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體育迷,除了看書,最大的享受就是看體育比賽。比如:四年一屆的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足球世界盃、歐洲杯;各種單項世錦賽;網球大滿貫等等。
最最讓我不能忍受的就是國外的運動員名字翻譯錯,或者翻譯得不規範。這種情況在排球、網球等運動員比較常見,並且在以來自於非英語國家的運動員名字翻譯錯的最常見。
前不久,2019年溫布爾登網球賽,男單決賽,來自塞爾維亞的焦科維奇以3:2擊敗了費德勒獲得了冠軍。而焦科維奇的名字是被翻譯錯的最大牌的一個運動員。各種體育新聞,體育電視臺,體育解說員一口一個德約科維奇叫得讓我們這些完美主義者很是不適應。
Новак Ђоковић
Novak Đoković
Novak Djokovic
Новак Джокович
無論是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俄語還是英語,都應該翻譯成:諾瓦克.焦科維奇,諾瓦克是名,焦科維奇是姓。如果嫌「焦」不好聽或者不信達雅,完全可以翻譯成「喬科維奇」,也比翻譯成「德約科維奇」好一萬倍。Djo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翻譯為德約。在塞爾維亞語中Dj是一個字母Đ。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基本上是互通的,基本上類似於同一種語言,只不過書寫不同。塞爾維亞語的書寫採用西裡爾字母(俄語的字母),而克羅埃西亞語的書寫採用拉丁字母。焦科維奇出生於1987年,當時南斯拉夫聯盟還沒有解體,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還是一個國家。
前文連結:生於1987
焦科維奇被叫成德約科維奇已經是很長時間了,貌似錯誤的東西,叫順了就不改了。央視體育頻道的解說反覆叫錯,也算是為推廣錯誤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般來說,東歐國家的運動員,名字被翻譯錯誤的大有人在。可以說,大部分英語國家的人名字一般翻譯的都沒問題,而非英語國家人物,由於有時候缺乏小語種的人,翻譯的人名都是首先經過英譯,然後由英譯再翻譯為中文,很多時候就難免會錯。
我曾經寫過一篇不嚴謹的文章,當然具有實踐操作性,就是如何從一個人的名字判斷其來源國。這個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前文連結:(科普)如何通過人名快速判斷國籍
另外,經常看體育比賽,翻譯體育成績,我也發現一個現象:從2012年開始,白俄羅斯運動員的名字(姓氏)翻譯得都很奇怪。比如:馬卡羅夫Makarov,後面都翻譯為馬卡勞(2004年雅典奧運會柔道男子100公斤奧運會金牌選手)Makarou;雷巴科夫Rybakov翻譯為雷巴科烏Rybakou;阿拉姆諾夫翻譯為阿拉姆烏。另外,2016年男子蹦床奧運會金牌白俄羅斯選手,國內新聞都翻譯為漢恰羅。由於筆者經常翻譯前蘇聯體育運動員名字,對這個姓氏非常陌生,漢恰羅,太奇怪的姓氏。後來查閱資料,俄文,才發現其實這個運動員的姓氏就是岡查諾夫(非常典型的一個烏克蘭姓氏),被翻譯為漢恰羅,我也是醉了。後來知道,這個名字應該是通過白俄羅斯語直接轉化為英文Hancharou,於是就翻譯為漢恰羅。其實這個名字(姓氏)如果通過俄語轉化為英文就是Hanchanrov或者Gonchanrov,就是岡查諾夫。
圖1:2016年蹦床奧運會冠軍,「漢恰羅」同志
偶爾出現一兩個還不奇怪,發現第三個,我就好奇了,一般我對於數字,名字還是比較敏感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有很多人都姓雷巴科夫,為什麼2004年舉重冠軍還翻譯為雷巴科夫。到了2012年,另外一個同樣姓氏的人,翻譯為雷巴科烏了。2012年前都沒有變化,為什麼2012年後有這麼大變化。是白俄羅斯有意去俄羅斯化?前一段時間白俄羅斯還鬧過修改國名。Belarusian翻譯成中文是白俄羅斯,這讓人很容易覺得白俄羅斯是不是俄羅斯的….,所以前一段時間聽聞很多人在說白俄羅斯要求中文國名翻譯為「白羅斯」。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以前白俄羅斯運動員的名字和俄羅斯幾乎是一樣的,為什麼現在差異這麼大,是不是直接用白俄羅斯語來翻譯的名稱,或者用白俄羅斯語先譯為英文,再轉換為中文產生的差異。
後來問了問資深的曾經留俄的好友,精通俄語和白俄羅斯語。他告訴我,不是去俄羅斯化的問題,我想的是對的。名字突然出現差異,的確是由於直接採用白俄羅斯語來翻譯。
雖然俄語和白俄羅斯語差異不大,都是採用西裡爾字母,語法也幾乎相似,但是字母是有差異的。因為白俄羅斯語裡有一個字母Ў ў,相當於俄語的Вв。轉寫成拉丁字母就是u。另外,白俄羅斯語的發音規則沒有弱化。還有就是,Г 這個字母,俄語裡轉拉丁的話是G,但烏語和白俄語卻轉成了H。所以,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的名字翻譯最好還是按照俄語的習慣,否則用了這麼久,突然出現這麼多新名字會很奇怪。
同樣,俄羅斯運動員,按照俄文來翻譯是最準的,轉化為英文翻譯則常常錯誤。比如:Natalia Kuziutina,按照英文翻譯則是納塔莉亞.庫茲尤金娜。而按照俄文Наталья Юрьевна Кузютина,則非常簡單,翻譯為納塔莉娜.庫久京娜。
圖2:俄語字母33個,分大小寫,印刷體、手寫體
而中亞國家則確實存在名字「去俄羅斯化」的趨勢。曾經中亞屬於蘇聯,書寫字母也採用西裡爾字母,中亞國家好多人的名字(姓氏)都是類似俄語寫法。而最近很多中亞國家通過改名字去俄羅斯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塔吉克斯坦總統,他的舊名是埃莫馬利.拉赫曼諾夫Эмомалӣ Раҳмонов,後來他把名字改為埃莫馬利.拉赫蒙Эмомалии Раҳмон。很多塔吉克斯坦人效仿總統,把名(其實是姓氏)改了,曼諾夫變為蒙。
而中亞的人名字如果去俄化,那麼就變得比較奇怪,就會出現父子聯名的情況。比如,現任阿富汗政府執行長阿卜杜拉.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他本人是塔吉克族,其實阿富汗國內除了主體民族普什圖人,最多的就是塔吉克族。大家如果看過暢銷書《追風箏的人》,應該還記得書裡寫的阿富汗遊擊隊有一個司機,作者的好朋友,就是塔吉克族。而在蘇聯解體前,塔吉克斯坦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塔吉克斯坦雖然建國了,但是塔吉克族人口最多的並不在塔吉克斯坦,而是在阿富汗。
哈薩克斯坦前段時間辭去總統職位的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如果名字用哈薩克語翻譯,則就是努爾蘇丹.納扎爾巴伊。
而別以為英文名字就沒有翻譯錯誤的,很多書籍翻譯錯誤的名字很多。人名的翻譯應該按照該人的出生國籍發音來音譯是最準的。F1車王舒馬赫,其名字的英文寫法是Michael Schumacher,翻譯為麥可.舒馬赫。而舒馬赫是德國人,Michael在德語裡發音應該是米夏埃爾,所以其實翻譯為米夏埃爾.舒馬赫更準。
還有歷史書籍把俄羅斯帝國女皇翻譯為凱薩琳二世,雖然她出生於德國,但是應該翻譯為葉卡捷琳娜二世。而很多人問既然有二世,就有一世了。查了一下書籍,她們沒有關係。葉卡捷琳娜二世出生於東普魯士。港臺地區歷史書,把葉卡捷琳娜二世翻譯為凱薩琳二世。所以,有時候看沙俄歷史,一會兒又是凱薩琳女王,一會兒又是葉卡捷琳娜女王,搞得大家以為是不同的人。而俄羅斯帝國最有名的女皇其實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在位期間,俄羅斯帝國的面積達到了鼎盛,成為橫跨歐洲、亞洲、美洲(阿拉斯加)的國家。
圖3:印歐語系發展分支
大家看足球世界盃,2014年應該對哥倫比亞球員J.羅印象深刻,他球衣上印的名字是James,名字是James Rodriguez,James按英文應該翻譯為詹姆斯。但是他的名字一般被譯為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因為J.羅是哥倫比亞人,主要講西班牙語,而James西班牙語發音就是哈梅斯。
還有西班牙國家隊的比利亞,每次看到他球衣後面印的名字Villa,學英文的我們都很難說出為什麼Villa翻譯為比利亞,這個比是怎麼發音出來的。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在西班牙語中,Vi的發音類似B。
我看過最搞笑的人名翻譯錯是日本人的名字翻譯錯了。在看一本專業的磁共振書籍的時候,我發現寫腦功能一章,BOLD技術發明人小川誠二(Seiji Ogawa)被翻譯為塞基.奧格瓦。這種錯誤就是不能原諒的,直接把一個日本名字翻譯為一個類似於拉丁語名字的人。
國內被津津樂道翻譯錯誤的還有常凱申。過去很多中國人的英文名字採用的是為威妥瑪式拼音(Wade-Giles romanization),Chiang Kai-Shek被一個歷史系副主任翻譯為常凱申,其實這個名字是誰,大家查一下就知道。還有Mencius被翻譯成門修斯,其實這個名字是孟子。
錯誤的翻譯,影響閱讀,造成誤解。當時一般來講,名字的翻譯如果不是錯的太離譜,對於影響來說不是太大。但是,如果把一個典型的日本人名字翻譯為一個類似西班牙人名字,則會造成很大的誤導。
來廣州第三天,連續三天失眠。浪費時間是可恥的,乾脆打開電腦,寫一點文章。由於筆者語言能力匱乏,水平有限,很多地方可能不準確。希望專業人士不惜賜教,予以扶正,再此感謝。
2019.07.26 於 廣州
Viktor Lee 李懋
關注懋式百科全書,更多的精彩原創內容。
Welcome to subscribe my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personal blog).
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 в мой блог WeChat.
版權申明:
版權屬於「懋式百科全書」所有。歡迎個人收藏、轉發及分享。其它任何媒體、網站、公眾號、平臺、論壇如需轉載或引用,須獲得授權。沒有授權,禁止盜用!獲得授權後,需在醒目位置註明「轉載自:懋式百科全書」,並且在閱讀原文處設置我的原文連結,點擊閱讀原文能夠回到我的原始文章。感謝大家的支持!作者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