背:通背不是門派(屬祁家門),是一種鍛鍊的法則。通是通達的意思(發力貫通順達);背是人的脊背(不是臂)。是一種以背為法(力發腰背達於掌尖),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的特殊練法的拳術。祁氏:通背拳術的先代祖師祁太昌及其父祁信(祁信又稱老祁派練法的祖師)。五行通背拳是祁太昌所發展傳授下來的(所以又稱少祁派祖師)。
  • 奧秘在這裡:懂勁前練的是操,懂勁後練的才是拳
    不少人就是抱著多學架子的認識來學拳的 。沒有或者很少交流 練拳的心得體會,解讀太極理論 ,切磋推手等。 陳小旺說,練太極拳就是練丹田,通任督脈。拳套裡的不同姿勢可以打通不同部位的經絡。你的拳場就應該明明白白表明 目的是養身健體練丹田通經脈,是從著熟而悟懂勁」。 百花山------李亞萍成為楊氏太極第六代傳人,她的拳場遍及北京。
  • 五行通背拳十三種劈山技法視頻
    劈山在實戰中的應用劈山是五行通背拳五大操法(摔、拍、穿、劈、鑽)之一。
  • 【健康新體驗】常練內經•五行操 氣通經暢筋骨好(下)
    健康新體驗:常練內經·五行操 氣通經暢筋骨好(下)上周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五行操,以及五行操的部分招式,很多觀眾表示在家已經學起來了。那麼今天的健康新體驗呢,我們依舊請到了五行操的指導老師,下面讓他帶我們來繼續學習五行操。
  • 祁家通背拳
    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採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繼承發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
  • 形意拳與單操
    形意拳習練者在掌握了各種入門要領,即基本上達到了招熟階段(包括五行、十二形、各種套路)後,就有必要進行各種單式的操手練習了,以用來進一步增加對各種招式的熟練程度和理解,提高體認的深度。所謂「手足四肢,教練純熟,不令而行也」。
  • 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圖文
    很久沒有發文了,很是想念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討的快樂時光,由於自己的原因,一直擱置至今,前兩天發了兩篇文掌,也許是時間久的緣故,閱讀量並不多,今天重新梳理一下,把之前的通背一百零八字圖文再次分享給大家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五行通背拳的一百零八字歌訣,這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對於練習通背拳的朋友都比較想了解,同時呢,先輩們留下來的有些也不是很好理解的,我也看過不少朋友所發的註解,我們也不去做說明,
  • 中國流傳百餘年的通背拳,被一位說著地道北京話的日本人繼承下來
    這個拳種就是——通背拳。民國二十二年舊抄繪本----《通背拳普》一冊全通背拳是京、津、冀、遼等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武術技擊拳之一,其功能和形態最接近現代格鬥。在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通背拳在拳理、拳法、功法、內容、技擊等方面形成了獨立的體系。
  • 五行通背三絕掌(圖文)
    一、引手掌練五行通背門的人都知道,在搏擊、散打激烈的實戰中,有效地防護好人體中線,是擊技散手運動中至關重要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