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醫生教你預防運動傷害的黃金法則

2021-01-19 金臺資訊

如何才能在達到健身目的的同時,避免受傷呢?120北京急救中心的醫生就來跟大家介紹幾個關於預防運動傷害的黃金法則。

做好熱身運動 在身體還沒有充分伸展開時運動,力量不夠,身體協調性差,容易出現拉傷、扭傷的情況,還可能由於運動過程中動作過猛,傷及腳踝、膝蓋或腰部。所以在高強度的運動前,應充分熱身,做做拉伸,讓身體儘快適應。

加強自我保護 要選擇適合的運動場地,穿著好運動裝備,並了解一些運動過程中的自我保護動作。如當快要跌倒時,要立即低頭、屈肘、團身,以背部著地,順勢做滾動動作,不可以直臂撐地,以免造成骨折。有效的防護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

合理選擇運動 50歲以上的人群不適合做劇烈運動;如果心肺功能不好,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心臟負荷過大;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人不適宜練習仰臥起坐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

多種方式進行 多一些運動方式的選擇,既可以培養更多的運動興趣,又可以避免肌肉的勞損。如果非常喜歡進行劇烈運動,最好請專業的運動員或者健身教練進行指導,規範動作,減少損傷。

運動過程中一旦發生扭傷,應立即對傷處給予冷敷壓迫,防止局部組織過度腫脹和減輕疼痛,然後抬高傷肢休息。如果受傷急性期內熱敷,或者用酒、紅花油等按摩傷處,不僅不能緩解疼痛,反而會促使受傷軟組織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和增加滲出,加劇局部的腫脹和疼痛。

◆小貼士◆

「大米」療法,拯救你的軟組織損傷

RICE「大米」療法指:Rest休息;Ice冰敷或冷敷;Compress加壓包紮;Elevate抬高傷肢。在受傷後24小時內可以進行多次冷敷,每2-4小時可重複1-2次,每次15-20分鐘。傷後24小時適合冷敷,48小時後才適宜熱敷。傷勢嚴重者及時送往醫院,以免延誤救治時間。文/本報記者 李潔

相關焦點

  • 預防運動傷害的黃金法則
    120北京急救中心的醫生就來跟大家介紹幾個關於預防運動傷害的黃金法則。做好熱身運動 在身體還沒有充分伸展開時運動,力量不夠,身體協調性差,容易出現拉傷、扭傷的情況,還可能由於運動過程中動作過猛,傷及腳踝、膝蓋或腰部。所以在高強度的運動前,應充分熱身,做做拉伸,讓身體儘快適應。
  • 葫蘆島:急救中心醫生 教你防治中暑
    7月14日,記者採訪了市急救中心的醫生,教您怎樣預防和治療中暑。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在暑熱天氣、溼度大及無風環境中,患者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相關臨床表現的疾病。
  • 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和急救
    據專家介紹,意外傷害的發生原因多與玩耍和運動有關,因為兒童具有兩個既可愛又非常危險的特點:無知和好動。他們在玩耍或運動時根本想不到可能會有意外傷害發生,缺乏自覺的防護心理,缺乏事故安全防範意識。中山醫院兒科教授陳醫生談道:「雖然多數家長經常擔心孩子會發生意外傷害,但對於某些能夠引起意外傷害的家庭環境因素卻不夠注意,有近1/3的人不注意保管好家裡的藥品,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他們想不到由此可能會導致孩子家庭藥物中毒的發生。例如,在北京非典時期,許多家長將消毒液帶回家,曾發生一位8歲孩子誤飲『消毒液』的意外傷害事件。」另有資料顯示,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
  • 心梗急救誤區都有哪些?如何預防?
    心梗急救誤區都有哪些?最顯著的特徵和預兆是什麼?怎麼預防心梗?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常駐醫學科普專家崔松主任為大家一 一解答*本文僅代表該醫生觀點一、突發心梗的四大急救誤區1、拍打手臂內側進行心臟急救,是完全無效的!
  • 七旬醫生自學開抖音,教你急救那些事兒
    退休醫生自學抖音「開課」今年73歲的徐醫生退休前是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急診醫學繼續教育與急救培訓工作,是AHA心血管急救項目註冊主任培訓師。退休後,熱愛學習的他進入到上海老年大學學習,他的專業背景被老年大學同時「相中」,誠邀他開設急救知識課程。
  • 冬季運動易受傷,扭傷急救,應遵循「POLICE」法則!
    準備活動不充分易受傷 冬季易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多,既與鍛鍊者的運動基礎、體質水平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技術難度以及運動環境等因素有關,其中準備活動做得不合理是常見原因,比如: 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外界氣溫低,而熱身不夠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扭傷。
  • 冬季運動易受傷,扭傷急救,應遵循「POLICE」法則
    準備活動不充分易受傷冬季易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多,既與鍛鍊者的運動基礎、體質水平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技術難度以及運動環境等因素有關,其中準備活動做得不合理是常見原因,比如: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外界氣溫低,而熱身不夠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扭傷。
  • 運動受傷不要慌,掌握急救知識最重要
    >不懂得自我保護知識 容易導致 慢性勞損和意外傷害的發生 醫生提醒 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 急性運動損傷如何急救?不要慌,醫生教你如何處理
    運動損傷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損傷,對於運動員來說更是常見。運動損傷包括的類型有很多,我們要及時進行區分,當然,這個工作還是得醫生來做。對於急性運動損傷來說,我們做好急救處理也是很關鍵的。急性運動損傷急救原則是什麼?
  • 掌握這些急救技能可救命 海南醫生教你做心肺復甦
    ,直播講述家庭急救必備技能,教現場觀眾和廣大網友心肺復甦、異物梗阻、止血等急救技能,吸引了數萬網友觀看。羅之謙說,但有一點要明確,要科學施救,不懂救而施救的還會造成二次傷害。以前倡導的概念為第一目擊者,而現在強調第一反應人。第一反應人強調「行動、施救」,然而,目前的現狀是:合格的第一反應人不到1%。與之形成反比的是,每天猝死的人數是1500人,最後存活率不足1%。主要是錯過了發生呼吸心跳驟停後的4分鐘,也就是黃金救援期。
  • 聚焦心梗救治日 京東健康家庭醫生教你如何把握心梗「黃金120」
    對於心梗急性期患者來說,其黃金救治時間只有 120 分鐘,早一分鐘到醫院,便多一份生還的希望,如若未能及時採取救治措施,死亡率將達到30%以上。將「心梗救治日」定在 11 月 20 日,其初衷就是希望人們牢記兩個「120」,及時撥打 120 急救電話,把握黃金救治 120 分鐘,構築起固若金湯的心梗防治戰線。
  • 幼兒意外傷害之燙傷、溺水、觸電的預防和急救措施!
    意外傷害在一歲左右的兒童中,由於意外事故而導致死亡人數超過所有其他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的總和, 造成兒童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從發生的頻率來講,依次是:交通事故、燒傷、溺水、中毒、窒息、無意造成的墜落等。提到「意外事故」,幾乎每個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種無法避免的事。在某些情況下的確如此。
  • 教你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預防和院前急救,一定要記牢
    四、心肌梗塞的如何院前急救? 1、口服藥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片,嚼服阿斯匹林300毫克。 2、撥打120:儘快與醫院、急救站聯繫,請醫生速來搶救或送醫院救治。 3、就地平臥:立即讓病人就地平臥,雙腳稍微抬高,嚴禁搬動,因為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危及生命。 4、鎮靜:不要打攪病人,讓病人恐慌。 5、吸氧:如有供氧條件,應立即給予吸氧。
  • 視頻丨溺水受傷了怎麼急救?醫生手把手教你
    紅網時刻7月16日訊(記者 王津 通訊員 蔣軍君)暑假即將來臨,為預防溺水事件發生,湖南省新田縣第一中學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學生到遊泳館學習遊泳技能,並邀請醫護人員給學生傳授防溺水急救知識,並進行了現場教學。
  • 科學健身:你了解運動傷害預防基本知識嗎?
    二、運動傷害外在風險因素體育場地不平坦、光線不好、運動器械質量不高,或安裝不牢固、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運動服裝和運動鞋不合適等都屬於運動傷害外在風險因素。體育鍛鍊者在運動時,不僅要關注內在風險因素,而且更要高度重視外在風險因素,以便減少運動風險,確保運動安全。
  • 【周末】不懂這13條黃金法則,玩戶外等於「玩命」!
    戶外運動中,少不了談起領隊和隊員,二者之間的相處也有一些原則,玩戶外,隊員「A的是命」,領隊「A的是安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玩戶外的十三條黃金法則。黃金法則第二條活著回來▼安全永遠是第一位:從2001年到2014年,登山戶外運動山難事故奪去了300餘人生命。
  • 急救醫生眼中的急救,希望你用不到!
    據悉,針對低溫雨雪天氣相關疾病易發和意外受傷人員可能增多的情況,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提前動員建立應急志願者加班隊伍,增加相應急救轉運力量,在已經設置15輛加班車的基礎上,再增設10輛當班車,總體運能增加20%。以下是第十屆中國醫師獎獲獎者、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趙炯醫生的感言:我的世界,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 合肥小學生走進120急救中心 變身急救「小能手」
    15日上午,合肥市望湖小學飛翔雛鷹假日小隊走進合肥120急救中心,上了一堂生動的急救課。小隊員們現場學習急救知識心肺復甦是急救裡最常用到的急救手段,來自合肥市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趙綱不僅向隊員們介紹了黃金救援6分鐘的理念,還介紹了心肺復甦的除顫儀設備,手把手教隊員們如何進行徒手心肺復甦,小隊員們一個個上前嘗試。
  • 校園運動傷害防護的主要工作
    運動防護師(國內俗稱「隊醫」),是指在體育活動中,從事運動損傷預防、評估、急救、治療、康復的人員。
  • 「中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入駐騰訊地圖,共築心梗救治戰線
    活動期間舉行了「中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入駐騰訊地圖啟動儀式,攜手騰訊科技共築心梗救治戰線。石麗英副秘書長呼籲廣大醫生走出醫院,走進社區,把心梗防治等心血管科學知識有效的傳播給民眾,政府、企業、媒體、群眾攜手共同暢通生命綠色通道。