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白猿通背拳活背八法

2020-10-07 綠岑山人

牛街白猿通背拳活背八法、活腿八法、活步八法,並稱「猿門初功二十四法根」。「法根」就是拳法的根基,也是牛街白猿通背拳入門必修的一門功課。此功修好可使周身靈活、三節貫通,從而為進一步學習通背拳打下堅實的根基。由於此功法簡單易學佔地小,非常適合不同家庭和年齡段的健身愛好者習練。同時還可作為過力運動後的恢復運動和腰椎、關節等部位病變的輔助治療。功深者還可用於自衛、防身。

活背八法是以固定步法做肩、肘、腕、手的運動,從而收到使上肢肌肉放鬆、關節韌帶拉開、增強肌肉活力的效果,使上肢達到放長擊遠的目的。活背八法中的步法,主要以四六步為根。四六步也稱四六樁、虛步。四六指兩腿承受重量之比,前腿承重十分之四,後腿承重十分之六。要求兩腿分開,右腿在前、左腿在後,在一條直線上,右腳前腳掌踏在直線中心,左腳腳根踏在直線中心,前後距離約同肩寬,後腿半屈、前腿微屈、前腳腳尖點地,此為四六步法。

1.單搖背——四六步站好,左手掌向前平伸,高與肩平,手心向下,目視前方。右臂以肩為中心作圓運動,前後每次各轉二十轉,然後左右交換、動作相同。注意要點:掄臂時應使掄的手超過平伸手臂,使之形成探臂送肩,但腰胯應自然放鬆,不可過於向前(如圖1)。

2.陰陽(鴛鴦)膀子——四六步站好,雙臂向前平伸與肩平,掌心相對。雙臂均以肩為軸心,一反一正做前後掄臂圓運動。目視前方。每組二十次,然後反向練習。要求注意松肩和肩部換梁(如圖2)。

3.後拉膀子——四六步站好,雙手自然下垂,手心在體兩側相對,然後兩臂做前後擺動,前臂高與肩平、不可過肩,後手應用力抬起後振;同時沉肩、松背。兩眼目視前方(如圖3)。

4.馬步掄背——馬步站立,兩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後。雙臂以肩為軸由左至右,同時在面前做掄圓轉動。要求兩臂自然伸直,轉至上方是掌心向前,眼隨手轉。每轉動二十圈後,反向重複練習(如圖4)。

5.扔引手——四六步站好,雙手成掌自然放鬆,右手自胸口前從下而上向前扔出。目視前手。同時左臂由下而上曲肘,將左手扔至腦後背頸之間。如此兩手交替進行(如圖5)。

6.抖膀子——四六步站好,右手變扣拳,左手變掌,右拳自肋下提起,由胸部向前抖出與肩平;左掌作為護手置於右臂肘關節部位。右拳到點後變刁擄手,收回至胸前;左掌提至胸前打出。目視前方。右拳收回至胸前,變護手掌。每組二十次(如圖6)。

7.固丹田——高馬步站立,兩手自然下垂,一手為圓拳,一手為掌,用腰帶動兩臂前後擺動,前掌擊打丹田,後手用拳背擊打腎俞。用力不宜過重,應逐漸加重。兩手交替進行,目平視。每組二十次(如圖7、8)。

8.放鬆膀子——高馬步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屈膝下蹲,雙腳掌著地,後腳跟抬起,雙手同時自下向上做捧水動作(如圖9),舉過頭頂後兩足同時下落振動,雙手放鬆也隨之抖動(如圖10),用力不可過急、過猛。每組二十次。

練習活背八法的要求:站好步法,吸胸沉氣,氣沉丹田,意在頂懸,動作中始終應貫串一個自然,不可僵直。

氣沉丹田,指腹式呼吸,氣沉於臍下,呼吸力求自然。意在頂懸,指頭部微上領,並在自己面前有假設的敵人。抖膀子、扔引手是通背拳活背八法中最關鍵一環。對敵時首先要求四六步法永不變,手法要求發沉、長、冷、脆之勁,使松肩探背之法,雙肩注意換梁,要自然靈活,吸胸、沉氣、弓背、松肩不恬胸、不扎肘,兩肩頭自然向前突出。四六步站好,如胸部挺出就會影響雙肩突出,手法進出路線就會無形中變短。腰、胯要靈活,如果能在吸胸、沉氣、弓背的同時松腰、胯,則變化靈活,進退轉換得機得勢。

腰、胯是平衡的重心。含胸使氣不上浮,促使下盤穩固。發力大小關鍵在於拔背,脊背的肌肉是人體上肢最大的一塊肌肉,它在發力過程中起很大作用。後不扎肘,護手拳掌交錯時主要起對人體中門部位的防護,如撤回之手往後扎肘,無形中使下一手的進攻路線拉長,胸肋部則易出現空檔,使進攻者有機可乘。拳由口中發,指人體胸口正中部位。撤回歸肋下,是自然防護之法,同時應注意在保持自身中正的情況下探背松肩。

相關焦點

  • 白猿通背拳——活腿八法、活步八法
    通背拳有明拳暗腿之說,拳法要求抬腿不過膝,又有七寸暗腿之說。活腿八法包括活膝法、活腳法、活胯法、尖腿、橫腿、跺子腿、迎門三腿和連環三腿,同時附助練習勾踢、正踢、側踢、裡合、外擺、屈膝擺腿等功法,從而構成了其特有腿功體系。1.活腳法——此法主要活動腳腕。雙手插腰,一足立穩,另一足足尖點地,微屈膝,以點地足的腳尖為中心,從左到右轉動,然後反向轉動,每組二十次,然後換腳練習。
  • 白猿通背拳實戰法(下):攻防技擊性極強的散手招式
    白猿通背拳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且胡紹光、張費增三位,是回族中有影響的通背拳師,武功造詣很深。二是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白猿通背拳,長期流傳在北京市回族人民聚集的牛街地區,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三是實戰性極強,白猿通背拳術、器械、散手等,都是以攻防實戰為其主要內容。
  • 白猿問道竅要篇:練好通背拳秘訣僅兩個字,多數人習武多年不知道
    上回言道,白猿新新求得張斌老師「鑑拳三法」,心中歡喜,即刻學以致用,復遊於網絡觀摩諸家武藝。此番有三法為準繩,頓覺心明眼亮,天地洞開。然幾日後,小白猿卻又心生迷惑,便急忙忙又找張斌老師求助。張斌老師:白猿君莫急,且徐徐道來。小白猿:餘以張師所傳三法以觀演武,見合乎三法之武者,皆具「松活彈抖,張馳有度」之特色。然細研其所述習練之門徑,或主壓腿窩腰,或主盤拳走架,或主靜立站樁,各有天地;雖亦有似我通背拳法以活身為宗者,然其法亦另有法門。其所謂殊途同歸,此情景似亦可解說得過。而由此白猿心生一問,即我通背拳活身之竅要,健體之關鍵為何者?
  • 祁家~通背拳
    拳法為六合拳,明堂膀切手法(羅漢短打)及(羅漢)一百零八手,心極通背拳。手法大開大合,大劈大挑為主。大槍法以羅家槍,楊家梨花槍及六合大槍融會而成。傳其子祁太昌。祁太昌到河南馬學禮深造心意拳,從此有引手,提膝步。祁家通背拳內容除了大劈大挑之心極通背拳外。亦有大量羅漢拳因素。包括四妙之短打手法。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柔。十八串通(手、掌)法。三十六基本操手和七十二散傳操手,合計一百零八手。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通背拳,讓大家了解一下通背拳的練習方法,以及動作要領,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看吧。通背拳的練法活腕,俗語「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專項訓練——「活腕」,可以說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關於活腕,只要是練過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沒有通背拳的存在,練通背拳必練手腕。把手腕練活是通背拳一大特點,特別是練習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習慣,無論走道,坐下休息,吃飯,開會,看電視,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沒事抖抖腕,以至於給外人感覺象患了多動症一樣,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為了練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 祁家通背拳
    拳法為六合拳,明堂膀切手法(羅漢短打)及(羅漢)一百零八手,心極通背拳。手法大開大合,大劈大挑為主。大槍法以羅家槍,楊家梨花槍及六合大槍融會而成。傳其子祁太昌。祁太昌到河南馬學禮深造心意拳,從此有引手,提膝步。祁家通背拳內容除了大劈大挑之心極通背拳外。
  • 五行通背拳--中拳
    通背精華五行掌,五護八斷萬象藏。五行掌為通背拳中的精華,包羅萬象,變化莫測,內含明、暗、奇、絕法,此四法又可化其它二十餘種變化。在練習過程中要領悟其中的意義,祥識生克制化,剛柔的重要性,其剛柔也是通背之本。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最後一掌法,鑽掌,我們也叫中拳。鑽掌的動作與穿掌動作相同。
  • 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
    因為練拳多見於掌法,又名通背掌。又因用五行生剋制化之拳理,名五行通背拳,亦稱:五行通背掌。中國近代武術家、通背拳大師修劍痴,根據「氣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動物質,氣長則力大之生化規律和原理」,綜舊融新,繼承發展了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以啟後學。  修劍痴著《五行通背拳譜.自序》中記載:「通背拳原系五行內功,與太極混元一氣,神髓相接,支脈各異」 。
  • 五行通背拳筋骨練法
    在我們學習的通背拳裡,同樣有對抻筋拔骨練習的方法,我們稱之為,掰骨揉肉!意思和抻筋拔骨一樣,要拉伸骨骼間的縫隙,增加關節的靈活性,我們都知道,骨關節連結處都是在筋的包裹下牽連著,當你在做動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不舒展順暢,說白了就是在運動中筋的拉伸程度沒有達到預期,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所以在有這樣的感覺後,就要針對性的對這個部位進行筋骨的抻抜。
  • 五行通背拳~劈掌
    在前幾篇文章裡對五行通背拳中的,摔掌、拍掌、穿掌,今天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劈掌。動作要點:兩臂掄劈時肩要松活,發力於腰背,力達掌背及指尖,擊響要清脆,立掄要成圓,不可僵直,掌劈至大腿上側隨慣性上彈。劈掌時切不可用掌心拍擊大腿,應用掌背劈擊出響。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無確切定論,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淵源關係也眾說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與陳家溝陳氏家族第十四世陳有孚為同一人的說法,更給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當我們比照兩家拳法,發現雖然兩者套路形式、結構不同,但拳經總論和拳譜顯示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其運動強調「纏繞」,以巧力勝人為要旨,借力使力為法門,與陳式太極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不表明洪洞通背拳和陳式太極拳存在著異名同骨的密切關係。而這種密切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如下四個方面得以印證:一、兩種拳法皆尚「纏」法洪洞通背拳又名「通背纏拳」,高度注重「纏法」。
  • 五行通背拳--插花手
    五行通背拳精華(插花手)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對五行通背拳中的鑽掌做了描述,鑽掌也是五行掌中的最後一個掌法,也是五行通背拳中,技擊性很強的一個掌法,希望喜歡的朋友們多練習,多體悟從中找到真諦!今天我們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插花手,為什麼說插花手是五行通背拳中的精華所在呢,首先先了解一下。插花手又稱劈裡藏花手、左右插花手、劈閃劫攔掌。插花手在實戰作用中起到很重要的步驟,在運用過程中內含圈攔,刀捋等防守方法,同時在攻擊方面,又可出劈、撣、擂等手法,變化莫測,守中有攻,攻中帶守,在練習過程中要都體會,正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練時一定式,用時無定法。
  • 怎樣練出通背拳的鞭勁
    趙寶安大連的五行通背拳分早期和晚期兩種練法。晚期的五行通背拳僅以韓鵬堯為代表,是一項適應軍事化訓練的拳種。其風格特點是練成鞭勁,腰背發功放長擊遠,先練單操後練組合操功法,追求專一的實用性,技擊手法上講究「出手為掌,點到變拳,拳後捋帶」,操功法動作出手時含有「擠滾穿」、回手時含有「捋帶勾」的小動作以及在「一引、二管、三打」中變化運用。
  • 練五行通背拳從基礎單操訓練入手
    6.五行通背拳拳路演練。7.五行通背拳器械套路演練。以上是五行通背拳學練順序,但是要想學會第1順序——五行掌基本單操(摔拍穿劈鑽),就必須首先要學練好最基礎五種單操:(1)單搖臂、(2)風輪勢、(3)開肩、(4)披身打掛、 (5)活肩抖腕甩摔法。
  • 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圖文
    很久沒有發文了,很是想念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討的快樂時光,由於自己的原因,一直擱置至今,前兩天發了兩篇文掌,也許是時間久的緣故,閱讀量並不多,今天重新梳理一下,把之前的通背一百零八字圖文再次分享給大家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五行通背拳的一百零八字歌訣,這通背拳一百零八字對於練習通背拳的朋友都比較想了解,同時呢,先輩們留下來的有些也不是很好理解的,我也看過不少朋友所發的註解,我們也不去做說明,
  • 五行通背拳撲鼠
    今天和大家一起對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做一些了解,五行通背拳中的狸貓撲鼠,又叫雙撲掌,是模仿貓撲捉老鼠的動作而得名這段時間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是五行通背拳的基本功法。練習時應該先簡後難,一招一式的反覆練習,一要柔,二要活,三要舒,四要快,五要合。不貪多,此外練習通背拳應該按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的指定練習計劃,千萬不要用人體功能達不到的方法去追求所謂的刀槍不入。應該做到練之有法,學之有理,擊之有術,否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反而害了自己。
  • 內、外(勁)兼修的五行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總操法有108種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長擊遠」「貼衣發勁、擊響見物」的皮鞭勁及大劈大蓋的氣勢,是五行通背拳獨特的風格特點,而皮鞭勁是五行通背中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勁力,其練出內勁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檢驗、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淺的標誌,能否更好的區分
  • 五行通背拳十三種劈山技法視頻
    由於劈山放長擊遠,勢猛力沉,勁力火爆,冷急脆快,勁走劈捋啄搠(因流派師承不同,練法和所用的勁力及擊法不同,此屬正常,不必爭議,下同)。所以深得五行通背拳廣大拳友喜愛,特別是個高力猛者更適用此法擊敵。在修譜中,劈山共有十三種不同練法,即俗稱之十三種劈山,它們是:迎面劈山、捋打劈山、掩手劈山、閃打劈山、轉環劈山、攉挑劈山、群捉劈山、展手劈山、連環劈山、劈山炮、大鵬展翼、劈裡藏花。
  • 南京藏武堂國學館:八極拳與通背拳教學基地
    位於南京市漢中路108號金輪大廈9c2室的南京藏武堂國學館,是吳鍾八極拳研究會南京培訓中心,通背拳南京教學基地,江蘇省武術協會會員單位,南京市秦淮武術協會指定教學點,榮耀八極團社團本部,南京藏武堂大槍對抗訓練基地,仇寶龍八極拳江蘇研習基地,旨在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和愛上國學和國術
  • 通背拳應機化手
    今天不多說,直接來點幹通背拳的應機化手:講的是專用手側應反擊,迎其來手,臂肘相隨,貫通一氣,化其實,不化其虛我們通背拳講的是雙手並出法,一手明手一手暗手,前手到後手緊相隨,看著說起來很簡單,要是做到,是需要時間,汗水的磨鍊。第一句講專用手側應反擊,說的是:最重要的是要活身活步,用力用巧,順敵之勢應機進手,通俗的說就是你周身要合,要活,合了活了才能生巧,身法步法進去了,你的手法才可以運用上,雖然是前輩總結的一句,但裡面包含著太多的東西,這都是要我們通過鍛鍊後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