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通背拳

2021-02-07 天人合合

                            祁家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自祁信創始以來,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在京、津、河北、遼寧等地區流傳為最廣。清朝道光年間,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在固安宮村鎮賈家店任護院。公開授徒,稱祁家門。拳法為六合拳,明堂膀切手法(羅漢短打)及(羅漢)一百零八手,心極通背拳。手法大開大合,大劈大挑為主。大槍法以羅家槍,楊家梨花槍及六合大槍融會而成。傳其子祁太昌。祁太昌到河南馬學禮深造心意拳,從此有引手,提膝步。祁家通背拳內容除了大劈大挑之心極通背拳外。


祁家通背拳


創始人:祁信


流傳地區: 京、津、河北、遼寧


拳法: 六合拳


歷史淵源


通背拳在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傳說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採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繼承發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


祁家通背拳創始於清朝道光初年,由祖居河北冀梁城大郭村大槍名揚天下的祁信先生,在固安宮村賈家店「開山立萬」、始稱「祁家門」。後與其子祁太呂(亦少師祖)廣學博採,宗歸匯新,去偽存真將多種槍法,拳法,刀法,共冶為一爐,發展、進化、形成了祁門「三絕藝」。後經歷代傳人不斷豐富發展,尤其是「中興之祖『胡悅曇先生數度」南遊「集散傳民間的老、少兩派手法之大成,科學、系統地繼承發展了」祁家通背拳「成為中華武林百花園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


近代通背大師祁信祖師傳徒弟陳慶,陳慶又傳王佔春、張策,張策又傳馬熙春。祁信祖師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有所突破和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使之更為完善。清末臂聖張策即為祁派通背拳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張策京東馬神廟人,生於1866年,故於1934年。張策大師在通背拳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稱功夫獨到,張大師練過各種拳術,而獨尊通背,1934年張公被聘為南京國考副總裁長,清末民初在華北東北九省沒有對手。張公拳法剛柔相濟,精妙絕倫,既有老祁派之剛猛,舒展,大開大合之威猛,又有少祁派之緊湊、柔滑、小巧融太極於其中。

主要內容


1.祁家通臂十法


(1)活臂法


洗膀活臂氣流通,朝夕鍛鍊苦用功,功成自能神通化,周身氣力貫指鋒。


(2)活腕法


沉肩舒腕手搖鈴,滾翻掌勁要松,勤行自知其中味,掌沉手快冷如風。


(3)活腰法


抱肘拔項身中正,活似車輪一般同,左搖右見強腰腎,五內牢堅氣自衝。


(4)活膝法


活膝活腕與活腰,裡外圈膝三盤招,渾圓一氣五行勁,進攻退守勢法高。


(5)碾步法


抱門碾步勢要真,不怕掃腿與靠身,裡外二法隨機變,撻撞連環補中心。


(6)練步法


對戰之時步當先,提膝碾步法最嚴,前進後退必提步,左右閃展要連環。


(7)抱門法


裹肘含胸步法靈,神出鬼沒令人驚,上下相合隨機變,虛實進退護正中。


(8)呼吸法


先師傳下呼吸法,內有陰陽二氣功,提氣進步驚人膽,沉氣發招勁貫通。


(9)鬧拳法


鬧戰之時不放鬆,反正左右向裡攻,上下連環急又烈,緊跟閉門炮一聲。


(10)活胯法


踢膛踩跺勁發胯,截撩點卦也是它,前踢後侄腰功力,摘胯提膝足指抓。


2.發勁法通臂拳的發勁法


為二十個字,即:冷彈脆快硬,沉長活軟巧,重猛輕靈抖,涵虛粘連隨。


3.七勤


通臂拳的七勤要求日不間斷,每日勤操練。七勤為:(1)運指(2)搖腕(3)伸肩(4)墜付(5)提膝(6)摘胯(7)蹬步


4.單對單人迎敵對手之要領


(1)高挑、低摟、裡擠、外滾、中來解。


(2)膽要大,眼要寬,腳踏中門往裡鑽。


(3)一練膽,二練眼,三練誆詐虛實急似箭。


遞手佔,引誘誆詐,


搠手佔,抖擻摔炸,


回手佔,摟刨捋帶,


撤手佔,勾纏裹卷,


轉手佔,拍撲拓按,


中手佔,鑽崩擊刺,


接手佔,穿攉擠錯,


攻敵佔,劈勒捉搠,


腿法佔,虛實連環。


5.祁氏通臂步法


(1)虛實、(2)四六、(3)半撲、(4)騎乘、(5)提膝、(6)(虛)準提、(7)虛跳、 (8)閃展、(9)蓋步、(10)碾步、(11)拗步、(12)臥步、(13)鶴行步、(14)駝行步、(15)牛行步、(16)膀切步、(17)抽撤連環步、(18)五虎群羊步、(19)猿猴倒行步、(20)猿猴倒伸步。


6.祁氏通臂散手


祁氏通臂除以上功法,還有散手。散手分十二連炮和六路拓掌,下面逐一介紹:


(1)十二連炮:劈山炮、衝天炮捋手炮、三環炮、四平炮、五花炮、七星炮、裹邊炮、中心炮、臥牛炮、雷擊炮、穿心炮。


(2)六路掌:馬式挑拓要步摟膝、閃步裹邊、直力推山、準提合口、駝行摔拍。


7.祁氏通臂器械


除了拳法外,還有器械現介紹二種,短器械介紹祁氏通臂八步十三刀,長器械,介紹祁氏通臂十二桿連操槍法。


(1)通背十三刀


日繞山間劈面錐,浮雲起落快如飛,弄到猛虎爬山式,難逃肋下點鋼錐。轟雷暗發令人驚,轆轤斜肩去摘星,將刀一橫驚敵膽,難躲刀尖刺前胸。黃龍偷心立勢停,扭身轉背似蛟龍,倒插步內存妙意,陡轉回身顧得清。雄雞上嶺平心端,斧劈山門是兩邊,滾手撩陰朝裡進,崩劈剁扎似刀山。刀要挽手步要提,閉門鐵扇縱身軀,就地拾起連珠箭,反手拉刀去刺膝。龍女捧珠把家看,蜻蜓點水一遛煙,帶環推刀提撩進,橫刀外攔刺心穿。順風掃葉多厲害,恰似青龍出水一。獅子搖頭龍擺尾,似蛇塌地拾起來。斜攔出鞘步扌到摧,撩刀滾落去剪蹄,回身裡掃交刀勢,抱刀掩腕步虛提。


(2)祁氏通劈十二桿連操槍法


外拔裡拿駝步行,要步外擺刺前胸;抽槍提步去穿袖,蓋步劈棒轉身行;緊急奪門斜中正,滾杆穿指又刺中;倒步上橋撩棒崩,戳膝砸手轉身行;刺膝崩槍急跳步,野馬闖槽劈鎖功;閃步歪槍抱月式,外劈裡拿扎正中;轉身撲槍撤步閃,要步後撩抱扇封;公釣魚槍砸點,棒貫槍貫下掃連;轉身抬棒崩前手,跳步梆槍劈扎穿;棒劈槍崩棒砸戳,回身撩棒裡個拔;裡圈上扎去摘月,撩棒撩槍退步走;拿紮下戳窩槍挑,棒橫回身雁出群。


8.祁氏通臂一百捌零散手總法


(1)吊袋、(2)雲手、(3)引手、(4)圈手、(5)斬手、(6)撣手、(7)穿手、(8)拍掌、(9)挑掌、(10)捋帶、(11)摟帶、(12)捋手、(13)掩手、(14)摔掌、(15)戳掌、(16)砍掌、(17)撩掌、(18)撞掌、(19)穿掌、(20)拓掌、(21)橫衝二掌、(22)插掌、(23)開心掌、(24)迎面掌、(25)列門掌、(26)轉環掌、(27)七星掌、(28)劈山炮、(29)衝天炮、(30)捋手炮(31)穿心炮、(32)中心炮、(33)三環炮、(34)四平炮、(35)五花炮、(36)七星炮(37)臥牛炮、(38)迎面炮、(39)雷擊炮、(40)裹邊炮、(41)裹平炮、(42)裹橫炮、(43)劈山、(44)挑山、(45)攪山、(46)推山、(47)橫揣、(48)橫攔、(49)中拳、(50)貫耳、(51)爽袖、(52)纏劈、(53)擒捉、(54)大扇、(55)抹眉橫、(56)纏腰橫、(57)撩衣式、(58)打虎式、(59)攔馬式、(60)拴馬式、(61)直圈手、(62)撩陰腿、(63)登峰請示、(64)老鷹護素、(65)搖身膀欹、(66)跨虎蹬山、(67)推窗望月、(68)當場遞手、(69)猛虎槓爪、(70)摟刨虎蹄、(71)斜攔出鞘、(72)胸前卦印、(73)白猿獻果、(74)狸貓撲鼠、(75)狸貓上樹、(76)金雞抖翎、(77)金雞食豆、(78)孤雁出群、(79)飛虎攔路、(80)白蛇吐信、(81)仙人指路、(82)退步把門、(83)二龍取水、(84)三捧七進、(85)似封似閉、(86)五鬼探頭、(87)十字飛球、(88)十裡反撞、(89)金龍合口、(90)金龍纏柱、(91)大鵬展翅、(92)猿猴入洞、(93)猿猴扒技、(94)紅臉照鏡、(95)白虎洗臉、(96)美女抱瓶、(97)白鶴亮翅、(98)獅子抖鈴、(99)順水推舟、(100)葉底藏花、(101)摟打騰封、(102)劈砸攉挑、(103)滾手靠身、(104)通臂輕招、(105)魁星點頭、(106)猛虎爬山、(107)抽換牌影、(108)閉門鐵肩



通背拳


基礎理論


「清末明初」著名武術家、通背拳術大師修劍痴,承前啟後,把通背拳法求精、求實用,以科學合理的提煉、以不超出人體功能範圍的演練之法,使通背拳脫離追求模仿通臂猿形及代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神怪的糟粕的練法獨樹一幟的發展成明五掌:摔、拍、穿、劈、鑽。暗五掌:撩、撣、抽、擂、煽。奇五掌戳、卡、啄、捩、跺。絕五掌:豁、捋、崩、撲、推等。腿法也由原來的明五腿迎、十、插、擺、合發展成暗五腿:彈、撩、點、撞、戳。奇五腿:勾、拐、蹬,踹、鏟。絕五腿:纏、繞、踩、碾、鞭。等在仿形上把單純的模仿通臂猿形,發展成了取多種動物之優之長而習,如:


猿鵬鷹獅鶴,雞燕鷂蛇貓,虎鹿犬馬魚,熊兔駘雀羊等,集中的吸取這些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動物的捕獵、攻防,逃遁的優點貫穿在通背拳的訓練及技擊之中。修老先生系統理論化的把通背拳的訓練法總結成:六路站壯、六路行壯、六路拳術、六路勢法、六路掌發、六路腿法、六路步法、五護八斷法、迎機捕解法、三絕六秒法、絕路逢生法、擒拿法、摔擊法、閃電制敵法、一百零八技擊法等,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訓練法使通背拳習之有法,擊之有術、講之有理。在練法上:通背拳有別於其它拳種的弓、馬、虛、撲、歇公式化的練法,而是以柔、活、輕、快、捷的方法,行體流暢。九柔一剛的力度,柔中求剛、甩中發力,園中求直,全身內外,上下一氣貫通,不犟氣、不掘力。手、腿、步相合隨心所欲,一手二手連三手攻中有防、防中有打。輕、靈、活、快是通背拳練法中著力要求的,以快為主瞬間完成一組動作,要想打的快、踢的快、進的快、退的快、變化快,實踐中得心應手,必須有紮實的訓練功底,否則必是紙上談兵,用時目瞪口呆,銀樣臘槍頭中看不中用。 通背拳的發拳擊掌與其他的拳種的擊拳方法截然不同。



其獨特之處是,發左拳上左腿,發右掌上右腿,也就是所說的「順拐」。這樣練習有助於,在訓練中達到通背拳所要求的放長擊遠的宗旨。又加強了訓練難度。通背拳的發力也與眾不同,多用甩力,柔力,掄臂求力,兩臂似兩條鞭子,無影無形,飄忽不定,一旦發力如晴空炸雷,力達擊點,力發萬鈞,拳擊力發腰背達於拳尖,離心力貫全身而擊出。真正達到手如鐵、腕如棉、兩隻胳膊似皮鞭。通背拳突出的是技擊變法:講求式無定式、法無定法,學時一定理,用時無定法,實踐中以變應不變、以多變應萬變。柔中取變,兩臂如鞭,忽明、忽暗、忽虛、忽實,似有力又無力。虛實相間,防中突變打,打中突變防,拳腿並進,進如潮湧,撤如潮退,打敵出其不意,攻敵迅雷不及掩耳,使敵心奪神骸,望風而逃。通背拳奇特的「擊響與技擊」。通背在演練中啪啪見響,呼呼聲風,威猛無比,是其它拳種演練中所沒有的。通背拳的每一聲響,都與技擊有關,都是技擊中的「假設敵」決不是為了好聽、好看、渲染氣氛而刻意拍大腿,拍肚子出響。訓練中通背拳的擊響是為技擊而服務的,講究粘衣發勁,練時粘已衣發勁出響,用時粘彼衣發勁,所以通背拳最忌光膀子,所謂:光膀子練通背拳越練越不對;通背拳不出響,行船沒有漿,就是這個道理。不穿衣服練通背拳無粘衣發勁的感覺。因此說:練不好擊響,就不能有效的技擊實踐。練不好擊響,就體現不出通背拳的獨特風格。


通背拳的風格特點是:大劈大搓,放長擊遠,粗獷豪放,兇猛沉實,雄渾有力,舒展大方,而又內外兼顧,剛柔相濟。綜上所述,通背拳在練法、擊法、力法等方面都有與其它拳種不同的特點,已經由一種單一的鍛鍊方法發展成為有完整的訓練、技擊、理論(包括各種器械)的練法,擊法的特殊門派。



拳意歌訣


祁家通背拳拳意歌訣(張策一支)拳意闡釋


一、通臂拳的技術準則  1.探腰拔背,放長擊遠通臂拳的基本手法以摔、拍、穿、劈、鑽、圈為主。其基本姿勢多以「引手」為主。欲達到放長擊遠,一動即要探腰拔背,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周身節節貫串,完整一氣。


2.冷彈柔進,堅韌交錯


發勁以鬆柔冷彈為主,拳諺:「出拳如發炮,用掌須堅韌」,「著力似冷彈,變


換要交錯」。身形轉換須敏捷靈活,上下動作須整體協調,身隨足行,手隨步出,騰挪閃戰,轉換自如,化發敏捷利落。


3.掄臂成圓,直出直入摔、拍、穿、劈、鑽、圈,要求立掄成圓為基礎,以腰帶背,以背帶肩,肘如環,手如鐵,腕如棉,手臂如皮鞭,手柔如柳,出擊如梭,左右交替,連環相應,逢門即入,來不空,去不空,手手不離中,百發百中。


4.鷹目猿神,氣勢貫通


眼神銳利,配合動作靈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神到意到氣到,氣勢圓滿,支撐八面,勢勢相連,流暢不息,一氣呵成。 二、通臂拳的勢法準則



通臂拳對形體的要求,頭頂、項領,前空、后豐、虛胸、窪肚、探臂、松肩、長臂、合肘、活腕、腿曲、三折、九扣、琵琶骨活如扇、兩手相連似星轉、肩、肘、腕、胯、膝、心、力、氣、血、膽。手似鐵,腕如綿,胳膊似皮鞭。拳似流星眼似電,身如蛇形腳賽鑽,貓撲虎竄,猴閃鶯翻,吞吐縱合,俯仰伸縮。


三、通臂拳的掌法準則


通臂拳的掌法,以柔活舒展,輕舒自然,意氣貫通於指尖。伸臂摔腕、仰掌松屈、狀似流星錘:伸臂抖腕,覆掌拍擊:手疾如穿楊之箭,直射前上:掌如立斧,臂軟如鞭,柔中有剛,其勁為冷、彈、脆、快、硬。所謂一掌二掌連三掌,名家遇此也難防。


四、通臂拳的拳法準則


通臂拳的拳法為尖拳,四指握拳,中指節扣緊凸出為尖拳,拳出如鑽,其疾如風,勁為冷急。收發均由正中胸口出,又名中拳。鑽擊人胸要穴,兩手交搓連續鑽擊,銳不可當,亦名透骨拳。


五、通臂拳的腿法準則


腿法和步法相輔相成,步內含腿,腿隨步發,環環相扣。腿法中不外勾、套、插、彈、撩、點、踹、蹬、纏、踩、撞、跪、攔、撲、跺等。明手暗腳,上下相隨,進退快速,手到腿到,神出鬼沒,多發暗腿奇腿,百發百中,專攻要害。腿的妙用本藉於步,步是腿的基礎。


六、通臂拳的眼法準則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神須隨著四肢的運動方位而轉視。手到、步到、眼到,眼隨手轉,光兼四射,如鷹目猿神,照應周遭一切風吹草動。以至觀察對手的虛實動靜,皆有賴於眼神的敏捷銳利,以竟全功。


七、通臂拳的十要論  (1)要柔順以柔順為主,所謂柔行氣,剛落點,陰柔其九,陽剛其一,柔則伸縮自如,順則氣暢無阻,應敵可隨勢變換,不陷入呆滯遲疑。


(2)要放長以放長擊遠為主,發動時要探腰、拔背、伸肩、合肘、柔腕、舒指,使力發於腰背、傳於肩、達於臂、貫於指。


(3)要松沉以松沉為基礎,身體空松,舒展自然,氣血暢通,氣勁方能下墜至腳底,才能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達到放長擊遠的目的。


(4)要系合眼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肘合,肘與肩合,肩與背合,背與腰合,腰與膝合,膝與足合,周身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形之於體,合之於勢,一氣呵成。


(5)要氣順有氣則滯,橫氣填胸,致百病叢生,不可不慎。練拳宜呼吸自然,俗諺:『勢到成時,氣歸丹田。』練習日久,功夫漸近,丹田沉氣自然日漸充滿。氣順則力順,發勁自然狠準剛脆。丹田氣滿,則身穩沉步,騰挪閃佔,步法輕靈。


(6)要快速俗諺:『打拳者,手極虛極靈,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蕩,活潑潑地,毫無滯機。』常言道,手快打手慢,千變萬化不如快。手、眼、身、法、步,轉摺變化要快速,以迅雷不及掩耳避敵鋒芒,連發攻擊,無不拳到功成。 (7)要挺活項挺,精神貫頂;腰挺,力達四肢;膝挺,力貫於足;指挺,力達於梢;腕挺,以藉肩力;臂挺,以藉肘力;肘挺,以藉身力,周身之力貫注四肢,全憑挺力。(意活,非拙力)


(8)要氣催心催意,意催氣,氣催力,背催肩,肩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9)要扣勁指扣、腕扣是刁拿鎖扣等技法的需要。肘扣、肩扣是兩肘不離肋和「出入手總護中」的需要。胸扣、背扣是使「胸如空洞,背如蝸牛」,便於腰背發力。胯扣、膝扣皆為護腎之法,使襠部得以保護。足扣可使周身力壯,肢體穩鏈。


(10)要五弓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打拳的開合都是以腰脊為主,拳勢之合要做到內外俱合。開時不但手足之開,身體各部都開,所謂開則俱開,合時亦是不但手足之合,身體各部亦是都合,所謂合則俱合。兩手即兩弓、兩腳亦兩弓、身體為一弓,合之即為五弓俱合。

            


八、通臂拳三要訣


〈1〉三活臂活,脊活,腿活。 〈2〉三墜肩墜,肘墜,氣墜。


〈3〉三松身松,臂松,胯松。


〈4〉三圓手扇圓,胸脊圓,腿圓。


九、身段形意


拳似流星眼似電,身如蛇形腳賽鑽,貓撲虎竄,猴閃鶯翻,吞吐縱合,俯仰伸縮。


十、打手歌


輕靈活緩緲,冷彈脆快硬,柔軟速疾巧,粘連綿面隨。 打閃穿針圈扇手,脆掠運勁圓中出。脊如鞭稈手如梢,腰軸柔轉似錦\蛇。


君問引手妙何在,胸含松腰湧泉塌。百會頂住拳口吐,沉肩肘墜圓中走。


誘敵出招引手法,引手如錘臂如繩。脊如抓繩丟引錘,錘錘不斷如匹練。


腿鑽身擰似螺旋,彈快閃速扣拳鳴。腰松軀綿眨眼間,內外合一上下應。


返身劈砸如輪轉,坐步兜扇似削竹。一劈一扇若一環,中拳本是環中環。




請關注"天人合合"↓

相關焦點

  • 祁家~通背拳
    拳法為六合拳,明堂膀切手法(羅漢短打)及(羅漢)一百零八手,心極通背拳。手法大開大合,大劈大挑為主。大槍法以羅家槍,楊家梨花槍及六合大槍融會而成。傳其子祁太昌。祁太昌到河南馬學禮深造心意拳,從此有引手,提膝步。祁家通背拳內容除了大劈大挑之心極通背拳外。亦有大量羅漢拳因素。包括四妙之短打手法。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柔。十八串通(手、掌)法。三十六基本操手和七十二散傳操手,合計一百零八手。
  • 中國最能打的女人,正在學習通背拳,指出武術實戰關鍵一點
    有人發現,張偉麗最近去北京拜訪了一位資深的通背拳練習者。通背拳是內家拳,中國傳統武術拳種之一,相傳為清末時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創。祁家通背拳始成名於江湖,「在技擊中講究沾衣發勁,不提倡使用本力、拙力,而且勁法集中,招法冷脆,應者立撲。」。張偉麗為何要去學習通背拳呢?
  • 通背拳傳人一語揭開內情,說法太實在了
    對此,祁家通背拳第八代傳人陳闊,也提及了這樣的事情。對陳闊來說,他習武多年,UFC女子冠軍張偉麗,曾經登門拜訪,向他學習發力的技巧。陳闊表示,還是的東西,是可以借鑑的,傳統武術與現代格鬥的結合,也是很好的。那麼,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呢?
  • 五行通背拳--中拳
    通背精華五行掌,五護八斷萬象藏。在練習過程中要領悟其中的意義,祥識生克制化,剛柔的重要性,其剛柔也是通背之本。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最後一掌法,鑽掌,我們也叫中拳。鑽掌的動作與穿掌動作相同。左掌掌心向下,掌指朝前,附於右掌上;左掌屈肘於腹前,至左掌下掌心向左,掌指朝前,兩肘靠肋,上體前傾,探背松肩,目視前方。右掌向前直臂鑽出,掌至極限時突然將掌指內扣,中指第二關節突出,變尖拳。
  • 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圖文
    很久沒有發文了,很是想念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討的快樂時光,由於自己的原因,一直擱置至今,前兩天發了兩篇文掌,也許是時間久的緣故,閱讀量並不多,今天重新梳理一下,把之前的通背一百零八字圖文再次分享給大家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五行通背拳的一百零八字歌訣,這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對於練習通背拳的朋友都比較想了解,同時呢,先輩們留下來的有些也不是很好理解的,我也看過不少朋友所發的註解,我們也不去做說明,
  • 怎樣練出通背拳的鞭勁
    趙寶安大連的五行通背拳分早期和晚期兩種練法。晚期的五行通背拳僅以韓鵬堯為代表,是一項適應軍事化訓練的拳種。其風格特點是練成鞭勁,腰背發功放長擊遠,先練單操後練組合操功法,追求專一的實用性,技擊手法上講究「出手為掌,點到變拳,拳後捋帶」,操功法動作出手時含有「擠滾穿」、回手時含有「捋帶勾」的小動作以及在「一引、二管、三打」中變化運用。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無確切定論,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淵源關係也眾說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與陳家溝陳氏家族第十四世陳有孚為同一人的說法,更給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當我們比照兩家拳法,發現雖然兩者套路形式、結構不同,但拳經總論和拳譜顯示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其運動強調「纏繞」,以巧力勝人為要旨,借力使力為法門,與陳式太極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不表明洪洞通背拳和陳式太極拳存在著異名同骨的密切關係。而這種密切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如下四個方面得以印證:一、兩種拳法皆尚「纏」法洪洞通背拳又名「通背纏拳」,高度注重「纏法」。
  • 太極拳背絲扣的練習
    太極拳背絲扣的練習大的方面,練背絲扣須知三軸之雙螺旋小的方面,練背絲扣須知「打死結」,即用小圈纏裹出對方肢體運行之死點,借力打力,其核心打法即「小圈掉頭」,此處最為關鍵。我的體悟,圈越小,死結打得越結實,借力打力的反彈力越大,即太極之其小無內的螺旋勁。懂得背絲扣,便知道太極拳之小圈打人的奧秘,若拳者與太極拳有緣,吾之所言已經足矣,不必細說。說明,背絲扣和纏絲勁完全是兩個概念,練法完全不同。
  • 五行通背拳~劈掌
    在前幾篇文章裡對五行通背拳中的,摔掌、拍掌、穿掌,今天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劈掌。今天我們對劈掌的練習方法做了了解,在練習劈掌的時候,首要的是要肩要松活,這就要求在練習搖臂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通背的練習都是環環相扣的,哪裡練不到,到後面的動作練習都會有制約性的,也就是說,學習五行通背拳要系統的練習,不可急於求成。
  • 牛街白猿通背拳活背八法
    牛街白猿通背拳活背八法、活腿八法、活步八法,並稱「猿門初功二十四法根」。「法根」就是拳法的根基,也是牛街白猿通背拳入門必修的一門功課。此功修好可使周身靈活、三節貫通,從而為進一步學習通背拳打下堅實的根基。由於此功法簡單易學佔地小,非常適合不同家庭和年齡段的健身愛好者習練。
  • 五行通背拳筋骨練法
    在我們學習的通背拳裡,同樣有對抻筋拔骨練習的方法,我們稱之為,掰骨揉肉!意思和抻筋拔骨一樣,要拉伸骨骼間的縫隙,增加關節的靈活性,我們都知道,骨關節連結處都是在筋的包裹下牽連著,當你在做動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不舒展順暢,說白了就是在運動中筋的拉伸程度沒有達到預期,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所以在有這樣的感覺後,就要針對性的對這個部位進行筋骨的抻抜。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通背拳的練法活腕,俗語「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 五行通背拳--插花手
    五行通背拳精華(插花手)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對五行通背拳中的鑽掌做了描述,鑽掌也是五行掌中的最後一個掌法,也是五行通背拳中,技擊性很強的一個掌法,希望喜歡的朋友們多練習,多體悟從中找到真諦!今天我們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插花手,為什麼說插花手是五行通背拳中的精華所在呢,首先先了解一下。插花手又稱劈裡藏花手、左右插花手、劈閃劫攔掌。插花手在實戰作用中起到很重要的步驟,在運用過程中內含圈攔,刀捋等防守方法,同時在攻擊方面,又可出劈、撣、擂等手法,變化莫測,守中有攻,攻中帶守,在練習過程中要都體會,正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練時一定式,用時無定法。
  • 五行通背拳撲鼠
    今天和大家一起對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做一些了解,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又叫雙撲掌,是模仿貓撲捉老鼠的動作而得名這段時間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是五行通背拳的基本功法。練習時應該先簡後難,一招一式的反覆練習,一要柔,二要活,三要舒,四要快,五要合。不貪多,此外練習通背拳應該按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的指定練習計劃,千萬不要用人體功能達不到的方法去追求所謂的刀槍不入。應該做到練之有法,學之有理,擊之有術,否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反而害了自己。
  • 內、外(勁)兼修的五行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總操法有108種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長擊遠」「貼衣發勁、擊響見物」的皮鞭勁及大劈大蓋的氣勢,是五行通背拳獨特的風格特點,而皮鞭勁是五行通背中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勁力,其練出內勁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檢驗、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淺的標誌,能否更好的區分
  • 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
    因為練拳多見於掌法,又名通背掌。又因用五行生剋制化之拳理,名五行通背拳,亦稱:五行通背掌。中國近代武術家、通背拳大師修劍痴,根據「氣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動物質,氣長則力大之生化規律和原理」,綜舊融新,繼承發展了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以啟後學。  修劍痴著《五行通背拳譜.自序》中記載:「通背拳原系五行內功,與太極混元一氣,神髓相接,支脈各異」 。
  • 通背拳傳承人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通背拳傳承人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遼寧日報
  • 論內家拳中的沉肩墜肘、含胸拔背
    而在出拳動作中,伸肘、外展肩關節剛好是肱三頭肌、三角肌等,訓練出這幾組肌肉的彈力條件反射剛好用於發力出拳。所以,前人用「沉肩墜肘」形容這組動作也很貼切,由此可見前人已深刻掌握了站樁的要領。像李小龍在1964年美國加州長堤空手道大賽中,表演了一個單獨出左手拳的動作。
  • 太祖門獨流通背拳
    在長期的流傳中吸取了當地流傳的通背拳還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華而形成的一門風格獨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勁」之說,其招式技法、風格特點與其它種類的通背拳有相通之處,而又頗具太祖、少林流派的風範,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這就是本門與其他以太祖為名的拳派及其他種類的通背拳有所不同的原因所在。
  • 練五行通背拳從基礎單操訓練入手
    趙寶安學練五行通背拳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6.五行通背拳拳路演練。7.五行通背拳器械套路演練。有的人腰、腿、胳臂、手指受傷,有的人練出各種毛病來,更有甚者身體練出了殘疾(如勾肩、駝背、歪脖等外相)的趨勢自己還不知道,這不僅給五行通背拳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而且使不少想學練通背拳的人因此不敢學練。還有的人練成不標準的單操動作定型後改不過來,後來自己當「老師」了又誤教誤傳影響下一代。正如韓鵬堯先生當年所講:大連的通背自由化,走下坡路了,想怎麼練就怎麼練,再過幾年我都不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